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7个生字、会认的10个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2  1、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
  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寻读课文,共同找出之前大家所提出的提问。
  2、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提出疑问: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3、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为什么说他还是一条文化之路。
  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和大家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课文总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3  一、理解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2、教师指点:
  (1)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五、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
  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七、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八、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九、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四、课前准备:
  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四)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②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③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④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五)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①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③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的──张骞。
  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体会?
  ⑥再读13自然段。
  ⑦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六、教学结束
  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汲守庆)
  B案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同学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小朋友展示自身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考虑: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身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同学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同学发明主动参与和表示自身的机会。放手让同学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同学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  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xx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xx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 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 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
  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
  3.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
  学生(齐说):丝绸(板书“丝绸”)
  (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
  2.积累运用词语。
  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预设学生会说出: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3.引入课文。
  中国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
  4.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
  二、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1.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
  2.学生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感受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学生产生疑问作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作铺垫]
  3.学生自发产生疑问。
  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那么中国的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设计目的:虽然文中也有这个问题,但让学生直接看到问题,远不如让他们亲自发现问题感受深刻,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4.引出“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学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板书“路”)
  (2)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部分则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中质疑,直指重点。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开辟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献出了毕生精力?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设计目的:课中质疑,问题质量较高。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默读课文,结合课前所查资料思考问题,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作批注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安排学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锻炼他们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
  3.小组交流。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指导朗读,并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丝绸之路上困难重重。
  (2)从“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燕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引导大家想象:在这十一年中,张骞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诱惑,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目的:通过想象,体会张骞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深深的爱国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4)从“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5)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不辱使命、收获颇丰。
  四、情感升华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有着重大的作用。
  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文最后一段谈丝绸之路的作用。
  2.谈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发展。
  (课件出示:①张骞出使西域地图。②丝绸之路的发展图)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探索丝绸之路的欲望。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3.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和文化走廊,将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丝绸之路有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不尽的历史之谜。
  丝绸之路在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1  这篇课文是“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一、搜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
  课文所述的内容很好理解,但对于“西部”这一概念不是很了解,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上课时,在讲解课文的同时,穿插所搜集的资料,如讲有关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国传入外国的文化,外国传入我国的文化等,学生兴趣很浓,激发了学生对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了解的兴趣,及对西部的热爱,而且有些学生课后还兴致勃勃地找到老师问这问那。
  二、精读理出清晰的文脉线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提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通过研读,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交流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这样一条文脉线就立了起来。
  三、利用地图导读,激活学习的兴奋点
  利用地图导读,丝绸之路“横贯亚洲”,“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西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课文中描述得十分清楚,但是丝绸之路到底有多长,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老师通过演示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行进路线,把这条书本中描述的路,直观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神秘的感觉。,学生从地图上看到了文中描述的长安、地中海西海岸、古罗马等地,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这条横贯亚洲的长长的丝绸之路,自然启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但对课本外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知识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2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 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1.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绫罗( )( )  五彩( )( )
  ( )山峻( )  丰( )多( )  美( )美( )
  2.和同学交流搜集的丝绸之路的故事。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 热情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丝绸之路》教案。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只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活的思想体验。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的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对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话引入
  1.引入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着无数的骆驼和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和文明,它是东西文化的通道,教案《《丝绸之路》教案》。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一起走进--丝绸之路。
  2.齐读课文。
  二.阅读课文了,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预习情况。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这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听了这话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小组合作讨论。
  6.鼓励各小组陈诉自己的观点。
  三.深入课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史,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
  (3)小结。
  一条路,大同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朗读中国使者的话--到这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
  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啊?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效果我觉得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学习的先导,在起始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由于同一课题具有多义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质,既可以这样考虑,也可以那样考虑,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课前搜集资料、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丝绸之路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感悟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反复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张骞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推荐阅读:
  •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13篇)
  •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3篇)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通用16篇)
  •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3篇)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