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霜白沁诗冷

《晴柔:唯有时光》作者:丙丙

[复制链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08: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请所有网络上生存的朋友,我们在论坛(公共场所)所输出的一切,无不是精神,无不产生能力。其能量性质,大小都由我们各自的这个具体的个体负责。所以,万望不要输出悲哀,愤懑,妒忌,懊悔等情绪能量。更不用说到攻击性行为。悉皆产生后果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于定中即将成道时,为魔王波旬所感应到,深感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于是毫不犹豫率领子孙前来打扰。但是,无论波旬用任何方式干扰,都无法打动佛陀坚韧不拔之心。
  魔王波旬当时语佛陀,如你成道后不说法,不普度众生,我分一半天下人心给你。佛陀毫不为之动摇,对波旬说,我从兜率天宫下来,注定这一生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后普度众生。波旬告佛陀,如你能放弃普度众生,我也放弃我魔王之位,让你做魔王。佛陀仍不为所动。
  魔王终无办法:“我现在破坏不了你,将来你的法进入末法时期,我将命令我的徒子徒孙进入到佛教当中,穿上袈裟装成你的徒弟,歪曲佛经破坏你的教义。”佛陀听到这句话时就流下了眼泪。但也毫不退让,说道:“末法时期,我会让我的弟子走出寺庙,除掉袈裟,穿上白衣,在俗世中按我讲的三无漏学如实修行。”
  波旬呼啸而去,佛陀是时出定,睁开双眼,夜睹明星,洞彻过去未来一切因缘。他看一眼众生赞叹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于是,佛陀从过去无量劫中所修习的法门,找到一种“戒定慧”的修习方法,将它传出普度众生。
  觉者深知过去未来一切因缘。波旬之所以会成魔王,是因为过去无量劫时曾经施舍给一位辟支佛一碗饭。施舍给辟支佛一碗饭,将来也必成佛。但波旬没有修心,所以积累的福德最终只能转化为魔王。他所想事情就是如何与佛陀作对。
  波旬破坏佛教正法,并非从佛教进入末法时期开始。他所说那句话只是想迷惑佛陀,令其认为他们只会在教法进入末法时期才会动手。而事实是当佛教创立伊始,魔王就开始了破坏。这种破坏从来没有停止过。
  根据佛经中记载,一位著名比丘叫提婆达多,由于受到魔王的蛊惑急于成佛,取代佛陀位置,屡次设计要害死佛陀,但都被无所不知的佛陀知悉,从而避开了种种磨难。
  提婆达多还在波旬引导下叛离佛教,另外组织比丘,也成立了修佛僧团,自认为领袖。佛陀也没有办法,因为提婆达多没有甚深的定力,无法抵挡波旬的诱惑。但不惩罚提婆达多,因为知道他们之间是宿世因缘的结果。
  波旬为了让人们对佛教的崇拜之心产生动摇,指挥婆罗门在城门外围住目犍连,用乱棍将他打死。众人见连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都被打死,遂想目犍连的神通是不是假的?由此,人们的确对佛教产生了怀疑。根据佛经记载,当时就有很多人偷偷脱掉袈裟,还俗成普通人。
  波旬还破坏掉以往任何一尊佛下世时的传统。根据佛经记载,佛陀曾经说过,过去七佛,每一尊下世度人时,都会由他的弟子在佛涅槃时来请佛住世,以方便普度众生。到了佛陀这一次,应该是轮到佛陀最亲近的弟子阿难来做这件事。
  于是,佛陀几次告诉阿难,你应该请求佛陀在涅槃后住世几劫来普度众生,哪怕一劫也好。但是,阿难仿佛没有听到佛陀开示,一次都没有请求佛陀住世。为此,在佛陀涅槃后,上首部大弟子大迦叶、舍利弗等等纷纷指责阿难没有请求佛陀住世普度众生。
  阿难解释,得知佛陀要进入涅槃,当时只顾悲伤并没有听到佛陀开示。而这也是魔王波旬从中起作用,用悲伤——来扰乱阿难的心,使他无法提起请求佛陀住世想法。
  佛陀涅槃后,世间再无波旬的对手。他采用的形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让婆罗门化装成比丘,混进僧团中制造各种混乱。甚至让一些刚刚怀孕的女人进入比丘尼修行团中,等临产就让人们以为比丘尼不守清规戒律。因此,佛陀的正法时期,本来是一千年,被迫缩短了五百年。不得不说这是众生损失。
  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涅槃后,不断地有人走入佛教。从开始的分裂佛教、打击佛教,到后来的随意曲解佛陀的经书,破坏佛陀的教义。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这些特征,都是波旬所说的破坏佛陀教法的形式。
  虽波旬一直破坏着佛教,但如佛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多与佛有缘弟子纷纷走入佛教严守戒律,清净修行,没有受到波旬影响。千百年来,无数人开慧开悟,证得各种果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卷青山留我案,几时玄鹤下人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2: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坐瑶琴悲世虑,早生华发述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3: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霁以拥琴,将酬璧月
  松长蔽榻,且看巢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262

帖子

10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22-3-5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清人不老
  唯有 时光
  好诗!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1

帖子

7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3
发表于 2022-3-5 15: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宣 化 上 人 论 淫 欲 =====================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什么叫顿教?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为什么呢?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不信。讲少你都不信,讲多了,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的话,不欢喜听真的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给你们讲真法。我要等着,等机会,今天好像机会到了,因为讲到这个偈颂上,这个道理应该把它揭穿了。
  怎么叫顿法?顿,就教你断。断什么?断淫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说:“这叫什么?这有什么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讲了,讲多,你更不相信。就是这么多:你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欲心。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那你就不想听真的法。你若能断,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
  渐,渐是什么?说:“慢慢的,断不了喔,我要慢慢来唷!这怎么放得下啊?不可以的。”这就变成渐了。就是这一点点,明白了吗?你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哪,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这,我不相信这是真法,我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我从来就不讲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你就转去罗!谁也不勉强你一定不要转的。
  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俗家姓刘,广东韶州曹侯村人。唐高宗龙朔元年六祖惠能大师从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处得法,因逃避觊觎衣钵之恶党,一路遁逃至韶州曹侯村。受到当地儒士刘志略厚待,刘志略的姑母即无尽藏比丘尼——壶主注),认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经、研究佛法,总也不懈怠,是这样一位比丘尼。所以她现在还是真身,她的肉身并没有坏。临终的时候,也是坐着往生;往生后,过了几年,身体还一点都不坏,也没有臭,也没有烂。为什么呢?就因为她有修行。她尽用功修行,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虽然是肉身,就变成金刚不坏身,所以坐着就往生了。到现在,无尽藏比丘尼的真身,还在曲江一庙上,庙的名字我忘了;不过我见过无尽藏比丘尼的肉身,非常庄严,非常之好。
  人有一种淫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严经》的火头金刚,他本来淫欲心很重,但以后他能用锻炼的功失将淫欲的火变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刚。所以说淫欲本是净性因。你若存一正念,这就是净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净。所以,淫欲的性不是将其断了,而是将其变成净性。本来淫性是不清净,但要将它变成净性——正知正见。这就对了。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除淫,就得清净的法身。
  节录自【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以上叫六欲天,这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心,还有不清净的思想。我在暑假讲《楞严经》时,已经讲过这六欲天了,不过相信你们都不欢喜要,所以又都送回来给我了,所以我现在再送给你们。六欲天的天人都有淫欲心,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欲,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呢?他们都有形体,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都有夫妇、父子的情形。
  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来的小孩子有多大呢?就有人间小孩五岁那么大。忉利天呢?就有七岁那么大,夜摩天就有十岁那么大。小孩子一生出来就这么大,坐在天人的膝盖上。生出来,等一等吃一种自然的天露(天的甘露),他吃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现出来的,等吃完之后,没有好久,就变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样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哩高,寿命有五百岁那么长,这是四王天。这有四句偈。在暑假时我已经讲过了,我现在再讲一遍,我若不再讲,相信你们都忘了。
  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之欲乐。
  所谓“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淫欲的行为,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夜摩执手兜率笑”,夜摩天男女这种情欲就是互相握握手,好像西方人互相握手,在天上夫妇这种夫妻的性行为,只有握一握手这就算了,这是夜摩天。兜率天呢?男女行淫欲只互相笑一笑,因为那个地方的天人平时不笑的。为什么不笑呢?因为情欲太轻了,几乎没有情欲了。在六欲天天上,越高一层,欲念就越轻一点。为什么在我们人间修道的人要去欲断爱,要没有这个欲念呢?也就因为你欲念多,你的愚痴就多一点;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
  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什么“浊”呢?就是这个“欲念”是最污浊,最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在天上四王天的这种欲念,这种情欲和我们人间一样的,忉利天比较四王天就轻一点,夜摩天就互相握一握手,“夜摩执手兜率笑”。
  兜率天他就互相笑一笑,你不要以为笑就是好啊!我们人间的人以为笑就是好事,“笑”也就是有一种情欲的作用,所以你到这夜摩天啊,这天人都是愿意自己修行用功,很少人与人之间互相握手,这握手就是男女夫妇间行这种性行为。“兜率笑”,兜率天对着笑一笑。
  “化乐熟视”,这化乐天的男女熟视。“熟”,就是看的时间久一点,譬如或者一分钟,或者五分钟,互相看一、两分钟这么熟视。“他暂视”,他化自在天,就这么一看就得了,不是看很久。越往高一层欲念就愈轻一层。你若欲念不轻呢,你也生不到那个天上去;你生到那个天,也都没有多少欲念了,所以这是六欲天的欲乐。
  节录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漏尽通:漏尽了,不是说好像一个瓶子里边装了水,瓶子底下有个窟窿,把水都漏出去了,叫漏尽。漏尽通,是没有漏了——本来是有漏的,现在把漏补上,没有漏了。什么叫没有漏?我说了很多次了,你没有淫欲心就是没有漏了,你没有贪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嗔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痴心也是没有漏了。总而言之,你有八万四千种的毛病,现在这个毛病都没有了,这就叫无漏了,漏尽通。
  节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教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是单单四事供养,不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么简单;她都要以这个身心性命来供养他,都要和他行淫欲。所差的地方就在行淫欲这个地方,有淫欲,这都是邪的;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你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听那个人说:“开悟了,什么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淫欲了。”这简直地这是大魔王、大魔王、大魔王说的话。你不开悟,不守规矩,那是你不懂;你开悟,你懂了,却明知故犯,再不守规矩,不守戒律,那你开悟,开个什么悟?变成开倒车,往回走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研究那个真理,只知道,噢!开悟了,人家说开悟了,不需要守什么规矩,也就跟着这样说:噢!不需要守规矩了,他开悟的了,抽烟、喝酒、玩女人,什么都干了。所以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淫欲,他有淫欲心,尽行不净行,这就是魔;他不贪钱,没有淫欲,那就是真的。他专门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哦!你前生是我的什么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么啊,我做过皇帝啊,你怎么样怎么样子。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就引诱人生这种淫欲的心。他公开讲就变成去骗人,去攀缘。
  节录自《人生要义》:
  我在金山圣寺讲过,难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点死吗?逼迫着子女结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点死,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旁的。所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传完了,又是什么样子,没有下文。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欲念,息了贪心。
  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
  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无明火究竟是什么?很简单很干脆的说,就是男贪女爱的淫欲心。这种心念一动,连自己都莫名其妙,无法阻止。所以许多人常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法挽救。当异性相爱的时候,你如去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爱她呢?她为什么要爱你呢?他们一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希望每个出家人都能断欲去爱,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假如你能够彻底放下一切色欲,那么,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汉,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这一关迷住了。世间上所有的问题和烦恼,也源于此。想要断烦恼,先要断欲。如果要随逐烦恼,大可以恣情纵欲,为所欲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什么是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什么也不明了。无明究竟是什么?较文雅的说,就是愚痴;若往显明露骨来说,就是淫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问他(她)为什么要追求?或会回答:因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爱他(她)。再问:为什么要爱他(她),哪个地方可爱?问来问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还要去追,这就是无明,也可以说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还要往里钻。
  为什么?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无论成佛或做祖师,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样生来的,就怎样死去。所谓“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断绝轮回、不愿截断生死流。反而愿顺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无明。有了“无明”之后,就有“行为”。
  什么行为?就是男女的性行为。因为不明,就要造业,就要颠倒。颠倒之后,就有这种问题发生。发生之后,就有了“识”。有“识”(父母精血成的胎儿)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于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有了感触之后,便生领“受”作用,在顺境晓得快乐,在逆境晓得痛苦,随时随地生起“爱憎”的感情。有了“领受”之心,便生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人贪恋财货女色,而生出种种的欲望。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把它取来,归为己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是一句对一句错?结果众说纷纭。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一句错的。我告诉你们,“人为财死”这话不对,人是为色而死;“鸟为食亡”是对的。鸟为生存,不得不觅食。但人应比鸟有智慧,但现在的人不但不比鸟有智慧,反而比鸟还笨。鸟找东西吃,直接吃了维持生命即可,不须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东西。人现在不用金、银,而用钞票,人就执着这花花绿绿的纸,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为财死吗?不是的。这个“财”后面有“色”在推动着,人实为“色”而死。人的精、气、神若不损伤,就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开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阎王都管不了你。那时愿意活几千年,可以活几千年;若愿意死,马上即可往生。各位想一想,争名夺利有何意思?现代男女又讲爱情,同性恋也讲爱情,要合法结婚,结果弄出“爱死病”来,爱就要死。“色”和“爱”这二字合起来,爱“色”就“死”。
  同性恋者说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会成同性恋,互相泄欲。但你是人,为什么要学低级的畜生?我本不愿讲,但现在不得不揭穿“人为财死”的秘密,免得人迷头迷脑。男的到时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时候也要找物件,还没有长成就要找物件。现在的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教育,这是教孩子快点死,是很颠倒的。我不怕人不高兴,同性恋的人高兴不高兴我不管。因你想爱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无边,否则,你再也出不来了。
  所以“人为财死”有语病,中国人不愿揭穿讲,明知不对但不讲,掩耳盗铃,以为塞住耳,铃就不响了。我愿讲人不愿听的话,若只讲你爱听的话,那就是谄媚。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不忍大家传染“爱死病”,故不能不说。这“爱死病”就像空气污染一样,到处都有,防不胜防,它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为什么要争利益?因为想维持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着色欲而成立的。为了维持这个色欲,保护自己的家,便引致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次而导致家与家争、国与国争,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不是为财死,财不过是保护色欲,人结果还是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别就在这一点。有人说:“人人都这样。”那因为人人都糊涂,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来?如何死去?几千年来人都在这生死中打转,没法出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赌博没有分别,这是生命的赌博。怎么讲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涂了。明白的时候少,糊涂的时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这个烦恼都是由“无明”来的,无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财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无本取利,但纵使富可敌国,依然不会满足。色欲是“刮骨钢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会百病丛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昼夜忧虑,生男就急着要他娶媳妇;生女就急着要她嫁人,认为这两件事未完,即大事未毕。
  其实,生儿育女应该是要教育他有学识、有技能。至于结婚与否,不必担心那么多。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妇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们修行成佛。现在世界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子女如果不结婚,父母都反对;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见得反对。所以说: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兴,这就是做父母糊涂的地方。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着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人,这样也不对。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着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问:做人最主要的行为是什么?答:是去欲断爱,不要年纪轻轻就恣纵贪欲。现代西方社会里,七、八岁的小孩也懂得行淫之事,将来都变成短命鬼。为什么?因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时,就把小苗割去,这种子将来变成痞子,绝不会有收成。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则发脾气。为什么会发脾气?主要的原因,是无明和情爱在作怪。假设没有无明,没有情爱,脾气就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离你远远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爱,则生自私,便不顾一切,为目的不择手段的追求,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归根究底,就是为了欲念。如果没有欲,则无自私。没有自私,则无烦恼。如有烦恼,则有生死;如无烦恼,则无生死。这个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要知道,没有欲,便无无明。破了无明,便显法性。我们学佛,首先除无明,去烦恼。若能圆满,则证解脱。
  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就因为有无明。无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烦恼。贪求不得而有烦恼,人对我不好而有烦恼。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有个我存在。如果无我,则无烦恼。若能无无明,无自私,烦恼就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们信不信,就是这个。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就是说这个。把我没有了,把无明破了,把欲消灭了,没有自私,也没有烦恼。想找烦恼,也找不到烦恼。为什么?因为根本的问题解决了。
  各位要注意!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是从无明和情爱那里来的。如果没有情欲的话,觉得什么也不重要。就因为有情欲,才觉得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什么都不对,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将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来室,升如来座,披如来衣,说如来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咏:鹅毛,冷
  十万琼瑶遮海岳 ,一天风雪打杉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2-3-5 16: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理想 理想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5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螺壳
  楼主:沙螺壳5Lv 12  时间:2022-01-06 01:17:23
  《墨松图》是清代赵之谦所作名画,现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清代不仅仅有一幅,徐釚还有一幅。但款识和序跋皆不称其为“墨松图”(其跋为:以篆、隶书法画松,古人多有之,兹更闻以草法,意在郭熙、马远之间。)不可以“万古唯一”为依据 。大千也多写松也并不称“墨松”。仅后人偶有无知者轻率之言而已。
  几千年水墨中国,丹青自古以松柏为题材者浩如烟海,梅兰竹菊写意皆以墨称。独松柏不称墨,以其未有生而艳丽之色,无论节序皆以苍郁示人,本与墨色同沉浑,固不似他者之天然灿丽。自古不以称墨山墨水墨人云云,乃固有其书画文化习惯而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