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回复: 0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精选14篇)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  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色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片段]
  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
  X — X — :hu  (风声做连音练习)
  X O  X — :mie (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
         :do (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
  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
  X  X   X— : 、  、         
  (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
  [案例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声元素,用比较形象的事物和图形来教学,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验到发声练习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以上的发声练习中就结合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展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像里,想像草原上的声音,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手势的辅助来训练学生的声音,建立比较好的声音感觉。
  (二)分小组合作识谱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旋律卡(6张),每组一张,生自行熟悉旋律(此时师轻声弹奏旋律给学生指导)
  2、师指挥生进行旋律视唱接龙 (轮到的小组起立唱)
  [案例分析]
  本首歌曲短小简单,歌曲旋律节奏也不复杂,而且正好是六个乐句。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歌曲分句分小组来完成师交给的任务。改变了以前全篇幅的歌谱学唱和师笼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很高了。并且在课堂中也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小组的旋律,也在关注其他组的旋律,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在相互合作的方式下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视谱。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三)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歌曲演唱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歌词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蒙古族人民优美的歌声,相信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听听他们是怎么夸他们的家乡的”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2  教学目的
  1、要求同学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它能够关心人们了解天气的改变,能够关心迷路的人克服困难。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留意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去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答课后练习第三题。
  教学预备
  一幅鹰的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借助拼音,带着思索题独立阅读思索,然后进行小组争论。
  教学过程:
  一、用图导课。
  1、出示挂图。谈话: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们见过它吗?
  (贴图)
  2、出示课题,看看草原上的鹰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二、借助拼音阅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再查查字典。
  三、说说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弄懂了哪些。
  四、正音。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旋(xuán)、卷(juǎn)不要丢介母ü。
  “朝”是多音字。朝着(cháo)朝霞(zhāo)
  朝、逝、沙、尘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狂、汪、当、清这几个字是后鼻音,要读精准。
  五、仔细阅读课文,独立思索下列问题。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每段都写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
  3、假如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鹰能帮什么忙?
  六、组织小组针对思索题进行争论。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3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中模唱,模仿。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草原上)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
  2)播放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一次)
  2.点题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学习歌曲《草原上》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学生说说听后感受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
  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
  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
  前奏前加解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让学生边听边闭眼想象)
  4)轻声模唱
  5)师弹琴学生跟唱
  6)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改正。
  7)分组演唱第一段第一句女演唱第二句由男声演唱或反之
  第二段全班齐唱
  结束句把第二段第二句重复一次渐慢结束全曲
  8)加进打击乐伴奏:碰铃2对沙锤1对
  老师先示范怎样正确的伴奏乐器使用方法,请同学上来伴奏歌曲
  全班加伴奏表演一次
  9)尝试环节加进简单的舞蹈为歌曲伴舞
  10)教学成果展示:全班一起表演学习的歌曲《草原上》
  三、音乐知识
  1.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2.在歌曲中找出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3.作业练习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4  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材分析
  《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风和日丽、绿草如荫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表达了草原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方法
  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x)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x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sol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ⅩⅩ―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56”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小结
  1.初步掌握了音符3、5、6,学生学唱积极。
  2.这两首歌曲学生很喜欢,掌握得好。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围绕导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7、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8、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民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深厚情谊。)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相关范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6  教学目标:
  能用豪放、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集体编创舞蹈、编配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笑脸”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音画导入
  媒体放映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射雕英雄传》草原上欢庆场面的的片段,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电视剧吗?生:《射雕英雄传》。师:那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事情发生什么地方吗?生:大草原上。大草原给你的感觉怎样?生:略。师: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导游一起去游览一下大草原,学一首《草原上》的歌。[设计意图]导入和现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结合,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演唱歌曲
  点击媒体,出现美丽的草原风光,[背景音乐《草原上》]请一位去过内蒙大草原的学生或熟知大草原的学生上台来为大家作介绍。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听了这么动听的介绍,我们来把这草原美景用歌声唱出来吧?展示歌曲画面,教师示范唱《草原上》,学生打拍或跺脚。学生用“lu”唱歌曲,师钢琴伴奏。在悠扬的琴声中请学生朗读歌词。学生轻声唱,放歌曲动画,学生查找自己歌唱中的缺点,同桌互相唱给对方听。让学生说出这首歌曲中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生:略。师:注意一字四拍处的拖音。音准不要由于延长而发生偏差。反复练习。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稍快、甜美地声音演唱歌曲。放歌曲伴奏,让学生跟伴奏唱。师把学生优美的歌声录入磁带,回放给学生们听。[设计意图]音响及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有助于让他们获得直接地感受经验,初步感受《草原上》宽广辽阔的风格,为本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师点击多媒体,出现蒙古舞蹈。师:我们也来学一下吧。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分小组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自己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配合能力。看似简单的舞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五、加入打击乐
  师:同学们的舞姿真优美,现在啊,老师这里有几件打击乐器,为了让草原上的舞蹈更美丽,我们一起来给它配上打击乐。媒体出示碰铃、双响筒、沙球、手铃。师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敲击法。让学生从他们的凳子底下取出打击乐,自己敲敲打打,试一试。师纠正错误的方法。师弹琴,学生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先由单一的乐器伴奏,再逐渐加入其它乐器。}放歌曲带,学生边唱边敲击乐器,师在歌曲声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了解打击乐的敲击方法,锻炼各种能力,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
  小结,下课。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7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sol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ⅩⅩ——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草原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9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帮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预备:
  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
  老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2、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伴侣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威猛呀!再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精准,遇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
  老师巡察,把课文给同学圈出不熟悉的字。(做到生字让同学确定)
  2、老师出示课文,让同学读不熟悉的字。(同学能读的让同学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同学读。)
  3、分节读课文。
  ①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②谁最想熬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同学读通课文。)
  4、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5、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老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伴侣了,再读。
  三、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其次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吗?自由朗读其次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真,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改变?同学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改变是有肯定先后挨次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挨次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改变之快。)
  C、天气的改变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
  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状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老师立刻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呈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呈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得)→齐读。
  D、第一次、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报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预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会说—同学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2)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老师、: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漂亮的草原夜色,多安静的草原之夜呀!同学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时常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报,明每天气肯定晴朗。
  (要是同学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安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殊要留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3、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报天气
  4、其次次、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报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蓝色的天涯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或许能
  发觉
  遇到
  或许能
  找到
  (1)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同学填空。
  (2)读读这首诗的其次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3)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4)第三次、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白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最终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确定会不由自主地,感谢地对鹰说——同学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引读重点句,达到、: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报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很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布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高呼吧!—同学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同学酝酿后齐呼。
  板书:
  预报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0  课    题:《草原上》
  年    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
  教学目标 :
  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
  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
  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1  活动前评析
  幼儿对各民族的服装特别的感兴趣,特别是蒙古族的服装更是喜欢,在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草原上的歌》这节音乐领域的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对蒙古风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掌握节奏并会创编节奏。
  2、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及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头饰、小鼓、手玲、沙锤、蒙古服饰、节奏图、圈、幻灯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草原小骑手》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骑着小马去好吗?
  二、看课件,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
  小朋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草原)
  我们一起听一听草原上的歌吧!这首歌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会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是谁的家吗?(是蒙古族蒙古人的家)小朋友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实录:此环节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图,当幼儿坐在地毯上时,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曲,感受着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三、幼儿随音乐学习蒙古族的基本舞步。
  1、教师介绍蒙古族的特点。
  广阔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们勤劳、善良,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喜欢吃乳制品、羊肉,喜欢骑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上,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蒙古族的舞蹈好吗?
  (1)、骑马、
  (2)摔交(小骑手)
  (3)哄羊(蒙古族)
  (4)雄鹰(蒙古人)
  幼儿学习的舞蹈动作:硬肩、笑肩、小跑马步、踏点马步、勒马、扬鞭、甩鞭、哄羊、奶挤……
  2、幼儿听歌曲,创编动作。
  现在我们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们一起把舞蹈动作编到歌曲里好吗?
  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实录:由于我班幼儿非常好模仿与表现,因此这个环节我就设置了全体幼儿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各个舞蹈动作,认真的做好一个小骑手,在听音乐创编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蹲着做笑肩、有的做踏点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着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真为他们高兴。
  四、出示节奏图,和幼儿一起学习打节奏。
  小马跑起来也是有节奏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节奏图,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2  教材分析:
  《草原上的盛会》重点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两项活动:摔跤比赛和骑马比赛。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条理清楚,文字优美,通俗易懂。
  学情分析: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蒙古风俗,必须通过朗读、观看、想象等手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那达慕”大会举办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理解为什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流利读文,了解“那达慕”盛会。
  难点:为什么说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谈话导入:
  1、师:看,一棵棵小松树坐得多么笔直挺拔,那老师送就给大家一首歌,请竖起你的
  小耳朵认真听。(播放音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一小节)
  孩子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从歌中听到了哪些景物?
  生:汇报,相机出示词语。
  骏马草原牛羊鲜花彩蝶百鸟碧水晚霞牧羊姑娘
  2、师:看,这些词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知道画的是哪里吗?
  对,这首歌曲就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你去过草原吗?请你用上这些词语
  说说你眼中的草原。
  生:练习说话,师相机丰富语言,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也可背诵《敕勒歌》)
  师评价:看,同学们,语言是有生命的,你们用寥寥数语就为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其实,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盛会
  “盛”是我们学过的一个多音字,sheng盛会,cheng盛饭。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去看看这——(补全课题“上的”)
  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学盛会:
  1、师:(点击课题:盛会)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生:盛大的集会。
  师总结:看,这种给每个字组词的'方法叫扩充解释法,这是我们解词常用的方法。
  2、师:那么,本文的盛会指什么呢?(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地自由
  朗读1-3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任务条)。
  填空:“草原上的盛会”是____,这是____(填民族)人民的盛会,举办时间是____,会场设在____,每年举办____次。
  3、师:合作力量大,我看到很多同桌已经完成了任务。
  生:汇报填空,随机解词。
  (1)“那达慕”:
  师:关于那达慕,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生:这是蒙语,娱乐、游戏。
  生: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生: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师:你们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
  (2)“蒙古族”:
  A、出示课件:蒙的多音字带组词
  B、这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你了解它吗?请你介绍收集到的蒙古族资料。
  生:这是一个游牧民族。
  生:他们住在蒙古包里。
  生:他们以奶和肉类为主。
  师:对,这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3)“盛夏或初秋”:(注意:不能是一次,题目问的是具体的时间)
  师:这个时间被称为?
  生:黄金季节。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个季节气候好、水草好、牛羊好
  师:(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出示句子:千里草原,草绿水碧,牛壮羊肥。
  请你来读一读?他读得美不美?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了草原的壮美,从中可以看出草原有三好:气候好、水草好、牛羊好,这正是——黄金季节。
  (4)“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
  师:“水草丰美”和前文中的“草绿水碧”的意思相同,语言之美就在于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你知道什么是“开阔”吗?(生汇报),开阔有几种解释,我们来看看:
  A、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B、思想或心胸宽阔。
  C、使开阔。
  我们把“开阔”这个词语带到句子中看一看,应该选择那种解释呢?
  (带领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
  a 、旅行可以开阔眼界。(使开阔)
  b、雄鹰在开阔的天空中翱翔。(面积宽广)
  c 、哥哥是一个思路开阔,性格活泼的人。(心胸宽广)
  学法归纳: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读书时应该开动你的小脑袋多思考,多归纳。
  师:那达慕的会场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句子:“那达慕”会场设在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彩旗飞扬,雪白的蒙古包星罗
  棋布地镶嵌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既壮观,又漂亮。
  练读句子: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录音笔放给孩子听,你认为哪里还可以读的更好?)
  理解词语:(出示图片),看,碧绿的草地的上蒙古包像什么?
  (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像棋盘上散落的棋子)
  这就是“星罗棋布”。注意:这个词语不能用来形容星星和棋子本身。
  积累运用:“既壮观,又漂亮”写的是哪里?(会场)本句省略了主语。
  请你用“既......又......”练习造句,注意把话说完整。
  (5)“一次”:
  师:你从文中哪个词语提炼出来的?(一年一度)ABAC结构词,你还会哪些?
  学会积累,真棒!
  (6)小结第一部分:
  师:看书2、3自然段,请男女生合作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哪些情况?
  生:时间、地点、(相机板书)
  三、抓重点词,介绍盛会:
  师:那么,这盛会的精彩之处在又哪里呢?(出示课文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4-6段,画出重点词,请你做小导游或小记者介绍盛会情况,同桌练习。
  (1)汇报词语:摔跤彪形大汉身手不凡
  骑马拿手本领有老有小
  相机解词:彪形大汉——身材特点:魁梧强壮
  学习生字:汉,学生汇报,指导书写。
  (2)相机出示视频,小导游或小记者介绍盛会:
  注意导游词和记者报道用语上有什么不同。
  相机提问:你好,导游,为什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学生汇报:因为骑马、摔跤是拿手本领。从小就在马背上摸爬滚打。
  (3)生:齐读4-6段。
  师:这是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哪方面?(板书:项目)观看了这样的那达慕盛会
  你的感受是什么?“精彩极了”(板书)
  四、总结拓展,深化爱国:
  1、你知道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3  课    题:《草原上》
  年    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
  教学目标 :
  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
  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
  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
  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推荐阅读:
  •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 音乐课《数鸭子》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 2023年音乐课新年好的教案(精选2篇)
  • 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13篇)
  •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春》反思案例(精选12篇)
  • 最新音乐课教案(精选14篇)
  • 音乐课教案模板
  • 音乐欣赏课教案
  • 音乐课教案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精选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