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回复: 0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02: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前不久,我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设计教案时,我试图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上完课以后,效果不太令我满意。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值得引以为戒: 1 在设计教案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切不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习惯或者是特长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一句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我本来是想按时间顺序处理教材,把侧重点放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精彩的打斗场面描写,如果按照我的设计思路,一定会给别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所以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来,我如果没有能力整体把握,还不如有自己的选择。 2 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我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如果不把课文熟悉透彻,就难以发表见解。所以,我暗示学生这里反映了什么,这里又该用什么词来概括,这样一来,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噤若寒蝉,深怕说错,老师再怎么去努力的引导,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老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 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语文课老师们常常会利用图片/音乐/录象努力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实际上,最好的“武器”应该是教者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取代的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设计教案时,我模仿特级教师孙双紧的教学流程,试图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上完课以后,效果不太令我满意。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值得引以为戒:
1、 在设计教案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切不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习惯或者是特长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一句话,要有自己的主见。这节课下来,我认为我在教学中注重分析的太多,不像是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我本来是想按时间顺序处理教材,把侧重点放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精彩的打斗场面描写。但是当时认为孙双金老师从全文入手处理教材,有整体感,如果按照我的设计思路,一定会给别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所以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来,我如果没有能力整体把握,还不如有自己的选择。
2、 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我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如果不把课文熟悉透彻,就难以发表见解。所以,我暗示学生这里反映了什么,这里又该用什么词来概括,这样一来,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噤若寒蝉,深怕说错,老师再怎么去努力的引导,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老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语文课老师们常常会利用图片/音乐/录相努力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实际上,最好的“武器”应该是教者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取代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管是哪个年级段的老师,都应该像倪萍那样能够“煽情”,不是做作的那种嗲声嗲气,而是语言中要满含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我还未做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以上是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似乎思考的也许不止这些,文字的表达尚欠功底。只能说声“遗憾”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10月听全国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对陈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印象最为深刻,男老师的宏大洒脱气场、纵观全局的眼界和调控力、对教学重点独到的把握和实施、简洁有向的引导、古雅的引导复述方式,配衬着学生把握到位、精彩有致的朗读。敬佩之余,更让我对这节课一直充满了期待,内心豪情澎湃。迫不及待地,我想把对陈老师的课中的“取”融合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我的学生交流。精心备课,三个半课时下来,有喜有忧。
    首先,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认识人物形象。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体现在文章的字字句句,需要通过不断朗读,用心琢磨人物动作、语言,才能在品词析句中深刻认识人物形象。但第三个课时是下午第二节,学生们都情绪低落,学习兴致不高;在复习导入时,未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情绪积累不够;朗读不到位,多浏览、默读这些读书方式,少个性化朗读,学生未深入文本,细读人物动作、语言,甚至很多学生在发呆、左顾右盼,导致很多显而易见的词句学生都未找出,品读人物形象也只停留在粗浅之处,理解单一,诸如林冲伟大、武艺高强,洪教头傲慢、自以为是。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反复强调静心反复认真读文本,字斟句酌。其次要树立榜样,利用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然后,通过反复个性化朗读、对比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读中有所悟有所得,能多角度多方位的感知人物形象。另外,每一篇课文,尤其是和学生距离较远的文章,第一课时导入很重要,第二课时品读文本精神、情感、内蕴更要注重导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其次,朗读指导不到位,通过陈老师的课堂,以及观看孙双金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都强烈地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老师定是位重视朗读且能巧妙引导朗读的智者,他能通过表扬优秀的朗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通过有方向的指导让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孙老师的评价语丰富多样,指向性非常明确。上课伊始就明确的告诉学生:孙老师喜欢发言积极的学生,回答对的喜欢,回答错的也喜欢。消除了学生怯于回答问题的顾虑,而整节课,他也确实践行了“答错也喜欢”,在学生答错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指出错误的价值所在——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同时,他一遍遍强调“读得正确”“读出了人物情感”“读出了人物是怎么样的人”。陈老师的课堂评价语,更是贴合文本语境和语言风格,采用了不少古诗文。让学生价值感十足,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读好文本的同时,也能通过热情、反复的诵读深刻的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而我在课堂上,过多的重点放在了品词析句上,除了反映洪教头急躁狂妄的两处“来!来!”之外,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让学生诵读,学生既学习兴趣不高,又对文本不熟悉,导致品读人物形象片面粗浅,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同时,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陈老师的整节课放得特别开,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理解字词、和同学讨论、大胆发表感想,学生的思路走到哪,老师的指挥棒挥到哪,就连复述部分,都是亲身示范之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说怎么样复述才精彩。孙老师更是通过巧妙的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将问题还给学生,自学、讨论,之后全班交流,不会的再师生共论。比如说“让同桌当你的小老师,”“有什么是你们两个都不懂得,而且讨论之后还是不明白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而且在学生抛出问题之后,孙老师也不是急于掷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巧妙含蓄的指出方法,再把解决问题的行使权交给学生。比如说,学生说哪些词句不理解时候,孙老师说,那个词语在哪个句子中,我们先把那句话找出来好好读读,看你能不能读出它的意思。而我,虽然熟知教育教学理论,但在课堂上总是显得有些急躁,特别是面对学生和我所预想答案不符合的回答时,我总是在屡次尝试和探索失败后,想干脆强制性的把我的想法灌输给他们。这时常让我感到茫然,老师引导不到位或者不够巧妙,学生无法按老师预想理解问题、回答问题,这在教学中难免,课堂生成永远是无法用定律去猜度和应对的。怕就怕,老师在学生屡次偏离自己预想之后放弃探索,把课堂变成一言堂,而学生在习惯一言堂中彻底丧失课堂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如此恶性循环,培养出的,也只是一群无思想无创新的“未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固然是每个老师的愿望,没有一个老师愿误人子弟、流于平庸。但在未真正掌握教育规律,形成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前,会否放弃在学生偏离自己预想之时的努力和探索,也许是决定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很重要因素。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再次,对细节的把握和引导。在学习完这节《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趁热打铁,我把联系7部分的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提前进行学习。经过周末的精心准备,周一学生进行讲水浒故事比赛。数位男生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但发现他们在讲故事中,过多的注重人物之间的厮杀拼打,好似孩子们觉得这些够暴力够过瘾。觉察到不妥,我立即问学生:“我们读《水浒传》,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到底要学其中的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却只说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耐心的引导,他们才明白,读书,尤其名著,不是读其中的热闹和纷杂,而是读其精神、其情感、其文风……《水浒传》要关心的是作者的细节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的正气和良善。下课之后,有些庆幸发现了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否则,岂不因自己的马虎误导了那么多孩子对名著的解读。同时,也感到自己失误不少,陈老师和孙老师开课就通过什么是“好汉”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好汉是要抑恶扬善,谦逊有礼,勇谋兼得,而不是粗鲁恣意,学生对是非对学习重点有了方向,也就不会带着戏谑或者片面的心去面对名著。
    从张丽钧老师那里偷来一句话:高尚分两种,一种是意识的高尚,一种是行为的高尚。想和说,人人都是做得到的。信誓旦旦之后,行动才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