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回复: 0

简评《山寨》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评《山寨》案例(精选15篇)
简评《山寨》案例 篇1  2004年3月24日在中关村一小举办的“京津”两地课程改革的评优课上,我有幸听到了北洼路小学的刘茵老师的《山寨》,更让我体验了一堂别具特色的教学方式,生动活跃的课堂形式。在此我姑且经他称为“游艺型”课堂,现将我的一些感悟谈一谈。
  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话语把学生引入课堂。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运用鼓励性的口号把学生带入到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中。如:“二(9)二(9),我们是自信的小朋友!”……老师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上是动了脑子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正是利用一些“上口”的积极性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做出了课堂上师生尊重、合作、平等式教学的有利探讨。
  教师导入的情境入诗入画,恰到好处。刘茵老师运用带有云南傣家风格的葫芦丝作背景音乐,并贯彻课堂的始终,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其中,板书更是独具匠心。教师深厚的的简笔画功力让在场的老师为之惊叹,短短的2分钟,就将一幅群山环绕中的山寨栩栩如生的画在了黑板上,不得不令在场的老师折服。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却令孩子们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中提到了“山路七拐八弯”,教师就此让学生想一想,再到书上、黑板上画一画,给课文插图补白,充分的利用了教材,并把“读书动脑”这一学习过程贯彻于课堂始终。以上看似平常又起到了不平常效果的教学设计充分的体现了一位身居课改前线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独特见解。课文的拓展环节适当,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山寨了,你们舍得吗?
  生:不舍得。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里环境美。
  师:原因何在?
  生:以内那里的人保护环境。
  师:作为一名小游客,你到那里会怎样做?
  生:不乱扔纸……
  教师如此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注意培养了学生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儿童的综合性学习是这样提到的:“综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正是利用“山寨”这样一片简短的小诗,对学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
  在听取了刘茵老师的《山寨》一课教学之后,针对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设想,给了我一些反思,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此机会提出来,争取得到大家的指正。刘老师在学习本课时,学习过程始终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从“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入手,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全文教学,但我在此有一点拙见:本文的诗人是按照不同的情境体会到“山寨”的不同感受,是一个有层次、有顺序的不同感触。经过老师、和学生的一再分离,是否是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感受呢?教师如此的做法是否真正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了呢?我们不妨在激情过后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只有这样一条路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吗?如果教师能够从不同的情境下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点拨,是不是会更好呢?我们不妨再做探讨。
  总之,“山寨”一文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努力在向《语文课程标准》探索的一个缩影,给新时期的教师们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把“幸运52”式的游艺性语言引入课堂,不乏乃意见胆大、创新之举。我想,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善于发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喜获丰收,刘茵老师正是在此作了有力的初探。
简评《山寨》案例 篇2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描写的是山寨的自然风光,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山的美丽与神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设计理念:
  《山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采取让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自我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并充分利用艺术与语文的学科整合,让学生通过画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意境的感受,把学生对初读的感知和细读的感受,引发为真正的感悟,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
  2、能用画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搭乘生字快车去领略山寨的风光。(课件出示课题:山寨)
  ①看谁读得棒!(课件:山寨  炊 烟  拐弯  林遮树掩  青藤垂挂  多亏  汪汪)
  ②瞧瞧我读得最棒!(课件:寨  炊  烟  拐  掩  藤  亏  汪)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掌声鼓励自己!
  二、质疑解惑
  1、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里读课文,如“同桌互读,小组齐读,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听……”,然后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生:什么叫“七拐八弯”?
  师:一位同学来演一演“七拐八弯”。
  生:为什么山路会七拐八弯?
  课件:七拐八弯的山路。
  生:为什么“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
  (问题出现在哪个小节,就围绕那个小节进行问题解决、朗读指导。)
  ③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扫清障碍)
  2、师:现在我们有感情地一起把诗歌朗读一遍,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节诗?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借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质疑、解惑,让课堂始终充满着活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三、再读,感悟意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自己所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你所喜欢的景物画出来。
  1、学生一边读一边画。
  2、每小组评出一位画得最好的同学。
  3、展示:告诉同学们你喜欢的是哪个小节?画的是什么景物?
  [淡化、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借助绘画这一学生十分喜爱的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感悟放到诗歌里,背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更有特色的山寨正等着我们去欣赏、去赞美、去描绘呢!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到外面去看看,说不定我们也能成为诗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运用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师生共同读文解惑,将质疑紧密与读文、学文、感悟结合在一起。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既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表现,也能带动思维不够活跃、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而且,释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语言文字知识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结合的过程。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问题探究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
简评《山寨》案例 篇3  教材解析:
  《山寨》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简短而富有情趣的小诗。作者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所看到的奇丽景象。以拜访山寨着的角度,写出了山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兴致勃勃的心情。山寨的直线距离近,实际路程远,加上林遮树掩,产生了奇妙的线性。全诗共三节,分贝写出看去山寨的感觉、山路的曲折绵长和山路边、山寨里的景色。本课插入只有一幅,画出了山寨的远景,想象空间很大。课文中的词语挺多,但是都可以结合实际和插图理解,识字十个,写字五个,有书写难度的“垂”字需要进行观察指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十个生字,练习自主认识形声字,重点指导“垂”的书写。能够认读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分明、多亏、垂挂、炊烟等词语,并能运用已学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简单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2、 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景色,体会山寨的美丽。
  3、 激发学生对山寨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寻找美丽山寨,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积累本课的新词。
  2、体会山寨的特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结合语句和课文插图想象体会山路、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的情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青青的山”,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完整清晰语言进行描述)
  青青的山,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山寨,今天我们就当一名游客,一起去寻找山寨吧!
  (板书课题:山寨)
  课题中的“寨”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再读一读。可以组什么词呢?(学生口头组词)你可以记住它的字形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回顾巩固识字的方法,比一比、换一换等。)
  二、 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这是一首小诗,一共有三节,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2、 读得怎么样呢?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每人读一节,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帮帮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验正音。)
  3、 可以读下来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朗读诗歌,全班听辨)
  4、 诗歌是动听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词句中的停顿,尤其是节与节之间的停顿。(教师范读课文)
  5、 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把诗歌的美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6、 诗歌这么美,诗中的词语也很有意思呢!你有发现吗?
  (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积累。)
  (“七拐八弯”、“左转右转”、“林遮树掩”、“多亏”、“分明”“炊烟”)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拆分词语、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对比、同义词辨析、画简笔画等方法了解新词。)
  (出示词语卡片)如果你已经会用那个词了,我就把它送给你,谁来试试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
  7、 在读文学词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如果他们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生字,再次认读巩固)
  三、 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山寨,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2、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站在山脚下,你看见山寨了吗?(注意标志:飘起的炊烟)
  山寨看起来离我们不远啊?是吗?(结合“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体会山寨的遥远)
  仅仅读了一节诗,我就发现了山寨的奇妙,山寨看起来挺近,走起来很远。我想这样读,来展示。(教师范读)
  你想怎么读呢?(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为了找到山寨,我们继续走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发现啊?这里的山路有什么特点?
  (了解山路的曲折回转)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主发言)
  4、 有人说,这样的路越走越有意思,你听
  (教师范读第三节)
  指导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到,我还是这么高兴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山路的趣味,路边的美景,体会寻找山寨的乐趣。)
  最终是谁帮我找到了这个山林中的寨子?(小狗)
  对这个答案你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山寨的小狗知道主动欢迎客人)
  小狗“唤”我们来到门前,这一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狗以及它背后的主人对于所有来的客人是多么的热情)
  5、 情境创设
  (1) 如果你就是这里热情的山民,我问你:老乡啊,你们居住在这里,让我们好找啊!为什么要把家安在这里呢?
  (以山民的角度描绘山寨的美)
  (2) 如果你是寻访山寨的游客,我问你:上山下山、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值得吗?
  (以游客的身份赞叹山寨的美。)
  (3) 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也想去找找那美丽的山寨,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吗?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寻找山寨的路线和标志,再次体会山寨的特点。)
  6、那就让诗歌当我的导游,告诉我怎么走吧!
  师生合作,再次巩固朗读,识记主要环节和词句。
  7、我们找到山寨,了解了山寨的特点,欣赏了山寨的美景,见到了热情的山民还有他家的小狗,在家里读起《山寨》时,好像是回家以后的回忆和感受,我们一起想聊家常一样讲一讲吧!
  (指名分节背诵)
  让我们合起书,把《山寨》动情地讲个更多人听。
  (师生合背诗歌)
  四、 拓展资料,布置活动
  青青是山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座,每座山的山脚下、山腰上都会有美丽而奇妙的村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那就去找找它们在哪里吧!
  五、 作业
  1、 认读字词,熟读背诵诗歌。
  2、 运用网络资源寻找中国最美的山寨,说说它的美。
  板书设计:
  山 寨
  我的发现
  七拐八弯 炊烟 引到寨前
  左转右转 小路 带到寨边
  林遮树掩 小狗 唤到门前
简评《山寨》案例 篇4  执教: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凌军霞
  本课获广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青青的山”《山寨》
  教学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2、  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探讨能力、阅读感受能力。
  3、  认知目标:①渗透性识字8个,写字8个。②区别、运用“飘”与“漂”,能用“怎么”说一句话。③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字识字、感情读文、感悟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听音看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作客,你们看——(听音看山寨图)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生:山寨。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尖,我们把用围墙围起来的,建在山上的村子就称为山寨。这是一幅山寨图,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呢?
  生1:有一条清清的小河。
  生2:有漂亮的房子。
  生3:有青青的树,绿色的草。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简笔画)
  师:同学们说的景色可真美。这一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一起去感受美丽的山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板题)请齐读一次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师:想知道山寨有多美,读一读这首小诗就知道了。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你说。
  生:圈起来。
  师:对,圈起来。下面请同学们轻轻的读一次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生边读边圈)
  师:都圈出来了吗?
  生:圈出来了。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遇到你不认识的字请认真听,把它记在心里。(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开始吧!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你来!(生读课文)
  师: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刚才他把山寨的寨字读错了,注意不要漏字添字。谁再读一读?(生读课文)
  师:掌声送给这位读得流利的同学!同学们,如果我们一起来读,是不是能把这首小诗读得通顺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表扬一下自己吧。
  师:同学们请看,上山寨的小火车来了。想不想坐?
  生:想!
  师:如果想坐上这列小火车,只要把车箱里的句子读出来才能乘坐。谁来坐一号车厢?请那位男同学!
  生1:(读)看着飘起的炊烟。
  师:欢迎乘坐。也请你。
  生2:(读)看着飘起的炊烟。
  师:也欢迎乘坐!
  师:谁想坐二号车厢?想坐的同学站起来!三号车厢!四号!五号!六号!(生选车厢站起来读句子)
  师:欢迎乘坐小火车!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句子朋友,词语朋友也想认识你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卡,指名读,师生正音)
  师:我们一起再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跟句子朋友、词语朋友交了朋友。淘气的字宝宝也来了,            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
  师:哪列小火车来开一开?(开小火车读,师正音)
  师:看来难不倒大家。老师来考考同学们,你们能拼读生字吗?(指名拼读、齐读)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认字游戏。小猴子想到河对岸摘果子吃,可是没有桥,过不去。只要把字宝宝读出来,它们就会变成一条小桥。谁愿意帮这个忙?(指名,分组、分男女同学读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能给字宝宝组一个词吗?(生组词)
  师:老师很想知道大家是不是都会认字和组词了?现在就请用桌上的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你认为他认字组词都对的,就请你夸夸他,你认为他不会的,就请你帮帮他。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同桌互考,师巡视)
  师:同学们,会认字组词的同学请举手!太棒了!不会认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继续努力,相信你也会成为一名小老师的。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八个字宝宝,填字格里的字是课文要求会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师:(出示“飘”字的卡片)这是什么字?
  生:“飘”字。
  师:“飘”字为什么有风?
  生1:有风就在天上飘。
  生2:有风就表示与风有关。
  师:你们还认识哪个字念“piao ”?
  生:三点水的“漂”。
  师:(出示“漂”字的卡片)为什么是三点水?
  生1:表示与水有关。
  生2:有水就在水上漂。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请选择恰当的字填空,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卡上完成。
  树叶从树上(漂 飘)落到小河里,变成小船,轻轻地(飘 漂)走了。
  师:从树上飘落到小河里是用哪个飘?
  生:第二个“飘”。
  师:轻轻地漂走了是用哪个漂?
  生:第二个“漂”。
  师:为什么飘落到小河里是用“飘”?轻轻地漂走了是用“漂”?
  生1:飘落到小河里的“飘”与风有关,所以用“飘”。
  生2:轻轻地漂走了的“漂”与水有关,所以用“漂”。
  师:同学们都是认字的小能手,都难不倒你们。(课件出示“飘”和“烟”两个字。)
  师:“飘”和“烟”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左边和右边在田字格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大小?
  生1:不一样。
  生2:“飘”字两边都一样大。
  生3:“烟”字是左窄右阔。
  师:你们可真会观察。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写字比赛。看谁写得最漂亮,写完后,请同学们互相评一评,你能得几颗星。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在学习卡上完成,互评)
  三、质疑解惑、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作者把上山寨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象和着急、高兴的心情都写进了这首小诗里。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能从诗中找到问题吗?(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看不见?
  师:你真会从诗歌中找问题,我们也找到这个问题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分明是在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师:明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看不见?这么奇怪,为什么?生1:因为树木很多,遮住了房子。
  生2: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
  师:这位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去找答案,真棒!(板“林遮树掩,青藤垂挂”)
  师:我来问问大家,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是因为——
  生:(齐说)林遮树掩,青藤垂挂。
  师:女同学也来问一下男同学。
  女同学: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是因为——
  男同学: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
  师:(出示句子“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句子后面用的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问号。
  师: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读什么样的语气?
  生1:奇怪。
  生2:疑问。(齐读句子)
  师:老师有个建议,我们读“怎么”、“也不见”的时候,把声调扬起来,就能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再次齐读句子)
  师:太棒了!你们也能学用这句话来说一个句子吗?
  生1:这节是艺术课,怎么不见艺术老师来?
  生2:明明听到说话声,一到家怎么一个人也不见?
  师:我也觉得挺奇怪的。请继续说。
  生3:我明明放了一杯水在这里,怎么就不见了?
  师:这个问题虽然奇怪,可是我们听不出奇怪的语气来。再说一次好吗?
  生3:我明明放了一杯水在这里,怎么就不见了?
  师:这次用奇怪的语气说得挺好的。看到大家都想说,那么同桌也来说一说,开始吧。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还能从诗歌里想到什么问题吗?生:(边读边想)
  师:想到了吗?大家都来做一个积极思考的好孩子。
  生1: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
  师:这是问题吗?怎么把它变成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2:为什么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
  师:这个问题提得可真好!为什么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你们能从诗歌里面找到答案吗?
  生1:小路七拐八弯。
  生2:因为小路七拐八弯,带着你左转右转。
  师:这位同学也能联系上下文找到了答案。大家都向他学习。大家能向这位同学一样,找到这个答案读一读吗?
  生:能!能!
  生:(齐说)因为小路七拐八弯,带着你左转右转。(板七拐八弯、左转右转)
  师:“七拐八弯、左转右转”这两个词语用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七拐八弯的山路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在你们的课本里画一画。请后面那位女同学上来画一画。(生画山路)
  师:(指着生在黑板上画的小路)这就是七拐八弯的山路。我们也来走一走这样的山路吧。(生站起来走七拐八弯的山路)
  师:小路七拐八弯,带着你左转右转,一走就是半天,怎么也走不到。走这样的山路你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1:很着急!
  生2:着急。
  生3:很紧张。
  生4:很倒霉。
  生5:很害怕!
  师:怎么走都走不到是吧?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第一、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第二小节。
  师:读得怎么样?(生齐鼓掌)
  师:老师又有个小建议!刚才不是说,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是非常着急吧,那我们应该把它读得语气缓慢一些,这样才能显出着急。(师范读)
  生:(齐读)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
  师:真不错。带着这么着急的心情,走啊走啊,最后走到了没有?
  生:没有。
  师: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生读课文)
  师:走到了没有?
  生:走到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多亏小狗几声汪汪,才把客人唤到门前。
  师: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真是太棒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终于走到了山寨,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
  师:刚才我怎么没看到你们好高兴呀?高兴的时候应该是怎么样的?你们站起来,把高兴的心情表现一下,终于到了,怎么表现?欢呼,还有吗?真的是笑得很甜,请坐。(生表演高兴的情景)
  师:你们就带着甜甜的笑容,用上高兴的动作把第三小节读一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上山下山真的是很累,也很着急,后来终于走到了山寨,心情非常的高兴,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配乐生齐读课文)
  师:真有感情,老师都为你们陶醉了。现在分四人小组也互相地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开始吧!(四人小组互读)
  四、练习背诵、巩固感知
  师:同学们,大家把这首小诗读得这么美,我们把它背出来,送给山寨的小朋友,你说他们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开始吧。(生自由背)师:谁背一背?
  生:背诵诗歌。(生鼓掌)
  师:你们也想来背一背吗?想背的同学站起来。(配乐背诵诗歌)
  师:为自己能背出来鼓鼓掌吧!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学习卡,到你们的小伙伴那,背一背给他们听。能背出来你就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记得带上笔。听明白了吗?(找小伙伴互背互评,师巡视)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我想听一听大家的收获。
  生1:我知道山寨很美。
  师:你觉得山寨很美,我也感觉到了。
  生2:生字。
  师:请你把话说完整,好吗?
  生2:我学会了生字。
  生3:我觉得山寨的小路是弯弯曲曲的,而城里的小路不是。
  师:你能感觉到山寨的小路跟城市的小路是不一样的,真的是太棒了。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大自然给了山寨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我们也应该把大自然当成——
  生:(齐说)好朋友!
  师:对,好好地爱护它们。这样,我们的山寨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实效性      ——执教《山寨》后的反思      
  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凌军霞      
  2005年3月18日,我参加广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山寨》一课。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
  这节课课堂朴素平实,避免形式化学习,注重实效性。         
  首先,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如句、词、字的学习,配合学习卡的使用,认字、识字、写字、辨字等;感悟诗意,有感情读文,学会从诗中提问题和找答案的方法等。既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扎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同桌互说、互考,4人小组读诗、背诗,找小伙伴互学等合作学习,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第三,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自己为自己鼓掌,同桌互评能得几颗星,同桌互夸互画小红旗等,这些评价不多,但恰到好处,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四部分完成。识字、写字共16个,感悟诗歌、背诵诗歌等,看起来容量很大,但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习情境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不想下课的感觉。下课时,学生们都围在我的身边,争先恐后提出很多有关山寨的问题和说对山寨的感受。这种情形,在我上公开课还是第一次碰上。这也恰恰说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是有效的、成功的。轻松、机智、民主、竞争的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不足。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相辅相成。在品悟诗意的学习中,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从诗歌中提问题和找答案,在读有所悟。但教师没有让学生再进一步去从诗歌中思考、寻找问题。学生的学未能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点评:
  “实”、“活”、“新”是本课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
  1、  语文知识的强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扎实。句、词、字的认读、写、辨等,感悟诗意,有表情朗读,学会从诗中提问和找答案的方法等语言文字和整体感悟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色。
  2、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灵活。同桌互说,互考,小组读诗背诗,找小伙伴互学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充满了灵性和生机。
  3、  eepo方式的使用让该课新颖、感人。该课属要素组合方式课型。课中听、看、讲、想、做、动、静等七个要素轮换使用,人力资源、教室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强化次数迅速攀升,使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强化了近20次,知识性十分突出。七个要素的使用也比较到位、巧妙,比如引导学生体会“七拐八弯”这个环节,讲、做(画)、看、想的基础上“走一走”,巧妙的安排了一次大动,让学生舒缓了生理上的紧张,满足了学生久坐之后想动的心理需求,之后又能集中精神学习。此外,约定的训练非常成功,使人大开眼界。不足之处是能动性尚未十分突出。
简评《山寨》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激发深长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理解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1、收集山寨的有关资料,如诗歌、散文、图片等。
  2、制作山寨风光的多媒体课件可图片、挂图等。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向学生展示山寨景色。通过让学生观察导入新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画了什么?想想这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节课我学习《山蹇》。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猜字,问问周围的人,查字典,查生字表的拼音等方法认识生字。
  2、正音,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检。同桌拿出生字卡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交流。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全班一起读。
  2、做游戏。开火车读,读准字音,小组赛读,认清字形。猜字迹、找朋友,分析字形。例如:猜字迷。信出一半,交换一半,“唤”。找朋友。将“票、风、火、因、另、亦、弓、句、扌、犭、氵、王”等做成卡片,进行找朋友组成字游戏。
  (三)写字。
  1、观察。“飘、烟、弯”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学生交流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字学生试写。
  3、每个生字写两遍,学生互评。
  (四)交流
  1、自读思考。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句话?
  2、读文交流。指名读每个小节,想想从每个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不理解:看见“飘起的炊烟“,”分明是到了寨边为什么还要一走就是半天?为什么左转右转,还是一户人家也不见“多亏小狗几声汪汪,才把客嗅到门前是什么意思?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再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寨子建在山上,山路是弯弯曲曲的,而且到处是树阴掩映,青藤垂挂,因此出现只见炊烟袅袅,不见山寨人家的有趣的现象,作者恰是抓住这一特色写出山寨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让人感到欣喜又有几分急切到家之情。
  3、做个小画家。
  4、在书上画一画山路,看谁画得好。
  (五)诵读
  1、练读。读出“山寨”景色迷人,富有情趣感来。
  2、赛读。看谁读得有感情。(可以配乐、加动作)
  (六)背诵
  看画面与诗句融为体,练习背诵。
简评《山寨》案例 篇6  我参加广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山寨》一课。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
  这节课课堂朴素平实,避免形式化学习,注重实效性。
  首先,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如句、词、字的学习,配合学习卡的使用,认字、识字、写字、辨字等;感悟诗意,有感情读文,学会从诗中提问题和找答案的方法等。既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扎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同桌互说、互考,4人小组读诗、背诗,找小伙伴互学等合作学习,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第三,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自己为自己鼓掌,同桌互评能得几颗星,同桌互夸互画小红旗等,这些评价不多,但恰到好处,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四部分完成。识字、写字共16个,感悟诗歌、背诵诗歌等,看起来容量很大,但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习情境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不想下课的感觉。下课时,学生们都围在我的身边,争先恐后提出很多有关山寨的问题和说对山寨的感受。这种情形,在我上公开课还是第一次碰上。这也恰恰说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是有效的、成功的。轻松、机智、民主、竞争的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不足。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相辅相成。在品悟诗意的学习中,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从诗歌中提问题和找答案,在读有所悟。但教师没有让学生再进一步去从诗歌中思考、寻找问题。学生的学未能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简评《山寨》案例 篇7  通过课上用儿歌与音乐这两种最为儿童接受与喜欢的形式,我感到事半功倍。悠扬的音乐让孩子们的身心感到了愉悦,同时渲染了整个的课堂氛围。明快流畅的儿歌使学生们情绪空前的高涨,师生相互应和,令四十分钟教学轻松愉快。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新知,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升。孩子们乐于参与,积极性很高,表达与竞争的意识特别强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已经实验了近两年的时间,整体感觉学生还比较乐于接受。且课堂的气氛令传授者与接受者感到了松弛自然,师生间比较融洽和谐,“亲其师,信其道”的哲理得到了印证。不断更新与完善的儿歌,在逐步完善着日益更新的课堂环节,通过时间长河的证明,但愿事如人愿,我愿为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抛砖引玉。
简评《山寨》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培养学生感受山寨的美以及发现自然美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祖国山寨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理解想象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有趣的现象。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课件:少数民族人物)。你们看,她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对,因为她们是少数民族的。她们不但穿的不一样,连住的地方也不一样。请看她们住的地方(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村庄,就叫山寨。
  2、板书课题:山寨。认识“山寨”的“寨”(出示课件:少数民族住的房屋,从而让学生从图与字进行联系识记)。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读课文,不懂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2、多媒体范读课文。
  3、检查读课文、词语、生字的情况。
  (1)、多媒体显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小节读。
  (2)、检查词语,运用课件设计成“爬山活动”,读对一个词语登上一步。
  (3)、检查生字。先运用生字卡片进行多种形式的抽读生字,再运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讨论、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小组分享读书收获,交流不懂的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七拐八弯的山路、林遮树掩的景象。)
  4、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音乐)
  四、总结。
  1、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山路。(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山路)
  2、展开想象,你在上山路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简评《山寨》案例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青青的山”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和一首古诗。本单元从诗歌、散文、古诗不同的形式来描绘山中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山寨》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充满情趣的小诗,通过描绘山寨路上的景色,真实地再现炊烟袅袅,绿树掩映,小路蜿蜒绵长的山寨风光。这首诗的语言颇具特色。每一段都是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地表达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山寨风光,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有关“山寨”的图片及电脑课件等,细细品读,产生美丽的遐想,在通过讨论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收到情感讯号,获得思想启迪。这首诗比较短小,语言生动有趣,所以,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放手让学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孩子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六、教学准备:
  收集山寨的有关资料,关于山寨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
  同学们,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十几家、几十家、几百家聚集在一起住。他们这种住的地方就是山寨。你们收集到了和山寨有关的资料吗?
  学生交流收集道德与山寨有关的图片、资料。
  是啊,山间村舍零零落落,掩映在树林里,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充满了别样的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山寨,游览一番。轻声读课题,看看自己想从诗歌中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这首小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积累词汇
  1、这首小诗主要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的美丽景色和作者急切与欣喜的心情,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反复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再按自己的理解配上图画。
  2、引导学生理解山路远、弯,七拐八拐,左转右转,林遮树掩,青藤垂挂等词,体会作者由高兴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变化历程。
  学生汇报一小节,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到黑板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并适机指导朗读。
  山寨之行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体会作者的心情和上山的情趣。)
  请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词,小组内读词,互相品评,欣赏。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是啊,山寨太美了,真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会背的同学背一背,再一次感受它的美。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请你当小导游,结合收集到地资料,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风景如画的山寨吧。
简评《山寨》案例 篇10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也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只有学会提问的孩子,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锻炼孩子的质疑能力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在读了课题后,可以让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后,可启发学生质疑;在读到重点段,重点句时,可引导学生质疑;在学完课文后,还可问问学生哪里还不懂或对哪儿还有疑问。总之,一堂课中,可训练学生质疑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训练。
  例如:在《山寨》中,“林遮树掩”就比较难理解,此时,就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自我发现其中的问题,提问,并一起研究讨论,再结合图片理解此个词的意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但训练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质疑能力跟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往往语文素养较好的同学,善于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而语文素养本身较弱的学生,要么发现不了问题,要么提问质量不高,甚至东拉西扯远离课文中心。因此,我认为在训练中,要把提高语文素养较弱的这部分学生的质疑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老师要有耐心,多采用鼓励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学生报有期望,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我相信,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进而也会带动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简评《山寨》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写字9个,用“怎么”写一句话。
  2.结合“金钥匙”,初步学习默读的方法。
  3.准确流利读文,感受意境,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山寨景致的影音剪辑
  学具:搜集的、自己画的山寨图片,与山寨有关的见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贵州是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十几家、几十家、几百家聚集在一块儿住。他们这种住的地方就是山寨。板书课题。你们搜集到了和山寨有关的资料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与山寨有关的图片、见闻资料。)
  2.师:大家搜集到的资料真丰富。今天我们要学习《山寨》这首诗,大家轻声读读课题,看看自己想从诗歌里了解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是我旅游时看到的山寨美,还是诗歌里写的美。
  生2:我想知道诗歌里写的山寨和我找到的资料有什么不同。
  生3:我想知道诗歌里写的山寨是什么样的。
  3.师:只要同学们能够在读中体会,你们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由学生自己的愿望引出学习的内容,增强了下一步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主动性。]
  二、自学生字,合作识文。
  1.师: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字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识字。)
  2.师:大家一定有好的记字方法想交流吧!
  生1:“弯”字下面的“弓”字就是弯过来弯过去的,我们就不会把“弯”字写成“变”字了。
  生2:记住有两股小小的西风就能让我们的头发飘起来,我就把“飘”记住了,不会把“示”字下面的“小”字写出了头。
  生3:我们挂起东西总是用“手”,所以“挂”字是“扌”旁,两个“土”字就像两张小凳子,我们的个子矮,挂东西时要垫上两张小凳子。这样记,大家一定不会把两个“土”字写成一竖四横。
  生4:叫唤是用嘴,所以“唤”字是“口”旁,小狗喜欢跑到屋子外面玩,所以“唤”字下面的“大”字跑到了“冂”的外面。我们写的时候不要把“冂”加“大”字写成“口”字加“人”字。
  3.师:同学们想到的记字方法真新颖!我们试着用用别人说的好方法,把生字放到诗歌里读一读。然后四人小组互查,看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把诗歌读通顺了。
  (学生先自读文,然后小组内读文互查。)
  三、质疑、解惑。
  1.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读诗歌,我们可以增长许多知识,感受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大家能回忆出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读文的方法吗?
  (生大声朗读、轻声自由读、小组比赛读、诵读。)
  师:今天,“丁丁”和“冬冬”在“金钥匙”里要教给我们一种新的朗读方法――默读。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4页,轻声自由读一读“金钥匙”,想想,“丁丁”和“冬冬”是怎么说的?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默读时不能出声音,不能用手指读。
  生2:我明白了默读时嘴不能动。
  生3:“丁丁”告诉我们,学习默读不要着急,要慢慢来。
  [从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总结默读的方法,学生更易接受与记忆,同时也从点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师:《山寨》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
  生:三个小节。
  师:我们试着默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生1:什么是“炊烟”?它是什么样的?
  生2:“炊烟”就是一种烟。
  师:对,是什么时候会看到的烟?
  生3:是东西燃烧的时候冒出的烟。
  师:春游和秋游时,我们喜欢到花溪河畔烧烤、野炊。那个时候,会有……
  生4:会有许多呛人的烟。
  生5:我懂了,那就是“炊烟”。
  师:对了,“炊烟”就是人们烧火做饭的时候,冒出的烟。
  生6:为什么“看着飘起的炊烟,好像离山寨不远”?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山寨了,为什么还要“一走就是半天呢”?
  (学生读文讨论:)
  生1:人其实可以看得很远。就好像你在黔灵山上,你可以看整个贵阳市,可以看到阳明祠,可是,如果我们走到阳明祠,就要走很久,可能也是半天。
  生2:从我们搜集的图片里,我们发现山寨都是在大山里。如果我们看到了山寨,可以走直线,可以飞的话,一定能很快到。但是,我们小组的曾诚说,有一次他和爸爸、妈妈去山里的一个苗寨玩,发现到那个寨子的路是弯弯曲曲的。所以,我们小组想:因为山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到山寨的时间就要半天。
  生3:我们小组和第二小组讲的差不多。课文里面也说“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就是在告诉我们,到山寨要走上山路、下山路,路很长,要走很久。
  3.师:同学们今天的思维很活跃,表达很流畅。能试着默读第二小节,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吗?
  生1:我不明白“分明”的意思。
  生2:你可以试着把“分明”换成“明明”读一读。
  生3:为什么诗歌里写“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已经到了,怎么会连一户人家也看不到?
  生4:我知道,山寨里的人种田去了。我看到过他们种的梯田,可美丽了!
  4.师:你说对了一部分,很多山寨里的少数民族是种梯田的,梯田可以保证水分流失得少。不过,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联系第三小节,联系插图,才能理解。请大家把第2、第3小节连在一块儿读一读,再观察插图,思考思考:如果是我们到了寨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生1:许多绿色的树木。
  生2:还有脚边的小路。
  生3:树木和青藤把山寨挡住了。
  生4:小路拐过来拐过去,我们不知道往哪里走才对。
  师:看来,联系上下文讨论还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看,我们一用这个方法,就弄明白了一个难题。那刚才大家在读第三小节时,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生1:“青藤垂挂屋檐……”为什么用省略号?
  生2:诗歌在告诉我们,有许多的青藤垂挂屋檐,太多了,写也写不完。
  生3:谁能告诉我“多亏”的意思?
  生4:“多亏”的意思就是“幸好”。就好像今天突然下了雨,第一节课下的时候,我给你说“幸好我带了雨伞,要不然就惨了”,也可以说“多亏我带了雨伞,要不然就惨了”。
  师:你解释得真有特色,将我们的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在一起了。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借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质疑、解惑,让课堂始终涌动着一潭鲜活的水,从而为体会诗歌意境铺平道路。]
  四、体会意境、朗读感悟。
  1.师:诗歌有三个小节,把山寨的路远、弯、树木茂密这些特点写得十分生动,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喜欢哪些生动的词句?能说出理由的就说说理由。
  生1:飘起的炊烟,让我觉得远远地看,山寨很热闹。
  生2:飘起的炊烟,让我觉得山寨像是神仙住的地方。
  生3:一走就是半天,让我明白了到山寨的路很长、很远。
  生4:“七拐八弯、左转右转”这两个词我喜欢。
  师:还有同学也喜欢这两个词吗?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吗?
  生1: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山路弯来弯去,很长、很有趣。
  生2:“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告诉了我们山寨的树木又多又茂密。
  生3:多亏小狗儿声汪汪,才把客人唤到门前。我读到这,觉得很有趣,让我感觉到了终于到了山寨大门时高兴的心情。
  2.师:同学们试着把这些生动的词句读出韵味来。先在小组内读一读,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读文。
  生1:我喜欢听一组同学读“飘起的炊烟”,她读得有些轻,就像飘起的炊烟一样。
  生2:我觉得二组同学读“多亏小狗儿声汪汪,才把客人唤到门前”读得好,读出了终于到了山寨时高兴的心情。
  生3:三组同学,你读“到处林遮树掩”同我读的不太一样。你把“林遮树掩”读得重一些,我想把“到处”读得长一些。请大家听一听,哪一种更好?
  生4:我觉得把“到处”读得长更好一些。这样才感受到山寨的树木太多了,哪个地方都有。
  生5:“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这一句你没有读出问的语气来,下次请注意。
  [真正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个人感受与感悟充分地得到交流与展示。]
  师:哪些同学也能够读好这一句?请起立读。(部分学生起立读。)
  3.师:同学们评议、交流得很有水平。老师这儿有一些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山寨的景致。大家欣赏欣赏,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把诗歌读得更优美呢!
  (教师播放vcd,学生欣赏。)
  师:现在,还有谁能读好诗歌?我们学习别人读得好的地方,把诗歌读给自己喜欢的伙伴听!
  师:大家从自己和学习伙伴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山寨的树林很茂盛。
  生2:到山寨要走很远的路,而且路七拐八弯。
  生3:山寨里有很轻柔的炊烟。
  生4:山寨里的小狗很有趣。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山寨的美,那想不想自己到山寨里看一看?可是,到山寨我们要走路呀!请大家在插图里画出去山寨的山路,顺着你画的小路,你一定能到达山寨!
  (学生画山路,教师巡视。)
  [淡化、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借助绘画这一学生十分喜爱的手段,一方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方面可以反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山路又长又弯的特点。教师可随之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4.师:请大家把书翻到32页,大家轻声自由读一读第3句。同桌先试着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学生练习说,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五、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感悟放到诗歌里,背诗歌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更有特色的山寨正等着我们去欣赏、去赞美、去描绘呢!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请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也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诗人!
  〖教学后记〗
  对一些相对较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师生共同读文解惑,是极好的一种的教法与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既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表现,也能带动思维不够活跃、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而且,释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语言文字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过程。相信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长足地发展。
  不过,在师生互动解惑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不能让学生千头万绪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无拘无束地驰骋,脱离、失去与学习目标的联系。二是不能让质疑成为师生互动的问答练习,解决完学生的疑惑便告一段落,而应该将质疑紧密与读文、学文、感悟结合在一起,质疑、解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不是学习的最终结果。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诗歌语言文字的特点而巧妙设计了教学环节,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有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独特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开课伊始,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出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维火花,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从本课教学设计来看,教师很好把握了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即:抓好识字教学,使之更好的为读文感悟打好基础。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老师让学生借助插图,回想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着学生的心灵,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情不自禁”是“诗”与“文”的联系点。在联系上下文读好词句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像,理解词义便水到渠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体裁是诗歌,它的语言高度凝炼,蕴含深刻。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细细反复品读体会诗歌的意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让学生把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想像诗文所描绘的画面,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体味诗句,朗读感悟。通过画面演示、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乐读,改变了“讲深讲透”的做法,给学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集于“喜欢”和“能读”上。从本课实录可以看到,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听读、自读、默读等方式,使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充分调动积极的学习情感,享受阅读的乐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简评《山寨》案例 篇12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简评《山寨》案例 篇13  本节课,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运用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师生共同读文解惑,将质疑紧密与读文、学文、感悟结合在一起。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既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表现,也能带动思维不够活跃、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而且,释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语言文字知识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结合的过程。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问题探究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
简评《山寨》案例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学习认读字。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山寨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山路的蜿蜒绵长,体会上山人的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2、理解山路是盘旋、时隐时现的,补充课文中的插图。
  三、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上山人的急切和欣喜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山寨
  注意撜瘮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1)指名认读。读正确,大家跟读;读错误,第二个同学帮助纠正。
  (2)同桌互读检查。
  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认我们把它们送回家。
  2、自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标画小节。
  3、指名读诗歌。想想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
  (三)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什么?
  ⑵、请两个学生分别读两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⑶、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自读第二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围绕这个问题,分组讨论。
  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摿终谑餮跀是什么意思?)
  ⑵、借助观察插图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绿树掩映,找不到寨门。
  ⑶、补充山路的插图。学生边理解边画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配乐,学生自己练。
  2、指名汇读,师生评议。
  3、同桌互相试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㈠、检查复习
  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㈡、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接龙读。
  2、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集中交
  4、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及时进行反馈。
  ㈢、扩词练习
  鼓励学生充分说。
  烟:烟花浓烟烟火
  弯:弯腰弯月弯路
  唤:呼唤唤起唤醒
  挂:挂号挂件挂面
  四、板书设计:
  炊烟袅袅
  山寨  山路曲折  急切、欣喜
  绿树掩映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古诗《华山》,自读短文
  二、教学过程
  ㈠、学习古诗
  1、观察图画。画上有谁在干什么?
  2、利用拼音自学古诗。
  提出自读要求。
  师巡视辅导。照顾个别学生,帮助他读准生字的读音,安排学生开展互动学习。
  3、检查自读情况。
  4、讨论:这首诗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组内讨论解决。
  5、组织学生进行提问,解疑,理解诗文。教师从旁点拨,指导朗读。使迅速理解华山奇拔俊秀、高入云端、气势磅礴的特点。
  ㈡、自读短文
  师:你们爱山吗?美丽的大自然总是吸引着人们,给人以无数的蒙。古时候的人爱山、写山、赞美山;现代的小朋友也爱山、写山、赞美山,想看看一位住在山里的孩子笔下的山吗?
  1、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教师可做引导和点拨。
  3、范读
  4、朗读比赛,思考作者看山时想到了什么?
  5、你喜欢这座山吗?喜欢山里的哪一季?想对它说点什么吗?愿意把它画下来的孩子可以画。
  ㈢、发散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撋綌字的词语或写山的古诗和文章?
  ㈣、本课小结
  咱们一起欣赏了两篇和山有关的文章:一篇是宋代寇准对华山的描写,一篇是现代作家贺兴安小时候对山的向往。孩子们收集了好些和山有关的词语或文章,相信你写出来的山也一定很美。
  ㈤、板书设计
  华山       夏天满山苍翠
  只有天在上,     冬天白雪覆盖
  更无山与齐。  看山 春天郁郁葱葱
  举头红日近,     秋天红叶点缀其中
  回首白云低。
简评《山寨》案例 篇15  教材依据:《山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课文描写了上山寨路上的景象,使学生体验山寨的美丽与神奇,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想: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入情入境,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山寨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人4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3、通过朗读、背诵,学习句式“分明(明明)是……,怎么……”。
  4、借助课文的语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上山寨路上的景色,体验山寨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准备:彩色笔、山寨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大多聚居在山区,他们生活的地方丛林掩映、绿树环绕。你们想去到那里拜访一下吗?今天我们就一期走进美丽的山寨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随题识字:寨)
  2、观看山寨图片。
  3、说说山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走进文中再次感受山寨之美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入情入境,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山寨之美的独特性。】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反馈:
  1)用爬山闯关游戏检测生字词:山寨、飘起、炊烟、七拐八弯、林遮树掩、青藤、汪汪(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句:多亏小狗几声汪汪,才把客人唤到门前。试着用多亏说句话。
  【设计意图:用闯关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此来热身准备到山寨走一走,看一看。“多亏”是虚词,单独学习不易记忆,宜在语句中学习。】
  2) 指名读课文,正音纠错。
  3) 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并感悟课文,进一步体会山寨之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请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山寨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课文题为何是“山寨”,写的却是去山寨路上的景象。】
  2、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看到飘起的炊烟,使人以为山寨与我们相隔的距离怎样?第二句又说“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这一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因为山林茂密,山路被密林掩映,从课文的插图中看不到弯曲的山路。要启发学生通过朗读“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七拐八弯”“左转右转”等词句中,想象山路的曲折盘旋、忽隐忽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指名读第二段,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起来山寨近在眼前,却一走就是半天,这与山路的什么特点有关?
  为什么到了寨边,又一户人家都不见呢?
  怎么读出上山人这有点失望和感到奇怪的语气?(自由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孩子的心灵,使仅仅从图片或媒体上了解山的孩子们,体会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三段,提问:“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这两句说明了山寨的什么特点?
  4)观看图片,体会“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的感觉。
  这样的情景使人几乎看不到人家,客人又是怎样找到门前的呢?怎么读出这惊喜的感觉,谁试试?(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把学词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什么是“青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通过观赏画面,学生形象感知了事物,获得了感性的体验,认知世界得到了丰富。对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学生,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自主提问】
  5)学过这首小诗后,你能在书上的插图中画出诗里所写的山路吗?想一想,这样的山路是什么样子的?同桌合作,用铅笔试着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课有一幅插图,因为画的是远景,所以没有展现画的主题——山路,为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画得像,而应要求画得符合诗意:山路应当是盘旋的,时隐时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走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一定很累了吧,想不想到山民家中去歇歇脚?
  出示少数民族山寨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家院落及屋内的特点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感受农家院落、屋内的特点,拓展学习空间,练习口语交际。】
  五、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山寨》短小简洁,适合背诵,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轻松、快乐地近入本单元的学习之中。】
  六、拓展阅读与训练:
  自读《盘山公路》畅谈学习体会,向别人介绍山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于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此设计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 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注重词语积累。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词语教学只在“训练”上下功夫,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词语教学呢?那就是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词语。首先把6个生字词揉合在“寻找山寨”这一具体的情境中,并随着画面的推移,依次出现相应的词语;再让学生美读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词语边想情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丰富的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感悟中积淀而成的。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把学词语与积淀语感结合起来,,对词语的感性理解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感受、想像,学生对“七拐八弯”“林遮树掩”等词语的理解绝非简单的字义理解所能比拟的,而这些形象的理解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感。如理解“林遮树掩”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
  把学词语与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读好词语乃至读好句子、篇章的重要方法,相信几经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势必会迅速提高。
  三、注重培养能力。
  这首短诗描写了山寨路上的景象。上山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看着近走着远。山区的学生学习这首诗,不必分析其中的道理,可以把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照诗中的描写,体会诗意。而对于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讲,则应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理解诗的意境。课文中的插图故意没有展现画的主角——山路,为的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边理解。学生虽然画得不像,但是意思到位:山路盘曲,时隐时现,“抖着蛇行,明火可见”。充分体现了对课文的理解。
                         推荐阅读:
  • 简评《山寨》案例(精选12篇)
  • 简评《山寨》案例
  • 《山寨》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山寨》教案(精选17篇)
  • 《山寨》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山寨》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简评《山寨》案例(精选15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