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回复: 0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精选14篇)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  无锡市八士中学  马群  高凤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  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性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2  无锡市八士中学  马群  高凤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  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性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3  无锡市八士中学  马群  高凤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性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跟孩子们一起到山中访友,40分钟眨眼而过,同样我也希望给各位老师带来好心情。现在,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反思一下,这节课是否达到了简单、有效。
  首先是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简明、简约,《山中访友》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虽是写景,但在表达上与学生以前学过的《观潮》《鼎湖山听泉》等课文截然不同。文章描写的境界,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作者眼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中的一切都有了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入情入境,领悟这种“有我之境”,我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3、4、5自然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我觉得这样处理教材,为下一课时学习及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简化、简便。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况且,文章本身字字玑珠,句句含情,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整节课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在读中潜移默化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老师的主导放在了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上,避免了学生泛泛地读,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了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环节从导入、默读到逐段品悟,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力求简化,减少无效的导语和提问,把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听、说、读、思的语文实践。第4自然段的读中想象、导读质疑,第5自然段的配乐美读与拓展练习,都落在实处,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在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运用。
  最后我想谈谈教学过程。整节课以“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展开阅读,《山中访友》这一题目本身,既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又体现着表达上的特点。我相信,整整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那份热爱大自然的深情,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也正是我上这一课的初衷。
  谢谢大家!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5  无锡市八士中学  马群  高凤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查阅工具书,思考课题的含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样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初读课文,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2、赏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读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3、精读: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互答,师生互答,教师适当点拨。(提示:从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提问)
  ★精读就是工笔细描,强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学生质疑的火花激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语感。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热爱大自然)和写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称亲切倾诉)
  (三)、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口语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想象力的训练,第二人称的运用。课前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校园的景物。
  口语训练内容:
  你置身于校园的美景中,想象你变为其中一景后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第二、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组内合作,班内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老师指导学生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性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6  【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优美的文字把大家带入了一个情深深意浓浓的世界,情不自禁就会被作者的热爱之情陶醉。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散文,但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如果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模拟情景,交流谈话,一定能引起情感共鸣,融入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怀。
  【设计思路】本文用“读题引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他的朋友是谁呢?他和朋友的关系怎样呢……一系列问题构成解读本文的主线,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足迹,遍访山中好友,构建“呵护自然、珍爱家园”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并通过反复阅读中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习运用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导读法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疑,导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跟随现代诗人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拜访他的朋友,出发之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李汉荣先生吗?
  (学生可以借题发挥,畅所欲言,只要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老师:李汉荣先生很神秘哦,只给了我们一个微笑,让我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哦,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好吗?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李汉荣先生访问了哪些朋友。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积极查字典;2、与你找到的朋友握握手,也就是在他下面画上横线。
  2、读后交流:
  (1)生字正音并理解重点词语。
  湛(zhan)蓝   邀(yao)请  栀(zhi)子花  唱和(he)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形容时间流失。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饶有趣味地谈论。
  (2)你找到了哪些朋友呢?请介绍给大家!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1、默读课文,用心聆听作者与朋友之间的语言,把让你感受到真挚情谊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形画出来,并及时记下你心中的那股暖流。
  2、学生自由交流 :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化身朋友,真切交流:
  同学们,是不是有一股友谊的清流在心中流淌,不吐不快?现在我扮演作者,你们扮演山中的朋友,把心中的话语说出来好吗?
  例如:
  老师: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生甲:是啊,我想洗去你脸上的沧桑,焕发灿烂的笑颜!
  生乙:
  4、重组教材,续话真情:
  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式,与6-7自然段中的朋友来场对话行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四、挥手作别,情意悠悠
  读最后一自然段,我读出了作者的依依不舍,因为满腔的情意让作者此时已忘言了,如果是你,你将会和这些朋友有一番怎样告别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哪些朋友?大家喜欢这么朋友吗?现在,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再把课文读一遍好吗?读的时候,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一切显得这么亲切呢?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呢:
  交流明确:本文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二、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能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妙处吗?
  例: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明确】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还写出了老桥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敬意。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确】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和鸟儿、露珠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心动。
  3、同学自由交流
  三、跟随动画,再访新友
  同学们观看录像,留心每一位朋友,用你真挚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愉快完成你本次的探访之旅,好吗?
  四、课堂总结: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只要带上一双有情目,怀揣一颗含爱心,自然界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的朋友的,你们说呢?
  【板书】
  山中访友
  老桥         相知相爱          朋友
  树木                              知己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邀”“俯”等8个生字和“清爽”“吟诵”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物我两忘之境,激发类似体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5、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通过摘录、背诵、练笔等形式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当然,体会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联想和感受部分,学生比较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山中访友》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1、天籁之声悦耳悦心
  (1)课件播放来自山林的天籁之声。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相继传来风声、河水声、鸟鸣声、风吹树梢声、溪流声、飞瀑声、雷雨声、犬吠声、群鸟归巢声,引领学生美好遐想。
  (2)学生闭目静听神游。
  (3)交流假想历程。
  2、语言描述,牵情入课
  师: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好吗。
  3、解读题目,激起期待
  师:根据预习,我们不难猜出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大自然中的朋友)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为什么会称它们为朋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会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请让我们快快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吧。
  二、触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段前标序。
  (2)读对读通。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比较难读或写得优美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自学字词。
  b、认读正确音节。
  树冠(guān guàn)扎进(zā zhā)旋转(zhuǎn zhuàn)唱和(hé hè)细数(shǔ shù)瀑布(pù bào)津津乐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确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
  “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
  d、认真书写字词。
  把本课比较难写的字词各认真书写三至五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默读浏览,寻找“朋友”
  (1)默读浏览。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1、自选朗读,积累情感
  a、画出生字新词。1)本文有8个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朗读,积蓄情感。
  (2)教师边听边相机指导评价。
  2、美文美读,引发共鸣
  (1)师: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写了“我”先后拜访的十几位山里的“朋友”,请同学们自选最喜欢的描写拜访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
  (2)教师边听边相机品评点拨。
  3、赏读赛读,移情自然
  (1)师:这篇散文读来令人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请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2)学生挑战读、比赛读,师生共读,共同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3)教师一边欣赏,一边相机点拨解读。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谈话过渡,亲近老桥
  (1)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关于介绍“老桥”的图文。
  2、自由朗读,分享奇趣
  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分享作者与老桥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师导读,感悟老桥
  (1)师:作者看到老石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2)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悉心体会,学习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我们,读来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岂可久不见
  1、听写词语,巩固旧知
  听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谈话导入,继续拜友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他的老朋友——石桥。现在,让我们透过充满诗意的语言,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去继续拜访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二、欣赏如诗如画景,融入物我两忘境
  1、引领拨云寻古道,倚树悉心听流泉
  (1)物我为友,融情入境
  a、课件播放视频:啁啾的鸟儿、闪烁的露珠、茂盛的树林、清凉的山泉、欢快的溪流、雄浑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悬崖、洁白宁静的云朵和、欢云雀。
  b、入情朗读,体验友情。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朗读4、5自然段,体验作者与鸟儿、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谊,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c、再读感悟,体会写法。
  引领学生体会拟人、联想、反问、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本语言的`生动、引人、形象,感受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2)变换词句,加深友情
  课件出示:“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b、练习说话: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谐互动,物我相融
  a、教师谈话:面对我们人类如此热情的招唤,山林中的朋友们一定也热情回应我们。
  b、课件出示。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轮回韵
  (1)学生轻声自由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2)课件出示: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细品雷声天半落,欣喜岩石撑巨伞
  (1)赏读第7自然段。
  (2)体会比喻、拟人、反问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4、心随云岭小鸟动,依依山月随人归
  (1)自由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1、明明进山去看景,为何却道来访友
  (1)回读课题:明明“进山看景”,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等当作自己的朋友,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趣。引领我们仿佛也渐渐走入山林,亲近起这些朋友来。
  2、回忆类似的体验,融入如画的自然
  (1)激发类似体验。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课件抛砖引玉:
  你好,老石桥!你虽然没有卢沟桥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雄伟,但你每天默默无闻地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脊背,渡过河岸。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亲爱的小鸟!…… ……
  你好,…… ……
  (3)学生给大自然写知心话。
  四、珍藏童话般世界,亲近和谐的自然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3、亲近自然界的动植物。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8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下面是关于《中山访友》的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山中访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学法有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并且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把收集到几幅学生在自然风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说出照片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培养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本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扫清障碍。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接着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在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3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4小结作业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9  引言与背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山中访友》正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案例描述:
  带着美好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教室,向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当歌曲前奏刚开始,许多学生就猜出了歌曲的名字——《朋友》。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一个片段后,我将音量调小,以这段欢快的乐曲为背景,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
  周华健倾情演唱的《朋友》勾起了我们对朋友的无限思念。是啊!拥有朋友的日子是美好的;认识新朋友是美好的;发现朋友身上的品质是美好的;能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互诉心声更是美好的憧憬。今天,我们在李汉荣先生的指引下走进山林,走向山涧边,开始一次美的旅行,去会一会山中的众朋友,好吗?在优美而欢快的旋律的熏陶下,在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下,学生齐声说:“好!”有了优美音乐的熏陶和动情语言的感染,学生初步欣赏到了美。
  接着,我让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出示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我已认识的美的朋友有那些?同时强调在读书时应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能将文中的“我”化为自己,那么大家就会有不菲的收获。紧接着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默读、协读等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找到并圈划出自己已认识的朋友。不到五分钟,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回答。
  学生1:我已认识美的朋友有古桥、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雷阵雨、柏树、蚂蚁。
  学生2:我还认识了石头、落叶、小花这三位美的朋友。
  学生3:我已认识的美的朋友还有归鸟、月色。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认识了这么多美的朋友。(在三位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有意地将这些朋友的名称写在“ ”字的图案上。)
  在学生对课文中的美的朋友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让已经认识许多美的朋友的同学选择一两位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待会儿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学生自由品读课文,能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优美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
  
  自由品美摘录:
  教师:请已经品读到美的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最喜欢的朋友是白云大嫂。喜欢她用洁白的身影打扮憔悴的天空,为了让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她默默地奉献着。我从她身上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影子,白衣天使为了让病人更好地康复,也一直在奉献着。
  教师: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从白云大嫂身上品味到了奉献之美。
  (我带头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接下来回答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
  学生2:我最喜欢的朋友是古桥,因为他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是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学生3:我最喜欢的朋友也是古桥,因为他在水上站了几百年,把许多人马渡过彼岸,而自己却坚持着,从不改变自己的姿态,让我看到的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师:你能找出最能体现他品质和精神的词语吗?
  学生3:我认为可能是“躬”与“俯身”
  教师:你觉得这样的朋友大家应……(我故意停一下,学生马上接着说)
  学生3:大家应尊重、敬佩他。
  教师:你能带着尊重、敬佩的语气读一下这段优美文字吗?
  (学生深情地读着)
  教师:刚才我们又品味到了坚韧之美和奉献之美,请大家继续吧。
  学生4:我最喜欢的朋友是树,因为树是我的知己。我靠在树上,想像着自己也成了一棵树,我不仅和树融为一体,而且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教师:好个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看来你的体会很深刻。
  学生5:我最喜欢的朋友是云雀弟弟,因为它最自由,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我也挺喜欢自由的。
  教师:你的朋友云雀弟弟美在喜欢自由吗?
  学生6:老师,我觉得它美在不搬弄是非,很正直。
  教师:正直之美,令人称道。
  学生7:我喜欢的朋友是老柏树,因为它很慈祥,待朋友很热情,朋友一来立即撑起的大伞,让朋友避雨。
  教师:多么热情好客的老柏树呀!但雷阵雨时去树下避雨的做法科学吗?
  学生8:这种做法不科学,这样做可能会有遭雷击的生命危险。(这位学生脱口而出,生怕功劳被人抢去似的。)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的科学知识挺丰富的,以后大家走进大自然时可要注意安全。
  学生9:我最喜欢瀑布大哥,因为它从古唱到今,从不拉赞助,不收门票,给我树立了廉洁,无私奉献的榜样。
  教师: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奉献之美。
  ……
  教师:老师真的非常佩服同学们的见地,竟然将自己最喜欢的朋友之美品味得这么深刻。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融入了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自然了。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于是,品味了众朋友之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老师现在要说:‘好友见好友,不怕话没有。’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与好朋友倾诉怎样美好的心声,然后动笔写下两三句话。”这时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万语千言想与好友诉说。
  
  自由抒美摘录:
  教师: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大胆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说出来,好吗?
  (话音未落,语文学科代表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学生1:古桥爷爷,虽然岁月在无情地流逝着,但是你那永不改变的姿态,让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使天堑变成通途;你给大自然增添了曲线的美;你让人们领略了什么叫坚韧。你真了不起!(掌声四起)
  教师:你真不愧是学科代表,用了一组排比句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你也非常了不起。
  学生2:白云大嫂,我的好嫂子!(学生笑)你像是一段绝细绝细的白纱巾,装扮着天空,只想着让天空更加湛蓝、美丽,而从不想着自己,我要向你学习。
  学生3:花儿,我的挚友。我来到你的身边,只要我一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花:我的身体成了花的干,我的手变成了花的叶子,我的笑脸成了盛开的花朵,呼吸成为花的芳香。(又听到掌声四起)
  教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啊!
  学生4:老师,我要倾诉心声的朋友不是课文里的,行吗?(一位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
  教师:当然可以,我相信大家很想听听你与众不同的心声。
  学生5:雪花妹妹,你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洁白无瑕,你是美丽的化身,冬季的天使,你从高空富有诗意地飘落下来,跳着美丽的舞蹈,让我感受到了冬的浪漫,我喜欢你。(掌声如雷)
  教师:你的语言与你的雪花妹妹一样优美而且富有诗意,我们都陶醉了。(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
  ……
  教师: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到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自己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学生: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声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
  教学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比较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朋友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0  开学的第一天,崭新的课本发下去,我首先请学生浏览全册课文,看看本学期要享用的精神大餐的菜谱——目录,初步感受课文的总体内容,然后锁定第一组课文。这组课文安排的主旨是“感受大自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读着这优美的导语,我充满热情地邀请学生:“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玩呢?最想到哪里玩呢?”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好多人都说想到草原去玩,那里辽阔无边,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做游戏。我顺势说:“草原是好玩,不过老师今天先带你们到山里去玩,访问山里的好朋友!”这样就导入了第一课《山中访友》。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写的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注意画出优美的词语以及生字,在有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我特别提醒学生,要有一副好心情,面带微笑,跟随作者山里边走一趟。学生或自然或很搞笑地带着笑脸有模有样地朗读课文,一边用彩笔在书里圈圈画画。读完以后我请学生反馈交流。我没有给学生设置什么问题,学生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因此回答很踊跃,现在的学生好多都很有“经验”,他们手里的参考资料并不比老师少,所以他们所提的问题几乎都是课文重点,考试的要点,答案也接近标准。
  但有一个问题的答案却让我们大家都为难了,那就是作者山中访友究竟是在哪个季节。学生黄宇嘉说是在秋季,理由是秋风才比较凉爽,秋天落花、落叶才比较多。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特别表扬了他。但马上有学生说是在夏季,因为教学用书里边是这样解释的: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哦,这倒是个问题呢。按理我们没有必要去拘泥哪个季节,但要是考试时候应该填什么季节呢,答案可是要唯一呀。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当然没有给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栀子花在哪个季节开放?一年24个节气有什么特点?只有夏天才下雷阵雨吗?哪个季节露水比较重?
  上课后学生回家翻日历,问家长,找来了许多资料:
  栀子花: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从查找的资料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许多乐趣,这就是在做学问呢,人认真起来是多么快活呀,还有,我们以前不太在意的民俗文化竟然是这样的神奇,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呢,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啊。虽然我现在还模糊作者山中访友是哪个季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从愉快的教学自然地拓展开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就这一点令我很满足。开学的第一天,崭新的课本发下去,我首先请学生浏览全册课文,看看本学期要享用的精神大餐的菜谱——目录,初步感受课文的总体内容,然后锁定第一组课文。这组课文安排的主旨是“感受大自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读着这优美的导语,我充满热情地邀请学生:“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玩呢?最想到哪里玩呢?”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好多人都说想到草原去玩,那里辽阔无边,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做游戏。我顺势说:“草原是好玩,不过老师今天先带你们到山里去玩,访问山里的好朋友!”这样就导入了第一课《山中访友》。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写的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注意画出优美的词语以及生字,在有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我特别提醒学生,要有一副好心情,面带微笑,跟随作者山里边走一趟。学生或自然或很搞笑地带着笑脸有模有样地朗读课文,一边用彩笔在书里圈圈画画。读完以后我请学生反馈交流。我没有给学生设置什么问题,学生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因此回答很踊跃,现在的学生好多都很有“经验”,他们手里的参考资料并不比老师少,所以他们所提的问题几乎都是课文重点,考试的要点,答案也接近标准。
  但有一个问题的答案却让我们大家都为难了,那就是作者山中访友究竟是在哪个季节。学生黄宇嘉说是在秋季,理由是秋风才比较凉爽,秋天落花、落叶才比较多。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特别表扬了他。但马上有学生说是在夏季,因为教学用书里边是这样解释的: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哦,这倒是个问题呢。按理我们没有必要去拘泥哪个季节,但要是考试时候应该填什么季节呢,答案可是要唯一呀。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当然没有给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栀子花在哪个季节开放?一年24个节气有什么特点?只有夏天才下雷阵雨吗?哪个季节露水比较重?
  上课后学生回家翻日历,问家长,找来了许多资料:
  栀子花: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从查找的资料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许多乐趣,这就是在做学问呢,人认真起来是多么快活呀,还有,我们以前不太在意的民俗文化竟然是这样的神奇,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呢,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啊。虽然我现在还模糊作者山中访友是哪个季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从愉快的教学自然地拓展开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就这一点令我很满足。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1  《山中访友》教案
  安徽当涂县钟山中学  汤澍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大诗人李白的长眠地太白镇。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会选青山作为长眠地吗?(示大青山图)因为青山风景秀丽,大山深处有美景。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李汉荣先生一起进山访友吧!(图示标题)我们看看山中究竟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可配乐)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出示幻灯)
  栀(zhī)子  憔(qiáo)悴(cuì)   湛(zhàn)蓝    携(xié)来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逝川(流淌的河流)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归纳(图示):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图示):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合作实践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
  C、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 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 :(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
  13.山 中 访 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   白云——大嫂       保护环境   (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热爱生活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启示: 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不去搬弄是非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好。暑假有没有到什么风景名胜去旅游啊?或者到了远方的亲戚朋友家去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访友》(板书),喜欢吗?
  二、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自已找近义词,──探访。友,当然指的是朋友。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浏览课文,填表:
  我们首先拜访了( ),然后走进( ),访问了( )( )和( );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 )( )( )( )( )( )打招呼。
  2.我们访问好朋友,带着怎样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风景,作者的好心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出示(或板书):(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 好心情 )( 好记忆 )。
  四、细读课文,欣赏体味:
  (过渡语)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
  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 )比作( ),突出了老桥( )、( )的精神。
  五、总结学法: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大意。
  精读段落,体会词句。
  六、作业:
  感情朗读一二三段,尝试背诵;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清爽 幽径 拜访 德高望重 凝望 明灭
  2.第一课时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这节我们就继续运用第二种学习方法去学习。
  二、自读四、五自然段。
  1.说说哪个句子让你最喜欢?为什么?
  体会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和联想几种修辞手法;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2.让我们与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有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3.假若你是清清的山泉,你听到了我亲切的问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会怎样回应我的问候呢?(指名说)
  4.同位相互问答,清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三、(过渡)云雀在叽叽喳喳地谈论好风景,“我”当然也津津有味地欣赏好风景。除了“欣赏”,我还寻获了“趣味”。
  引读:
  1.捧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2.理解“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指的是什么。
  3.口头填空: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又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 )?
  4.理解“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5.小结这部分内容:
  (1)作者愿意离开这些朋友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这部分内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你能背诵哪些优美的句子?
  (3)课文结尾怎样与开关呼应?
  四、总结全文:
  1.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其实写的是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好风景给自己带来了好心情、好记忆。把自然景色看作朋友,作者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见其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当然也热爱生活。
  2.作品“语言优美,情意深长,联想丰富,意境动人”,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修辞特色。
  3.能仿照“一字诗”,写一首诗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
  例1:一桥一树一溪流,一花一叶一石头。一访一望一阵笑,一风一雨一挥手。
  例2:一桥一树一溪流,一眼山泉一瀑布。一花一叶一场雨,一轮明月一酒壶。
  例3:一山一水一古桥,一石一树一鸣鸟。一吟一诵一唱和,一路月色一路笑。
  五、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云雀 ( )的纹理 ( )的气势
  ( )的额头 ( )的身影 ( )的身躯
  3.造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4.摘抄优美的句子。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3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校的教学评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们从教的时间是何其有限,成功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何其的珍贵。我是个很幸运的语文教师,在自己语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在放弃生物从事语文教学的10次教学评估中,无一例外的获得的一类课,而且近三年来稳居语文组的第一名。这个成功,有幸运,但决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访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
  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字串5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字串9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字串1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5、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字串3
  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正是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情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二、学生听朗诵看风景
  三、学生分段落朗读
  1、作者。
  2、古桥。
  3、树林。
  4、山泉、溪流、白云。
  5、瀑布、悬崖、云雀。
  6、石头、落叶、小花。
  7、阵雨、老柏树、蚂蚁。
  四、明确读音
  树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清澈(chè)涧(jiàn)水
  五、解释下列词语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六、课堂思考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3、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七、想象训练
  1、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2、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3、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八、小结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九、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推荐阅读: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通用17篇)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 山中访友教案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精选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