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回复: 0

《悯农》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悯农》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内容简析:
  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五、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六、教学媒体:
  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
  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领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
  (二)吟诵古诗:《悯农》
  1、请个别学生朗诵唐诗《悯农》;
  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
  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吟唱古诗:《悯农》
  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
  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3、“歌曲接龙”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找出学习难点,为学生铺设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成就的舞台,促成互长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本环节应有检验学习成效环节,如,齐唱、小组唱、个体唱等,可渗透在学唱过程。同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还应适当加入教师引导的律动)
  (四)表现古诗:《悯农》
  1、比创意
  a、律动创作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边演唱歌曲《悯农》,边为每一句诗歌编配一个能体现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b、唱一唱、比一比、评一评
  要求:从各小组歌曲的演唱、动作的创编、合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2、合作学习
  要求:随意将学生分为(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吟诵、吟唱、表演三个组,鼓励学生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情况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思维)
  (五)小结
  谈话、访问式结束新课学习,鼓励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得,分享学习的快乐)
《悯农》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 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 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2、师 :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4、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6、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五、结束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悯农》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悯农》教学设计 篇7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悯农》教学设计 篇8  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优美的诗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转变为绘画造型的能力。
  2、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且引导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内容:联想创作画,画唐诗《悯农》
  准备:各种材料的纸张(生宣纸、水粉纸等)、笔(水彩笔、水粉笔、毛笔等)、以及各种辅助材料。
  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辛勤耕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辛勤的耕种出来的……)
  二、启发幼儿说出《悯农》这手势格,并且和幼儿一起进行朗诵,向幼儿介绍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病情幼儿说一说每句诗中都说了些什么?
  三、向幼儿介绍怎样用油画棒与国画色结合绘制出一幅画,(先用油画棒图小面积,再用水调稀点颜料渲染背景)。
  四、 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启发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与《悯农》相关的内容,如:爱惜粮食等……
  五、讲评幼儿作品,鼓励用色大胆,内容丰富的幼儿。
  六、结束
《悯农》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学设计 篇11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悯农》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推荐阅读:
  •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6篇)
  • 《悯农》教学设计
  • 悯农教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