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回复: 0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2    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说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说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知
  师:数学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朋友,好帮手。你能在数学课本上找到角吗?(生上台指角,纠正学生指角的动作)
  师:书上还有这样的角吗?并且指出来。(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指角)我们刚刚在数学课本上找到了角,现在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吗?
  师:大家真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生活中藏着许许多多的角,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幻灯片出示三幅图)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它们是什么?
  (剪刀、钟表、红领巾)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角藏在哪里?
  (生汇报完后,幻灯片演示由三幅图抽象出的角)
  2.直观认识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三角板,来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尖尖的点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师同时演示摸角的过程)
  师:你摸到的角有什么样的感觉?
  (1.尖尖的,很扎手2.边直直的)
  3.画角
  (板书画角)
  师:这个角我们把它标为1号角,因此我们把这个角读作角1,写的时候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是个小小的角,写起来书不是又快又好看啊?
  (板书:角1∠1)
  4.指一指
  师:下面的图形中有很多角,请大家仔细找一找,并将它们标出来。
  三、课堂活动
  1.活动角
  师:活动角在活动的过程中,角有什么样的变化?
  (变大变小)
  师:那角怎样变大,怎样变小?
  (张开的时候变大,合住时变小。老师要提醒是两条边张开或合住)
  小结:因此,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师:现在请大家完全展开活动角的两条边,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角的大小变了没有?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比一比
  师:现在大家把手中的活动角固定住,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
  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和同桌比较大小的?
  小结:我们在比较角的.大小时,不仅要让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而且要其中的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张口大,这个角就大。
  师:下面就按照我们刚刚讨论出来的方法再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吧。
  四、回归生活,总结认识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学会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角,看看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能找到它们。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堂上,经过课下自己的反省和思考,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个优点和不足,优点是:相较于过去,我的课堂组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我会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通过与各位教师的集体教研以及个人反思,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课堂上语速过快,导致课堂节奏过于紧促,使得学生自我思考时间不够,从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耳麦声音有些大,造成课堂气氛稍显嘈杂,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3.对学生的关注较少,没有眼神的交流,孩子得不到老师眼睛的反馈。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注意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孩子适当的时间去调整自我,更好地吸收知识;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更加温和亲切,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亲切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孩子充分调动全身机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课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的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注自己,同时老师也能从学生的眼睛中得到教学反馈,有助于促进课堂和谐共进。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3    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说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说学具准备:
  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3、认识角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的早上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主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片中所隐藏的角。并告诉学生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角,板书出学习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活动:认一认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
  1、认一认角
  首先,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剪刀、吸管、水管,让学生找角,并指给同桌看(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一位小朋友们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就会说出自己摸角的感觉: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我及时告诉小朋友,在数学的王国里,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两条边。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做一做角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做一做角,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名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玩一玩角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游戏1:变角
  要求用身边的材料(如手指、课本或其它学具)一起来玩变角的游戏。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2:谁的眼力好
  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画一画角
  (1)观看视频上角的正确画法。
  (2)请小朋友说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学生动手画角。教师巡视,强调画角时一定要用尺子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学生评价。)
  (4)儿歌总结画角的方法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基础练习:
  1、识角。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拓展练习: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新知,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让学生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几点:
  1、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3、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索,正是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6  一、设计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思路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
  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
  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8    说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0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平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1    说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说教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说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板书: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用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的画法,画出教材第110页上面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段、射线和直线各有哪些特点?什么图形是角?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提问:第(1)题过一点还能再画另一条直线吗?试试看。你还能再画吗?经过这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2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3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思维能力:
  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5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说教学难点:
  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说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2、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谁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努
  力下,一下子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二)画角
  1、教师示范画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2、学生试着画角。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比角
  1、搭一搭
  如果老师给你两根小棒,你能搭出一个角吗?试一试,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展示学生的作品.(两名)
  比较两位同学的作品,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比一比
  (1)、刚才我们在钟面上找到了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转动,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2)、(出示三个钟面)
  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做一做
  (1)、今天老师用图钉作角的顶点,硬纸条作角的边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和老师比一比.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
  通过做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在做手工时,合拢剪刀,角就(变小),夏天,打开扇子,角就(变大)。课件演示
  (3)、这里有两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为什么?怎样证明?(课件演示重叠法)
  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七)、剪角
  1、课件:剪一刀,是不是剩两个角?
  2、课件:剪一刀,剩几个角?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篇16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点击)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推荐阅读: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5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 数字的认识教案
  • 圆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