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回复: 0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学设计(通用2篇)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感知10以内数量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变通性。
  2、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大、中、小不同的圈若干。
  活动开始:1、做游戏前有一件事情要做,打招呼。
  今天我们玩这个游戏是有规则的,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只小羊,如果小羊站到圈里,老狼就吃不天小羊了。
  教师放圈的同时让幼儿数几个圈?6个
  2、第一次游戏:在幼儿争抢进圈时,教师说:有时候让一让大家的安全都得到保障了。(突发事件,养成教育。)
  师自言自语 “我怎么一只羊也没抓到”?幼儿把上说:“你拿走一个圈就能吃到羊了”。教师马上和他握握手:“谢谢你,帮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突发事件处理)。
  板示:6  θθθθθθ,6代表6只羊,-代表什么?
  3、师问:拿掉一个圈,为什么能抓到羊?
  有没有办法,让一个圈里躲几只羊。拿出大圈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说的清楚拍手
  用二字表示:大小
  4、 新规则有了,大圈里躲二只羊
  要想6只羊都有地方躲,要几个大圈,几个小圈?
  幼:6只羊,5只圈,试试看
  教师要求,要会玩还要会说。
  5、 再试一试,4个圈能放6只羊吗?玩一玩
  说道理,他们是怎么躲的?6只羊最少用几个圈?用什么样的圈?
  10只羊呢,考考你们,最少用几个圈?(5个)还能少吗?(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伴说时要听好,有时候听也是学习。)
  幼:减少羊的数量(师说不行);用再大点的圈;
  6、看看有没有大圈,大中小一个大圈里站3只羊,试一试,玩一玩,只玩了一种没玩够,有什么办法,再想一想,你有其它办法吗?如果14羊,今天14个孩子一起玩,最少要几个?回去玩一玩。
  交流反思:1、感知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拓宽他们的思维,组合不仅是二个数组成一个数,在孩子不断解决问题中来思考的,对发展孩子思维是有帮助的,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
  2、在这个活动中,关注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例:不但知道还要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说出自己想的对孩子发展有一个助推作用,抽象的符号,从形象到抽象转变的方法,表象符号,绘画,动作的方式,展现数学思维,能把内心思维通过外在的表达出来,今天活动的形式是游戏化的,老师在集体活动中是有预设目标的,老师在关键的部分进行小结。
  黄琼评课内容:首先认定价值:集体教学价值一分为二。
  1、游戏需要同伴规则一起玩,总体上有集体教育的价值。
  2、是思维的体操,在玩数学的过程中,方法、能力等,要使幼儿变得聪明,对孩子发展的价值,是数的表达,每个环节让孩子说出为什么这样想?表达是为了更好的梳理,教别人把会的东西梳理一下。
  3、在过程当中,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有比较才有大小,我们让一下会开心,谦让,在团队中的一种引导。
  设计上:1、教具很简单,简洁背后的一种智慧,玩数学,是简单是欣赏的。
  2、整节课有层次,从易到难的一种过程,挑战孩子数字从6个到10个,从易到难,2个双数。
  3、从教师放孩子到放符号,从易到难的节奏,老师的语速,6的伙候已经到了,到10时加快了语速,各种变化挑战孩子,给孩子以支架。
  4、老师这些圈圈的梳理,抽象的符号,最抽象的是数字,集体教学活动最大的软肋是每个孩子都有提高,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老师在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
  5、互动:很淡定,很愿意倾听孩子,静下来心,听的,对的,错的,倾听孩子进行对话,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生成的东西,抓的较好。“让一下”“比较当中”很灵活。
  建议:1、数学最难设计,敢于突破,颠覆了以往数学活动的设计,当10个圈出来时,数学活动不主张太难。去让孩子去个别尝试怎样?太难,快乐就会降低,让每个孩子操作一下,尝试的过程,数学是自主建构着,可能性的支持,不要求一节课有一个结果,而且推广会难些,个别、集体有机的结合,感性的积累,放给孩子,各种尝试,就知道各种物品的关系,低结构高结构手拉手。
  2、跑上来讲规则,再说一遍,第一第二,听清楚了吗?心里要放着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有一个等待,一个重复,4个圈能放6只羊吗?这是一个坎,可以先来3个,再来4个,从易到难,尊重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学设计 篇2  一、背景
  本周我们玩了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当我们在户外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小羊们”都能根据游戏规则很快跑到“家”里。当第二次我们再到户外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当“老狼”,孩子当“小羊”。“小羊”们跟在“老狼”后面问几点了,当“老狼”喊天黑时,“老狼”便张开大口、伸开双臂去捉小羊。“小羊”们都往“家”的方向跑,有两只跑得慢的“小羊”被我抓住,我把他们搂在怀里,张开大嘴做吃状,他们不但不着急逃脱,反而在我怀里咯咯地笑,假装吃掉后又回到队伍里,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游戏,当我喊天黑时,大部分“小羊”往“家”跑,可有两三只“小羊”故意跑得很慢,让我捉住吃掉。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吃掉了他们,又让他们返回队伍,游戏继续进行。第三次游戏,让我没想到的是,“小羊”们不再往“家”跑,而是往我怀里钻,我有些招架不住,得使劲吃“小羊”,小羊们都乐得哈哈笑,一点儿也不害怕大灰狼。游戏无法继续下去了。
  二、分析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快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体育游戏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传统游戏中,“老狼”和“小羊”这两个角色是孩子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小动物。游戏主要发展孩子的反应和奔跑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孩子们喜欢反复玩这个游戏。本来我是想通过这个游戏发展孩子的反应和奔跑能力,可是游戏在玩到第三遍的时候,孩子不但不跑了,反而往“老狼”怀里钻,致使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活动目标也无从实现。
  三、反思和改进
  1、加大惩罚的力度
  游戏中的规则是被捉住的小羊假装被吃掉,游戏接着进行。而且是被捉住的小羊被搂在怀里,假装吃掉,反而能和老师去亲近,别的孩子看上去很是羡慕,于是就有了小羊不怕大灰狼那一幕。如果加大处罚的力度, 被捉住的小羊放到老狼的家里,罚他们不能做下一遍的游戏,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孩子们为了继续参与这个游戏,而会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2、适时改变游戏规则
  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孩子的反映和奔跑能力。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不往家跑了,而是往老狼怀里钻,孩子跑得能力得不到发展,达不到游戏的目的。活动中我们可随时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改变游戏规则。比如:在此游戏时可改为:老狼跑,小羊追,同样也可锻炼孩子的奔跑能力。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老狼”可假装害怕往家跑,“小羊”们就使劲追。“老狼”逃回了家,“小羊”们胜利了。他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同时引导幼儿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要团结起来,软弱的小羊就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同时也达到了游戏的目的,发展了孩子的快跑能力。
  3、教师平时应多亲近孩子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往我怀里钻,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抚,和老师去亲近。因此,我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亲近他们,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
  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要太呆板,要根据活动的目的,以及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处理,积极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学设计(通用2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