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回复: 7

新书《明义题红诗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发表于 2022-3-3 05: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该书对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七言绝句及明义本人做了全面的有价值的探讨。内容有:明义研究综述、明义生于乾隆九年(1744)考、明义生平简论、《绿烟琐窗集》与题红诗证真、《绿烟琐窗集》写作年限与题红诗写作时间考、题红诗二十首诠析、明义所见《红楼梦》抄本性质的判断及可能的来源分析、明义与曹雪芹是否相识等。
  该书最后一章通过对弘晓、佟佳氏等人的早期诗文的研读比对,发现早在乾隆初年已经有阅读《红楼梦》的系列"痕迹""证据",表明《红楼梦》至少前八十回成熟的文稿在乾隆十三年(1748)左右已经完成,开始在亲友小范围内流传。这应该是《红楼梦》成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目 录
  序(赵建忠)
  绪论
  第一章 明义研究综述
  第一节 明义生年与题红诗写作时间研究
  第二节 题红诗及小序解读研究
  第三节 题红诗真伪辨争、其它研究及展望
  第二章 明义家世生平
  第一节 明义生年考
  第二节 明义家世
  第三节 明义生平简论
  第三章 《绿烟琐窗集》考论
  第一节 《绿烟琐窗集》证真
  第二节 《绿烟琐窗集》写作年限考
  第三节 《古意》诗二十首评析与价值
  第四章 明义题红诗考论
  第一节 题红诗证真
  第二节 题红诗写作时间考
  第三节 题红诗二十首诠析
  第五章 明义所见《红楼梦》抄本
  第一节 明义所见抄本来源浅析
  第二节 明义所见抄本判断
  第三节 明义与毛大瀛交游及考证价值
  第六章 《红楼梦》早期阅读与成书新思考
  第一节 弘晓早期疑似涉红诗与特殊的“友人”
  第二节 佟佳氏早期疑似涉红诗
  第三节 敦敏、敦诚早期阅红的推测
  第四节 《红楼梦》早期阅读者之间的关联
  第五节 《红楼梦》成书新思考
  附录 明义年谱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首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尽力一头还雨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此诗题咏今本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
  此诗与之有三处相合:“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即为“追随小蝶”,“穿花度柳”即为“丛花无数开”,“向草地下来扑”即为“在苍苔”。有疑问的是如下四点:
  (一)为何不是“大如团扇”的大蝶而是小蝶呢?笔者认为这是作诗者合理的改动和想象,因为诗体和小说体叙述有所不同。小说叙述可以有多种修饰,而绝句题材诗歌受字数限制必须凝炼和准确。传统文化中,女性审美多以小为美,如小嘴、小脚、小手等,如果直书“追随大蝶过墙来”,而又不会再有其它的修饰,则读之颇为不妥,似乎扑蝶者不是少女而是一位壮汉。而今本小说当中是“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描绘重点在“一双”“玉色”,所加上的“大如团扇”的形状描绘,实际不是强调蝴蝶的大,而是隐喻宝钗的丰腴美(包括前面的“玉色”),普通的读者是能感受得到的,不会认为唐突了闺阁。
  (二)“尽力一头还雨把”是摘花还是扑蝶?吴世昌、周林生、刘相雨都认为是摘花,认为“雨”是“两”的误抄,实际大谬。试想:摘花要“尽力一头”吗?“追随小蝶”是为了摘花吗?扇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所以,“尽力一头”当然是扑蝶!
  (三)“雨”是“两”的误抄吗?笔者认为不是。正确的理解是:“还雨把”是语序倒置,实际是“还把雨”。语序倒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现象,如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实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种倒置或为强调某字某词,或为合乎格律平仄,此处“还雨把”的倒置是强调“把”字。那么此诗的“还把雨”是何意呢?在今本中是否有对应?笔者思考良久,看到今本的一句话才恍然大悟:“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原来“把雨”是指“把汗如雨”之意!“还”是递进,是“又”的意思,而不是“返回”“还原”的意思。朱淡文认为的“还两把”是指满族女子所梳的“两把头”,“尽力一头还两把”理解为因摘花用力太过,头上发髻散开了,回复成两把青丝。这种解释是不合常理的:满族女子梳好后的发髻才叫“两把头”,断不是发髻散开了,还“两把”青丝。
  (四)“扇纨遗却在苍苔”为何不是“折(摺)扇”?此很可能是明义须忌讳而作的曲笔。在《绿烟琐窗集》的七言古诗中有《云麓六兄南征书扇送之》和《云麓六兄南征书扇寄之》两诗,其中有“而我探袖出一扇”句,与今本宝钗扑蝶时“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相同,可知都为折扇。所以,“扇折遗却”是对“六兄南征”大不利的,明义把它改为“扇纨”。若果真如此,则与笔者主张的明义题红诗大约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左右相合(云麓南征缅甸为乾隆三十四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首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此诗所咏对象仍为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却又暗含双关,即佳人或可指晴雯或可指黛玉。
  《芙蓉女儿诔》有“斗草庭前,兰芽枉待”一句,当为“锦衣公子茁兰芽”出处。又有“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一句,是为“红粉佳人未破瓜”出处。未破瓜即指年龄止于十六岁(破瓜为拆字法,瓜字拆开为两个八字),也指佳人冰清玉洁,未与宝玉有私情。再有“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乡,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及“孤衾有梦,空室无人”两句,是为“少小不妨同室榻”出处。
  至于最后一句“梦魂多个帐儿纱”,当从《芙蓉女儿诔》本身的词句及宝玉和黛玉议论而来。首先,《芙蓉女儿诔》中有“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语皆绝”一句。其次,黛玉与宝玉议论“红绡帐里”、“茜纱窗下”,说到“帐”和“纱”字达六次之多,是为“多个帐儿纱”。再有,作者以宝玉黛玉的议论,实为暗指此诔为黛玉之谶,即脂批所言“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于此!”此等双关写法,明义当了然。所以明义携其意,此诗所咏当也含双关,即咏宝晴,亦咏宝黛。后人阅之,便有或可指黛玉但又难以明确的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8: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研新人 2021-12-23 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47

帖子

12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0
发表于 2022-3-3 0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抄本问世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
  原创 皇极梅
  《红楼梦》抄本问世于何时?皇极梅据有关史料考证: 《红楼梦》抄本问世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
  考定《红楼梦》最早问世时间,有两件历史事件可以作为“标杆”:一是《四库全书》告成时,二是袁树赴任广东肇庆知府后。
  一是《四库全书》告成时
  吴云《红楼梦传奇序》中有”当四库全书告成时“,《红楼梦》抄本问世的记载:
  ------ ”《红楼梦》一书,稗史之妖也,不知其所自起,当《四库全书》告成时,稍稍流布;率皆抄写,无完帙。已而高兰墅偕陈某足成之,间多点窜原文,不免续貂之诮。本事出曹使君家,大抵主于言情,颦卿为主脑,余皆枝叶耳。“(《红楼梦传奇》嘉庆二十四年刊本)
  那么《四库全书》究竟告成于何时呢?据《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九记载:
  乾隆四十七年 。 壬寅 。 正月 。癸丑(1782年2月27日)。上御正大光明殿。赐大学士尚书等宴。
  、、、、、、
  O丙寅(正月二十九日即1782年3月12 日)。四库全书告成。总裁质郡王永瑢等带领总纂、提调、纂修、分校、督促、收掌等员引见。得旨。、、、、、、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即1782年3月12 日,《四库全书》终于告成。当此之际,《红楼梦》抄本也开始面世流传。
  二是袁树赴任广东肇庆知府后
  袁枚《随园诗话》十六卷自刻本,刻于乾隆五十五年,早于乾隆五十六《红楼梦》程甲本的出版,其中记载红学史料,应引起红学界的足够重视。 袁枚《随园诗话》十六卷自刻本第二卷第二十三条,也记载有明义的《题红诗》:
  ------ 二三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间:“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仅从《随园诗话》十六卷自刻本第二卷第二十三条袁枚所记载明义的《题红诗》,看不出明义抄寄题红诗给袁枚的时间,但是可以从同卷上下诗话条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袁枚《随园诗话》十六卷自刻本第二卷第十七条诗话,记录了“香亭弟出守广东,余赋诗送行”,由于袁枚之弟袁树在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年出守广东肇庆知府有史可查,那么同卷第二十三条所记有关《红楼梦》史料诗话,从时间上来讲,应该发生在袁枚之弟“香亭弟出守广东,余赋诗送行”之后。
  从袁枚《随园诗话》记载来看,以”香亭弟出守广东,余赋诗送行“为标志, 明义《题绝句二十首》或作于乾隆四十七年。那么袁树究竟何时任广东肇庆知府呢? 据道光《肇庆府志》卷十三 职官 五 二四O页记载:
  O丁尹志 江苏无锡人 举人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 以肇庆府 理
  O李天培 汉军鑲红旗人 举人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任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升任本省按察使
  O袁 树 浙江仁和人 生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 以 理
  O卫 诣 河南 人 进士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任
  (以上空白处字迹不清,但任职、去职年月清晰可辨。)
  道光《肇庆府志》清楚地记载了,在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原任肇庆知府李天培升任广东本省按察使后,由袁枚之弟袁树于当月接任肇庆知府。
  在乾隆四十七年,”香亭弟出守广东,余(袁枚)赋诗送行“之后,袁枚收到并记录明义抄寄给自己的《题红诗》。与乾隆四十七年初,即”四库全书告成时“,吴云获知到《红楼梦》面世,从时间上来看,高度吻合。
  有道是“孤证不立”!那么相互独立的双证,即以两件历史事件可以作为“标杆”:一是《四库全书》告成时,二是袁树赴任广东肇庆知府后,完全可以证实:《红楼梦》抄本问世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或者说:乾隆四十七年为《红楼梦》抄本问世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1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抄本问世于乾隆四十七年?这个推测所谓的两个证据根本站不住脚,永忠的《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抄本在此之前早已出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发表于 2022-3-3 1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把头要到道光、咸丰年间才出现,曹雪芹生活的雍正、乾隆年间还没有这种发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