查看: 8|回复: 0

分一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一分(精选13篇)
分一分 篇1              (序号 2  )
  课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分一分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p53-p5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前准备: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1支,小磁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路过一个月饼店,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有圆形的,方形的……“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大家肚子都饿了,我们买些月饼吃吧。”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快说,快说”八戒迫不及待地说。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用手势告诉大家)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可是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月饼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能用手势表示吗?(不能)那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半块月饼吗?”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比八戒可聪明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出示课题)
  对于分数,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有重点地板书几个问题:分数的产生、读、写)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1/2
  1、很遗憾,老师今天没有带月饼来,先用这个圆片代替月饼,好不好?现在老师把它分一分,然后问:“老师是怎么分的?”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1/2?,(指另一块)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一说呢?(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这句话。)
  2、涂一涂
  1/2不仅可以表示月饼的一半,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出示花瓶)谁能表示出这个图形的1/2呢?(学生回答)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
  3、(汇报展示)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猪八戒可等不住了,马上拿起月饼开始分成二(不平均分),一份递给悟空,说:师兄1/2,我也1/2。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观察推想(这边沙僧和唐僧看了,也有些想吃。于是又拿出一块方形的月饼来)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方形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3)、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张纸的1/4,假如涂上二份那就有几个1/4,就是(2/4),涂上3份呢?四份呢?
  (三)、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1、像1/2、1/3、1/4、2/4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一个分数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呢?表示什么意思?
  2、除了上面的几个分数,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请大家拿出作业纸。看第二题,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多少?分子是多少?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昨天叫大家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用它们举个分数的例子吗?粘到黑板上。能举完吗?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  练一练1、2(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
  2、  练一练3(抢答的形式)
  3、  练一练4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其中的1份
  2                                 平均分
  1                           2   平均分的份数
  一半     
  分子
  1/4  2/4   3/4    4/4    分数线
  分母
分一分 篇3  三、分一分(与下面的教案不一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
  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作概括总结。
  课后记:
分一分 篇4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 ”,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一分 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会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3.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⒈各种图形卡片。
  2.分类板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⒈以“图形宝宝出来玩”为题引入活动,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啊,图形宝宝们都想出来活动活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都有哪几个宝宝出来玩了呢?(有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
  2.观察图形材料,进行游戏。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他们什么是一样的?把一样的宝宝放到同一个圆圈里,代表他们是一家,并给图形宝宝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颜色的宝宝)
  幼儿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特点分类的。
  活动延伸:
  摆到区域中让幼儿巩固图形的特点。
分一分 篇6  活动目标:
  体验把同一集合按数量分成不同的子集。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分类盒一个,穿珠5串,每串5个珠子。
  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分类盒每格放一串穿珠。
  让幼儿想一想如何把每一串的5个穿珠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盒子里,一份放在分类盒外,每一串都要分得不一样。
  幼儿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得不一样”。如:幼儿将5个穿珠分成了2和3,问幼儿5个还可以怎么分。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孩子很感兴趣,我利用了游戏的形式学习了分成不同的子集。孩子们很容易掌握。但有部分孩子比较困难。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分一分 篇7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3                                                    授课课题                                    分一分                                                    教    学            基本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反馈分类的结果。小结。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想想做做第3题。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分一分 篇8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幼儿作业纸:每个幼儿一大一小的裙子和一大一小的帽子,
  4.磁带
  活动过程:
  —、问候时光: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走线。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时光: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由《小猫小猫在这里改变》)
  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认识红、黄-绿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快乐时光: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时光: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分一分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分一分 篇10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分一分》、大操作图及标记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提问:我们先根据皮球的大小不同,可以怎样分成两份?如果我们把已经分好的皮球再按照颜色不同,该怎么分呢?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 。
  1.提问:除了先按大小分再按颜色分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次分类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2)按照标记把皮球分一分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1.提问:看看这些园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男女)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分一分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尝试正确的找出相同和不同。
  2、能正确无误的分给动物们。
  教学准备
  1、准备六个苹果(红大、绿小各三)
  2、动物玩具三个(小狗、小猫、小刺猬)
  教学过程
  1、今天来了三位动物来做客,我们是不要热情招待它们。
  2、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刺猬,是不要跟客人问声好。
  3、这有几个苹果,我们送给小动物吃吧!
  4、大家看看六个苹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出(颜色、大小不同)的苹果。
  5、看整么能合理的分给动物吃,让动物得到的数量一样多,大小还要相同。
  6、分好后就摆在小动物的面前。(教师评判加指导)
  教学结束
分一分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1)玩扑克牌。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教师: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
  教师: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 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 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
  (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平均分的知识吗?
分一分 篇13  让学生感到研究成功的快乐
  ————《分一分》课后随想
  在极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老师则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课,我采用的就是研究型学习的方式。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培养研究学习的能力这一特点,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课前学习研究和课内汇报交流两部分。
  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和家长一起到生活中去观察哪些地方有分类的现象。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方面。于是,我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指导:
  1、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在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类的知识(马路上、家里、商场甚至具体到家里的冰箱里等。这样,就使学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性。
  2、考虑到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可学生已有的搜集信息的范围还不够广阔。我就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搜集资料?”从而,使学生知道了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家长、老师询问了解等,均可获取所需的信息。
  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先相互交流自己周末的收获,然后再让大家分享你的成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上我做了以下布置。
  1、我强调孩子们动手操作、分小组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研究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这一点,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2、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习的情况,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和处理信息,并提出课内汇报交流的要求。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如何处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的方法。我要求他们“选出最符合研究课题要求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来向大家汇报,。从而使对学生进行选择、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过程,落到了实处,也为课堂教学及活跃的课堂气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有了课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和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汇报交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交互作用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今天的课堂,学生已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但老师也并不是无事可干,相反,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非常了解学生,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导”导在点子上。教学中,我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就学生没有谈到的问题,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对学生汇报的时间及时进行调控等,也都是教师主导作用潜移默化的体现。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而是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需不断提高,我们教学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推荐阅读:
  • 《分一分》(精选15篇)
  • 分一分(精选12篇)
  • 《分一分》
  • 分一分
  • 分一分
  • 《分一分》课后随想(精选17篇)
  • 分一分教案
  •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 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精选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