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找朋友》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找朋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了解音乐内容与aba结构。
  2、尝试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享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
  2、图谱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草绿了,花红了,小鸟也飞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看看今天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出发吧!
  二、初步欣赏音乐,幼儿自由感受
  1、幼儿自由安静的聆听音乐。
  2、教师请幼儿说说听完后的感受
  师:你觉得音乐里有谁?
  三、引导幼儿分段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第一段
  出示小猫图片,师:看看谁来找朋友了。
  出示图谱,播放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师:看!它来了。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幼儿欣赏第二段
  小猫来了,看见了大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你觉得小猫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讨论。
  出示图谱,播放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3、幼儿欣赏第三段
  小猫找到了好朋友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谱,播放第三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4、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一遍。
  四、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了解aba结构及反复记号。
  1、师:这首音乐听出来有出来有几段?哪两段是一样的?哪一段不一样?
  2、介绍反复记号,找朋友的游戏开展。
  五、  引导幼儿创编前奏音乐动作
  师:我的图谱里有一个小秘密,我们来听一听!你觉得小猫会做什么?我们一起跟音乐做一做。
  六、  幼儿完整听音乐表演
  是:现在我们把前奏的动作加上,再表演一次吧。
  七、  分角色表演
  1、  讲解规则
  师:现在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猫,一组扮演小朋友,我们来找找朋友吧。(游戏两遍)
  八、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再去其他地方找朋友吧。(郊游)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3  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并模仿学说故事中的重复语言。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前往后翻阅图书,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体验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大书,幼儿 用书cd。
  活动内容: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 这是谁呀?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向小鲤鱼问好。
  3、 小鲤鱼要做什么?它要找朋友,最后,它找到了谁做朋友?
  (二)老师讲述大书的故事。
  1、老师边指着图,边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2、老师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小鲤鱼找到了朋友嘛?
  3、老师重复的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4、全体幼儿一起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三)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谁是小鲤鱼的朋友?为什么小乌龟可以做小鲤鱼的朋友?
  2、老师带着幼儿学习小乌龟、小鲤鱼游泳的动作。
  (四)老师再次讲述故事,带领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并鼓励幼儿参与讲述故事。
  1、老师指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进行阅读。
  2、老师讲述故事,幼儿随着老师的指导阅读图书。
  3、老师指导幼儿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上,老师检查后将幼儿的书放到图书角。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4  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提供了找朋友公开课教案给大家借鉴!
  活动设计背景
  班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过分自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找朋友”的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到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融入集体,体验到有朋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喜羊羊”卡通图片。
  2. “找朋友歌曲”的准备。
  3. “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歌曲
  4. 制作“喜羊羊”和动物唱歌跳舞的ppt.
  活动过程
  1. 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先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歌曲,听到熟悉喜爱的歌曲,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动的心情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 初步尝试
  1、出示“喜羊羊”卡通图片
  2、师:“喜羊羊来了,邀请你们一起来跳舞”
  播放ppt,到“呜哇哇”的时候停止,老师拿着喜羊羊的图片做哭泣状
  喜羊羊:“我的好朋友—懒羊羊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
  边找边唱“懒羊羊你在哪里”老师扮演“懒羊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向你问个好”
  喜羊羊:“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好朋友,让我为你们唱首歌吧。”(老师操拿着图片,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3. 谈话
  1师:“喜羊羊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是好朋友,我和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你和谁是好朋友?”(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2解决难点问题
  1)师:“找到好朋友,我们可以做什么?”(一起做游戏、抱一抱、握握手……)
  2)教师示范并唱歌曲。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找朋友
  4. 学生游戏、实践
  (三)、集体游戏
  1、小动物找朋友
  师:“我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好朋友,我们帮帮他们吧”
  幼儿变成小动物表演《找朋友》
  3、游戏规则:全班幼儿站成圆圈,幼儿面向圆心,当听到狼叫的时候要赶紧找一个好朋友抱在一起就不会被“狼吃掉了”。找到朋友后要告诉对方的名字。游戏两遍
  4.自由活动时间
  自由活动时间做一些“点名点将”的游戏,介绍自己,认识同伴,做“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反思
  音乐游戏实在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因为群体的特殊性,宝贝们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由于孩子们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还是有些许的不适应,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何给每句配上合适的动作,直到我反复讲解之后,孩子们在活动的后半部分才逐渐的融入进来,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才得以很好的发挥出来。
  通过这次的课堂活动,我深刻意识到,游戏在幼儿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游戏的形式他们可以更好的接触所学习的东西,虽然只有个别幼儿的听力较好,大部分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微乎其微,但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样能发挥出来,从而使幼儿的潜能得以发挥。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就在想,当喜羊羊表演唱《找朋友》时示范了动作,给孩子做过示范后,孩子在活动中找到好朋友时只会说“敬个礼、握握手、抱一抱、亲一亲”好像我希望宝宝能说出的其他肢体动作他们一个都没说出来,我当时就非常后悔示范在先的设计意图了,如果宝宝没看到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示范,他们肯定会想的比现在说的多一些,起码宝宝会说到“点点头,拉拉勾……”虽然有了这个小遗憾,但是我们宝宝的口语表达还是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下次我再设计这样的活动时,我就知道了,可以先让宝宝来说,然后再来用教具示范,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口语表达,让宝宝自由想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二维分类活动的乐趣。
  2.理解标记,能根据标记进行二维分类。
  3.能同时辨别出物体两个维度的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活动重点:理解标记,能根据标记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活动难点:能同时辨别出物体两个维度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标记卡片若干;具有多种特征的羊儿卡片10张;标记卡片8张。
  学具——第一、二组:每人一张有标记的分类表,8个颜色、大小、图案不同的皮球卡片;第三组:每人一张已经分好类的小鱼操作纸和标记卡片;第四组:每人8张不同特征的衣服卡片,一张分类表,小标记卡片若干。
  幼儿前期经验——参与过无干扰的二维分类活动,具有初步的二维分类经验。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老师找朋友”,感知物体的特征教师根据幼儿身上的特征提前制作标记卡片。
  (1)出示上面有1个标记的卡片,请符合特征的幼儿做朋友。
  (2)出示上面有2个标记的卡片,请符合特征的幼儿做朋友。
  2.集体活动:给羊儿找朋友,学习看标记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1)出示十只羊,请幼儿观察说出这十只羊有什么特征。如衣服颜色、戴花或不戴花、大小特征等,同时出示相对应的标记卡片。
  (2)根据标记找出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羊做朋友。
  第一次:教师出示两个标记,幼儿根据标记找出符合二维特征的羊儿做朋友;
  第二次:幼儿挑选出两个标记,其他幼儿根据标记找出符合特征的羊儿做朋友;
  第三次:教师出示具有两个相同特征的羊儿朋友,请幼儿根据特征找出相对应的标记。
  小结:今天我们根据标记找到同时符合两个特征的羊儿做朋友,羊儿们都非常感谢你们。
  3.操作活动:给物品找朋友,巩固二维分类经验
  (1)认识操作材料
  第一、二组——
  材料:不同颜色、大小和花纹的皮球卡片,有二维分类标记的球车图。
  要求:按照标记将皮球分类至相应球车。
  第三组——
  材料:内有具备二维特征小鱼的鱼缸图,各种标记卡。
  要求:根据小鱼同时具备的两个特征找出相对应的标记卡片贴在鱼缸上。
  第四组——
  材料:具有不同特征的衣服图片,分类表,各种标记图。
  要求:按照两个特征自行设计标准进行分类,并找到对应的标记图。
  (2)幼儿操作材料,并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3)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幼儿检查,表达分类理由,在讨论中巩固二维分类经验。
  4.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帮助许多物品按照它们同时具备的两种特征作为标准进行了二维分类。现在请找出和自己有两个相同地方的孩子拉着手出去做游戏吧!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闭上眼睛能根据同伴声音信号的提示辨别方位走。
  2.感受与同伴相互支持、合作游戏的快乐。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空旷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玩“小动物走一走”的游戏,进行热身活动。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请你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引导幼儿学一学小鸭子踮脚走,长颈鹿高人走,小鼹鼠矮人走等不同走法。
  2.游戏“听声音找朋友”,引导幼儿闭眼睛听声音辨别方向走。
  (1)教师扮演小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引导幼儿听到不同的叫声后听声音辨别方向走,要求幼儿听到那种动物的声音就学哪种动物走。
  (2)加大难度,要求幼儿闭眼睛用脚外侧走、踮脚走等不同的走的方法。
  (3)教师请幼儿扮演小动物,引导幼儿两人一组,练习听声音找朋友,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遵守规则,不偷看。
  3.进行放松活动。
  4.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7  一、活动目标:
  1.探索10以内相邻数。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认识3的相邻数。
  a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本文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8  目标:
  1.通过在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上找出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物品,进一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2.发展观察力与专注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准备:
  1.50厘米见方的游戏板一块,上面贴有常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如像三角形的物品有三角尺、饭团、三角旗、三角围巾、三角铁、红领巾等,像圆形的物品有钟、脸盆、方向盘、西瓜、轮胎、手表、硬币、瓶盖、戒指、眼镜、饼干、披萨、蛋糕等,像长方形的物品有相框、长板凳、皮夹、铅笔盒、电视机、手机、包、窗户、银行卡、面包车、长方体积木、牛奶盒等,像正方形的物品有巧克力、交通标志、椅子、靠垫、化妆盒、桌子等(见图1)。
  2.骰子一个,六面分别贴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见图2)。用两种颜色的毛根做成的圈圈10个,每种颜色各5个(见图2)。
  玩法:
  1.该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两人玩。
  2.幼儿独自游戏时,先掷骰子,观察骰子朝上的一面是什么图形,然后在游戏板上寻找与骰子上所示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取一个毛根圈圈放置在该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上。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5个毛根圈圈放完。
  3.如果是两人游戏,可以一个幼儿掷骰子,说出骰子上所示的几何图形,另一个幼儿在游戏板上找出与这个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放上一个毛根圈圈。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所有圈圈放完。
  规则:
  1.要根据骰子所示的几何图形寻找游戏板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只有找对了,才能放上一个毛根圈圈,不能随意放在什么位置上,也不能多放。
  2.游戏中幼儿可互相检查毛根圈圈是否放置正确,放错的圈圈要拿出。
  3.只有把毛根圈圈都放完了,游戏才能结束。
  评析:
  小班幼儿虽然通常已能指认卡片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但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大多不会关注,有的对辩识物品形状还存在困难。“图形宝宝找朋友”游戏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已有的对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与对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物品形状的`认知经验建立起联系,以培养幼儿的几何图形抽象能力。所以,在游戏材料的设计上,教师有意提供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通过“掷骰子—辨图形一找物品”,让幼儿观察与辨识,并根据平面的几何图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在游戏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口手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从而抽象出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的几何图形特征。而之所以用毛根圈圈做辅助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其有轻便安全、便于取放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它具有游戏检验与游戏激励的功能。
  教师对这一游戏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幼儿对生活用品或玩具某一特征的辨识及其图形的抽象上。比如,骰子上显示的图形是长方形,幼儿既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面包车图案上,也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长方体积木图案上,因为它们的外形都具长方形特征。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已能熟练开展这类游戏,则可以在骰子的每个面上同时设计两种图形,以提高游戏难度。当骰子的某一个面上是长方形和圆形时,幼儿就必须寻找一个包含这两个图形特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比如,幼儿可以选择面包车图案,但不可以选择长方体积木图案,因为“面包车”图案符合要求:它的车身是长方形的,轮子是圆形的。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水粉颜料画点,用连点的方法画不规则图形,并均匀地涂上不同颜色,注意颜色的搭配。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大胆涂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圆点娃娃图,调色盆30,白色颜料及其他彩色颜料,画笔30支,水桶,擦手布。
  2、幼儿分组活动(15人)。
  3、录音机,圆舞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点娃娃图,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师:"今天圆点娃娃们要来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点老师"老师扮演圆点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
  二、圆点娃娃在散步——画点以圆点老师的口吻:"我的圆点娃娃们和我长得一模一样,都是圆圆的、白白的,它们现在隐身在涂鸦墙上了。有很多圆点娃娃,它们正在散步呢。我们来当当魔术师把它们变出来。注意,我的圆点娃娃身体比我小得多。幼儿人手一支画笔,蘸白色颜料在涂鸦墙上画点。
  三、圆点娃娃跳舞——自由连线(放一段优美的圆舞曲)圆点老师:"圆点娃娃听见这么好听的音乐,多想跳舞啊,请小魔术师们帮助它们拉拉手,可以横着拉,可以竖着拉,也可以斜着拉,或者用其他方法把它们的小手一个个牵起来。"鼓励幼儿合作连线,线条不要太长。
  四、变"地毯"——涂色圆点老师:"圆点娃娃在小魔术师们的帮助下拉好了手,可是它们不喜欢黑色的地毯,要是小魔术师们能变出彩色的.地毯,它们就跳得更开心了。"(指导幼儿大胆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颜色少蘸一点,尽量不要流下来。)
  五、欣赏、想象圆点老师:"看,圆点娃娃跳着优美的舞蹈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它们在考验我们小魔术师们。我们来猜猜看,这幅图画象什么?"老师带幼儿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去欣赏、想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
  活动反思:
  这次涂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景——圆点娃娃找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的小魔术师来"变点"、为圆点娃娃"拉拉手",把操作过程融入游戏中,情节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孩子们很兴奋,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力。活动中,我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温暖可靠的信任中,从而信心产生动力,动力产生行动,行动得到收获,收获得到自信,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合作,这对于我们中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0  音乐游戏《找朋友》以游戏为整个活动的主线,先通过讲解歌词,让幼儿对歌词有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然后在逐一的讲解动作,最后融合成完整的动作。
  音乐游戏这种特殊的形式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由于孩子们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还是有些许不适应,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何给每句配上合适的动作,直到我反复讲解之后,孩子们在活动的后半部分才逐渐的融入进来,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才得以很好的发挥出来。
  通过这次的课堂活动,我深刻意识到,游戏在幼儿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游戏的形式他们可以更好的接触所学习的东西,虽然孩子们在个别动作的完成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差距,但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样能发挥出来,从而使幼儿的潜能得以发挥。
  第一次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譬如,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准备。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1  活动内容
  小班音乐活动《找朋友》
  重点领域
  音乐
  相关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难点:能在前两节音乐处迅速找到好朋友。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歌曲。
  活动过程:
  一、 谈谈我的好朋友。
  1、教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是你的好朋友?“
  2、教师:“怎样让别人知道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之间用体态语言表达和好朋友的友爱之情)。
  二、复习歌曲《找朋友》。
  1、教师弹奏音乐:“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它叫什么名字?”
  2、幼儿演唱歌曲:“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唱给好朋友听吧!”
  3、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教师:“我们怎样和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呢?”
  2、教师:“你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可以怎么表示?”
  3、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找好朋友,在两句唱完后要找到。
  四、歌表演《找朋友》
  1、教师和一幼儿表演《找朋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3、教师连续弹奏音乐,提醒幼儿交换舞伴表演。
  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歌表演。
  2、提供红、绿小花让幼儿佩带寻找舞伴。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流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跟随音乐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两两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提问:这是一个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谁?谁和谁能做朋友
  小结:池塘是蝌蚪的家,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小勺和小碗能帮助我们吃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原来生活中有的东西经常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找找身边的好朋友(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大胆表述)
  (一)两个好朋友
  (二)换个好朋友 。
  小结:云朵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可以和太阳做朋友(可以和……),原来好朋友可以不止一个。
  四、给大树找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大树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会感到孤单,大树有了小鸟和鸟巢才会觉得自己本领大……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五、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好朋友,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 友之外,想一想、找一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老师、其他小朋友等)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动物的特点和故事中的情趣。
  2、学习用“会……又会……”、“会…….不会……”说一句话。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木偶:鼠宝宝、小鸭子、小青蛙、小猫、布娃娃各一个;幼儿用书第8—10页。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动物的特点。学习用“会…..又会……”、“会…….不会……”说一句话。
  活动难点:理解不同小动物的特点。
  指导要点:借助小动物木偶,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按顺序出现的小动物的特点。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出示鼠宝宝的图片,引入教学。
  提问:这是谁?鼠宝宝是怎样叫的?它有什么本领呢?(会跑又会跳)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鼠宝宝找朋友》。
  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泪往下掉”一段)
  提问:鼠宝宝要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它遇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鼠宝宝的朋友吗?
  出示教学挂图,操作木偶,教师再把故事讲述一遍。
  提问:鼠宝宝先找到谁呢?它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出示布娃娃,让幼儿说说布娃娃的特点:不会跑也不会跳,笑眯眯。教师注意用“不会…….不会………”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模仿布娃娃笑一笑)
  提问:鼠宝宝还找了谁?它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为什么?(出示小鸭子,引导幼儿理解小鸭子的特点:会跑不会跳。教师注意用“会…….不会………”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
  提问: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呢?(集体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提问:鼠宝宝又找了谁?它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吗?为什么?(出示小青蛙,引导幼儿理解小青蛙的特点:会跳不会跑。教师注意用“会…….不会……….”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
  提问:小青蛙有什么本领?(教师注意要求幼儿把完整的话说清楚,并模仿青蛙“呱呱呱”的叫声)
  小结:鼠宝宝找了布娃娃,它不会跑也不会跳,小鸭子不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它们都不是鼠宝宝的好朋友,鼠宝宝记得眼泪往下掉,很伤心。
  提问:(出示猫)这是谁?它会跑又会跳,为什么鼠宝宝赶快逃跑?
  教师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一遍。
  提问:鼠宝宝最后找到朋友了吗?它的朋友时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学习并表演小老鼠的动作、叫声)。
  小结:原来,鼠宝宝要找的朋友也是跟它一模一样的鼠宝宝。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小声跟读。
  引导幼儿迁移讲述经验。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会…….又会……..”、“会……..不会…….”说说你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并操作手指偶,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由于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于是我引导幼儿集体跑跑跳跳,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幼儿带着问题“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呢?”“鼠宝宝找不找到朋友呢?”来听故事,并让幼儿帮鼠宝宝去找朋友,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挂图,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又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幼儿也理解了“会跑和会跳”的含义,并用肢体来表达,结束时我让幼儿也用“会…….又会……..”、“会……..不会…….”说说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点,在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没有到位导致活动拖延时间,而且在肢体示范又会跑又会跳中有很多孩子属于兴奋阶段,而我的指令并没有很明确,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乱跑乱跳,场面很乱,所以以后不管做什么指令一定要很明确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个活动。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并多请一些幼儿出来带上动物头饰来表演,让他们真正的进入角色当中。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感受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符。
  2、激发参与音符游戏的兴趣。
  3、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乐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遐想。
  5、在活动中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二、重点难点
  会唱并掌握节奏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展示七个音符的魅力。
  三、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CD:《淘气的小音符》《身体音阶》、ppt课件
  2、延伸活动:
  (1)水和水杯
  (2)小棍条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小朋友们围圈坐好,老师扮演可爱的角色唱歌进场:“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
  2、播放音乐《身体音阶》并随着音乐做律动让小朋友提前熟悉。
  3、音乐游戏:
  (1)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唱节奏儿歌:“摸摸我的小脚do do do,摸摸我的膝盖re re re ,拍拍我的双腿mi mi mi ,叉叉我的小腰fa fa fa ,拍拍我的双手sol sol sol ,拍拍我的肩膀la la la ,摸摸我的脑袋si si si,高举我的双手do do do……”
  (2)“听说我们的小音符正在和小猫咪玩游戏,让我们快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吧!”
  (3)播放音乐《淘气的小音符》,唱词部分老师带小朋友们拍手感受音乐,音乐旋律出现不同的时,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如原蹲一蹲)来感受mi的音;音乐旋律出现sol时,引导孩子用另一个肢体动作(如插腰跳一跳)来感受sol音等。但sol的动作一定要比mi高,主要是让孩子直观地通过不同的动作来感知音符的音高。
  4、肢体游戏:
  (1)老师引导孩子想一想,淘气的小音符们总是变成不同的样子,让小猫咪找不到,请你也来和小猫咪玩这个游戏吧。
  (2)老师数1 2 3,变变变,请孩子自由摆一个动作,老师选几个代表性动作的孩子来说一说,分别变的是什么音符。
  5、活动结束:老师请模仿小猫咪走路,轻轻地走回座位坐好。
  延伸活动:
  (1)用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符创编不同的儿歌并用肢体表演出来;
  (2)用同一种水杯装着不同深度的水进行敲击使其发出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在自主的练习中提高跳绳的成绩
  学习内容:游戏
  《找朋友》短绳
  学习步骤:
  一、有趣的小游戏
  教师活动:
  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队列练习.
  3.提出游戏练习的要求、讲解游戏的方法
  4.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
  1.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2.大胆的为同伴进行示范
  3.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在合作中掌握短绳的技能
  难点:在合作中提高短绳技能
  教师活动:
  1.组织进行柔韧的练习
  2.在示范进行一种角力的小游戏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和同伴想一种游戏。
  3.组织游戏
  4.提出短绳的练习。(和同伴一起享受自己学会的短绳的方法)
  5.组织进行原地的展示。
  6.提出进行短绳冠军赛的要求,讲解方法
  7.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
  1.和同伴一起进行柔韧的练习。
  2.积极的探求“角力”的游戏方法。
  3.和同伴探求短绳的各种练习方法
  4.积极的投入到短绳冠军赛的比赛中去。
  组织:
  三、互相的放松
  教师活动:
  1.提出放松的要求
  2.进行放松
  学生活动:相互的进行放松
  场地器材:短绳若干
《找朋友》教学设计 篇1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相邻数。
  2、进一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说出2和3的相邻数。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根据主题活动制作的课件。
  2、1~4的数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课件,便设计小鱼找朋友的情节,请幼儿数一数,都有什么颜色的鱼?各种颜色的鱼都有几条?教师用数字表示。
  2、设疑讨论:
  (1)白鲤鱼今天要找好朋友,一个比它少1的,一个是比他多1的,请小朋友找出是哪两种鱼,他们各有几条?幼儿说出答案后,教师用数字表示。
  (2)请幼儿仔细观察,分析比较红鲤鱼、白鲤鱼和金鲤鱼之间多1少1的数量关系,知道3的好朋友是1和2。
  3、帮助金鲤鱼。用金鲤鱼也要找两个好朋友的情节,引导幼儿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4、请幼儿用数字卡快速摆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5、游戏: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背景音乐,幼儿胸戴1~4的数字卡,请挂数字2和3的好朋友说:“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与他们相邻数的边说:“你的好朋友在这里。”边迅速站到他的两边。交换卡片,反复游戏。
  6、教育幼儿要关爱水里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找朋友,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推荐阅读:
  • 《找朋友》教学设计(通用16篇)
  • 《找朋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找朋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找朋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找朋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找朋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