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精选17篇)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第三小学   何娟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了解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发挥学生想像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小节,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的愤怒心情。
  3、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理解课文的第14小节所表达的内容。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媒体设计意图 一、听说训练,导入  新课
  1、听说训练,复习旧知。
  2、小结过渡,配乐朗读。
  二、步步为营,学文悟情
  (一)学习第7节
  1、出示课文插图,边看图边读第七节,观察并练习说话。
  2、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3、配乐齐读课文第七小节。
  (二)学习第8——10节
  1、轻声读课文,试着用将军的口吻来说一说将军当时的心情。
  2、体会将军的愤怒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11——12节
  1、媒体出现第12节内容,体会将军心情的转变。
  2、接读课文,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3、朗读竞技,明确目标,给读得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
  4、在余音声中,全体起立敬礼。
  (四)学习第13节
  1、边诵读边媒体出示画面:雪一层层覆盖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并出示第13节内容。
  2、抓住重点词“晶莹的丰碑”,借以画面理解内容。
  3、练习给“丰碑”刻字。
  (五)学习第14节
  1、配乐出示,学生齐读。
  2、分小组讨论问题: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3、集体讨论:为什么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并完成练习:这支队伍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有(爱兵如子)的将军,有(顽强)的战士,他们一定能经受住(种种严峻)的考验,胜利也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和事交流。 以雪山为背景,配以大风雪背景音乐,突出环境之恶劣。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课内情境。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微宏观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观察思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放大图片的直观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并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音乐情景,深化学生印象,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有目的的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之崇高。
  以学生感兴趣的配乐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同时巧妙设计配乐,利用余音渲染气氛,对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
  以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晶莹的丰碑”
  让学生沉浸于课文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借助直观的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使教学水到渠成。 [tr]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4  如果说音符因结构而成为音乐,砖瓦因结构而成为建筑,文字因结构而成为篇章,课堂也会因结构而成为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处于一种流变状态。但是无论怎样变,真正的一堂好课,其课堂结构一定是和谐的,所谓和谐的,就是说课堂的每个环节符合一定的逻辑联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配合得适当而匀称,能给人以美感。五
  ? 一节前夕,宜昌市夷陵区教研室组织小学语文专家组成员来我县交流, 王莉丽
  老师执教的《丰碑》一课,就是一节结构和谐、能给人以美感的好课。课堂上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丰碑”这个“文眼”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对话和探究,其课堂结构体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美、动静交错的节奏美、由浅入深的层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一、题文联系,浅知“丰碑”。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是写什么的?
  生:写红军长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师:对,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请看屏幕。(课件播放红军翻越雪山时的镜头)谁来谈谈体会?
  生: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生:红军战士真了不起!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红军翻越雪山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谁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
  生:字典上说是“高大的石碑”的意思。
  师:那么在课文中指什么呢?大家能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第 12 自然段,读“风更大了 …… 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丰碑”在课文中指“军需处长”。
  生:“军需处长”是个人,怎么会是“丰碑”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多好,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一遍课文。
  [赏评]一上课教师就用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引入课题,接着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中艰难万状的几个镜头,奠定了整节课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题,题文联系,引出了关键的一问:“军需处长”怎么会是“丰碑”呢?从而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引导可谓丝丝入扣,不露痕迹。
  二、人景对照,感知“丰碑”。
  师:大家读了课文之后,应该弄清楚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说说?
  生:写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
  生:课文主要写了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军时,一位军需处长因穿得太少而英勇牺牲的故事。
  师:说得好!课文是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呢?请一位同学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第 7 自然段,学生评价)
  师:大家再把这一段浏览一遍,在文中画出关键的词说一说,军需处长是不是因为穿得少而牺牲的呢?
  生:是因为穿得太少而牺牲的。从“冻僵”、“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贴”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衣服的单薄。
  生:还有衣服的小。
  生:衣服也许被雪水浸湿了,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更增加了冷的程度。
  师:对,当时红军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行军的?
  生:天气很冷。
  师:请同学们看书,画出关键性的词语。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
  (学生自读 1 、 2 自然段,画重点词)
  生:从“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呑掉”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冰坨”是什么意思?
  生:水或含水的东西冻结成的硬块。
  师:对!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人要生存下来,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要保暖。
  生:要棉衣。
  师:军需处长在部队是管给养的,衣服、干粮等都要经过他的手。他有没有条件满足自己?
  生(齐):有。
  师: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生:部队装备很差,缺少物资。
  生:因为棉衣少,他就让给了别人。
  师: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让给别人的岂止是棉衣,那是生的希望啊。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感人的品质!请同学们朗读第
  7 自然段。
  (学生朗读)
  [赏评]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在具体环境中去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可贵,披文入情,简捷明了。
  三、反复揣摩,感悟“丰碑” 。
  师:将军发现了已经牺牲的老战士,从不知道他的身份,到弄清楚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神态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大家默读 8 - 12
  自然段,读后请一些同学来谈谈你要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收获。
  (学生默读 8 - 12 自然段)
  生:课文为什么写将军的神态变化?
  师:如果你就是将军,当你看见自己的战士因衣服太单薄而被冻死的时候,你心里会怎样想?
  生:非常愤怒!
  师:对谁愤怒?
  生:军需处长。因为他不负责任。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将军愤怒的神态的。
  生:“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 …… ”
  生:还有“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师:对,将军非常愤怒!这种愤怒恰恰表现的是什么?
  生: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
  师:如果你是将军,当你发现眼前这位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你的想象和现实的情景产生巨大的反差时,你心里会怎样想?
  生:后悔,不该对军需处长发火。
  生: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
  生: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我。
  师:那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公而忘私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是啊,那是一种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板书:舍己为人、不怕牺牲)因此将军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怎样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激动呢?请同学们起立,齐读第
  12 自然段,并把将军的动作做出来。
  (学生起立后齐读第 12 自然段,并做行军礼的动作)
  师:坐下!大家做得很好,表明同学们的确进入到了将军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感动。军需处长的壮举不仅感动了将军,而且给了将军极大的鼓舞。大家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收获。
  (学生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大踏步”这个词表明将军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深。一开始将军对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考验,心里还是非常-
  生:担心。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师:是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将军,使他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还有吗?
  生:“无数”、“坚定”等词语说明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受到了感动和鼓舞。
  师:理解得非常好!所以将军认为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部队。可以说,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已经在所有红军战士心中树立了一座-
  生(齐):丰碑。
  [赏评]
  这篇课文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笔墨并不多,而是以将军的言行为线索,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表现军需处长英勇壮举的感召力。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抓住将军的神态及言行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来体验将军内心受到的巨大震撼,在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的交融状态中,感悟“丰碑”的丰富内涵。
  四、读写结合,升华“丰碑”。
  师:军需处长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在关键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最后牺牲在征途上。他的精神不仅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红军将士,也在我们后世子孙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下面听老师把第
  7 自然段朗读一遍。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您读得很好,但还应该读得平静一点。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用平静而深情的语调再次 朗 读第 7 自然段,深入地去体会军需处长平凡中的伟大。然后联系插图来谈谈感受。
  (学生朗读第 7 自然段)
  生:“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这句话表现了老战士平凡中的伟大。
  生:应该是表现老战士视死如归的品质。
  师:他为什么能视死如归?
  生:因为他认为他的死是有意义的。
  生:他的“右手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说明他很朴素。
  生:虽然他是干部,但他没有搞一点特殊。
  生:他“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应该不是借火。
  师:为什么?
  生:因为当时如果有战友在旁边,就不会把他一个人留在冰雪中,他就不会被冻死。
  师:你能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思考问题,很不简单!课文也用了“好像”这个词,表示是一种猜测。那么,老战士在牺牲之前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呢?如果你就是这位军需处长,你知道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你会怎么想?
  生:给后来的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
  生:鼓励后面的战友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生:不要为我的死悲伤。
  师:大家说得很好!是呀,如果大家就是军需处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肯定有一些话想留给自己的战友,请大家在日记本上写出来。
  (学生快速拿出日记本,在日记本上写了 3 分钟)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已经写完了?(无人举手)看来大家要说的话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并把这篇日记完成,以后我们再来交流。(下课铃响)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无名英雄行一个队礼,并默哀
  10 秒钟。
  (课件展示丰碑的形象,学生起立行队礼,默哀)
  [赏评]当学生已感悟到“丰碑”的深刻内涵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采用图文对照、换位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到英雄的内心世界去体验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这时学生已经不是局外人,不是一个被感动者,而是那个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红军战士、在后世子孙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无名英雄。情动而辞发,这时学生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就不仅训练了语言,锻炼了思维,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这是一堂情意浓浓的课。学生被感动了,教师被感动了,所有听课的人都被感动了。这种情感源自于师生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源自于教师不露痕迹层层深入的引导,源自于和谐的课堂结构。
  阅读课没有固定不变的课堂结构,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复杂微妙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一千个教师应有一千种课堂结构。但是,无论怎样变,它的基本规律不会变,那就是阅读教学应该经历“
  初读-浅悟-置疑-精读-深悟”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实现三维目标。列宁指出:“人的思想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的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这样不断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这表明,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那就是要经历由内容到形式、由语言到人文的过程,一节课有时可能还要经历双向互逆的反复,但每一次的反复,肯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加深。这样的课堂结构才是和谐的,这样的课才是精彩的。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习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习。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经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崇敬的心情;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据此说明,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是详写;红军部队艰难前进、种种考验等是略写。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间
  二课时
  教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法、对比法、自学法等
  教具
  多媒体、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行军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吧!(播放朗读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课文,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歌颂了谁?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探讨“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时引导学生读题——《丰碑》,检查课外预习:你收集到了哪些关于“丰碑”的资料?你在何处见到何碑?现在谈谈你怎样理解“丰碑”这个题目?
  二、创造意境,读中感悟。
  1、出示多媒体形声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影像。
  2、探索目标:
  ①课文哪几部内容介绍了这一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②在这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红军正在艰难地爬雪山。你认为这支红军正面临着什么样考验?(严寒)这是怎样的考验?(十分严峻的考验)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冷坨、狂风呼啸……)从这些词语中你还感悟到了什么?(红军战士急需御寒衣物……)
  ③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假设你就是这支红军的将领,你有哪些忧虑呢?(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四种“可能”的语句)指名朗读,齐读。分析对比一下,我们的忧虑是否就是将军的忧虑?
  ④指导朗读。(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用“缓慢、沉重”朗读此段文字)齐读,指名读。三、以读悟文,用心感受,紧扣主线。
  1、细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将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
  2、探讨目标:
  ①将军边走边喊什么?为什么要“喊”?
  ②将军产生第一次“愣”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谈谈你中体会到了什么?(对战士的关心)
  ③将军快步朝前走去,来到人群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多媒体播放形声结合的老战士冻死的画面引导观看)再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此段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有关词语谈谈。(从“单薄破旧的衣服”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少是冻死的,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④指导朗读,(用敬佩、深沉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范读,指名读,齐读。
  ⑤将军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么变化?读描写将军神情变化的句子,体会将军“严峻、抽动、吼道”的原因。(为老战士被冻死而悲愤难过,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⑥读将军“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战士们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因为他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知道冻死的正是负责发棉衣的军需处长啊!)
  ⑦引导学生用“气愤”的语气朗读这部分文字。
  ⑧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他有何表现?齐读此段文字。四人小组讨论,将军第二次产生“愣”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可能想到哪些?他是怎样做的?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学生演示,体会情感,引导读出“敬佩、自豪”之情。这是将军所做所想,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气氛熏陶,读中升华。
  ①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教师总结。
  ②引导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男女组读,个人读。
  ③讨论“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大雪覆盖中的军需处长身躯)再一次出示军需处长冻死时的镇定、安详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为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棉衣?冻死前他可能在想什么?小组讨论。理解“晶莹的丰碑”的深层含义。(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④在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下,这支队伍能否经住严峻的考验?找出这些词语。你怎样理解“无数军需处长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四、总结写法,创造情境。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领悟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略写?
  2、指导写法,学习本文抓住将军语言、神态这一变化主题及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来刻画人物精神的写法。
  3、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什么?今后打算怎样?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背诵第七自然段。
  板书设计:
  23丰碑
  军需处长红军将军
  艰严喊愣鼓难
  峻抽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7  《丰碑》一文主要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行进,军需处长在部队棉衣不够用的情况下,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只穿着簿的单衣而冻死在山中。将军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要警卫员把军需处长找来,想追究他的责任,而旁边的人却轻声告诉他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向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行了个军礼,继续带领部队走进漫天的风雪中。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 。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的。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的意思。略)
  生:(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把被冰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作‘晶莹的丰碑’?”这堂课我们继续诵读来解决它。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3-6自然段,大家注意听。
  师:将军跑到前面,在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轻声朗读第7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像、体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姿势。他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师:那请你把这几句话朗读一下,看能不能让大家仿佛也看到这情景。
  (该生有感情朗读,就是声音轻一点。再请一位朗读,该生读得很入情。然后全班齐读这几句,一齐体会。)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这位老战士的神态。这位老战士临死前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我来把这几句朗读一下:“但是可以看出……”
  (该生读得很动情,再指名读,齐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左手夹着一截旱烟,右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向战友借火,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
  (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生:我还知道这位老战士没发到棉衣,只穿了件单薄的单衣。
  (同样该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同学们边读边想,用心琢磨,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外貌、动作、姿态。
  (投影显示被白雪覆盖、背靠树干而坐的老战士画面)是不是这副模样?你眼前浮现出了这副模样后再来读这段话肯定会读得更好。请大家试一下。
  (学生充满感情十分投入地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该生感情把握得较准,气氛渲染得很好。齐读。学生均正色凝神,课堂内气氛很凝重。)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看到了这个情景,我们又了解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呢?
  生:这位老战士是因为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的战士自己只穿单衣而冻死的,它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师:对!冰天雪地里,他让出了棉衣,也——
  生:也让出了生命。
  生:一般人临死前样子都是十分痛苦的,而这位老战士面对死亡神情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没有一点畏惧,可见他对死已有心理准备。
  生:他是位老战士,身经百战,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而现在却冻死在云中山,死得十分可惜。
  师:讲得真好。老师也有同感。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他的身份,同学们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他是位军需处长,掌握着整个部队的物资供给,蛮有理由给自己留一件棉衣,他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留一件棉衣呢?有的军需处长做不到,可他却做到了。
  师:对,革命队伍中的军需处长就做到了。
  生:肯定是部队里的棉衣不够用了,这时军需处长可能想:“我是军需处长,我的工作就是要为战士们做好后勤服务,现在部队里缺棉衣,我就把自己的棉衣让出来吧。”
  师:对。这种想像很切合当时的情况,军需处长这么想、这么做就叫“忠于职守”,十分可敬。我们联系前后文深入思考,体会到了这么丰富的内涵,现在带着以上感受再来朗读这段话,肯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充满感情地齐读。)
  师:这么可敬的军需处长想不想把他永远记在心里?
  (生高声齐答:“想!”)
  师:好,那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争取把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永远记在心里。
  (学生自由地用心诵读,尝试记忆,课堂内读书声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师:看到了冻死的老战士,将军的反应是怎样的?请大家读下面的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下面的8-10自然段)
  (教师指名检查,朗读。并且要求说说读了每一段了解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扣住描写将军神态的词句,体会他当时悲痛、气愤逐步升级的心情,同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具体过程略。)
  师:“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同学们,将军本想把军需处长找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好好地追究责任,出人意料的是眼前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将军的神态是怎样的?他内心又会怎样想?读读下面一段话,试着把将军此时的内心活动写一写。(教师投影出示写话引子。)
  将军默默地想:“军需处长啊军需处长, ”
  (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想像将军此时的内心活动写话。)
  (学生们交流略。)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 )不读(l )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9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
  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历经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0  一、导入  定向,引起需求;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碑”(板书碑),但你有没有见过“丰碑”?(板书:丰碑)
  生:没有。
  师:丰碑与一般的碑不一样,只有高高地耸立的碑,才称得上是丰碑。
  (生齐读《丰碑》课题)
  师: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丰碑是指谁?你从哪和句话里看出?
  (生读课文)
  师:我请个同学先说。
  生:课文里的丰碑是指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
  生:这丰碑是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变成的。
  师:不是变成的,是位冻僵的老战士被大雪覆盖发以后,才隆起的座碑。这并不是用石头砌成的,那么你能说它是高高地耸立吗?(不能)
  (评:破题入手,创设诱因,直奔中心,在“碑”-“丰碑”-“谁是丰碑”-“为什么称丰碑”的教学思路中,由表及里,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师:对啊!那为什么课文的课题是“丰碑”?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意思,就得好好读课文。带着这个问题,仔仔细细再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先读一、二、三节,你想想这三节主要讲什么?
  生:写当时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这是一个恶劣的环境?
  生:我从“冰天雪地、飞雪、冰坨、狂风”看出来的。
  师: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怎样?生:可以看出当时很冷。
  师:冷到什么程度?生:把水都冻成冰坨了。师:“冰坨”就是一整块的冰块。再加上狂风呢?狂风还嗥叫呢?
  生:冷极了。
  师:在第一节中“装备”指什么?
  生:“装备”是指生产上、军需上必需的东西。
  师:这支红军队伍的装备具体指什么?
  生:部队所需的枪支弹药、棉衣、食物等。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的图像,说说你怎样理解“装备很差”。
  生:战士们戴着单帽,穿着单鞋。生:战士们吃的少,穿的也单薄。
  生:战士们的武器弹药也不足。
  师:连狂风都要征服这支队伍,可见其装备太差了。(手指屏幕)这支队伍在挺进。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大雪,一步一步艰难的前进,前进的途中出现了什么困难?
  生:有“伤号”是已经出现的困难。师:具体说说可能出现的困难。
  生:“可能两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
  师:这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这是举例的省略。
  师:也就是说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生:可能缺少药品。
  生:可能会遇到敌人的袭击。
  (评: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想象的很合理,可能太多了,前进的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是怎样做的呢?
  生: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号。
  生:将军帅队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师: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关心爱护战士。
  生:将军非常勇敢。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面前进过程中又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师:谁来解释“军需队”?生:部队中提供给的机构。
  师:军需处长呢?生:军需处的主要负责人。
  师:结合画面说一说这件事中哪个细节最令你感动?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的穿羊单薄破旧。2、掌握学法,消化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最令我们感动。那么,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军需处长的呢?请大家看课文第八自然段,边谈边画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的语句,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生: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
  (板书:镇定、安详)
  师:从哪可以看出这一点呢?
  生: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师:(板书:夹烟前伸)军需处长已经冻僵了。为什么他的神态还是那么镇定安详。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生:军需处长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
  (评:在读文中去捕捉“军需处长”身上那种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为后文明理“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做下铺垫。)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第二段中,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3、运用学法,发展应用。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以前我们学过的《大雪山》《过草地》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现在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段的其它内容。
  生:(自学后汇报)
  (评: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为什么愣了一下。
  生:将军想那么多可能出现的困难,他最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所以将军愣住了。
  师: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的衣服而被大雪活活地冻僵了。他会怎样?
  生:发怒。(师:板书)
  师:将军发火,认为军需处长不负责,没有发给他。
  生:部队里边掌管这些寒衣的,管财物的都是军需处长的事,战士没有寒衣,就是军需处长的责任。生:这位老战士不是被子弹打死的,而是被活活冻死的,所以,将军发怒。
  师:作为将军心里十分难受。所以将军要吼叫起来。同学们,可惜军需处长已经听不到这吼声了,他已经冻僵了,他已在这个冰天雪地之中冻僵了,他已经塑成了一座---生:丰碑。
  师:一座英雄的丰碑。师:将军这样做,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是一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生:(看屏幕齐读: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者,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晶莹”是光亮透明的意思,说明了战士的英雄事迹,他的心也是晶莹的。
  生:军需处长那冰雪中的形象看起来就象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作者在描写时以什么为主线。
  生:将军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师:实质上要表现的是什么?
  生:衬托军需处长形象。师:文章采用侧面描写,即以描写将军感情变化为主,而衬托军需处长形象的方法。先用疑问句紧紧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评:抓住单元后重点,做到读写结合。)
  师: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永远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
  (评:结束语总结全文)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1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指名回答,略。)
  师:(故录像,教师随音乐和画面有表情地讲述。)这就是那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着。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地。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他们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顺利通过雪山呢?他们还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后三段。
  [评:导语 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电教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 的完成起到启发诱手的作用。]
  师:通过理解课文后三段,我们要了解军需处长在严寒中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弄懂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还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2段。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2段,大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这段主要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师:书中只简略地为我们列举了4个可能出现的困难。但我们知道还将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同学们想像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分别回答,想橡出很多困难)
  [评: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是怎样做的呢?
  生: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了一条道路。
  师:这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将军很爱护、关心战士。
  生:说明将军非常勇敢。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还在前进。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投影:书中插图结合画面想想:这件事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这段讲一个军需处长冻死在严寒中的事。
  师:(板书:军需处长)谁来结合画面说一说这件事中哪个细节最令你感动?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的穿着单薄破旧。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我们感动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军需处长的呢?请大家看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动笔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生: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呢?
  生: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师:(板书:夹烟前伸)军需处长已经被冻僵了,为什么他的神态还是那样镇定安详呢?
  生:因为他相信自己会走出雪山,革命会取得胜利,所以他的神态才那样镇定安详。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生:军需处长就是发棉衣的,他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得单薄破旧。(板书:单薄破旧)说明军需处长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产生这样的感情是对的。通过这段描写(放录像,指投影)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评: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反复练读,师具体指导,最后生配乐赏读和背诵。)
  [评;以读书、训练为特点,在朗读中记诵课文,读懂词句,培养语感,这是本节教学基本的语言训练方式。]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第三段中,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呢?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段。(出示“学法提示”投影——读:轻声自由地读第三段;画:画出描写将军三次神态变化及动作语言的句子;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
  [评: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生自学第三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呢?
  生:因为将军没有想到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
  师:是的,将军怎么也想不到被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因为军需处长最有机会第一个穿上棉衣,可他却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是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舍已为人,勇于献身)
  师:漫天的大雪还在不停地下着,(板画:大雪)将军眼看着自己这位亲爱的战友将永远地长眠在雪山中(板画:雪山),同那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一个军礼。(板书:敬礼)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评:教者注重板画与语言的渲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当将军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的时候,军需处长怎样了?
  生:他已被雪覆盖,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师:“丰碑”、“晶莹”这两个词该怎样理解?
  生:“丰碑”指高大的石碑,也指不朽的功绩。“晶莹”是光亮透明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略)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画:丰碑图)
  [评:教者再次板画,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形象概括,又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与熏陶。]
  师:(指丰碑图)这位军需处长为了他的战友们将永远地长眠在雪山中。他的战友们会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第四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四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出示投影)默读这两句话。
  思考:“那声音”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回答略)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战士们那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结合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生:(回答,略)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有评有略地写呢?
  生: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是的。作者是为了突出中心。这篇课文写得有详有略,中心突出。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评: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做到读写结合。]
  师: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
  [评:结束语总结全文,余音袅袅。尤其是最后敬礼,使同学们的感得到升华。]
  (此课曾获辽宁省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前准备: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伴乐师朗诵《长征》,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学习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B、(出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引读“右手……”同学们,在风雪中冻僵该有多痛苦,而老战士为什么能这般的镇定、安详,他临死前可能在想什么?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图)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习: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4  [设计理念]
  l、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附板书: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5  小学语文第十册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知道哪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  :是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习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
  · 品读一、二自然段,感受环境恶劣与队伍装备差。
  学生想象:当时部队的装备怎样?
  · 品读“将军”听到“死讯”后情绪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将军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品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交流:读到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探讨:(1)文中“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什么坚定?
  (2)文中“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这样的队伍”指怎样的队伍?
  ·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体会:“晶莹的丰碑”指什么?
  (五)整体感知全文,为“丰碑”写碑文,升华情感。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6  第22 课《丰碑》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 “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
  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
  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
  (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
  (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
  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
  “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
  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⑵、外形。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
  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
  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
  a、 天气冷使他冻死。
  b、衣服让给了别人,使他冻死。
  ②、军需处长知不知道在这样的大冷天,穿得单薄是会被冻死的?知道会被冻死,还要把衣服让给了别人?同学们,此时,你最感动的什么?
  ③、同学们,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是怎样的?
  同学们,在这个地方你有问题吗?
  想象理解:夹着烟,显得很悠闲。
  作者认为他好像在向战友借火,你们认为他好像在干什么?学生充分想象后各抒己见。
  2、师小结。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解疑。
  (四)、研讨第二个问题: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8到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词句。
  1、从将军这些神态、动作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2、解疑。
  3、师小结。有感情地读第8到12自然段。
  (五)、研讨第三个问题: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
  1、师简笔画出丰碑轮廓。
  2、同学们,假如军需处长这座晶莹的丰碑就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他老人家还有一口气,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充分想象,回答。
  3、同学们,你们想说的,也正是战士们心中所想的。现在将军还担心队伍能否经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六)、总结全文。
  配哀乐,师生齐诵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略)
  板书设计 :(略)
  资料简介:
  云中山:位于山西省北部,长达百余里。因山中云雾缭绕,山峰隐现于云雾之中而得名。主峰老君洞海拔2393米,比华山极顶还高200多米。
  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它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列主义路线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至1933年秋,全国红军发展到30万人。后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干扰,红军几年未能打败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受到很大损失,各地红军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开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自1934年10月始,经过11个省,作战380来次,击溃尾追堵截的几万敌军,于1935年9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约三万人,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它坚定了中国人民对革命和抗日的信心。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看录象激情感
  1 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 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 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 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 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 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 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 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 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 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 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小组合作交流)
  1 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 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 齐读最后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
  3 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 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 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推荐阅读:
  • 五年级语文下《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教案(通用16篇)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四》(精选3篇)
  • 五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精选14篇)
  •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后反思(通用17篇)
  • 五年级语文《天窗》教学反思(精选2篇)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
  • 美术五年级教案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精选17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