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回复: 0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精选14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  ,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
  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媒体显示)
  七、小结
  作者先用比兴、对偶,引出“陋室不陋”,又从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那么,大家是否同意作者这种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刘禹锡,你在当时被排挤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十、作业
  讨论题写在日记本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4  刘禹锡的《陋室铭》流传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练工整的语言表达出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如何让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孩子透过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将朗读作为了这节课教学的一个抓手,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
  朗读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要抓手,朗读和课文理解是互为补充的,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理解之后,朗读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次让学生朗读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这次朗读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对学生提哪些要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提高,自然也就渗入了对课文的理解。
  导入之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读,对学生的要求是大声,意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接下来我特意挑了一个朗读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站起来读课文,并提醒其他学生仔细听,挑出他读错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课文的正音正字。但我还是忽略了一点,应该让学生上黑板写一写“馨”、“鸿”等字,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字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词之后我又让一个声音洪亮的学生带领全班齐读了课文,并进一步提出“整齐、准确、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读,三次要求,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重点读析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陋室为什么会被称为陋室?你认为它陋还是不陋?”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并在文中圈画相关词句。我给了学生将近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可能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充分,在“陋”和“不陋”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学生能找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认为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见刘禹锡的平时生活很充实;而且课文中还举到了诸葛亮和杨雄的例子,刘禹锡将自己的房屋和他们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说了他们的房屋不陋,所以学生认为“陋室”是“不陋”的。在这里我又提醒学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也是音乐,“素琴”也是音乐,有何区别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一点,所以我还是主动给了学生答案,“素琴”是不加装饰的琴,弹奏出来的是清新高雅的音乐;而“丝竹”是指乐队演奏的音乐,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这里也能看出刘禹锡不喜欢荣华富贵,而是喜欢过自己有精神追求的生活。
  在分析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时,有学生认为台阶上长满了青苔,房屋的外面也长了很多青草,所以可以看出陋室是“陋”的。我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认为这一句应该是表现出陋室的自然环境很清幽,是表现“不陋”的,但是听到学生这样理解,我觉得似乎也可以,于是就顺着他的理解讲了下去。现在看来,这一处课堂上的处理还是有问题的,这两句应该是表现出环境的清幽,正是因为刘禹锡追求的是简单、朴素、朴实无华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环境,他是喜欢的,在他眼里是不陋的。当时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没有做到正是因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通透。
  对于文章的前四句,我也是用了一个问题来处理的,“前四句和陋室无关,似乎多余,你怎么看?”学生都说不多余,但似乎可以意会不多余的原因而无法言传。于是我提醒他们关注“山”、“水”、“仙”、“龙”和“陋室”的共通之处,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他们说出“仙”、“龙”对“山”、“水”来说才是重要的,正如在“陋室”中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人”,我又追问:“是人的什么呢?”“品德高尚。”说出这一点,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了,可以做总结了,“外表看起来非常简陋的房屋,因为有了优雅的环境,儒雅的友人和高雅的生活,在刘禹锡看来不陋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这个人的品质非常高尚,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德馨’,德馨也就成了支撑这个房屋的一个横梁。”我的板书也设计成了一个房屋的形状,屋顶部分写上陋的表现,房屋的根基是不陋的表现,而横梁就是“德馨”二字。这个板书设计比较形象,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对课文进行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再提问学生刘禹锡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他们基本可以说出安贫乐道的意思,只是无法准确表达。于是,我给了他们“安贫乐道”这个词,并作了解释。有一个学生提到了“宽容”,我也不假思索地认同了他的观点,现在想来这和我在文本解读时所理解的“豁达”还是有区别的,课堂上没有及时发现还是说明我在解读时没有通透地理解文本。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动,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较整体感知时有了提高。重点读析部分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一个大问题的设计基本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较清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了“德馨”、“上”、“鸿儒”、“白丁”、“劳”等词的意思。在这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重点字词的落实还只是浮在表面,没有反复敲打;在分析课文时虽然有朗读,但对一些重点句的朗读还缺乏细致的指导以及示范朗读,这也是自身功力不够的表现,亟待学习和提高。
  在拓展迁移部分,我让学生谈读了此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并写成叙议结合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将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内化。
  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作为整节课的结尾,达到巩固的目的。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大的环节没有问题,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也调动得不错,媒体的适时使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节课也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重点字词的敲打落实上。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敲打和落实,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实实在在;其次是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以及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工具书的使用,课文注释的关注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次要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的发言为我所用。
  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关注,其实最终都要归结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解读,只有将这两者都解读通透了,并有机结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课,才能上出真正适应学生的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看屏幕,回答。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新授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
  (二)、解题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
  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三)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
  引导解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学生质疑、解疑、译句。
  (3)、巩固理解
  (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学生理解译文
  (4)、解决重点字词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a、请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书上没有的自己写在书下角并补上注释。
  学生思考、回答、识记。
  b、学生齐答,老师点拨、指导。
  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
  (1)、感受音韵美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有感情地朗读。
  (2)、分析课文
  (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3)、汇报结论
  请同学们就刚才讨论的结果发言,如果后面同学与前面的同学结论一致,就不必重复了。(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小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可各抒己见。
  (4)、小结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请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三、背诵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背诵这篇课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齐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题。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3、背诵课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6  《陋室铭》这篇文言文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吧,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就让师哈哈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陋室铭》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陋室铭》阅读原文  山不在[在于,在乎]高,有仙则[副词,就]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惟[介词 ,表原因,只]吾德馨[xīn,香气,这里比喻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苔痕/上/[爬上]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学问浅薄的人]。可以调[调弄]素[古朴]琴,阅金经[佛经]。无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扰乱]耳,无案[几桌,几案]牍[dú,书籍,文书]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南阳诸葛庐[房舍],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有何之陋]?
《陋室铭》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陋室铭》阅读答案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7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进行教学反思,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通过回顾,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肯定的支持,同时给予自己否定的思索修正。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和准备性的增强。下面我将以《陋室铭》为例,进行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言文是比较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我认为懂得语言就是懂得语文。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国家,语言文字给我们留下的痕迹,并不是说我们会阅读就可以,我们还要学习古代的文化,学习古人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朋友间的语调,热情的邀请同学们一起进入刘禹锡的房子参观。提问他们:你是否有尝试过描写自己的家或者卧室?你是怎样跟别人介绍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经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文言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多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坚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范读、自由读、小组读、男女赛读或者学习古人的说话方式进行朗读。在学习中,我们应从最基本的着手,让学生知道在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语文知识,提起自己学习的兴起,去寻找其中的快乐。以一颗快乐的心去填充自己的大脑,去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陋室铭》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以生为本,以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懂得托物言志就是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联系着学生,使学生明白并会运用这种写法。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学生身上最容易检测到教师的成功与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相互学习时进行。的讨论,要允许答案的多样化。例如,在回答《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时,教师不能局限于答案,除了回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之后,还可以回答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追求淡泊,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等等也可以。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文言文知识的基本特点,摒弃那种只教会学生字、词、句的解释的灌输性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古人高尚的品德和脱俗的情怀。
  三、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语言文字,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国家,每天都在与语文打交道。现代白话文也是脱胎于古汉语,因此,我们日常中仍然可以看到或听到人们有时候会引用古文佳句。比如有些人的家里会悬挂一些文字,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么,这时我们就要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在里面的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学完,只有通过与社会接触,与生活接触,才能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学时应以生活为例,适当的运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在中国文化盛行的今天,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如果连自己祖先的话语都不了解,不就贻笑大方了吗?
  四、在思考中学习。
  作为一个教育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在讨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时,学生是否理解了互文及对偶呢?这节语文课所要理解的作者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掌握好了吗?认识的价值学生是否接受了,理解了?……45分钟的一节课,回顾起来会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思考,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借鉴,通过不断地自学,听课,向前辈请教,和同行交流,接受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让学习和思考二者融合在一起。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并不是一味的传授字词句的解释,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去发问,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反思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提高与发展教学智慧的前提,是促进教师自身教学专业水平的保证。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成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者与研究者,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专业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 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 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文言知识归纳。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1  一、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
  1、讲完背景故事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于是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
  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
  4、女同学朗读,男同学画出描写陋室的语句,品析这些语句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
  二、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人-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
  但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后面了解文章主旨这一环节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冷场,虽然这次冷场被我巧妙的解决了,但仍然感到遗憾。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背诵文章。
  2、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词汇,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赏骈句的句式特点。
  【学习难点】
  2、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惟吾德馨苔痕
  谈笑有鸿儒案牍之劳形诸葛庐
  2、参照注释,解释字词。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
  3、重点句式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有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中文体。这种文体、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
  4、预习心得交流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语气。
  步骤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全班齐读。
  步骤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式的特点。这种句式叫骈句。
  【活动二】整体感知
  步骤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翻译文章。
  注意重点句式、词汇。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步骤2、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陋室的哪几方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
  “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
  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篇14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 、诵读要求
  A层:准确 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
  二 教学设想:1 、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 录音机 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 、安排一课时。
  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 、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 [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
  (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 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 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 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 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 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 “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3、 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 、[板书:陋室的           很          ,你看                 。]
  5 、过渡语:陋室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四)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 、[投影:五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 分层要求:A层: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 、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画中桌上放的是什么?架上摆的是什么?是公府文案吗?
  ⑶、这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不把陋室画在繁华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里?
  ⑷、 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画上的人是刘禹锡本人还是他的农民朋友?
  ⑸、 画里的人都挺高兴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在干什么?
  4、 小结并过渡:通过作者的描绘和大家的图画,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这么一幅画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阶生绿,碧绿的草由于光的映照透过陋室的帘笼使屋内呈现青色,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可以乐而忘忧,舒胸吐臆,寻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谛,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这真让人喜爱呀。
  如果你是刘禹锡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怀得意 喜爱之情)请大家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 [放录音:陋室铭]
  6、 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  问题设计: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 人物 室中事)
  ⑵、 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当然“陋”。)
  ⑸、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之人。)
  ⑹、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2 、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顾所学,背诵课文
  1 、[电脑屏幕:课文板书]
  2 、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 、指导学生依照板书的提示背诵课文。
  4 、先齐背,后抽背。
  (七)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
  •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精选12篇)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精选17篇)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桃花源记》(通用17篇)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精选17篇)
  •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3课《黄河颂》(精选15篇)
  •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精选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