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1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怎么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2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
  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说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铁石、圆形纸
  学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课件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
  课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的图片,再一次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并把物体表面上的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引导学生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课件上以一个角为例,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也许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接下来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屏幕上的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总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答案板书出来。
  (2)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教师先以黑板面上的角为例示范指出,再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若干学生向全班汇报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阐述:一间教室就有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角更多了,你们课后可以再去生活当中找找。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折角
  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让学生折角,把准备好的纸,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让学生触摸角并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过程能让学生从视觉感受的方式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4、活动角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做好的角的边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角的边延长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把结论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动手画角
  教师阐述:你们刚才认识了角,也会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师先示范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画,再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几名同学在幻灯片下向全班展示画好的作品,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6、小结
  (1)小朋友,这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通过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朋友通过这一节课对角进行了一番初步认识,其实,在角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秘密我们没有发现,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探究它的秘密。
  7、作业布置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4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5    说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6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三、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四、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7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8    说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说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说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9    说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说教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说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板书: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用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的画法,画出教材第110页上面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段、射线和直线各有哪些特点?什么图形是角?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提问:第(1)题过一点还能再画另一条直线吗?试试看。你还能再画吗?经过这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10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多媒体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流程: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认识水平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拓展延伸、小结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话说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从空中摔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不要紧,请圆规大叔来帮忙,请他把两条射线连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咪咪地指着身后的高个子,戴着一顶黑帽子的圆规说:"能是能,不过连起来不见得一条直线,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我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哎哟"小圆点叫起来"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
  (大部分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配有动画的故事,用故事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①情境展示找角课件展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校园一角》图,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角。
  ②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③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a、观察一下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b、师:角爷爷今天过生日,客人都是家庭成员,快来帮帮角爷爷,他该欢迎谁呀?
  课件展示:
  c、学生活动汇报交流(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
  (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a、师:刚刚认识了角,那我们再来做一做角(材料提供学具袋里一条绳子,两根硬塑料片,不规则纸片。)
  ①学生自己做角(可自由组合)
  ②摸一摸自己做的角(摸顶点和边)
  ③向同学介绍自己做的角(指出顶点和边)
  本环节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可自由选择学具做角,三个环节做、摸、说让学生学会认真思考、操作、体验、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b、师:刚才同学们做的角大小都一样吗?那么你知道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吗?
  1、课件展示一大一小两个角,归纳眼观法。
  2、课件展示(角大小一样边长短不同的角)
  a先谁来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
  b、生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借助工具活动角、尺等等)
  c课件展示,这两个角比较大小的方法(重叠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口的大小有关。
  3、游戏变大变小角。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口大小有关,与边长短无关,在教学中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眼观,利用学具观察及电脑动态演示,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本质特征,而游戏既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画角。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角,你们能把它的样子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①生自己画。
  ②跟着老师画,一定要强调是从一点起,用尺子用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为一个角。
  ③生自己再画一个,师巡回辅导。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②课件展示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四、回顾全课总结:师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跟着老师唱一唱吧,用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曲调唱《角,角,角》1  2   3  1     1  2    3  1     3  4    5      3  4    5一个   顶点    两条     边       就是    角      就是    角5 6 5 4   3  1    5 6 5 4    3  1     2  5    1      2  5    1角 的   大小    与 边    无关      *口   大      角就    大用学生熟悉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的特点,生活活泼于娱乐与教学之中。 体现了数学与音乐的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1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篇12  一、设计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思路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
  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
  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推荐阅读:
  •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
  • 小学《角的初步认识》微课教案(通用17篇)
  •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2篇)
  •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3篇)
  •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通用12篇)
  •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 识字课教案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