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回复: 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精选16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通过诵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重点)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领读诗歌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3、学生自读体会。
  4、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5)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四)、诗歌赏析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作用:
  (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三、尝试背诵。
  四、相同题材诗歌交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2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诗歌赏析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花,子规
  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
  (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确:月的意象。
  (1)月形——团圆。
  (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9、明月与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体现作者对友人同情和关怀,还表现出两人的友谊如明月般纯洁光明,也寓两人的友谊就如明月长在一般会长存。
  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六、主旨归纳
  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轻风——寄送愁心:抒情——关怀、思念
  惜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诵读诗: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标题解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五、听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
  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七、品诗欣赏
  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有声有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八、合作学习
  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
  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
  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
  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
  九、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书总结
  写景叙事:扬花子规闻道过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轻风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铃》李白《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6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
  学生齐背(到《赠汪伦》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体现出了李白与朋友之间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板书课题(别忘作者)
  同学们对李白应该比较熟悉了,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咱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朋友呢? 一位学生介绍(介绍的好我可以说:非常好,看来你和李白的关系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补充。
  出示PPT,红字一定要着重掌握。
  过渡: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闻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咱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1、2。
  学生读完,提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古诗四步学习法啊?
  三、诵诗文
  好,同学们的记忆力非常好,我还听说咱班同学的朗诵功力很厉害,诗为心声,哪组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呢?
  学生读之前,提问: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后,我说: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很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抑扬顿挫。现在可以开始了,组长起头。
  找两个小组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再找两个人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最后齐读。
  四、品诗句
  过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预习资料自学2分钟,弄清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内统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学上前将题目和4句诗的翻译写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诵诗句和翻译。
  写完教师挨个小组评价,分四点:1、内容对错。2、错别字。3、语病。4、补充内容要加括号。
  评完一组,该组起立齐读诗意。
  五、悟诗情
  过渡:诗句的意思已经清楚了,下面我开始进入诗的灵魂部分――悟诗情。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读完,现在开始合作探究。
  过程中随即提出总体要求或加入每组讨论。
  六、讨论完,挨个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七、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然后说:爱月的李白懂得借月传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龄定会读月明心,沐风会神,两颗心,远隔万水千山,就这样融汇在朗朗明月、习习清风之中,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种相知相会的神交更令人感动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难时,没有来得及问候一声,更没有亲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给昌龄一轮明月,一颗愁心,却给置身蛮荒的朋友带来了永远的希望。
  八、拓展: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说,我最后说:同学们知道还真不少,我也为大家收集了几句送别诗,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
  九、达标测试
  最后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达标测试.
  师:怎样赏析诗歌呢,这说来话长。最简单的就是沿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或某种手法(某些词句)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我先来作个示范。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赏析以下三句。四人为一小组,把赏析的内容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好。
  生: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生: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同情与安慰。
  生:最后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风也同明月一样,读懂了诗人的心音,愿把诗人一片赤热的情怀直送到夜郎西。
  师: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
  生:一片真挚的友情。
  生:一颗赤诚的心。
  5.艺术特色。
  师: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读懂了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了李白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那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又在哪里呢?
  生: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7  古诗简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于景中见情,次句便直叙其事。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教学目标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诗人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贬官的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读题,介绍背景,解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以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4.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附: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的消息之后所作。王昌龄,字少伯,开元十五年进士,开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词科,由原来的汜水县尉升至校书郎,但是,由于仕途坎坷,开元二十八年获罪被贬为江宁丞,而后,上司又因他不拘细节,并以此为罪名,降他为龙标县尉。当时,李白正隐居安陆,壮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满不快之气,又逢朋友连连遭贬,对朋友的无限关怀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诗,表达自己对王昌龄遭贬的深切哀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左迁龙标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1、首句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读了开头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
  2、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3、这起首二句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5、三、四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9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2、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学习: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再简单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五)名句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本诗,并搜集整理与月有关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
  我————月————君
  (寄)(随)
  愁心相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0  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
  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
  (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
  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
  [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无哏贷美和向往之情)
  (四)作业
  i?抄写五首诗。
  第二课时
  (一)齐诵五首诗
  (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i?揭示标题,划出标题停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将诗人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奠大的精神慰藉。将月亮人格化了)
  [问题二]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教师范读《望岳》
  1?介绍泰山。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舂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会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如此美景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看那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的景象。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种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得到?(要点提示:登岳)
  [问题二]由此首诗,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混气概)
  (四)赏析《观沧海》
  i?教师结合图画讲述:一个人登上一座山石,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海和海中树木茂盛的山岛,看着一轮红日仿佛从海面升起。如果此时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战事连连告捷,正挥师北征,他会作何感想呢?
  (2)学生自由发言:具有(心胸开阔、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一统江山、囊括宇宙、称霸天下¨予肯定)。
  2?诵读全诗。
  3?合作探究。
  [问题一]诗中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问题二]其中最能表达作者志向的句子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要点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银河代表宇宙,可它们似乎就在大海里运行,从波涛中涌出。诗人把眼前实景和想像融为一体,绘摹出大海万千气象和吞吐星辰、囊括宇宙的气魄)
  (五)默诵《登飞来峰》
  [问题一]与《观沧海》相比较,二者在写法、结构上有何相似之处?
  [问题二]点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要点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六)作业
  背诵五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2、3。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4、再读诗歌,归纳小结。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随风相伴同情、关切
  六、拓展延伸:积累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2、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2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阴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学习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左迁、龙标、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寄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4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阅读诗的方法,熟读背诵。
  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 诵诗句 懂诗意 悟诗情 重累积(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懂得同情和关切不幸中的人。
  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并熟读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学习法: 知诗人 解诗题 诵诗句 懂诗意 悟诗情 重累积
  二、自主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知诗人(查阅资料)
  1、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30卷。
  2、创作背景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写下了此诗。
  (二)、解诗题
  1、闻: 。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见书。 4、龙标:诗中有两处。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②诗句中指代 。
  解题:体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就是 。
  (三)、诵诗句
  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懂诗意 补充注释:
  1、杨花:柳絮。 2、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3、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要字词落实到位,句子通顺,翻译准确。(信、达、雅)
  (五)悟诗情
  1句: 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
  2句:叙述作诗 。“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 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 ,道路之 。
  明确:1、2句未写悲痛之情,但已显示悲痛之情。这是诗句背后的东西,是读出来的。
  3、4句:从表达上看,运用了 ;从修辞手法看,运用 ,寄情与月,托月传情,写得深切,动人心脾。
  小结:通过 ,表达了诗人 。 (主题)
  ,使 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 (艺术特色)
  (六)重累积
  1、背诵默写 。
  2、收集古诗词中有关月的诗句。
  三、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1、背诵并抄写诗及注释.
  2、理解性练习。
  A、点明诗人闻讯并交代时节的一句诗:
  B、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
  D、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3、改写。把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注意六要素。
  参考附文:月语
  ——改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站在窗边,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风了!庭院的杨柳在摇荡,柳絮在纷飞,柔枝在飘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这一切,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 此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我站在窗边,远眺他乡。思绪趟过了五溪,那里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遥远啊。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 那夜,月牙是微笑的,月色是醉人的。
  我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独望的人儿——我,此刻,多么牵挂万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朋友。
  “沙沙,沙沙”,月儿请来了风婆婆,迷离了我的眼。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分离哭泣吗?看见没?月儿光洁的脸庞上嵌着两块小小的红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红的眼!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缕绵绵的思念和那一腔无尽的忧愁告诉给我那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昌龄兄!(事件的经过)
  心是碎的,月是圆的;心是碎的,月是圆的;离愁是苦的,我们的心却是连在一起的。(事件的结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的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文学常识介绍
  1. 古体诗,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2. 内容大多写士子失意彷徨的苦闷,夫妻间的离愁别绪。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二读课文
  要求:勾勒画面,复述情节
  3. 情节描述
  要求:抓住人物、环境、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
  四.赏析诗歌
  1.牛郎织女两个人物,主要写织女。
  2.织女的活动(织而无丝)
  3.为何无丝,又为何织?(思念亲人;排解内心苦闷)
  4.对比《天上的街市》中天河“浅浅”“不甚宽广”,本文“清”“浅”却“相去复几许”。
  《天上的街市》解放牛郎织女为写对光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憧憬;
  《迢迢牵牛星》写夫妻间的离恨与相思。
  5.三读课文,对比《天上的街市》《迢迢牵牛星》的情感
  6.课文如何更好体会情感(叠字,并标出)
  7.重读叠字,四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本文以织女为中心展开想像,请据此想像牛郎怎样思念妻子。
  过度:世间的思念远非亲人之间,李白也有不少思念友人之作,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文学常识介绍
  李白(字、号、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别作品
  体裁:七跃?nbsp; 送别诗
  二.释题
  人物、事件、距离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压韵的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
  3.景物的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4.眼见飘坠的柳絮,耳闻子规哀鸣,本已撩人愁思,却又传来好友被贬的消息。(事件)
  5小结: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远方的羁旅之苦。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四、拓展
  1.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假设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五.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名句,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6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 、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推荐阅读: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2篇)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4篇)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精选7篇)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精选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