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
  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说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铁石、圆形纸
  学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课件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
  课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的图片,再一次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并把物体表面上的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小组讨论后汇报并引导学生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课件上以一个角为例,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也许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接下来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屏幕上的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总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教师先以黑板面上的角为例示范指出,再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若干学生向全班汇报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阐述:一间教室就有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角更多了,你们课后可以再去生活当中找找。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折角
  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让学生折角,把准备好的纸,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让学生触摸角并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过程能让学生从视觉感受的方式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4、活动角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做好的角的边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角的边延长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把结论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动手画角
  教师阐述:你们刚才认识了角,也会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师先示范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画,再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几名同学在幻灯片下向全班展示画好的作品,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6、小结
  (1)小朋友,这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通过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朋友通过这一节课对角进行了一番初步认识,其实,在角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秘密我们没有发现,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探究它的秘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2  一、设计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思路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
  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
  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3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4    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说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说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知
  师:数学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朋友,好帮手。你能在数学课本上找到角吗?(生上台指角,纠正学生指角的动作)
  师:书上还有这样的角吗?并且指出来。(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指角)我们刚刚在数学课本上找到了角,现在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吗?
  师:大家真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生活中藏着许许多多的角,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幻灯片出示三幅图)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它们是什么?
  (剪刀、钟表、红领巾)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角藏在哪里?
  (生汇报完后,幻灯片演示由三幅图抽象出的角)
  2.直观认识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三角板,来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尖尖的点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师同时演示摸角的过程)
  师:你摸到的角有什么样的感觉?
  (1.尖尖的,很扎手2.边直直的)
  3.画角
  (板书画角)
  师:这个角我们把它标为1号角,因此我们把这个角读作角1,写的时候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是个小小的角,写起来书不是又快又好看啊?
  (板书:角1∠1)
  4.指一指
  师:下面的图形中有很多角,请大家仔细找一找,并将它们标出来。
  三、课堂活动
  1.活动角
  师:活动角在活动的过程中,角有什么样的变化?
  (变大变小)
  师:那角怎样变大,怎样变小?
  (张开的时候变大,合住时变小。老师要提醒是两条边张开或合住)
  小结:因此,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师:现在请大家完全展开活动角的两条边,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角的大小变了没有?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比一比
  师:现在大家把手中的活动角固定住,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
  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和同桌比较大小的?
  小结:我们在比较角的.大小时,不仅要让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而且要其中的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张口大,这个角就大。
  师:下面就按照我们刚刚讨论出来的方法再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吧。
  四、回归生活,总结认识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学会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角,看看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能找到它们。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堂上,经过课下自己的反省和思考,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个优点和不足,优点是:相较于过去,我的课堂组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我会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通过与各位教师的集体教研以及个人反思,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课堂上语速过快,导致课堂节奏过于紧促,使得学生自我思考时间不够,从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耳麦声音有些大,造成课堂气氛稍显嘈杂,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3.对学生的关注较少,没有眼神的交流,孩子得不到老师眼睛的反馈。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注意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孩子适当的时间去调整自我,更好地吸收知识;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更加温和亲切,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亲切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孩子充分调动全身机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课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的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注自己,同时老师也能从学生的眼睛中得到教学反馈,有助于促进课堂和谐共进。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5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点击)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
  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
  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
  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
  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9    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有关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角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画角。
    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导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具: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三根火柴。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记得你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今天老师希望和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看望一下这些老朋友,你们想去吗?
  生:想!(播放课件)。
  师:大家会用火柴摆三角形吗?(在桌面上摆出来后随意拿走一根火柴)师:咦,现在你桌面上的这个图形,我们以前见过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找角
  (1)师:生活中许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但是角非常调皮,只有眼力好、爱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它。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角?说给同桌听听。
  (2)师:大家可真厉害!找到这么多的角,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在哪儿找到了角?(出示三角板引导指角:顶点和边)
  (3)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刚才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指名上台展示)
  2、认角
  (1)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数学中的'角长什么样子啊?生:想!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隐藏的角。
  (2)认真观察三个角,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说出一个点和两条线。
  (3
  3、折角
  要求:用一张圆形纸折角,感受一下它的顶点和边各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汇报结果:顶点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4、画角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给角画张像呢?
  (1)课件演示画角方法。
  (2)师生合作一起画角。
  5、玩角
  师:介绍活动角后让同学们做一做并把它摆在桌子上。
  (1)摆一个比老师这个角更大的角;摆一个比同桌更小的角。
  (2)听口令玩变角游戏,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口令:“1、2、3——变大/变小!”
  6、比角
  (1)出示一组大小差距较大的角进行比较。(观察法)
  (2)出示一组大小差距比较接近的角进行比较。(重叠法)
  (3)出示一组大小相同但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进行比较,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判断角
  师:可爱的角娃娃找来了跟它长得像的一些朋友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看大家能不能很快、很准确地将角找出来。(课件出示)
  集体判断(听口令“准备---一二三---判断”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明原因)
  2、数角
  师:调皮的角娃娃还喜欢跟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想和它玩吗?小组合作在图形中找出隐藏的角。(课本67页“指一指”)
  四、全课小结。
  1、谈话:这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里又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2、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
  3,这节课大家表现很不错,老师想用这样一幅图来奖励你们,想看吗?(出示笑脸图)
  说说角娃娃又藏在哪儿了?
  五、布置作业
  看到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角娃娃非常高兴,想要送给大家一份珍贵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展示画面,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同学们记住角的话,课后继续找找它,向它学习更多的知识与道理,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0    说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
  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初步认识认识
  1、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 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 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思维能力:
  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4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说教学难点:
  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说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2、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谁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努
  力下,一下子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二)画角
  1、教师示范画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2、学生试着画角。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比角
  1、搭一搭
  如果老师给你两根小棒,你能搭出一个角吗?试一试,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展示学生的作品.(两名)
  比较两位同学的作品,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比一比
  (1)、刚才我们在钟面上找到了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转动,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2)、(出示三个钟面)
  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做一做
  (1)、今天老师用图钉作角的顶点,硬纸条作角的边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和老师比一比.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
  通过做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在做手工时,合拢剪刀,角就(变小),夏天,打开扇子,角就(变大)。课件演示
  (3)、这里有两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为什么?怎样证明?(课件演示重叠法)
  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七)、剪角
  1、课件:剪一刀,是不是剩两个角?
  2、课件:剪一刀,剩几个角?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5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平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推荐阅读: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 数字的认识教案
  • 圆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5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