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回复: 0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精选14篇)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  一、查字典填空。
  1.“舟”一共有        笔,第4笔是          。
  2.“何”的笔顺是             ,共          笔。
  二、理解诗意。
  1.回乡偶书(   )
  (1)偶尔写下来的。
  (2)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    )
  2.乡音无改鬓毛衰 (   )
  (1)衰老   (2)衰弱  (3)衰败   (4)疏落
  3.不及汪伦送我情(    )
  (1)不及时   (2)比不上
  4.少小离家老大回(    )
  (1)排行第一     (2)年纪大
  5.忽闻岸上踏歌声。(     )
  (1)闻到  (2)听到
  三、填空。
  《回乡偶书》一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何处”的意思是                  。
  四、把作者与相应的作品连起来。
  《锄禾》                李白
  《春晓》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苏轼
  《赠汪伦》              李绅
  《山行》                孟浩然
  《赠刘景文》            杜牧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2  一、比一比,再组词。
  值(       )  园(        )  屐(        )  满(        )
  植(       )  圆(        )  技(        )  瞒(        )
  墙(       )  扉(        )  苔(        )  怜(        )
  蔷(       )  非(        )  抬(        )  玲(        )
  二、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⑴ 应怜 屐齿印苍苔, 小扣 柴扉久不开。
  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春色满园 关 不住,一枝红杏 出 墙来。
  关___________________     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理解古诗,填空。
  ⑴《游园不值》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不值”是         ___________的意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春游访友不遇,表明诗人        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心情一下子又___________起来。
  ⑵虽然诗人“游园不值”,久扣“_________”而“_________”,但是诗人从探出墙头的“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无法阻挡的“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写了______,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前两句是______,后两句是_____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3  一、将词语补充完整。
  云(  )风(  ) 傍(  )随(  ) 忙里(  )(  )
  风(  )日(  ) 花(  )柳(  ) 心花(  )(  )
  依(  )傍(  ) 柳(  )花(  )(  )(  )若狂
  二、选择正确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③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④我;⑤姓。
  1、参加这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二百余人。(  )
  2、时人不识余心乐。           (  )
  3、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  )
  4、哥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拉二胡。      (  )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句“(         )”再现了绿树红花、黄莺欢歌的自然景观,诗句“(    )”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场景,诗句“(        )”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景。从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还有(           )。
  2、<春日偶成>是(  )诗人(     )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致高涨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人们误 以为作者“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句是(                       )。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间,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积累:填写带有“山、水”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          )。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京口瓜洲一水间,( 两岸只隔数重山 )。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4  一、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 b、绝迹,不存在 c、死 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 (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烧或发光 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5  第3课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一
  一、   比一比,再组词。镜(     ) 峡(     ) 眉(     ) 螺(     )境(     ) 夹(     ) 媚(     ) 累(     )
  二、   填空。1、《望洞庭》是(  )朝诗人(    )的作品。诗中“(      ),(        )。”是写远望洞庭。这两句是(    )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2、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和”是(    )的意思,“未”是(   )的意思,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3、《峨眉山月歌》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    )的(   )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   ),最后到达(    )。读了古诗,我眼前出现了(     )、(    )、(   )等景物。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   )的意思,“下”是(     )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    )的感情。
  三、拓展练习。1、填写有关“月亮”的诗。(           ),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          )。(           ),天涯共此时。  小时不识月,(          )。2、趣填成语。千疮百( )  ( )虚乌有   宁死不( )   ( )形毕露投桃报( )  ( )手起家  纲举目( )  ( )往开来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6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8  这一课共编排了两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诗人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全过程。诗的题目是“寻花”,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写花,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这不同角度写,使人印象深刻,不觉得重复。后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人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解题,介绍作者。.
  1.请学生根据注释解题。(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诗歌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字眼)。
  (“黄四娘”是谁?“自在”什么意思?“娇莺”什么意思等?)
  2.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娇莺”是指黄莺娇柔的歌喉。)
  3.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两句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两句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地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
  1.“话”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诗中的意思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呢?我们不妨针对诗中词语来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给前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鼓励学生提问题,教师可做示范。
  (“什么样的小路上,开满了什么样的花?这些花压得枝条都怎么样了?”)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当时的情境怎么样呢?也就是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3)出示一张场景图画投影片,启发学生思维。
  (黄四娘家门前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小路旁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成千上万朵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地弯下了腰。)
  3.给后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1)学生分组讨论提问题。
  (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
  五;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看到、听到后的反应。
  (感叹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朗读。
  (采取学生练读、评读的形式,要求读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悦心情。)
  六、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1.学生自画。
  2.集体交流。七、作业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舍 斜 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绕舍”是指环绕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问题,悟情境。
  1.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
  (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围竞相开放。我绕着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周围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选做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笔,第四笔是——。
  2.“陶”共——笔,第九笔是——。
  3.“此’’共——笔,第五笔是——。
  (三)、多音字组词。
  卸 别
  叫 更
  (四)、解释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
  蹊:
  留连:
  自在:
  恰恰:
  独步寻花:
  《菊花》:
  秋丛:
  绕舍:
  篱:
  尽:
  更:
  (五)、无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自在娇莺恰恰啼。
  2.——似陶家,遍绕篱边。
  (六)、知识积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诗人还有
  2.你还知道杜甫写的什么诗?能写下来吗?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0  佚名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0ng 行h2ng 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
  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
  “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教学安排:
  第1课时主要理解诗句,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心境;第2课时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进行古诗教学迁移及拓展。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路,激趣导入
  1、师:我们实验小学是古诗乐园,谁的胸中都有那么几十首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怎么样?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春天)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二、理解诗题,渐进意境
  1、从题目看,你看出了什么?理解诗题的同时相机重点理解:值、宿
  2、看了这两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可能会有:游园不值,诗人遗憾吗?他看到园中美景了吗?杨万里在徐公店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老师择其重要的简洁的给予板书)
  3、大屏幕出示两首古诗。
  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首诗,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读诗,师巡视)
  三、解读《游园不值》
  1、诗人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游园的?
  重点抓住“怜”、“印”、“小扣”、“久”等字词来体会诗人的心境。
  2、指导朗读1、2句。
  3、没有遇见主人,他遗憾吗?重点理解“关”、“出”。
  4、如果打开园门,诗人可能会看到什么景色?
  5、指导朗读好这两句诗。
  6、指导读好整首诗。
  7、你体会出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早春:红杏)
  8、假如此刻主人刚好回来,园门打开,你和诗人一同欣赏到了满园的春色,你会用什么诗句来吟诵?
  (课件准备好相关的诗句的链接,学生背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首)
  四、解读《宿新市徐公店》
  1、师吟诵此诗,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去体会。
  2、提问:假如给你一盒画笔,你准备在纸上画什么?分别用什么色彩?
  相机板书: 篱落 径树 儿童   黄蝶   菜花 
  引导理解重点词:在这幅图上,你是否准备画上太阳?为什么?
  理解帮助理解“未成阴”及当时的季节——暮春
  3、还从哪儿看出此时的季节已经是暮春?(菜花)
  4、作画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能具体说说你的步骤吗?(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远到近,再任由目光跟着儿童飞进菜花地去。)
  5、在这幅画上,我们出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有耳朵听呢?你听,听到了什么?
  6、再次指导读好这首诗。
  五、两诗对照,体会意境
  再次出示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哪些句子在美丽的景色中融入了人物的活动?
  六、作业
  课后将这幅画完成,准备下节课展示。
  第二课时
  任务:
  1、展示各自的画。
  2、读好、背好这两首诗。
  3、拓展其它同类诗的教学。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  ,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  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3  一说  教学思路
  这是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组的第一课。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现的是西湖在不同的气侯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者为唐诗,直抒胸臆;后者为宋诗,含蓄清丽。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两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它成了“一枝红杏”,学生从它身上能够更深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满园春色”。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古诗 “逐句教,逐首教”的传统模式把丰盛的古诗大餐翻译成了索然无味的小菜。如何帮助学生品一品“这份大餐”呢?我一直在思考着。农远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开展教学的局面,也给了我尝试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读通读顺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背诵古诗。
  2、一边读一边想像诗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其中,“说说诗句意思”“背诵古诗”“培养情感”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说实话,如果是以前,我只会将目标定在到这一层上,但是,有了“农远”工程后,我又加上了“想象诗境”“获得读诗的愉悦” 这两个上限目标,作为这节课的尝试点,要争取达到。为此,我在电子备课时,查阅了大量ip资源,并对其中有效的资源进行重构,自己制成了课件,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农村的孩子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从“小学课程资源”板块下载了这段视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使用。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对身处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挺难的。我就从“小学学习辅导”板块下了很多的课文范读,供上课时使用,这次也不例外。本课中的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却意境悠远。如何让学生体悟到这种意境呢?总不能光凭老师分析吧!我想到了音乐,它和语言是相通的。我又从“小学专题教育”的“艺术熏陶”板块选取了一段古筝曲《平湖秋月》。
  总之,在教学中,我将以两诗的文字对比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说   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主体教学流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主线,把三维目标和两首古诗有机整合,共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整体通读,把握基调
  在开课伊始,我会将两盘古诗合盘托出,意在整体把握,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想一想,这两首古诗都是写什么的。然后听听课件中的示范朗读,一边听一边画出诗的节奏。最后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正音、了解诗人,感知两首古诗描绘的都是山水。   
  第二环节:多管齐下,体悟诗境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循循善诱,情景交融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对学生说:“你或许感觉到这两处山水也有些不同吧?”我引而不发,在学生似有所悟时,我们共同进入第一步,学习《饮湖上初晴雨后》。
  首先,我让学生看看插图,读不懂的地方对照注释,自己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又点拨了他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在随后的交流中,我将紧扣“总相宜”理解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
  然而,诗句传递的画面是万千的,绝不止课本插图这一幅。如何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窗呢?我打开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平湖秋月》,一边闭着眼睛想象那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因为有了课前观看的视频做基础,所以这时,在这优雅柔婉的琴声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脑海中储备的画面进行重构,并由此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最后,说说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会说些什么?学生有感而发,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2、合作学习,迁移运用
  学完这一首古诗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望天门山》,最后全班交流。学法的总结与迁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新的课改新理念。
  3、对比深化,同中求异
  我让学生再读两首诗,对比书中的两幅插图,说说感觉。如果说西湖是一位温柔的女子,那么天门山则是刚强的将军。
  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刚”“柔”。 我播放古筝《平湖秋月》,清丽淡雅的音乐传递了柔美,说说它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再请女孩齐背《饮湖上初晴后雨》。接着,我又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高亢激昂的音乐表现了阳刚、豪情、力量,学生听后一定会心有所感。在音乐声中,请男孩齐背《望天门山》。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画面到音乐,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集腋成裘
  两首古诗内在的精神是一致的。我采用对比的策略,既为求异,更为求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这时可让他们当堂背背自己积累的诗句,如果有困难,可鼓励学生课后积累,留作下节课交流。我想: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经过本课及本组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热爱祖国”这几个字将让学生永远铭记于心。
  至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诗歌教学应该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唯美意境。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两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前行。我衷心感谢农远工程,是它的实施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仅“同在一片蓝天下”,而且“同在一条起跑线上”。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篇14  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推荐阅读:
  •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精选13篇)
  • 《24、古诗两首》作业设计(精选5篇)
  • 《24、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 4.古诗两首 作业设计
  • 4、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 外国诗两首教案
  • 古诗两首教案
  • 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精选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