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回复: 0

物体的“沉”与“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体的“沉”与“浮”(精选13篇)
物体的“沉”与“浮” 篇1  活动过程
  1、 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 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物体的“沉”与“浮” 篇2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节课,是因为9月份我给孩子上过一节科学活动《漂浮的鸡蛋》,孩子特别感兴趣,但那节课孩子对物体的沉浮掌握的不是很透彻。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了更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更深一层的去发现,去了解,水具有浮力,物体的沉浮与水的浮力有关,并去主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方法。
  活动名称:科学
  活动内容:水中游戏----物体的沉与浮
  活动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能明白水具有浮力。
  2. 感知物体的沉浮与水的浮力有关。
  3. 能主动探索使物体由浮至沉,由沉至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装水的容器。筷子,钉子,瓶子,硬纸板,石头,铁片,木板,硬币,一次性塑料杯,电池,月饼盒。
  2. 教师需准备一个装有水的鱼缸,一枚钉子,一个月饼盒。
  3. 幼儿16名,活动时分为4组,一组4人。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师幼相互问好,共同进入场地,幼儿围着老师坐,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鱼缸,让幼儿观看,并提问:
  (1) 鱼缸里装有什么?
  (2) 水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用来喝,洗衣服,做饭等)
  2.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月饼盒,钉子让幼儿认识,并逐一将其放进鱼缸,让幼儿观察,提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月饼盒浮在水上,钉子沉在水底)
  3. 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玩呢?
  二,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材料,看看都有什么?
  2. 幼儿分组活动,分为4组,一组是4个人。
  3. 在幼儿操作期间,教师一边观察,一边根据情况,不断提出问题:
  例如:钉子能沉在水底,怎么样能让钉子浮在水上呢?
  筷子能浮在水上,怎么样能让筷子沉在水底呢?
  4.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沉与浮的方法。
  三, 交流经验,师幼小结。
  1. 教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的?哪些东西是沉在水底的?哪些东西通过小朋友想的办法,既可以浮在水上,又可以沉在水底?
  2. 师幼共同交流经验,收集好的方法并加以试验。
  3. 小结:为什么物体可以在水里沉浮?
  因为水具有浮力。浮在水上的物体,是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像,月饼盒,筷子,硬纸板,木板等,它们的重量都小于水的浮力,所以,才会浮在水上。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像,钉子,石头,电池等,它们的重量都大于水的浮力,所以,会沉在水底。
  4.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物体沉浮的原因,知道水具有浮力,刚才大家也有许多好的方法,让物体既可以浮在水上,又可以沉在水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去自己操作,自己可以想更好的办法,也可以按照别人的方法,让物体又能沉,又能浮,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四.幼儿再次操作,活动结束。
物体的“沉”与“浮” 篇3  教材解读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沉和浮》单元的第一课。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石头是沉的;泡沫塑料是浮的,铁块是沉的……沉和浮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所以,学生对于“沉和浮”有感性认识,但同时,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木头是浮的,木头做的船也是浮;在水中,钢铁是沉的,但钢铁做的船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呢?……在这里主要涉及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内容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中具体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学生们观察研究物体沉浮的活动,从小纸片、小铁盖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开始。因判别小纸片、小铁盖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出现矛盾,引出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问题。这里,需要选择一种沉浮结果不容易产生分歧的观察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各种物体的沉浮状况,这是后续研究活动的基础。
  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这里,学生头脑中的轻重、大小概念,是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所以他们这种推测与实际的观察结果肯定会发生矛盾。当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恰恰是我们教学的最佳时机。
  设计理念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通过材料的选取和组合以及交给学生时的次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了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学具的发放有时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在研究“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时,因为每组材料之间都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因此材料就必须分阶段发放。从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随着探究活动不断深入,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主动地发展和有效地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和发现物体沉浮与各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推测——发现——否定——再推测——再发现——再否定——再推测”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猜测,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探求导致物体沉或浮的几个因素。
  材料准备:铁盖、水槽、泡沫塑料、胡萝卜、橡皮、回形针、牙签、蜡烛头、石头、橡皮塞、同样大小但不同重量的球、同样重量但不同大小的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在水中,木头是浮的,木头做的船也是浮;在水中,钢铁是沉的,但钢铁做的船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这些现象有没有引起过你的思考呢?
  你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考虑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因此科学探究的内容要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因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贴近生活,并指向学习内容。]
  二、初步感知沉浮
  1、出示铁盖
  把铁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猜测)
  2、教师演示两种方法,观察是沉还是浮
  ①把铁盖放在水面。(浮)
  ②把铁盖放入水底。(沉)
  为什么同一个铁盖放在水中会出现沉和浮两种情况?
  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
  3、选择方法
  你认为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用铁盖引出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学生猜测铁盖在水中是沉的,教师先演示是浮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演示是沉的,让学生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与原先的判断铁盖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出现了矛盾,引出观察物体沉浮的两种方法,同时,需要选择一种不容易产生分歧的观察,从而为本课的后续活动作好铺垫。)
  三、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认识各种材料并猜测沉浮
  请你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说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猜测把物体分为三类:
  ①可能沉的 ②可能浮的 ③推测结果有争议的
  2、验证
  学生实验
  你的推测结果正确吗?
  3、交流
  你是根据什么来推测这些物体是沉还是浮的?
  4、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
  (观察泡沫塑料、胡萝卜等物体,学生开始猜测,这些材料有的会沉,有的会浮。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物体猜测错误,让学生模模糊糊意识到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大小和轻重有关,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四、探究活动二(探究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1、根据前面学生的猜测把物体沉浮可能的因素分为两类:
  ①可能与大小有关 ②可能与轻重有关
  2、比较:泡沫塑料与回形针
  你们认为物体沉浮可能与大小有关,大的物体容易沉,小的物体容易浮,那为什么泡沫塑料大,反而浮,回形针小反而沉?这是为什么?
  你觉得它们之间可以比较吗?为什么?
  3、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物体才可以比较?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研究物体是沉还是浮?
  4、交流选择材料。
  (通过两组对比实验,使学生意识到物体的沉浮好像与大小和轻重没有关系,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从而产生了矛盾和疑问。在进一步的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矛盾开始步步深入,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因此自然而然引出了关于可比性和选择材料的讨论,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
  5、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与轻重有关
  出示一组材料: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4个球(这里有四个大小相同的球)。
  比较轻重:用天平称一下4个球,比较轻重。
  猜测:把它们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验证:学生分组实验,把4个球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越重的越容易沉,越轻的越容易浮。
  6、研究物体沉浮是否与大小有关
  出示一组材料:同样重量但不同大小的圆柱体。
  推测:哪个会沉,哪个会浮?
  验证:分组实验。
  交流:你从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物体的轻重相同时,越大的容易浮,越小的容易沉。
  [后续材料的分发,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矛盾开始步步推进,通过利用两组材料的实验,到最后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和轻重是有关的,形成非常清晰地关于“沉浮和大小的关系”、“沉浮和轻重的关系”的概念。]
物体的“沉”与“浮”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六、幼儿尝试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导入:有个小朋友玩乒乓球时把球掉进树洞里了,该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灌水)乒乓球真的会浮吗?一起来观察一下(演示:1、放水面2、放水底)真的会浮唉!看来沉浮知识真管用,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
  "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气球娃娃想考考你们,'我的肚子为什么是鼓鼓的?'
  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教师"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捉空气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物体的“沉”与“浮” 篇5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一、引入新课:
  1.浮力的计算
  (1)称重法: F浮= __________。(2)阿基米德原理: F浮=__________。
  2.影响浮力的因素:(1)__________;(2)__________。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
  1、从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浮沉
  观察: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于什么?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即:
  (1) 漂浮 → F浮________G (2) 上浮 → F浮________G
  (3) 悬浮 → F浮________G (4) 下沉 → F浮________G
  问题: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与沉
  思考:你能用公式推导的方法总结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吗? (1) 漂浮 → ρ液__________ρ物 (2) 上浮→ ρ液__________ρ物
  (3) 悬浮 → ρ液__________ρ物 (4) 下沉→ ρ液__________ρ物
  观察下面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铁钉、蜡块、小石头、木头。)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
  【探究2】浮沉条件的应用(阅读课本P179-180)
  ⑴ 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始终是
  __________状态,密度计工作原理: F浮__________G
  ⑵ 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饱满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
  ⑶ 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⑷ 热气球、孔明灯、许愿灯:改变球内气体__________来控制浮沉。
  四、习题演练
  1、把乒乓球浸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会__________;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会__________,氢气球放手后会__________;充满空气的气球放手后会__________。由此可见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大小。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当__________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密度计的重心在密度计的__________,所以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能直立在液体中,这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它所受的重力。
  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露出液面的体积就__________,因此密度计的刻度约往上越__________。密度计的刻度分布__________,而且上面的刻度线偏__________,下面的刻度线偏__________; 密度计__________部的玻璃泡内装有小铅丸,其作用是__________。
  3、用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是因为_____ ___________,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到容器的底部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_
  4、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__________,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要实现上浮和下沉,只能改变潜水艇自身的__________。因此当压力舱充满空气,阀门关闭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当打开阀门,海水进入压力舱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当压缩空气打入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
  5、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在放入该液体中,则 ( )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6、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浮沉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浮沉的 ( )
  A、鱼的重力 B、鱼的质量 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受到的压力
  7、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你煮过饺子吗?生饺子放入锅中,便下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如果把凉的饺子放入锅中,又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
物体的“沉”与“浮” 篇6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一)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二)
  1、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2、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三)
  1、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2、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四)
  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六、幼儿尝试(五)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物体的“沉”与“浮” 篇7  执教: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向阳
  时间: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内容: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课前谈话:
  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贵姓。板书:姜,杭州。看到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考考大家。一个啤酒瓶的盖和一个塑料球,请你比较一下,哪个重?哪个轻?
  塑料球重,铁盖轻。
  那我问:塑料和铁比较,哪个重?
  铁。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铁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样大小的塑料和铁哪个重?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哪个重?
  那谁来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什么?
  黑板上写着。
  140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你们会观察吗?
  会。
  怎么观察?
  一生上台演示。
  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将物体扔下去观察的。
  你认为他这种观察好吗?
  生:不好。
  为什么?
  扔下去可能会将水溅出来,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盖到底是沉还中浮?
  教师演示:沉,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观察?
  生:竖的让它下去。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所以我们将物体放下去的时候要让尽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的。
  刚才还有一个塑料块,那怎么来观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浮的。
  像铁盖那样,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块这样,不接触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给你们提供水,你能观察判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钟时间来观察判断。)
  学生:能。
  为了让大家节省记录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
  请大家抓紧时间。
  你们都整理好了,请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刚才到各个小组收集一些判断比较快的同学,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
  你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1:根据重量。重的沉下去,轻的浮起来。
  生2:我用手去感觉。
  大多数同学都是用轻重来判断的。只有一种判断大家是一致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们在水中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看来还是要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分成两堆。(实物投影: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然后把它们按沉浮分为两堆。)
  1419请你们将地下的水拿上来。
  请你们将物体按沉的和浮的分成两堆,然后将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议卡A:观察: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的大小、轻重?思考:怎样的物体沉?怎样的物体浮?
  1425怎样的物体是沉的?怎样的物体是浮的?
  生:比较大的,比较重的都是浮的;比较小的,比较轻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现在有很多同学又举起手来了?
  生1:弹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头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来了。
  生3:那铁的……
  有人提出疑问了?
  生1:如果木块是很小很小的,它也会浮起来的。
  如果一块很大很大的铁,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师:跟轻重有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又有新的说法了??
  物体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没有关系的?物体的轻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没有关系的?可不能都是有关系的?
  1430比如说,我们撇开物体的轻重,那到底是大的物体沉呢?还是小的物体沉?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是一种好方法。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入出示: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433同学们,我们先静下来。
  木块是大的,石头是小的,回形针是小的,
  如果我们将回形针做成木块一样大小?那他的沉浮还是一样吗?或者说我们从木块上取下一块跟回形针一样大小的,那它的沉浮还会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争论不休。
  如果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套材料,那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这儿正好准备了一套材料,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就是轻重不一样,大家先比较一下,然后再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来。
  1437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1440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你们刚才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重的是沉的,轻的是浮的)
  根据刚才你们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刚才那样几块一样大的物体在一起,我想看轻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们沉浮的。重一些的物体容易沉,轻一点的物体容易浮。
  生2:一些物体在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轻重和沉浮是有关系的。重的是沉,轻的是浮。
  师:根据刚才的材料,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发现是不是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球,看上去他们大小是一样,轻重一样不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通过掂说明他们的轻重不一样。我把这些球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
  生:两沉两浮。
  教师演示,两个沉下去了。
  剩下的两个球会怎么样呢?哪个会浮起来一点,哪个会沉下去一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 ↑
  重 轻
  小 大
  轻 重
物体的“沉”与“浮” 篇8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3.知道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一、引入新课
  1、故事:神秘的“死海”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2、兴趣实验:浮子演示
  2、新课学习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可以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去分析,设计如下图的实验来验证.
  结论:
  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的_____力和_____力的大小.即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2.当 F浮>G 时,物体上浮
  当 F浮<G 时,物体下沉
  当 F浮=G 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
  两个过程:
  F浮< G物 F浮>G物
  物体下沉 物体上浮
  三个状态:
  F浮=G物 F浮= G物 F浮<G物
  物体漂浮 物体悬浮 物体下沉到水底
  ... ... ...
  想一想:
  把铜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铜块沉入水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查阅密度表,你发现铜块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块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们能否用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来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是上浮,下沉,悬浮还是漂浮?
  上浮: 下沉:
  F浮> G F浮
  液gV排>物gV物 液gV排
  ∵V排=V物 ∵V排=V物
  ∴液>物 ∴液
  悬浮: 漂浮:
  F浮= G F浮= G
  液gV排=物gV物 液gV排=物gV物
  ∵V排=V物 ∵V排
  ∴液=物 ∴液>物
  浮沉条件
  (1) 漂浮 F浮=G V排物
  (2) 悬浮 F浮=G V排=V物 ∴液=物
  (3) 上浮 F浮>G V排=V物 ∴液>物
  (4) 下沉 F浮
  简单的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悬浮与漂浮有何不同?
  悬浮物体全部浸入;漂浮物体部分浸入。
  ... ... ...
  浮沉条件的应用
  (一)密度计
  1.密度计是一种什么仪器?
  它的刻度有什么特点?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刻度是上
  小下大,上稀下密.
  2.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F浮=G
  3.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
  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越小
  (二)盐水选种
  是沉底的种子好还是浮出水面的种子好呢? 为什么?
  (3)潜水艇
  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上浮、悬浮在水中的呢?
  看实验
  (四)热气球
  热气球的升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热气球体积及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变化有关。当热气球的巨大气袋充满空气(忽略体积变化)时,用喷嘴加热气袋中的空气,热气球内部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了。
  二、课堂练习
  1.铁钉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___重力,在完全沉没下沉过程中,铁钉受到的浮力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漂浮在水面上的皮球,用手将其慢慢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皮球受到的浮力将___,施加的压力将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F浮_____G物 ,那么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会有什么关系呢?液_____物。(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放入某种液体中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F甲、F乙、F丙之间的关系应为:F甲__F乙__F丙; 它们的密度甲、乙、丙之间的关系是:甲__乙__丙。(均选填“>”“<”或“=”)
  5. 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块金属,投入水银中后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无法判断
  6.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的仪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液体里均静止不动,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甲__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甲__乙。(均选填“>”“<”或“=”)
  三、小结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3.知道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四、板书设计
  物体的浮与沉
  1、受力分析
  2、物体的沉浮条件
  3、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3
物体的“沉”与“浮” 篇9  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
  2、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份: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头等;5个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5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
  教师准备上述材料一份,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感知水的浮力。
  师:一群小朋友在空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皮球掉到空地边一个又窄又深的枯井里(边讲边出示量筒里装乒乓球的模拟装置或者大屏幕出示一幅生动的图),无论怎样都取不出来,同学们能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帮助他们取出皮球吗?
  师:刚才同学巧妙利用了水的浮力来替解决了难题,真是太感谢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够突破难关,很好地掌握它。
  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探究科学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
  出示: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
  师:请小组长拿出一号盒子,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各小组试一试,时间是三分钟。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
  师:我们在观察啤酒瓶盖是沉还是浮时,观察方法不一样,观察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同学们观察时要选择一种科学方法,如在观察啤酒瓶盖沉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1)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2)把物体放在水底,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有个约定,我们采取第二种方法来观察。
  2、选择不会影响观察结果的物体。
  师:我们在观察一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最好是选择不会影响我们观察结果的物体。
  三、小组合作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出示: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螺丝帽、木块等。
  1、推测
  师:现在请大家看电视屏幕,小组一起推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说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的推测那一栏里面。小组成员之间注意分工合作。
  实验报告单(一)
  (在你认为正确的方框里面打“√”)2、验证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的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看看推测是否正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第二栏实验结果里面。
  3、汇报交流。
  4、结论。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或轻重有关都有质疑)
  四、探究物体沉或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
  1、讨论设计实验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各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现在开始。
  2、小组交流
  3、验证
  4、观看录象,得出结论:
  (1)重量相同,物体越大就上浮,物体越小就下沉。
  (2)大小一样,物体越重就下沉,物体越轻就上浮。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今天研究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沉和浮?举个例子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浮沉
  轻重?重量相同:大小
  大小?大小相同:重轻
物体的“沉”与“浮”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材料收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
  教学后记:
物体的“沉”与“浮” 篇11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上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继续探究。在探究内容上主要有三:一是认识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现象;二是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条件;三是通过学习,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重点
  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浸没在水中小瓶运动,继而分析小瓶上浮与下沉时的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得出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条件,进而得出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条件。
  本节主要突处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利用浮沉条件进行简单的生活应用及解释。
  本节课以新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新理念,落实了三维目标,坚持了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完成了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诊断评价五个环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物理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本课教学中,在一个饮料瓶里放一个倒置的小瓶,通过挤压实现小瓶的浮与沉。从而创造出与物体的浮与沉相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质疑,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探究,重视过程体验。
  在物体的上浮与下沉实验探究方面,注重了让学生用小瓶根据题目,自主探究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及合力的知识分析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小组合作共建,重视合作交流。
  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注重了让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组探究下沉条件,有的小组探究上浮条件,从不同的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小组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方法,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
  四、知能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课遵循着物理来自生活,最终还是应用生活。对于物体浮沉的条件,本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增强学生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物体的“沉”与“浮” 篇12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
  2、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3、 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4、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苏科版八年级下《10.1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物理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10.1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看一看:热气球升空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热气球升空,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说明以上内容都跟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有关。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
  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物体的“沉”与“浮” 篇13  执教: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向阳
  时间: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内容: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课前谈话:
  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贵姓。板书:姜,杭州。看到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考考大家。一个啤酒瓶的盖和一个塑料球,请你比较一下,哪个重?哪个轻?
  塑料球重,铁盖轻。
  那我问:塑料和铁比较,哪个重?
  铁。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铁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样大小的塑料和铁哪个重?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哪个重?
  那谁来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什么?
  黑板上写着。
  140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你们会观察吗?
  会。
  怎么观察?
  一生上台演示。
  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将物体扔下去观察的。
  你认为他这种观察好吗?
  生:不好。
  为什么?
  扔下去可能会将水溅出来,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盖到底是沉还中浮?
  教师演示:沉,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观察?
  生:竖的让它下去。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所以我们将物体放下去的时候要让尽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的。
  刚才还有一个塑料块,那怎么来观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浮的。
  像铁盖那样,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块这样,不接触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给你们提供水,你能观察判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钟时间来观察判断。)
  学生:能。
  为了让大家节省记录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
  请大家抓紧时间。
  你们都整理好了,请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刚才到各个小组收集一些判断比较快的同学,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
  你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1:根据重量。重的沉下去,轻的浮起来。
  生2:我用手去感觉。
  大多数同学都是用轻重来判断的。只有一种判断大家是一致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们在水中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看来还是要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分成两堆。(实物投影: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然后把它们按沉浮分为两堆。)
  1419请你们将地下的水拿上来。
  请你们将物体按沉的和浮的分成两堆,然后将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议卡A:观察: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的大小、轻重?思考:怎样的物体沉?怎样的物体浮?
  1425怎样的物体是沉的?怎样的物体是浮的?
  生:比较大的,比较重的都是浮的;比较小的,比较轻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现在有很多同学又举起手来了?
  生1:弹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头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来了。
  生3:那铁的……
  有人提出疑问了?
  生1:如果木块是很小很小的,它也会浮起来的。
  如果一块很大很大的铁,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师:跟轻重有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又有新的说法了?
  物体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没有关系的?物体的轻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没有关系的?可不能都是有关系的?
  1430比如说,我们撇开物体的轻重,那到底是大的物体沉呢?还是小的物体沉?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是一种好方法。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入出示: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433同学们,我们先静下来。
  木块是大的,石头是小的,回形针是小的,
  如果我们将回形针做成木块一样大小?那他的沉浮还是一样吗?或者说我们从木块上取下一块跟回形针一样大小的,那它的沉浮还会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争论不休。
  如果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套材料,那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这儿正好准备了一套材料,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就是轻重不一样,大家先比较一下,然后再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来。
  1437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1440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你们刚才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重的是沉的,轻的是浮的)
  根据刚才你们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刚才那样几块一样大的物体在一起,我想看轻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们沉浮的。重一些的物体容易沉,轻一点的物体容易浮。
  生2:一些物体在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轻重和沉浮是有关系的。重的是沉,轻的是浮。
  师:根据刚才的材料,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发现是不是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球,看上去他们大小是一样,轻重一样不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通过掂说明他们的轻重不一样。我把这些球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
  生:两沉两浮。
  教师演示,两个沉下去了。
  剩下的两个球会怎么样呢?哪个会浮起来一点,哪个会沉下去一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 ↑
  重 轻
  小 大
  轻 重
                         推荐阅读:
  • 物体的“沉”与“浮”
  • 沉与浮中班教案(精选6篇)
  •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通用11篇)
  • 沉与浮教学设计
  • 水中游戏----物体的沉与浮
  •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范文(精选12篇)
  • 沉与浮教案
  • 科学沉与浮教案
                             
                   
                   
                     
                            物体的“沉”与“浮”(精选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