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精选2篇)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1、识记:
  輗(       )   軏(       )   惮(        )    硁(        )
  狷(       )   筲(       )   便(        )    狎(        )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 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3)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 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 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9) 中行:行为合乎中庸。(10)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11)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 便辟:惯于走邪道。
  (13) 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5) 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16)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大人:指居高位的人。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3)阐述了义与利的辨证关系。
  (4) 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5)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6)“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
  (7)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8)君子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才能。
  (9)君子的交友之道。
  (10)君子爱好的标准。
  (11)君子应该有所敬畏。
  (12)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13)君子要勇于改错和善于改错。
  (14)君子的羞耻观。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4、讨论:你对孔子和孟子提出的诸多君子之道有何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请说出理由。
  五、积累与应用
  1、诵读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言必信,行必果.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合作探究:结合课文,谈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六、教后感悟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篇2  《仁者爱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
  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认为绝对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少私寡欲”,已经很了不起/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课时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     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   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二、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小结:“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板书:                           孝弟
  谨信
  成为“仁者”的条件   爱人
  亲仁
  仁者爱人  “仁”的内涵:忠恕        志向
  “仁者”的具体表现行为   
  行为   
  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精选2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