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16篇)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课件]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你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材料:伊索介绍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读过哪些故事?和你的书香小队成员合作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1、继续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2、另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2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而是完全凭记忆口授的。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地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充满了幽默情趣和丰富想象,对后世影响很大。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一部分如《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作者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了传教士口述的伊索寓言的译本刊行。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龟免赛跑》、《狐狸和乌鸦》、《蚂蚁和蝈蝈》更为我国广大人民所熟知。《伊索寓言》滋润着我国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启迪他们善良、诚实的心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机智勇敢,鄙视不劳而获,敢于反抗暴力和邪恶的精神。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思想影响最大。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著名学者 钱钟书
  读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是老于世故的,《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
  --著名作家 张远山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世界文学史》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教学目标预设: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教师小结: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讨论: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4  重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难点: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
  6.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想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问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               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    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教案点评:
  寓言故事本身简单明了,因此不过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动
  1.可把《蚊子和狮子》编排成课本剧,或者作为极好的朗诵素材,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以及搜集优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5  教学设计(简介寓言〕
  寓言和童话一样,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
  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常常在结尾时点出这层寓意。寓言故事中
  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问
  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的寓言家。相传他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经常引用寓言
  故事和奴隶主进行辩论,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
  寓言故事,因为伊索是一个善于说寓言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来,就叫做《伊索
  寓言》了。
  (寓言理解〕
  一、教师在上课前,找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请他作准备,老师给以适当辅导。上课时,
  让他为全班同学表情朗诵这则寓言。最后一句揭示寓意的话不朗诵出来。听的学生不看课
  文,只是听朗诵,记下故事情节,分析寓言的寓意。
  二、请用一句话点明这则寓言的寓意。看谁理解得深刻,表达得准确。然后打开课本
  和原文对照,教师评析学生的发言。
  三、默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下来。教师给最先举手的同学记下所
  用时间,并不许他(她)再看课文,但可以默想,准备到台前背诵。多数学生举手后教师记
  下所用时间。请记得最快的学生到台前背诵,大家补充、更正。比一比谁记忆力最好,找出
  记得最好的学生,请他谈谈是如何背诵的。(实际上,背得快的学生~定是理解、分析得比
  较好的学生。)
  四、在学生谈背诵体会的时候,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入对内容的分析。
  (内容分析〕
  讨论下列问题:
  一、赫耳墨斯化作凡人了解雕像价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了解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化作凡人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他以自己和宙斯、赫拉相比,人们肯
  定会更尊重他。所以,想到人间证实一下他的想法。)
  二、赫耳墨斯“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他认为宙斯的像只值一个银元,太不值钱了,
  流露出轻视宙斯的J动理。)
  三、赫耳墨斯得知他自己的雕像一钱不值(白送)时,可能会有什么想法?(从他骄傲
  的心理去推测。)
  蚊子和狮子
  〔寓意理解)
  一、请一位同学表清朗读这则寓言。最后一句不读。
  二、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下面的归纳概括学生只要答对一点即可,鼓励相
  互补充、辩论,挖掘故事比较丰富的寓意。(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②骄兵必
  政。③一物降一物。④人贵有自知之明……)
  (内容分析〕
  一、蚊子第一吹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
  情绪。)
  二、蚊子第二次吹喇叭又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三、发挥想象力,设想一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以后,会是怎样的,请具体描述一下你
  想象中的情景。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6  蝉和狐狸 执教者:傅建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  故意  赞叹  歌唱家
  察觉  有诈  粪便  戒  心
  (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 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 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 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 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
  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 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 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 狐狸的最终目的是把蝉骗下来,因为它说“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另外“见识”也体现出它对蝉的歌声的羡慕。
  生: 我觉得狐狸为了骗得蝉的信任,对它很尊重,用了四个“您”。
  师: 说得真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师: 你们还能读出狐狸的什么?
  生: 我还能读出狐狸的贪婪。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狐狸把树叶当成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了它很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师: 大家说得真好。狐狸说了这么多花言巧语,但它的本意却是——骗蝉下来,吃掉它。你们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这个坏家伙吗?
  生: 心怀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师: 说得太棒了,狐狸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蝉给你们的印象如何呢?
  生: 它很聪明,它能察觉出狐狸的话中有诈,并当机立断扔下树叶来试探。(板书:察觉有诈)
  师: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引导学生读)
  生: 我觉得蝉听了狐狸的话后,一定思考过,继而察觉其中有诈,所以我认为它很爱思考。
  生: 我认为蝉的警惕性很高,很机智,它扔下树叶来试探,说明它没有轻易地相信狐狸,对它保持着警惕,并且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所以它很机智。
  (引导学生说说蝉扔树叶试探前的想法。)
  师: 这还是一只怎样的蝉呢?
  生: 这还是一只善于观察和吸取教训的蝉。因为它注意观察,所以发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同伴的翅膀。这恰恰告诫蝉:不要上狐狸的当而被它吃掉,所以蝉对它一直怀有戒心。
  (板书:怀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
  师: 说得真好!大家对蝉的认识也很深刻。这是一只聪明的、善于观察、警惕性高、机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训的蝉。
  点明寓意
  1.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齐读)
  这也是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书:聪明、吸取教训)
  2.生活中不总有灾难,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要善于从别人的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生说: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4.同学们说得真棒,那让咱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课文吧,男生读狐狸,女生读蝉,老师为你们读旁白,好吗?(读课文)
  5.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幻灯片)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师引读,生跟读)
  6.是啊,狐狸使出它的老办法来骗人,乌鸦上当了,而蝉却没有,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谁来说说看?(指名回答:乌鸦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蝉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所以没上狐狸的当。)
  7.大家说得真好。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共享,想不想听?(生齐答:想)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故事后,请大家动动笔,写一写。
  (出示)
  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 “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  说:
  乌鸦说:
  蝉  说:
  (生练笔,师行间巡视,寻找写的较好的展示用。)
  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练笔情况,并红笔批改,边改边评边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实物投影展示)。上节课给大家介绍过这本书,咱们今天学的《蝉和狐狸》就选自这本书,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想不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呀?(生齐答:想)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注意些什么呢?(点明读法。)
  ①每则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话点明寓意,应好好体会它的寓意。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应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
  2.师总结:
  同学们,《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这样的一本一本的经典的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贝,但愿我们从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板书:12.  伊    索    寓    言
  蝉  和  狐  狸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聪明  吸取教训篇训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7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2.给下列多音注音组词。铺  (    )___    喝   (    )___(    )___         (    )—— 强  (    )___    倒   (    )____(    )___         (    )_____背  (    )___    吐  (    )__(    )__       (    )__3.给下列短语加上恰当的量词。五__寓言   一__店铺   一__雕像  一__蝉   一__狗    一__肉  一__口袋  一__镜子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无奈之下,只得甘拜下风。甘拜下风:佩服别人,自认不如。b.欲求防患未然,莫如深谋远虑。防患未然:防止不要发生这样的事。c.本则寓言于贪慕虚荣,妄自尊大者,确是当头棒喝。当头棒喝:当头一棒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d.此辈视而不见自身缺陷,无端索垢求疵,非议他人。无端:无缘无故。5.选词填空。蚊子着__号角,向狮子飞__过去,专__对方的鼻子和四周无毛的地方__。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__破了,也没能__住蚊子。(奏 冲 拣 啃 挠 抓 吹 扑 挑 咬 逮 捉 叮)语言表达训练6.《嘴里衔肉的狗》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7.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8.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1)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2)“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3)我们的花园里仅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4)“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1) (2) (3) (4)9.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个标题。(20字以内)本报讯  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词着实让陈女士迷醉了一回。    昨日下午,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封独特的祝福信: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装满了整页白纸,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语:“今生因你痴狂,此爱天下无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牵挂!’’信纸的一角,机灵的女儿也没忘了“顺便”检讨一下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女儿称,劳动节和母亲节连着到来,她便想出这种特别的方式来感谢母亲。她还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康乃馨。10.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_________”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11.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1)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2)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3)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4)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你得到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同步阅读比较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2-18题。【甲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选自《伊索寓言》)【乙文】在秦汉时期,中国的西南地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有一支叫做“夜郎”。夜郎部落的首领被称为“竹王”。传说很久以前,有人在当地的一条江面上发现一节竹筒顺水飘来。他把竹筒剖开,里面躺着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夜郎国的第一个首领。到了汉朝,夜郎等部落纷纷脱离中央政权独立称王。夜郎部落的首领自封为夜郎侯。由于交通不便,夜郎人世世代代深居山里,从来没有人走出山去,加上附近的几个部落都没有夜郎的人多,于是夜郎侯认定自己的国家是天底下最大的了。有一次,夜郎侯带着随从走到一座高山前,他仰望着山顶,得意地说:“你们看,夜郎国的山多么高,难道天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随从们齐声回答:“肯定没有了!”夜郎侯又来到一条大河边,他望着滚滚的河水,傲慢地说:“你们看,夜郎国的河多么宽,难道天下还有比这条更宽的河吗?”随从们又齐声回答:“绝对不会有了!”于是夜郎侯更加觉得夜郎国了不起,更加自高自大起来。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使者去印度联络国事。使者途中经过夜郎国,被那里的人围住询问。当使者向他们说明自己的身份时,夜郎人惊讶地问道:“汉与夜郎哪个大?”使者听了哈哈大笑,说:“大汉王朝有州郡几十个,夜郎国还远远不及一个郡,你们说哪一个大呀?”夜郎人听了全都目瞪口呆。(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12.甲文是   故事,乙文取材于    故事。两篇文章都寄寓深刻的道理:甲文讽喻     ;乙文中“夜郎自大”后来比喻         。13.甲、乙文都以   为主,间用    ,不过甲文结尾用一句      性的话,点明文章主旨,这种表达方式是乙文没有运用的。14.甲、乙文都以传神之笔描写人物的表情,如甲文中用一个“    ”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乙文中用“       ”、“       ”两个词语描写夜郎侯的神态,使形象更显得真切。15.甲、乙文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中的       手法,如甲文中“               ”,乙文中“           ”,具有____意味。16.甲文开头写“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有这个想法,也就是甲文结尾所说的“          ”和乙文中所说的“            ”。17.甲文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     ______的性格,使人洞见其内心的     。乙文用生动的对话(语言描写)描写,写出了夜郎侯和随从们      的性格。18.甲文中雕像者最后回答后,不写赫耳墨斯的反应,更     。如果要写赫耳墨斯听了回答后的反应,可用乙文中“          ”这个词语。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回答19-23题。衣  衫①有一天,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怂恿:“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②于是她们脱下衣衫,在海水里游泳。过了一会儿,丑回到海岸上,穿上本来属于美的衣衫,径自走她的路了。③接着美也从海里出来了,找不到自己的衣衫。她又太羞怯,不敢赤身裸体。于是她只好给自己穿上本来属于丑的衣衫。美也径自走她的路了。④所以,直至今日,世上的男男女女,错把丑当作美,美当作丑。⑤然而,有些人看见过美的真面目,尽管她穿错了衣服,他们还是能认出她来。有些人认得丑的真面目,衣衫蒙骗不了他们的眼睛。                       (选自《流浪者》)19.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词语。①邂逅:②怂恿:20.这篇文章共有5段,可分作三部分。请用“‖”在下面划分。①   ②    ③    ④    ⑤21.“世上的男男女女,错把丑当作美,美当作丑。”揭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23.从内容和表现形式来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供选择词语:童话、神话、寓言) 语言基础知识1.略2.铺  (pū)铺张    喝   (hē)喝水(pù)店铺         (hè)喝彩 强  (qiáng)坚强倒   (dǎo)倒闭(jiàng)倔强      (dào)倒立背  (bēi)背负   吐  (tǔ)吐气(bèi)脊背      (tù)呕吐3.则 家 尊 只 条 块 只 面4.b解析:“防患未然”的意思是在灾害还没有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5.吹 扑 挑 咬 抓 逮 语言表达训练6.人越是贪得无厌,最后往往一无所得。7.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解析:这一题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8.(1)词浯误用。将“认识”改为“见识、了解”    (2)语序不当。"这回”应放到句子的前面。(3)关联词搭配不当。“才…改为“却”。(4)成分残缺。在“感谢”后加上“父亲”,/加上“他”、“他们”、“生活”均可。解析:只要修改正确、符合文意就可以。9.母亲节一10岁女孩用火辣歌词表达对母亲的爱。10.示例: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错穿了他的大衣。解析:要注意答案要得体、幽默、通顺。11.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课内同步阅读12.寓言  历史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者的一文不值  愚昧无知,自以为了不起13.叙述描写 议论14.笑  得意  傲慢15.反衬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大汉王朝有州郡几十个,夜郎国还远远不及一个郡     讽刺16.爱慕虚荣,自高自大17.自命不凡  卑劣   妄自尊大18.耐人寻味  目瞪口呆课外拓展阅读19.①偶然相见②鼓动别人做某事(通常指不好的事情)20.①‖②③‖④⑤21.世上有许多人在分辨美与丑时,往往只看外表。22.认识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本质。23.童话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8  一、积累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注意字音字形)
  庇护(    )   赫拉(    )   喇叭(    )   宙斯(    )   凯歌(    )
  粘住(    )
  2.填空。  (明确体裁特点)
  (1)本文选自《__________》,相传根据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国)__________(人名)所讲的__________(文体)所撰的文集,这种文体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
  (2)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
  二、阅读理解
  (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②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③,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凡人:                  ②庇护:                  ③虚荣:
  4.故事中的三问三答有何异同?
  5.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6.“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                                 。
  7.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像的价钱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                                                                           。
  8.故事的结局不写赫耳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是                   。
  9.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二)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0.蚊子能够战胜狮子的原因是                        。
  11.“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表现蚊子的什么特点?
  12.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吃掉?
  13.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bì  hè  lǎ  zhòu   kǎi   zhān
  2.(1)伊索寓言  公元前六世纪  古希腊  伊索  寓言  假托的故事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  讽刺  劝戒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说明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那就不会被人尊重;《蚊子和狮子》说明一个人如果被胜利冲昏头脑,那就会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二、(一)3.①这里指世间的人。
  ②包庇、袒护。
  ③表面上的光彩。
  4.相同的都问“值多少钱?”,不同的:第一问省主语,第二问有主语,第三问主语用代词;第一答用确数,第二答是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答不用数词,贬低得一钱不值。
  5.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6.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7.对照  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8.尴尬不堪
  9.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二)10.蚊子抓住狮子的弱点进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11.得意忘形。
  12.因为它得意忘形,让胜利冲昏了头脑。
  13.说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3、 认真揣摩、理解重点段落、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探讨中心意思。
  2、 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设想]
  1、 方法构想:
  ★ 做好预习,引导学生课外读《伊索寓言》,激起学习本课的兴趣。
  ★ 鼓励发散思维,采用研讨式,通过集体讨论理解文章的句子和主旨。
  ★ 学习时,可先整体把握,再抓住重点内容评析学习。
  2、 课时安排:二课时。
  ★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结构框架,探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 第二课时,重点段落语句的探讨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你读过《伊索寓言》吗?从谈看法入手。
  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怎么理解那些寓言的?钱钟书先生也读过《伊索寓言》,他写了 一篇见解深刻的读后感。大家想读一读吗?
  二、 读前提示:
  1、 关于作者钱钟书:阅读圈划“附录”材料。
  2、 关于寓言及《伊索寓言》:
  [小黑板]提示:(1)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伊索编,共有寓言故事350余篇。
  [提供] 《伊索寓言》样本。
  三、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提示:文章比较艰涩难懂,但全文思路清晰,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框架。
  2、 点拨并明确:文章有两大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四、 研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1、 学习步骤说明:阅读---思考---讨论---明确
  2、 研讨问题设计:
  ⅰ 哪些寓言讽刺了社会上某类人的劣根性?具体   说明讽刺了什么。
  [明确:1、2、3、4、9   结合社会现实说明。
  ⅱ 哪些寓言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明确:5、6、7、8   联系社会现象讨论说明。
  ⅲ 作者对每则寓言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是从寓言引申的,哪些是直接反对的?
  [明确:  引申 ---2、3、4、5、8
  反对 ---1、6、7、9
  3、 小结:
  作家很善于透过表面挖掘出事物的新意来,常常 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这便是发散思维。文章所揭示的社会人事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五、 当堂训练:
  a级:①练习一  1、2、3、4、5、6
  ②哪些“看法”对你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b级:练习一  1、2、3、4   
  分组讨论,采用抢答式。
  六、 课下作业:
  1、 将第一题整理到课本上。
  2、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 自然引入:略
  二、   重点段落阅读,分析疑难语句:
  (一)、重点阅读文章第一、二、三段:
  1、 学生阅读。
  2、 分析讨论:
  ① 作者将“比我们年轻的人”,分为哪两类?你是怎么认为的?
  ② 第二段打了一个什么比喻?作者有何“感想”?
  ③ 你怎么理解读《伊索寓言》后的那“三重安慰”?作者想“纠正”什么?
  3、 思考点拨:
  人类历史:  古代           现代
  比
  喻     
  人的一生 : 小孩子          老头子  
  [幼稚] [昔)  [成熟](今)
  4、理解明确。
  三、 重点阅读文章最后一段:
  1、 学生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 思考以下问题(由学生提出):
  a、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是解读本文的钥匙),并认真分析。
  [明确]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碰壁上当。
  b、钱钟书和卢梭二人都认为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但观点是不    同的,不同在哪里?
  钱:认为愈简单,长大了易碰壁。
  卢:把纯朴的小孩教复杂了。
  c、“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一句如何理解?
  d、结尾关于“苍蝇”句,怎样理解?
  3、 思考讨论:允许有不同见解。
  四、 本课小结:
  结合以上所学,讨论并概括本文主旨。
  [文章见解独特、深刻,表达含蓄、风趣;文章通过对伊索寓言的评说,说明现在有些人狡猾得很,恶劣得很,我们头脑要复杂一些,防止上当受骗。
  五、 当堂训练:
  练习题二、三。(见课本)
  六、 课下作业:
  1、 课外阅读几则寓言,从不同角度理解,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2、 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上一篇:读《伊索寓言》教案1
  下一篇:读《伊索寓言》教案3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0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nbsp&nbsp&nbsp&nbsp1、探讨中心意思(借助重点语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nbsp
  &nbsp&nbsp&nbsp&nbsp2、深入思考,读懂有个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nbsp
  &nbsp&nbsp&nbsp&nbsp3、走近钱钟书。&nbsp
  [补充资料]
  &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曾指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一书的瑕疵,震动文坛。(“他记忆精博,思力敏锐,辩才无碍”。“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nbsp--郑朝宗《怀旧》)&nbsp
  &nbsp&nbsp&nbsp&nbsp另外参看课文后面的附录。重点强调并推荐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
  [教学课时]
  &nbsp&nbsp&nbsp&nbsp两课时。
  [教学方法]
  &nbsp&nbsp&nbsp&nbsp研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nbsp读全文,说说初读感受和读文疑点。&nbsp
  (二)&nbsp探讨性阅读,读懂较有难度的文章,如何深入?
  1、&nbsp主要暗示语句的寻找(寻找解读文章的钥匙――点睛之处):文本总有语句告诉你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思想,关键是把这些话找出来体会分析。
  2、&nbsp中间部分的材料各表现作者的什么见解?它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何联系?
  (三)&nbsp具体深入的问题:&nbsp
  &nbsp&nbsp&nbsp&nbsp1、&nbsp从标题看,文章是读后感,那么作者读后究竟对《伊索寓言》持什么态度?&nbsp
  &nbsp&nbsp&nbsp&nbsp《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nbsp
  &nbsp&nbsp&nbsp&nbsp2、&nbsp文章一、二、三段的作用?作者对人类的“进步”、“现代文明”持什么态度?&nbsp
  &nbsp&nbsp&nbsp&nbsp作用是通俗地解题:说明人们为什么喜欢;持讽刺与否定的态度――越来越狡猾,越来越复杂,却自以为是“智慧”。&nbsp
  &nbsp&nbsp&nbsp&nbsp3、&nbsp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类,而人,却总要找到比同类强的理由和资本,在任何场合都想傲视别人,自高自大)&nbsp
  &nbsp&nbsp&nbsp&nbsp4、&nbsp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论!(故事中是扬蚂蚁贬促织,而人世间同样的事情该赞扬谁?世间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简单判断)&nbsp
  &nbsp&nbsp&nbsp&nbsp5、&nbsp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无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乱叫,惹不得的无自知之明的人)&nbsp
  &nbsp&nbsp&nbsp&nbsp6、&nbsp天文家的故事:――虚荣的自欺欺人!(不甘心下台下野下面子,寻找理由聊以自慰)&nbsp
  &nbsp&nbsp&nbsp&nbsp7、&nbsp乌鸦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没有优点,也不甘心认可别人。自己得不到的好处,也千方百计让别人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以求遮丑遮羞)&nbsp
  &nbsp&nbsp&nbsp&nbsp8、&nbsp牛跟蛙的故事:――可怜的自我陶醉(“Q”劲十足,不思进取)&nbsp
  &nbsp&nbsp&nbsp&nbsp9、&nbsp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nbsp
  &nbsp&nbsp&nbsp&nbsp10、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为保所得,狡猾诉苦。&nbsp
  &nbsp&nbsp&nbsp&nbsp11、驴子跟狼的故事:――伪善皆是。(打着伪善的幌子干尽坏事的大有人在)&nbsp
  (四)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nbsp
  &nbsp&nbsp&nbsp&nbsp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未必要赞同作者文章里的观点,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小结:理解文章的关键和汲取借鉴的关键在于弄清几个对比关系:&nbsp
  &nbsp&nbsp&nbsp&nbsp人们怎么看待《伊索寓言》――――――作者怎么看待《伊索寓言》(把握文章主旨)&nbsp
  &nbsp&nbsp&nbsp&nbsp伊索怎么说―――――――――――――作者怎么说(读懂文章材料)&nbsp
  &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怎么读文―――――――――――&nbsp&nbsp我自己怎么读文(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读本文的感想(不拘一格,各抒己见。)
  (二)作者生平轶事&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nbsp
  &nbsp&nbsp&nbsp&nbsp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nbsp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参见孔庆茂著《钱钟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nbsp&nbsp运:“王&nbsp&nbsp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又说王&nbsp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nbsp(出处同上)
  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nbsp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nbsp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nbsp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参见胡中原《悼念钱钟书先生》,《温州晚报》1998年12月27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
  &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抛洒。&nbsp&nbsp
  &nbsp&nbsp“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先生就活在书里。&nbsp
  (三)介绍钱钟书的名言&nbsp
  &nbsp&nbsp&nbsp&nbsp1、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nbsp
  &nbsp&nbsp&nbsp&nbsp2、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nbsp
  &nbsp&nbsp&nbsp&nbsp3、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nbsp
  &nbsp&nbsp&nbsp&nbsp4、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nbsp
  &nbsp&nbsp&nbsp&nbsp5、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nbsp
  &nbsp&nbsp&nbsp&nbsp6、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nbsp
  &nbsp&nbsp&nbsp&nbsp7、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nbsp
  &nbsp&nbsp&nbsp&nbsp8、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nbsp
  &nbsp&nbsp&nbsp&nbsp9、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nbsp
  &nbsp&nbsp&nbsp&nbsp10、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nbsp
  &nbsp&nbsp&nbsp&nbsp11、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nbsp
  (四)作家与作品&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在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其中《管锥编》突破了许多人文学科领域,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nbsp》,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尤其是长篇小说《围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围城》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的恋爱纠葛和寻职经历为线索,展现抗战时期的大都会、小城镇以及高等学府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一群独特的知识分子,讽刺了文人陋习。因此,《围城》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誉。&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本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这部散文集除本篇外,还收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等,共计10篇。&nbsp
  (五)作品赏析&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本文选取了《伊索寓言》里的9个寓言故事,别出心裁,从大家熟悉的故事中引发新意,观点新奇,但又言之有理,令人叫绝。通过本文,作者告诫读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也变得更加狡猾,我们必须有所提防,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文中提出了很多警世哲理,值得用心体会。&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关键知识点&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名学者,代表作有小说《围城》、学术著作《管锥编》等。&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补充知识点&nbsp
  &nbsp&nbsp&nbsp&nbsp1、《伊索寓言》&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伊索寓言》的作者相传是古希腊寓言家伊索。他擅长编讲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所讲故事陆续经过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最后由拜占廷僧普拉努得斯汇编成现今流行的《伊索寓言》。&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索寓言》其中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nbsp,嘲笑和鞭挞奴隶主阶层,反映了平民及奴隶的思想感情。另一部分(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流传广,影响大。&nbsp
  &nbsp&nbsp&nbsp&nbsp2、卢梭与《爱弥儿》&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困难条件下坚持自学,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平民知识分子。《社会契约论》是卢梭论述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以及人民有权推翻暴君、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爱弥儿》一书中。这部书是他用20&nbsp年时间思考、3年时间写成的。在《爱弥儿》这部闻名世界的论教育的著作中,卢梭根据他的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的认识论思想,提出了按照人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自然法则,对他所假定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使其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理论。但是,《爱弥儿》一出版就和它的作者一起遭到了厄运,法国议会正式裁决《爱弥儿》为异教邪说,并立即签发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历史是公正的。《爱弥儿》很快便被世人所认可,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给后人以很多有益的启发,以致于歌德称颂它为“教育的自然福音”。&nbsp
  &nbsp&nbsp&nbsp&nbsp3、钱钟书的幽默与睿智&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通贯中西。其作品机智隽永,无处不体现出作者的幽默与睿智。略举一例。《围城》中方鸿渐留学快要毕业的时候,迫于父亲和岳父的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随后,方鸿渐骗了一个爱尔兰骗子的假文凭,还吓唬了这个骗子。作者议论道:“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这些文字既有不落俗套的比喻,又有精辟警世的议论,文章幽默又耐人寻味。&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要达到这种幽默,必须睿智。幽默与睿智,相辅相成,钱钟书兼而有之;二者缺一,就不是完整的钱钟书了。&nbsp
  &nbsp&nbsp&nbsp&nbsp4、钱先生与孔方兄&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这时,全靠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度过了难关。&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40多年后还报。&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钱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拒绝了,他对校方特使说:“你们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样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出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说:“不卖!”&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送进家门的硬通货不屑一顾的人,忽然有一天玩兴大发,要做一回富翁。那是1979年冬,钱钟书收到四册《管锥编》的8000元稿费,10元一张,显得挺厚。钱钟书把钱一分两半装进两个纸袋,一边拍打着一边对杨绛说:“走,逛商场去!揣着钱不买东西做一回富翁。”&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知道是衣服的钱袋鼓呢还是找到了富翁的感觉,钱钟书看上去昂首挺胸,杨绛宛如保镖护驾,一边走,她一边提醒:“注意提防小偷。”&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古典文学组的人找钱老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1000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500元,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第二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当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者注)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司机答:“3000。”&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算你借,不用还了。”&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他指着孔方兄的怪脸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建术)&nbsp
  &nbsp&nbsp&nbsp&nbsp5、年登大耋,名满天涯&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钱钟书先生的家位于国宾馆附近的南沙沟,那是国家统一盖的“部长楼”。钱老家里简朴极了,20平方米的书房,光光的黄木地板,没有地毯。一张写字台,一把靠背椅。写字台上堆满书籍和信件,旁边一只竹木躺椅,是他休息用的。对面摆着十分简易的沙发和茶几。这就是钱老那许多博大精深的撼世之作的诞生地。&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年86岁的钱老,和许多学者一样,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额头硕大,言谈惊人。但又和许多学者不一样。他决不迎合,决不讲违心话干违心事,岿然于自我。他和夫人杨绛生活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如。两位大学者、大作家夫妇之间既温馨和谐,又互相尊重。这是典型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缩影,钱老和夫人常常坐在家中谈天说地、读书写字,乐趣融融
  [1] [2] 下一页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2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里的三则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生叙述故事)
  师:请对照插图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是具体描写这幅插图的?
  生读文思考问题。
  生1:“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生2:“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师:狐狸本来是“想尽和各种办法去够葡萄”,结果却没够到,心里本来是非常沮丧的,为什么还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呢?
  生: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
  师:能带着你对这两段的理解读出狐狸的这种心情吗?
  生练习感情读文。
  指名读。
  生评:陈磊把狐狸“白费劲”后的“无望”心情读得很好,但狐狸说的那句自我安慰的话读得感情不够到位。
  师:你听得真仔细,评得更精彩。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这句话在课文里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生:上次我违反了纪律组长训我,我非常不服气,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组长吗?”其实我心里一直想当个组长,甚至还有当班长的野心呢!
  生:有次老师夸刘怡然的画画得漂亮,还说刘怡然成了我们班的大画家了。我当时心里想:“不就是几幅画吗?有什么了不起?有还不愿画呢!”其实我对画画根本就一窍不通。
  师:同学们都能直言不讳自己曾有过“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经历,那么学过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请把你的感想写在课文的后面吧。
  (生写话)
  师: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能来给大家说说《狼来了》的故事?
  指名生叙述故事。
  师:故事叙述的这么精彩,看来下面这则《牧童和狼》你都不用学了。(板书课题),默读这则故事,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两次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生默读课文)
  生:牧童喊“狼来了”是抱着游戏、玩笑的心态装出紧张的样子喊的,村民们“惊慌失措”赶来营救,可牧童的表现是非常得意的。
  师:通过哪个词你读出了牧童的得意?
  生:“哈哈大笑”。
  师:牧童第二次叫喊呢?
  生:牧童第二次叫喊“狼来了”是狼真的来了,这时他的心情非常紧张,而且是“惊慌失措”。而村民们被牧童骗怕了,以为他还是在恶作剧,所以村民们的表现是无动于衷的。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这两段?尤其要读出牧童喊两次“狼来了”前后不同的心态。
  指名读文。
  生:我感觉韩家盛表情非常好,读牧童第二次喊“狼来了”把牧童的紧张求救的语气读得非常到位。
  师:你评的更到位,可以是一位评论家了。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很爱喝饮料,于是爸爸就把我喝过的饮料瓶装上水,骗我说是饮料,我一喝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以后爸爸再给我哪怕真的是饮料我也不信他的了。
  生:我两次日记没写,告诉老师说忘在家里了,老师就信了我。可当我把日记本交上后,老师发现我原来是拖拉作业没写,于是有一次,我的作业真的忘在家里了,可说什么老师就是不相信,还是罚我重写了。通过这次事件以后,我再也不敢说谎话了。
  师:是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如果一贯使用欺骗的手段对待别人,人们就会对你缺失了诚信。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也没人能相信你的。
  师:请认真读一读《蝉和狐狸》这则故事的第一小节,理解“圈套”一词的含义。
  生自由读文。
  生:“圈套”指“计谋”。
  生:“圈套”指“阴谋诡计”。
  生:“圈套”指骗别人的手段。
  师:请把这则故事一、二两小节边起来读一读,思考“圈套”在这一课中是什么意思。
  生:“圈套”是在这则故事里指的是狐狸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
  师:他用的是什么计谋呢?
  生:用甜言蜜语来打动蝉。
  师:狐狸是怎么用甜言蜜语来打动蝉的呢?找出狐狸说的话多读两遍,读出狐狸赞美的语气来。
  生练习读文后指名读文。
  师:用心默读第三小节,看这是一只怎样的蝉,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生读文写体会。
  生:这只蝉太聪明了,他用一片树叶便识破了狐狸的嘴脸。
  生:这只蝉真是绝顶的聪明,他为了识破狐狸的计谋,先用一片树叶来试探他。
  生:通过读这一段,我体会到坏人说好听的话,因为他急于做坏事,急于想得到结果,他太低估了对手的能力。我想到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做糟,容易露出自己真面目。
  师:哦?你是说坏人要想隐藏自己的险恶用心还得继续沉住气,继续骗下去是吗?
  生:那倒不是。我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坏人急于求成求胜的心态,在遇到狐狸这样的坏人时,我们要稍微动点心思,便可识破他的阴谋,防止上当受骗。
  师:你的聪明要赛过一休了!“蝉察觉其中有诈”,他是怎么察觉到的呢?
  生:蝉可能从狐狸说“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这句话中察觉到的。
  师:狐狸的这句话说的有何破绽?
  生:蝉一直在树上唱歌,而且歌声很响亮。狐狸在树下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蝉的歌声,不必要让蝉飞到树下来唱给他听呀!
  师:用心读书了,答案就在课文里。你看赵薇同学多聪明,不仅从课文里找到了根据,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蝉还会从哪里察觉有诈呢?
  生:狐狸说:“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这句话里察觉的。因为在动物王国里,大家都知道狐狸心术不正。对于心术不正的人说这么好听的话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蝉察觉这其中必定有诈。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文中还有这么一句话:“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此时此刻,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生:惊喜万分。
  生:非常激动。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三小节。
  生自由读文后指名读文。
  生:王婕读出了狐狸赞美的语气和激动的心情。
  生:王婕读得非常投入,我感觉自己就是那只狐狸了独(生笑)。
  师:狐狸很聪明啊,只是他没把自己的聪明用在正道上,所以大家不喜欢它。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读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这一句,我想到了这只蝉多象那只可怜的乌鸦嘴里的那块肉啊!只是乌鸦仅仅被骗去了一块肉,而这只蝉却可能是因为和乌鸦一样爱听甜言蜜语,结果连自己的小命也送掉了。
  生:通过读“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这句话,我体会到这是一只细心观察,善于分析问题的蝉,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对坏人时刻保持着戒心。
  生:通过读这一段,我想,我们对坏人要时刻提高警惕。坏人说好话是他骗术的一种,我们不能被他的好话迷糊了。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去年十.长假,爸爸带我到上海明珠电视塔去玩,当时爸爸上塔上玩去了,我太累就不上去,在塔下等爸爸。这时过来一位中年男子,他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要带我去海边玩。没出门妈妈就告诉我不要乱跑,小心被坏人拐卖。我当时心里就想那个叔叔可能就是人贩子,所以就没跟他走。
  师:学习了这三则寓言后,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三则寓言在写法上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哪位同学看出来了?
  生:这三则寓言都是在最后一小节来个画龙点睛,用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生:这三则寓言都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的。
  师:同学们,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你就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伊索寓言》里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等着你们去读呢?课后请继续阅读这本书,并把你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下周我们开个读书交流会吧。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3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卡片:
  狐狸  葡萄  馋得  酸的  惊慌失措  粪便  戒心
  a、          指名读、抢读;
  b、          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
  (2)         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3)         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三、        再读复述
  1、              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
  2、              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        作业布置
  1、              每字写两遍。
  2、              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              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一)学习《牧童和狼》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
  3、默读这则寓言,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蝉和狐狸》
  1、自由读文,思考: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
  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继续选读《伊过寓言集》。
  附: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牧童  :不诚实,罪有应得
  《狐狸和蝉》蝉 :善于观察、思考,能识破坏人说好话的欺骗手段,对小人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 、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多媒体课件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课件出示)小结、过渡。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二)、汇报交流:
  1.再现情节:(12分钟)
  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课件出示)过渡。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2流心得:(20分钟)
  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任选其中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也根据同学的发言,相机穿插自己的一些见解。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深化主题,突出:“我读书、我快乐”。
  (四)推荐读物。(1分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希腊寓言》
  (五)成果展示。(2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3、课后在高年级各班展出,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体会文章幽默反讽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透过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层意味。
  教学设想:
  ①顺着“纠正浅薄的见解”一说到底,然后点破它,以期有顿悟的效果。
  ②对文中许多颇有意味的难句,不在理解内容时一一碎讲,待点明作者意图后集中看,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预习
  1、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嫉忌  怜悯  譬如  年辈  幼稚   思慕   衰朽  发迹   历程  衣锦还乡     风雅   
  索性  经济  吝啬  笨坯  心术   果报   狂吠  蝙蝠   轴心  阅历  浅薄   下野
  2、搜集有关作者、作品以及《伊索寓言》的介绍。
  3、阅读课文中的九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试评论钱钟书针对每则寓言所阐述的观点。
  (二)、课堂教学
  一、导语:
  (拿着书或指着投影)《伊索寓言》作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我们普通人读它,在若有顿悟之时,也许只会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钱钟书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东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伊索寓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钱钟书,走近他的《读〈伊索寓言〉》
  二、展示有关钱钟书的介绍资料。(投影显示有关图片、文字,力求做到简洁与丰富的统一)
  三、1、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对人生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课文开头,他首先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钱钟书对人际交往的认识,详见板书)
  2、第二节谈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详见板书。这里要顺便交待一下钱钟书新颖的思维,即把古代竟比做小孩子)那么,由年辈想到了历史,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阅历的深浅,人们的态度)这样,便构成类比。(板书:类比)
  3、作者想到了人,想到了历史,想到了我们对人,对历史的态度,这些感想是由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至此,才切入读后感。作者没有像我们往常写读后感一样,一上来就:“今天读了《伊索寓言》,我的心中感触颇深”,而是先花了些许笔墨,先把体会谈一下。(板书:先谈体会)
  四、放映课件中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经后人陆续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及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五、看完开始讲解。因为:它是一部古代的书,一部能够反映古代生活的书,所以,能给我们带来三重安慰(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先进
  进步            成熟
  高级
  六、正因为如此,作者要以现代人骄傲的姿态,去纠正伊索寓言的幼稚和浅薄。具体的批评,是针对每一则寓言进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课件,逐则评析,抓住其中两三个,重点进行,其他让学生简单说说即可。)
  1、蝙蝠的故事原意:讽刺蝙蝠式的狡猾,抨击那些丧失了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明。他们以己之长,贬人之短,(这“长”也未必是真有所长)从不虚心学习别人,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意: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
  作者: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往往在作家生前与作家并无深交,甚至不睦。这些人在作家死后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是以“介绍”为名,行“养活”自己之实狗和自己影子的故事作者:讽刺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从来不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们拒绝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谁如果批评了他,他会大嚷大闹,反咬别人一口。作者用这则寓言斥责无自知之明,掩饰缺点和错误的劣性。   
  天文学家的故事原意: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讽刺一些下台或下野人物,不甘心失败,仍在美化自己。他们羡慕权势,还是一心向上爬。他们企图东山再起,恢复已失去的天堂。
  乌鸦的故事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讽刺一种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们的手法是把水搅浑,造成人人都有缺点和错误的局面,大家谁都有缺陷,谁都不行,彼此彼此,这种人从中得到了满足。“这个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击和低毁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丑陋。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  
  牛和蛙的故事原意: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讽刺一种人,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优点,聊以自慰,不思进取。他们把坏反说成是好,便无是非可言了。原意: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作者:讽刺有钱人吝啬,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帮助别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贪婪,不要指望阔人能用善心来周济穷人。
  作者:讽刺了诉苦经者的狡猾,明明占了便宜,偏偏掩饰自己满意的心情,用假话愚弄别人。原意:讽刺狼的愚蠢和凶残。
  作者:屠夫戴上医生的面具干坏事更隐蔽,更容易使人受骗。现实中要谨防装扮成医生的“狼”。
  七、总之,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今天比昨天更加————卑鄙、*诈、伪善、阴险、凶残了。(学生三三两两答出相关词语)
  提示1:就这个也能算是进步,值得我们自豪吗?(否)前面哪句话已经暗暗地表明了这个看法?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在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注意品味这里面的隐含意。(现代社会自然也有衰朽顽固的一面;在价值和人格上并非就比古代进步,甚至是更坏了。)
  提示2、那么,如何理解前面的“进步”呢?作者原来用了幽默反讽的笔法。(板书:幽默讽刺)
  八、在这样的社会里,小孩子能不能读《伊索寓言》?
  作者说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难道是伊索寓言本身的错?(否,这是愤激之辞)那么,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真实看法?(“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可见,作者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刊物的,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判断。这里面话中有话。作者是担心孩子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忧虑,对《伊索寓言》的表面否定,而真正的矛头——作者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成年人和成年人制造的这个不太好的现代社会,至此,作者的真实意图也清楚地表现出来了。)(板书:批判现代社会)
  九、课后练习(也可当堂讨论)
  1、自己得到便宜,却向别人诉苦经,“以免旁人来分甜头”。用一句俗语说明得了便宜还卖乖。
  2.“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小孩子读寓言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成年人只顾自己,使社会变得肮脏喧闹,孩子们就无法读书。  
  b.作者借题发挥,呼吁净化社会环境,成年人要为后代创造纯洁朴实的社会空间。  
  c.寓言故事都是成人编给儿童看的,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看你编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义。
  d.作者借题发挥,从读书转向环境保护,认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安定的环境,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贯穿《读〈伊索寓言〉》全文的一个深刻见解是(d)  
  a.我们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b.《伊索寓言》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c.《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d.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恶的一面,也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狡猾。
  4、对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d)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上当。  
  a.人世间是非不分,行善常得恶报。恶人常享善果,一切既不清楚也不公平。  
  b.有些人总是处处碰壁,就是因为读了寓言,把人事看得太简单了。  
  c.人心险恶,社会复杂,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处处碰壁。  
  d.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5、卢梭和作者对儿童该不该读伊索寓言的态度有何异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点:都不满于当时所处的社会;都认为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
  不同点:(理由不同)
  卢梭怕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
  作者怕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处理世事会处处碰壁.
  原因:卢梭有复古主义倾向,希望孩子们都能保持古朴与纯真,自然有此担忧,而作者则有着进步的历史观,相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决不可能倒退回去。然而,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要有一个过程。在目前情况下,既然不能使社会一下子好起来,那只有增强应对的能力,不能太简单幼稚。否则,只能处处碰壁。
  附板书:
  板书一:      人际:我们喜欢小孩子的心理           卖弄资历
  类比
  历史:我们信而好古的心理            炫耀辉煌
  先进
  成熟
  三重安慰:  “进步”
  高级
  “幼稚、浅薄”              *诈伪善阴险等卑鄙
  板书二     写作借鉴: ①先谈体会的写法
  ②类比联想的推理
  ③新颖脱俗的逻辑
  ④幽默反讽的语言
  板书三         读《伊索寓言》
  批判现代社会
  上一篇:读《伊索寓言》教案2
  下一篇:读《伊索寓言》教案4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6  【上课铃响,同学就位,课堂安静。】
  陈老师:(笑)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继续探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针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要求是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
  【陈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和“该不该让现代儿童再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
  【陈老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陈老师:这最后一段主要有卢梭和钱钟书的两种观点,同学们有什么疑难的问题,请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进行思考研讨交流。
  【安静两分钟后——】
  陈珠芬:(起立)我先说吧。昨天刚读课文时,我对卢梭读寓言会坏心术的看法感到很疑惑。因为十年前,我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时,说不清是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自我感知的原因,我和我的伙伴们都认为狐狸是坏蛋,乌鸦是笨蛋。后来,我想了又想,觉得可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原因吧。我们从小在黑白分明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在外国,可能(文化)的环境不同,一些小孩子就会比较喜欢反面人物,认为反面人物比较“酷”,所以卢梭认为读寓言会坏心术。另外,我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感到疑虑——“卢梭是复古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我希望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陈老师:珠芬同学能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决疑难,很好。
  甘惠娜:我认为社会在发展,人的心理思想也在变化,从简单到复杂。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这里的“复古”指的是回到以前那种纯朴的思想。卢梭提倡社会应该纯朴一点,而寓言会使人小孩学会坏心术,失去天真,所以他反对小孩读寓言。而钱钟书“相信进步的人”,因为他认为太纯朴太天真的小孩长大后会处处碰壁,毕竟社会不是像小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作者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小孩读寓言的问题的,从社会发展,人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阐述观点的。
  陈老师:(点头,面向全班,笑。)惠娜同学对珠芬同学的疑难进行了解答,这很好。我们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林嘉琳:我认为,应该让现代儿童读童话和寓言。我的理由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小孩的心志会慢慢从幼稚变得成熟。童话和寓言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它教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是非黑白,教他们学会善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我觉得这一点很可贵。我想,不必担心小孩子会永远沉浸在理想的童话世界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们逐渐地会认识这个世界,老到地处理问题。所以,我觉得钱钟书多虑了。而且,我觉得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这个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方毅:我认为儿童不宜读童话或寓言。因为童话寓言只反映社会的某个方面,虽然对儿童了解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书籍的内容过于简单化,并不像社会现实那样复杂,而且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太过理想主义,如果儿童过多的读这些童话和寓言,会使他们片面的了解社会,把问题简单化,脱离实际,在处理事物方面可能会依赖童话里的模式,容易受伤。
  陈虹:(自信地)我始终以为应该让孩子们阅读童话和寓言。因为童话寓言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虽然,孩子们的幻想过于离奇,但是如果这种想象力被扼杀,每个人都变得过于现实,社会就不再有情调,所担心的孩子愈厉害就愈明显,人的本质也就有了变化。至于钱钟书子担心孩子们由此变得太简单,太幼稚,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地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就注定他们会逐渐地趋于成熟和复杂。直到成年,他们就即成熟又童贞,即严肃又有情趣,仍然能在复杂的社会里生存。
  陈老师:说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想起了一个悲剧——陈果自焚。陈果从小就是个想象极为丰富的女孩,不管是在童话世界,还是在艺术的殿堂,她的想象力成就了她惊人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奏响了她走进深渊的悲怆交响曲——因为耽于幻想,远离现实,不辨黑白, 她成了牺牲品。钱钟书的看法不无道理。
  【鸦雀无声。】
  陈老师:这是个小小的插曲,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李维纲:我是站在方毅这一边的。我认为孩子并不能直接地接触社会,只有通过童话、寓言来认识世界,这是让他们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一个孩子看了童话后变好边坏,取决于家长的引导,这当然也就涉及到教育者的素质问题了。
  陈老师:(面向同学)我们假设:有一孩子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她的姥姥对他说:“你要同情乌鸦。”而他的妈妈对他说:“你要羡慕狐狸。”这个时候,小孩子要听谁的呢?
  黄俊山:(一脸的自信)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长大后,他自己会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都会理性的去看问题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发展就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即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多了,一定量的增加就会导致质的变化,我们长大后不会单纯地看问题的,我们利用矛盾论,即要看到其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其矛盾的一面。所以,我认为让孩子看寓言没关系。
  【下面同学小声议论,表情不一。】
  陈老师:刚才黄俊山同学提出的是理性地看问题,是从哲学的角度看的。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这样的看待社会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不只谁说了一句:“如果这样,生活就太没情趣了。”】
  【多数同学也点头表示赞同。】
  陈虹:理性地看问题,较具体全面,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但有人提出理性地看问题,会使生活变得没情趣。我不赞同黄俊山同学的观点。人生活在人际关系密集的社会里,肯定地说人们都会有人性的普遍特点,但是人是富有情趣的人,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孩子。
  【鼓掌。】
  【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欧阳丽娇:我比较赞同陈虹与林嘉琳的看法。毕竟小孩子想的都比较单纯,我们应该向他们灌输爱的思想。而童话与寓言里面,好坏分明,童话里的故事都比较简单,如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白雪公主》,它会在小孩子好奇的心里留下印象,他们会去同情白雪公主并认为善良的人会得到好报的。这就开启了孩子善良的心。给孩子爱的呼吁,这很重要。至于黄俊山同学提出的利用(运用)矛盾论老看问题,我想这对于小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所以应当让孩子们多读童话与寓言。
  黄俊山:(不服气)刚才这位同学反驳我的观点。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之变化。举一个例子:当路上有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万元,小时侯我们就会把它交给老师或警察,那么当我们长大后呢?我想,98℅的人会把钱包装进自己的腰包。(得意地笑)
  【班上同学纷纷表示不同意。】
  林艺娟:(开玩笑地)大概只有黄俊山同学会这么做吧!
  【全班哈哈大笑,黄俊山同学有些不好意思。】
  【讨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陈老师:其实黄俊山同学的观点跟钱钟书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社会变越复杂,人性就变得越糟糕。
  江冬怡:我赞同读寓言的观点。因为童年是美好的,每个人在童年是最天真无暇的,童话也并不全是些愚蠢和狡猾的的故事,也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如果从小就懂得社会不公平的思想,明白人之间的利害关系,那么人们从小就学会互相利用而放弃了纯真,这将是悲哀的。相反,如果小时侯能因为童话、寓言的作用,在一个充满想象、友爱和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那么在年长以后,回忆起这些美好的童年生活,觉得这是一种幸福。一个普遍的、有完美结局的童话带给人们的是一辈子的感动,这就足够了。
  【鼓掌。】
  陈老师:江冬怡同学的观点是对钱钟书的反驳,正因为人性变得越来越坏,我们才更应该重视童话、寓言的教育作用,更应该让孩子们多多童话寓言故事。
  【论进入尾声。】
  陈老师:(笑)卢梭错了吗?钱钟书错了吗?还是我们同学错了呢?
  (稍停)都没错。在是否让儿童读童话寓言这个问题上,卢梭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而钱钟书则是从人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他针对的是社会,而我们同学则是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的。
  【鼓掌。】
  【这时,下课铃响。全班起立,语文课结束,共40分钟】
  【笔者后记:很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它给我们一个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的空间。也许我们这群小毛孩对社会的认识真的是浅了点,不过这已经是次要的了。毕竟,我们所处的是这样一个应试教育泛滥、教学方式呆板的年代,我们已经不是学习的主人了,今天能做到这一点——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真心希望这样的语文课再多一些。】
  【陈老师的体会:
  一、 我只不过是课堂的主持人,或是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 教师不是圣人。整个课堂的发言密度之大,速度之快,思想之成熟,语言之老到,着实让我感到当了一回学生。
  三、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似乎轻松了,其实不然,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即兴的,因而教师所做出的应对也是即兴的,这样就对教师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情感内涵等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着实让教师感到了很沉重的压力和不寻常的挑战。】
  上一篇:我阅读,我快乐---伊索寓言说课稿
  下一篇:读《伊索寓言》教案1
                         推荐阅读:
  •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通用13篇)
  •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 阅读指导课教案(通用12篇)
  •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赏析(精选14篇)
  • 《夏洛的网》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赏析(精选13篇)
  • 小学阅读指导课教案
  • 阅读指导课教案
  • 阅读指导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