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回复: 4

苏州万人码头旧联独句新对兼评他对

[复制链接]

1

主题

12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22-2-10 05: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偶翻网页,觅得一旧闻,言二十年前苏州万人码头累至20万元重金征楹联对句以勒石扬名,后无果抱憾而终。不觉来了兴致,细寻一番,顿了前后经过。定睛打量所出上句:三吴明清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五湖四海!虽有机巧重重,且豪气冲天,骄意弥怀,然字不出僻,意未奇峰,非不世之联。心下便有了一试敝拙之思。遂再下功夫详究南浩街之胜,费时三日,拈得数句应景联句。现将所得该征联活动主要经过及经评选优秀联句,以及见于网络的对句等资料整理录出,以与诸同好评点对比,求江湖远对之野趣。
  一、事件原委概述
  1999年,江苏亚细亚国贸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承接的苏州市南浩街解危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欲通过景点设置展示吴文化魅力。苏州遍地牌坊,匾额楹联满目,然新设南浩十八景,其中万人码头牌坊却空白无迹,不免心生嗟叹。比对苏州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的集体创作,以散联形式为万人码头石牌坊撰成一则上联,交南浩街景点管理处向社会公开征求下联。所出上联由苏州市书法家费之雄书写,刻在石牌坊上首,以凤求凰的形式公布于众,下首空白留待填补征集的下联。活动承诺对理想佳作除勒石补白外,对中选句作者重赏1万元。
  经媒体传播,征联消息传出后应者无数。当年有2000多条应征作品,年终评审时,经主办方邀请的楹联艺术研究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来稿现场开封,逐件评审。但没有看到可以勒石的理想绝对。遂定来年继续征集,赏金升格。不料仍是佳作无觅处。如此不免心有戚戚。征联举办方横下一条心,不见绝对不罢手,魁首佳作不出,奖金届届递增。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赏金的增持,不但引起苏州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国内外重要媒体也都参加了报道,视南浩街征联活动为一个文化事件。
  2002年,征联活动达到高峰期。悬赏金额已经增加到12万元。如此重金,令社会众说纷纭。新华社发出四次通稿,境外华文报纸也争相报道。这一年,收到来信17158封,应对的下联近6万条。比以往3年稿件都多,应征者分布也更加广泛。国内除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都有人参加。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地方名人也参加了活动。世界各地华人也闻风而动,有巴西、意大利、美国等21个国家的人士参与,寄来300条下联。评委们用了5天1夜的时间进行评审。还是现场开封,通过三审和终审,选出58位作者的作品给予入围奖,选出5条为优秀奖。而佳句绝对仍未出现。 评选结果一出,舆论大哗。老谷、阿泰、文滔等人于公开舆评中各抒己见,引发辩论之声四起。
  如此一翻便是六届,直至2005年,在评选完最后一届—2004年投稿后,佳作仍然杳无踪影。主办方南浩街管委在面临的巨大压力面前,经过分析评定,最终宣布活动终止,此时赏金已升至20万元。2004年度活动的评比结果是,收到信件2491封(件),网上征联2850条,共计12948条,评出优秀奖20名,最佳楹联仍暂缺。为了表达对征联活动的真诚,江苏亚细亚集团决定将原准备用于评选的2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苏州市慈善总会,向社会和弱势群体献上一份爱心。
  二、苏州南浩街历史人文梳篦
  南浩街,位于城外阊门、胥门之间的护城河西岸。北起阊门吊桥(原鲇鱼墩)向南过金门路至南浩桥(原夏驾桥)。长1800米,宽6.2米。原为弹石路,20世纪80年代后,先后改造成沥青、水泥道板。原名南濠街(民国《吴县志》称南濠大街),因阊门以南护城河称为南濠而得名,后讹“濠”为“浩”(参见“北浩弄”条)。《苏州城厢图》等均标南濠街。
  现今的民国风情街一片,是旧时苏州的北码头,从大运河通过铁岭关、枫桥、下塘河东来阊门的货船,以及从惠济桥北的十字洋河通过西护城河南下阊门的货船,都要在此码头靠岸卸货,所以旧时这里是异常热闹繁忙的。北码头也是护城河48景之“古津帆影”。经过横跨水城门河的聚龙桥到达五龙桥,五龙桥为三孔石拱桥,两边台阶挨着桥栏处有轨道供单车推行。然后是渡僧桥和山塘桥,有著名的七里山塘街和山塘河直达虎丘,街上河中多次发生过唐伯虎遇秋香、状元公洪钧遇名姬赛金花这一类才子佳人的故事。往东便是阊门, 阊门是护城河48景之“气通阊阖”,属于古八门,历史悠久,它也是水、陆双城门。阊门桥为何称为吊桥呢?估计此桥在古代是吊桥,现在虽已改建为廊桥形式,但依然沿用了过去的桥名。这段步道的河对岸便是南浩街,也是护城河48景之“锦绣南浩”。阊门水域为五水交汇,沿河两岸上下风景秀丽,河道纵横,水流盘旋,绿浪回荡,很有“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意境。
  1998年南浩街北段(金门路以北)实施街坊全面改造,1999年4月竣工。600米路面改铺花岗石,街两侧建有仿古商业门面房,街西建有11幢居民住宅楼的南浩花园,并集中设置“南浩十八景”景点(分别是阊门、金门、金阊亭、《盛世滋生图》阊门景、阊门诗画廊、泰伯圣像、林则徐禁烟处、神仙庙、四月十四轧神仙、八仙群雕、姑苏名人馆、历代状元碑、明代四大家、吴门四才子、古城河水上旅游、万人码头、葫芦庙旧址、《玉蜻蜓》的传说)。金阊亭是西汉时的地方吏员和富户向朱买臣赔礼道歉而建。万人码头旧称“犯人码头”,皆因苏州是古时州府所在,各县押送的犯人都从此码头进出,故名。后来犯人改从陆路,此码头取其谐音就改为现名。万人码头牌坊北侧10米就是神仙庙,神仙庙比较特殊,供奉的不是西方佛祖,而是中国的八仙,而以吕洞宾为主。庙虽不算大,但建筑雄伟,再现了昔日景象。传说农历四月十四那天是吕洞宾的生日,他会化装来此度化有缘人,所以人们成群结队去神仙庙祭拜,希望遇到他,以至于演化为一个庙会——“轧神仙”(“轧”念“嘎”音)。
  在南浩街北段改造工程中,新辟三条东西向通道,自南而北依次是名人街、葫芦街、神仙街。
  旧时苏州元宵灯节,阊门一带极为热门,南濠街也是“张灯结彩”处,清潜庵《苏台竹枝词百首》中有一首即吟其事:“节届元宵日日晴,南濠灯市更鲜明。十番锣鼓缜街闹,争挟火龙地上行。”民间有“南濠彩子北濠灯,城门洞里轧煞人”之谚,彩子即彩球,以各式绸缎扎成花球故也。明清时南濠街为阊门外繁华商市之一,但毁于咸丰十年(1860),同治、光绪年间稍有恢复,传说某年南濠街失火,不仅街北端的鲇鱼墩遭灾,连山塘街小邾弄也未能幸免,民间因而又有“南濠街火着,带脱小邾弄”之语。西岸有一座三层的朝宗阁,建于2012年。600 年前,阊门一带的原住民被朱元璋赶散到外地,如今他们的后代来此寻根认祖,集资建了阊门寻根纪念地。阊门这一大片区域就是《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最是一二等温柔富贵之地”。
  明代文学家都穆、杨循吉曾家居于南濠街。
  南浩街以西就是鼎鼎大名的石路商业区,也是苏州城外最繁华之处。下面便路过金门,是护城河48景之“金门流辉”。金门墙体上爬满藤蔓,倒显得年代久远。金门的城门有三个门洞,中间的大两边的小,资料说它是“罗马式”,罗马式指一种西方建筑艺术风格。这里是金门路,比较繁忙,要注意安全。金门西百米处是南新桥,它们均是民国时间修建。南新桥是金门路的一部分,下金门路200米外为景德桥。古朴美丽的景德桥由三座并行紧挨着的桥梁构成,中间为平直的梁桥,供汽车行驶,两侧为玉带状的拱桥,供行人过往。桥拱那优美的弧形曲线带给游人一种爽歪歪的视觉享受。这座桥立面造型丰满,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有机结合,与环城河风景带相得益彰。
  介绍完本文所涉枝节,接下来便该步入正题。
  三、活动规则及出句分析
  活动虽然终止了,奖金没有了,可影响却是持续 了下来。此联出句仍引得联句爱好者们萦牵于心,至今于虚拟网络世界仍不时见其踪影。此句真如此难以合榫么?抑或是评选规则过于严格,甚至是主办方借宏扬传统文化之名,行炒作之实,有如现时之常态?要理清个中缘由,出句对句和评选规则乃是破解之匙。以笔者之能,原出句是遍地可得,评选规则如今已是难寻原文,只能借各种报道消息的引证得其大概,白纸黑字的对句也只能在网络世界中搜得大概。然可借此讯息,梳篦出一些雪泥鸿爪出来。
  先来看出句: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此句平仄为:
  通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 平通仄平仄仄(古音平水韵)
  此句机巧甚多。首先起首四平,后跟四仄,其次有“一两三四五”数字及暗嵌的数字“陆”,再次以三吴明清第一街指明南浩街所在地的历史之久远及盛况,其中三吴明清可以分拆为三吴和明清,也可以合为三吴明清;分拆的话,三吴是苏州的古称,明清意指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合并一起的话指三个国家——吴、明、清;无论分拆合并,在句意上都能说得通顺;并以水陆两旺四字点明其航运及陆运交通枢纽要地之地理冲要,水陆为河道和陆路交通之意的常用名词,并列结构,而陆字又为数字六的汉字大写,暗含数字六之意,只是以六释陆之意,则句意不通,但与句中所用其余数字连起来看,陆字就可以看作联句暗含的一个机关。所以,出句的含意有两个:
  1、(三吴(这个地方的)(水路(和)陆路(都)兴旺)(的)第一街的)名声((在)明清(时代))传(至)五湖四海。这个句意解释中三吴为形容第一街的词语,作定中短语中主语(第一街)的定语;而“明清”则是说明“传(驰)”这个行为发生的时间,作状语;水陆两旺这个短句也是修饰定中短语中主语(第一街)的定语,而(((三吴)的+(水陆两旺)的第一街)的)是宾语“名声(誉)”定语;(至)五湖四海是补语;主语则被 省略了。
  2、((吴、明、清三(个朝代)的)((水路(和)陆路(都)兴旺)的)第一街的)名声传(至)五湖四海。这个句意解释中,吴明清是以三个朝代并列形式作 定语修饰第一街,水陆两旺是另一个作定语修饰第一街的短句,在此基础上第一街再作宾语“名声(誉)”的定语;句子的其它结构成分与上一种解释相同。
  再说联句成对规则。联对源于律绝诗中的对偶句。自诞生之时起便烙上了诗句琅琅上口言简意赅的特点。自然就以诗词规则为其精要。也因此更着意于联句的含意和境界,在漫长岁月中并未另规别章明文其韵律规则,只是按诗词格律自然演化。虽然历史上也有诗词大家对联对进行评点并总结其妙处特点形成规则,但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如诗词格律一般集结在一篇文章中形成规制,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和遵守。诗词作为古代文士抒怀明志结朋交友的主要文体,整体经历了从只求押韵脚的口语式抒情咏物诗歌如《乐府诗集》到讲究平仄对仗和句量字数的古体诗如绝句律诗等,再到讲求格律固化声律平仄字序和词韵对仗句型的近体诗词这一过程,在这过程中诗词的规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体裁型式也越来越僵化。联对也亦趋亦蹈,紧跟变化。但联对与诗词的最大不同是,诗词的句数比联对多,诗最少四句,长律理是只要句子是呈偶数出现,句数不限制,词则每句字数可不等,以总字数定类型,而联对因为是从诗词中抽出对仗的两句形成,只有上下两句对偶句,但每句的字数和短句数量不限制。再者诗词在古代是属于识文断字的文人专属文化体裁,做首诗得动不少心思,只有有闲而且受过专业训练的文人才会花这功夫去琢磨一首诗。而联对的两句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最短可以每句一个字,最长可以每句数百字,因而 不论什么人,只要了解一些联对规则就可以来上几联,雅俗共赏,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广泛传播开来。所以诗词有专文定规,而且规则越演化越繁杂以显其高雅;而对联只是流传过程中根据诗词规则的变化约定俗成其规,当碰到文与意难双全时,往往文韵退避三舍。由此演绎出许许多多文隽意永辞瑰境远的绝对佳联,也传出许多脍灸人口的逸闻轶事。虽然如此,但绝大部分人认同的联对常规还是与诗词规则相同,也沿用了诗词规则中的术语。联对的常规包括:
  1、格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2、出句和对句有多分句的情况下,上下联各自包含的分句数要相等,每个相对应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音步“节奏点”的节奏一致,句子语意完整;
  3、要求仄起平收;
  4、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完全相离以至于风牛马不相及,也不能“合掌”,最好是若即若离,且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求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的享受。
  如果要求严格按近体诗格律来联对,那么诗词格律里面的六要素细节就不能忽略了。包括:
  1、联对的出句和对句声律结构必须平仄交替,而且要符合规定的句式。最工整的是按马蹄韵组词联句就万无一失,如果不符合马蹄韵格律,对五字以上的单句要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否则就要对拗句进行拗救;
  2、出句和对句不能出现孤平现象,如有孤平现象出现就要按诗律规则更换特定位置的字以消除孤平现象;但因为孤平的说法只是从音步语感上进行判别,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明确句型,因此有许多说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概念越来越模糊,造成许多争议;
  3、出句和对句不能出现三连平或者三连仄及以上的相同音调,特别是每句的收尾句脚位置,如果在句脚处出现了三连或以上同音,那么是绝对被 判为不合格的联句,称为出格;
  4、出句和对句对应位置的字词必须字数一样,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具体来讲,按现代语法的词性分类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果是按古汉语的词性分类,就是要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等等;
  5、出句和对句的句法和语法组成、句式结构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6、出句和对句在句中可以规则重字,就是在上下两句的相同位置可以出现上下联各一个相同的字,但在上下联中的每个重字应该尽可能不同,除非是意境深远清新脱俗得到一致赞赏的联对,才能破例;
  7、出句和对句不能有同样的字,无论是不是同一个字序位置,术语叫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但这并不是绝对 禁止的,对虚词词性的字词,可以上下联同位重字,对于一字两义的字词,可以上下联异位重字;
  8、对于合掌问题,不仅是上下联句意不能相同(叫同意相对),具体到出句和对句相应字序位置上的字词,也不能是相同的含意或者描述同一样事物;如果 放宽规则,可以允许个别非中心词语合掌,也就是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的状况;
  9、对联的韵脚应该符合上仄下平规律,特别是上下联韵脚同平同仄,是绝对不允许的;
  10、上下联各句的音步节奏点或者语意节奏点平仄不能失替,就是说每句句中的音步节奏点平仄应该按平仄平仄......或者仄平仄平......这样的次序轮换出现,如果出现相邻两个音步节奏点同平或者同仄的现象,就不合格了,叫失替。
  以上10条完全按诗词格律规则拟联句的要求在楹联领域被 总结为对联八忌,部分地方按照六要素的分类将这10条要求归并到六要素条款下,称为对联六忌。完全按这些要求拟出的联句,中规中矩,工整规范,有如道学先生,行为语言完全拘泥于圣贤确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教条,虽然道貌岸然,中正冲和,却显得呆板僵硬,绝少令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的意味深长和发人深思、无穷回味,因而佳句绝对很少。
  至现代,因为古今口音的变化和拚音的推广,对文士吟诗作对产生了许多不便,因而汇集整理出新韵。联对方面到本世纪的2007年,由全国性的楹联协会制定了推荐性的《联律通则》,并于次年定稿。但《联律通则》只是汇集大部分人理解和认同的联对规则,以求最大范围的支持覆盖,减少争议,所以没有强制性要求必须遵守。只要吟对者的作品符合联对的常规要求而应和者无异议就可以。因此在对联活动中,都需要举办者或者主导者明确其适用的规则,否则按各自的理解,有时会产生很大的争议,导致不必要的麻烦。《联律通则》对联对的规则条款,除了以上六要素以及八忌中大部分要求进行明确统一之外,按照以往历史对句习惯以及历史上流传悠久的绝对佳联范例,明确了从宽的规则及其成立条件,称其为传统对格,意求按六要素基本规则的“常境”、知晓古今独立创作对仗工整声辨律清佳联的“妙境”、善于“从法而出”汇古通今的“化境”三个层次来鼓励推广楹联创作,以继承先祖的巧思妙意,涌现更多佳联。
  知晓了联对的规则渊源和古今变化后,再回头来分析南浩街征联的出句,就会发现出句也并不是完全符合对联律八忌的要求,起首四连平,句中四连仄,破了不要三连及以上同音步的要求,并且音步失替。在机巧方面,出句除了嵌入的六个数字和一字双意这两个机巧之外,并没有历史上那些名联绝对的修辞特征比如叠语、嵌字、衔字、借音、谐音、联绵等句型格式。这样自身缺陷明显的出句,如果要求应对的下联在格律方面完美无缺地对应出句,无异于麻胡欲配菩萨,要求高得有些不可思议。也让应对难度成倍增加。这也正是持批评观点的阿泰对征联活动诟病的一大原因。当然,这也是主办方愿意出如此重金求稿的原因之一。从这方面来说,也无可厚非。
  但凡有效评选活动,主办方的意图、要求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征稿之类的文化活动,因为主观感受性较强,活动的规则,特别是评比规则,以及主题特点和条件说明是重中之重。对于楹联这类没有统一公众标准的征稿活动,主办方对规则和条件、主题特点说明、应和要求标准的交待是越完善越清晰就越容易达成目标。鉴于南浩街征联活动发生在本世纪的世纪之交,那时没有统一的联律规则明示出来,即使是非强制的推荐性规则也是征联终止四年后才出现的事实,要对出适配出句的对句,征联活动举办方确定的应对规则就非常关键了。而且出句还是未完全符合联律六要素的不规范出句,投稿在六要素方面要如何对应,失替和连平连仄要不要拗救,直接关系到对句质量优劣和应对难度的高低,主办方必须要细致明确。所以南浩街征对活动的投稿启事各项要求标准的内容非常关键。由于征联活动已经终止近二十年,现在要去找举办方原先的活动公告启事,是比较困难的了。何况那时是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刚刚兴旺起来不久,举办方想必是没在这个新兴世界发布公告,而是在苏州本地的比如报刊之类的传统媒体上发布讯息的,要想找到征联公告的原始全文,要不得上苏州的图书馆,要不得去媒体的电子档案馆才有可能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笔者的网络搜索能力有限功夫不到家没搜到。总之我在度娘和琐狗上搜了几十页,也没找到原文,倒是大批的引流转载报道翻出来 一大堆。罢了,也不必费那么多事非得找到原文吧,对句最重要的是文字质量,至于规则,只是个门槛,从大堆的转载报道中引用的举办方权威人士或者评委的点评当中,推测下征联活动对对句的要求,再结合楹联自身的六要素条件,应该也大差不差。
  在南浩街征联活动最为吸引眼球的2002年,东南早报转载的新闻报道中有未点名的评委点评2001年的投稿作品中没有出现佳句的原因在于立意欠深、平仄不协调、上下联贯气差、内容上地域性不吻合等缺陷;在赵锡良的博客中一篇发于2007年10月的南浩街征联活动博文中介绍,主办方要求能勒铭在牌坊上的理想佳作,达到意境深、语言美、与上联气韵贯通的条件,同时该文介绍楹联研究会人员解释多次入选空缺的原因在于:
  1.此联为散联,联律不是很规则;
  2.此联中“三吴明清”为四平,“水陆两旺”为四仄,在楹联中四平四仄是犯忌的;
  3.在上联17个字中,镶有6个数字,其中“水陆两旺”的“陆”字既为与“水”正反相对的名词,又为暗扣数字“6”,不少人在此“卡壳”;
  4.对联看起来简单,学问却很深,讲究平仄,词性;
  5.要达到斯时、斯地、斯景及要有苏州南浩街的个性,不仅要雅俗共赏而且对平仄,描述对象等要有一定要求。
  另外诗词在线门户网站在2010年4月发的名为《析苏州南浩街历年优秀对句》文章中介绍,活动对对句的要求包括对句需平仄相对和字词的词性如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相对,同时下联必须与上联呼吸相通,气韵连贯。据文章介绍,2002年征联活动参与者中不乏大家和楹联专家,但即使是这些高手,也仍然未能创作出令主办方满意的佳对。个中原因,“在于这些应征者对苏州南浩街万人码头的征联宗旨缺乏了解,尽管应征者采用了多种形式,但都失之于生硬,抛开了南浩街和万人码头,信马由缰。更多的作者,对楹联艺术的规律了解不够。......“2002年投稿达六万余条,评委从历年的9名扩大到12名。这些评委们分析认为,2002年的所有稿件“6万条应征作品都不能入选,主要原因是,除了平仄和暗嵌的‘陆’字是难关外,绝大多数应征者没有扣住苏州南浩街主题”。
  从以上新闻报道和分析文章中涉及下联对句应对规则的内容来分析,主办方的对句标准是比较苛刻的。要满足平仄相对、字词词性相对等六要素要求,还得立意深远大气(实际来说就是正面溢誉南浩街)、要涵盖苏州南浩街斯时斯地斯景及独特个性、要语言美、要与上联气韵贯通、要完全贴合上联的语句特色(即暗嵌的‘陆’字、所嵌的六个数字、三吴明清四字的两种句意解释)。但参与评选的评委同时也表示出句联是散联,散联就表明对句与出句之间的格律六要素不能严格的一一对应,而是以立意和气势境界为标准来衡量对句的优劣,而格律六要素并不作为硬性的合格甚至佳作评选标准,对句在意境、独特特点描画一致、语言优美节奏明快与出句一致、含意与出句相接、出句的机巧机关予以贴切应和这些方面上佳,如在六要素的平仄、词性相对等方面能完美对应则更妙,未能严格一一对应,可不予深究的。对于出句的四连平四连仄也可以不予拗救。如此,楹联研究会人员、主办方工作人在屡屡强调出句的犯忌处之外,又强调要平仄、词性的严格要求等格律六要素要求,就有矛盾了,意图令人费解。
  总体来说,南浩街征联这个出句的完美对句,应该是满足三个层次的标准要求,首要是立意意境气势,对句与出句的音步对应是否和谐,对句自身的语感是否明快爽朗琅琅上口,与出句在内容上相接,没有合掌或者背离不相干现象,这是佳对的入围条件;其次是对句内容与南浩街特点的贴合度明示度,以及对出句巧对机关的响应程度;再次才是对句对联律六要素的符合程度,这第三层是锦上添花项,能完美符合联律要求是绝佳上上联,如果没有,那么绝大部分格律标准满足了,个别地方出律,部分细节有瑕疵,只要满足前二层标准,就可以认定为佳对,可以勒铭于牌坊。如此,下联的投稿对句要满足下列按上述三层次顺序列出的条件:
  1、全句含义、气度要至少与出句持平,胜出者更胜一筹;
  2、句意相联,对句与出句在全句的内容含义上要互相联系,要不是说同一种事物的不同两面,要不在逻辑上能相互联贯起来,要同时避免完全无干和合掌两种现象;
  3、对句与出句的音步和意步完全一致和谐;
  4、对句的音调铿锵,错落有致,朗诵时琅琅上口;
  5、对句能全面描绘南浩街的古今特征,或者生动点明南浩街的主要特点,在历史、地理、经济、人文方面;
  6、出句中所蕴一字两意、嵌合数字、三吴和明清内涵这三个机关,也需要在对句中另拟相似的字词机关予以应和;
  7、尽可能符合联律六要素要求,字句分节相同,对句各字平仄完全与出句对应(专有词类不限),为:仄(通)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 仄平(通)平仄平平(古音平水韵),或者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变格(即奇数字位的平仄与出句相同时不需救拗,按原拟字词排列即可,不需更换);
  8、对句所用字词的词性要与出句对应,要不按古法对应虚实,要不按现代词性分类一一对应;允许动词与形容词性对应;另外按古例中采用特殊对联修辞手法的可以不限词性对应。
  9、对句句型结构及成分组成,尽量与出句一致,或者大部分一致,个别句子成分变化,只要语意通顺,音节抑扬顿挫有致并与出句保持一致,语言优美大气,可以放宽。
  四、对句应对分析
  一般来说,绝对是仅能拟出一联对句的,对句的每个字都不能更换,每字所处位置也不能变动。能够变换的只能说是佳对,却不是绝对。以上诸条件中,完全满足称为工整最佳绝对,其次可以称为佳联绝对的,为满足第二条,第一条的平仄在个别位置上的字与出句对应位置相同,或个别机关未能完全满足而其余条件完全符合的对句。这里要注意的是,有瑕疵的次佳句要称为佳联绝对,必须无更好的对句出现情况下经公认,如果有经公认更佳对句出现,那么原称的佳句自然就要让贤归位。
  对于平仄韵律要求,鉴于对联是由诗词演变而来,所以在古代文学界是执行一条不成文的通则,就是对联的平仄就按诗词平仄格律来。诗词平仄格律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演变,在明清时禁戒森严,达到高峰。为追求音律的通畅上口,在讲究意境气势的同时,对每个字位的平仄要求很严格,稍有出格便视为残次。甚至有一知半解而吹毛求疵之状。结果造成众多禁忌出现,如合掌之说,用典之说,失替之说,乱脚之说,等等等等。但这些规则在前人的诗句中也偶见,有些还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古今口音的演变,更是繁复无比。为圆其说,便又生出无数变通之规。可众说纷纭,无法服众一统。这便造就了古诗词和联律界评点主观性强,差异大的特点。不过笼而统之,概而括之,无论对联还是律绝,首先以意、势决佳,其次以音律定胜是通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06: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联律的韵律规则中,最为中规中矩的便是马蹄韵,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个规律排序下去,在音律方面就准保无误。可限于字词的浩瀚无边和学识的能力有限,在吟诗作对时要某人或者某些人完全照韵律选出合适的字组成佳作,实在难以普遍,甚至寻遍字典也难觅音意均适的字词。这就造就了名篇大家的出现。
  此次南浩街的征联,特殊在两处:
  一是苏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地,地形上浦汊纵横,城市发展上水陆齐张,经过悠久历史的积容并蓄,因而物产丰富,市贾林立,人文鼎盛。南浩街位于苏州城护城河的南濠段,历来双渡并存,河中千帆逡巡,岸上埠市比邻,繁华无双;古时已有南濠八景,号称锦绣南浩,为护城河48景之一。景优物阜,自然名人雅士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风闻雅传无数。征联活动举办时正是南浩街环境改造完成之时,新就南浩十八景,在连年恢复的轧神仙逛庙会传统活动映衬下,更是倍显繁荣,兴旺无比。这样的名胜之地要在牌坊上勒石铭联,自然要贴合当地历史、地理、人文、风物的显著特征。这是重中之重。由此,南浩街联对句便需与以下要点相融:
  1、苏州是周文王姬昌之弟太伯(泰伯)仲雍所建吴国旧地,留下至孝先祖泰伯的传说;
  2、南浩街所在的南濠段护城河的阊门水域为五水交汇,各水域舟帆攘攘;
  3、南浩街由苏州八门的金门和阊门夹持;
  4、南浩街所丰南濠河两岸各有一个码头,一个是通货物的北码头,一个是古时徙转犯人的万人码头,繁盛无比;
  5、苏州评弹的古戏《玉蜻蜓》说的正是南浩街上的悲欢离合;
  6、南浩街上原建有神仙庙,供奉世俗中负有盛名的八仙,并由此衍生出祭拜吕祖的“轧神仙”庙会;
  7、南浩街上有《红楼梦》中贾雨村曾寄身的葫芦庙旧址;
  8、南浩街是清代御藏名画《盛世滋生图》所绘盛景源地;
  9、与南浩街地段相通的七里山塘街和山塘河、山塘桥等地带,发生过无数次唐伯虎遇秋香、状元公洪钧遇名姬赛金花这一类等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10、“姑苏城外寒山寺”中所言的寒山寺,寺中留存有唐代名家寒山拾得遗迹;
  11、数千年历史中,南浩街一带留下苏州城内状元王公等贵胄的无数碑石,文墨名流如吴门四才子、明代四大家等风流传奇和诗文墨宝无数;
  12、南浩街经过翻新改造,原先的敝破旧景尽去,各处人文故迹、街衢景物焕然一新。
  对句要不
  二是此次征联的出句特殊。出句不仅表明了南浩街自古以来的数千年历史,而且用内嵌的数字和吴明清这几个专用词溢赞表达出了南浩街自古的枢纽要地铺市兴旺繁荣景象。
  另外就是出句的措词特色,四连平加四连仄,一字双义,需要对句行文时与之应和。
  由以上出句和南浩街的特点结合联律规则来分析对句的应对,那么对句立意时要在历史人文方面与此对应,以尽可能囊括以上所列厚重的历史和人文风范、闹市丰埠景像,抑或择其中关联几项进行重点渲染,以符合南浩街“最是一二等温柔富贵之地”之誉。同时注意对句措词的气势眼界,须得盖过出句。
  其次考虑吴明清专用词的对仗以及出句内嵌数字的贴合,吴明清是国名,也是朝代的称号,经常用来借代时代,对句对仗用的词可以也用时间或者朝代的称号来对应,也可以用地名或者其他合适的专用名来对应。要注意的是三吴是按苏州的悠久历史用三吴来借指苏州,要从南浩街有关景点典故中找到能对应得上的事物对仗三吴明清,难度不小。再者对出句中所嵌五个数字及一字双义暗含数字的应和,相对有难度,不过可以用来对应的字词还是不少,比如其他的数字,天干地支,以及上下左右前后方位,以及东南西北中方向,金木水火土五行等,都可以。在句意方面要衬上出句从交通和名气方面来盛赞南浩街商旅发达,还是比较容易的。从上述所列南浩街地方的人文和地理底蕴上进行匹配的素材就太多了,反倒是要全部概括南浩街的特征在一句对句里面,这挺困难。
  在对句主题和出句机巧处有了对应后,就要考虑联律规则的对应了。
  在音步和意步方面,出句的音步与意步完全一致,除了首句的尾三字为一单步之外,其余的字都是二字一节。比较好对应。
  如果要与出句的联律完全匹配,那么首先是平仄关系,其次是词性,最后是各分句的组成结构,要一一对应。如果无法兼顾对句意涵与音调词性结构,那么在保证意涵匹配的情况下,平仄可以论135246;词性对仗也可以从宽,比如形容词对动词,名词对形容词动词等等,并非完全不允许;名子成分结构方面,也可以放宽,比如动宾结构与偏正结构也可以配对。
  照此分析,从出句的平仄结构上看,按古音的平水韵,出句平仄为:通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 平通仄平仄仄。其中的“三”一字可平可仄,但按出句文意应为平声,“誉”一字也可平可仄,按文意应念入音,为仄声。这两个字最好是也找两个可平可仄的字来匹配,不行的话就得找一仄一平来分别对应“三”和“誉”字。“三”为数字,用数字匹配的话,因数字里面大多数是仄声,比较好找。所以对句的平仄应为:
  通(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 仄通(平)平(仄)仄平(仄)平
  虽然上句上列出了所有能按135规则置换的字,但全部换就太多了,以最多每分句一字为宜。
  在词性方面,出句由数词、名词、形容词组成,对句中最好对应出句各个字位的词性安排相应类别的字词,如果换词会影响对句的意涵,可以允许不同发就发的字词相对,但数量不宜多,以不超过三个字词为宜。而且不同词性相对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名词或动词对形容词,不赞同名词对动词。
  出句的各分句结构已经在第一部分分析过了。最好对句与出句一致。如不能满足,至少要第一分句是主语,第二分句为定语,第三分句为谓语补语。
  在联句字词短语结构方面,出句基本由双音节词汇组成,仅在首句的未尾是由三字动词组成词组。这些词的结构分别为:
  偏正+并列+偏正 定中(由并列+偏正组成) 动宾+联合(由偏正+偏正组成)
  对句也应尽量与出句相同。
  五、历年优秀对句分析
  在出句条件和对句要求分析完成之后,我们接着来分析下经南浩街征联活动评委评选出的历年优秀对句,看其与出句的应和达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能与南浩街的典型特征相匹配。
  在诗词在线网站上找到自1999年——2003年经评选出的优秀对句,全列出如下。应该还有2004年的最后一届活动投稿,但找不到评出的优秀对句原文,那就作罢吧,凡事不可能太圆满,留些遗憾吧:
  1999年优秀对句
   1.百越楚汉推首埠行肆并荣亨禾八垓九州(邬西濠)
   2.九州吴越十八景形意百全造福万代千秋(祝界琦)
   3.九州南北无双处风光独佳留名万代千秋(夏涌涟)
   4.六朝南北倚二门行伍肆集来源十面八方(张荣根)
   5.七宝金阎罗六艺琼玖十全翩姿百媚千娇(顾 超)
   6.九州繁荣兴百业馆肆拾闻传颂万古千秋(王潇秋)
   7.千载中华不二地文贸双荣来朋万国九州(顾雪枫)
   8.七国春秋呈八景玉玖拾金震声百泽千山(湖北 伍大江)
     9.千秋岁月最古城园林一绝扬威百国万疆(香港 弓竟雄)
     10.六朝华夏无二市工商百兴享荣万岁千秋(江西 俞石山)
     11.八越春秋问九鼎坊肆百汇扬名万水千山(陆应勤)
  2000年优秀对句
   1.百工今古无双艺琼玖十里流芳万岁千秋(上海 陈以鸿)
   2.千载中华不二地商肆双雄来朋万国九州(顾雪枫)
   3.百越春秋序万尸舟驷双骊驶寰七堰八门(顾治立)
   4.百越运漕推首埠批零双畅亨禾八薮九州(邬西濠)
   5.十色店铺凡百业趸零亿盈造福万户千家(滕文达)
  2001年优秀对句
   1.百世阊胥数元泽工肆双荣迎宾万国九洲(黄岳洲)
   2.十里锦绮重九景市肆双兴扬名万户千家(潘宏明)
   3.七邑世纪不二地居肆十全领衔九埠八门(金伯韬)
   4.百邑世纪为首埠铢兆十全擅雄万载千秋(尤毅平)
   5.九上华夏无双埠廛肆群辉招商千店万人(南京 王彭年)
  
  2002年优秀对句
   1.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并荣振邦万代千秋(浙江省 李 康)
   2.伯仲礼义开元国绵芊更新惠风靡极无涯(北京市 臧冬和)
   3.赤县俯仰诸黄祚穹苍青荧寄情丹旆蓝图(湖南省 沈其雍)
   4.百艺荟萃新八景俯拾九华流连万客千宾(江苏省 王秀祥)
   5.九派浩瀚兴百业批零双赢利生万府千州(湖南省 彭明道)
  2003年优秀对句
   1.十里锦绣飘千肆批零兼营播辉百埠万邦(湖北 李成佳)
   2.九域城郭万人埠吉兆八方福泽百代千秋(黑龙江 鄂明尔)
   3.南浩今古称上郡东西繁荣扬名北塞中原(福建 严希书)
   4.六邑宋元榜首衡舟船双兴扬名八极九洲(德国 鲍尔立)
   5.百业阊浒开九市舟骖双遒蜚声万世千秋(西班牙 留葆祺)
   6.万国贸易超群地批零双兴通商百业千行(北京 李建华)
   7.万贯日夜排首埠坊什双兴仰名七域八邦(四川 韩准甫)
   8.百业交汇连九壤埠肆咸荣富实万户千家(江苏 贺联斌)
   9.百年字号千爿店舟车十里连通万国九洲(上海 张方前)
   10.百业贸易通万埠批零兼营惠宝千里八方(美国 蔡中洲)
  诗词在线网上有对这些对句的统计分析,这个分析完全着眼于对出句机关的应和方面,摘录如下:
  1、绝大多数联采用数词对数词(一共34句),有两对句不是。
  2002年湖南省沈其雍的对句采用六种颜色对应出句的六个数字,以苍字暗指黑色,很工整。
  2003年福建严希书的对句采用方位对应出句的六个数字,有点缺憾在于与水陆对应的东西二字中,西字没有暗指的含义。
  2、绝大多数联考虑了暗对陆字(共有28句),其中有5句是以同音字借对方式应对(意-亿、商-三、驷-肆、芊-千、骖-三)。
  3、有十三联考虑了首四字连仄对出句三吴明清四连平(百越楚汉、十色店铺、十里锦绮、七邑世纪、百邑世纪、伯仲礼义、赤县俯仰、百艺荟萃、九派浩瀚、十里锦绣、百业贸易、万贯日夜、万国贸易)。
  4、九联考虑了四字连平对出句水陆两旺四连仄(绵芊更新、穹苍青荧、批零双赢、两句批零兼营、东西繁荣、舟船双兴、批零双兴、舟骖双遒)。
  5、认为“伯仲礼义开元国绵芊更新惠风靡极无涯”谈不上是好对句。
  看过了诗词在线网的评点,按照上文所述的三个层次应对条件,我再来对这些被评为优秀对句的投稿下联作一番细致点的分析点评,以求从中能得以窥见主办方和评委的评选思路。
  1999年优秀对句
   1.百越楚汉推首埠行肆并荣亨禾八垓九州
  此句大意为:百越那地方在楚汉时代就被推举为首屈一指港埠的某地,市场和商铺都很兴旺发达,粮食货物能顺利通达中华大地的八方尽头。从句意来说,此句能匹配出句,只是这里面行肆这两个字如是作一个词来看的话,意思就是行事无顾忌的意思,只能拆开来按本意解释为商贸机构和市场商铺,另外亨禾二字也挺拗口,搜索一番字典找不到词语的解释,也只能按单字本意来解释,含义比较晦涩。这与出句中的水陆、驰誉二词不太匹配。再者百越是指古代南方各地的总称,在百越被推举为首埠,只怕南浩这条街还不能享受这荣誉,整个苏州城差不多。如果是指苏州,那么对句的称颂对象就与征联要求对不上了。而整个句意独指商贸发达,这本来就是出句的含义,对句再着重指出这个方面,虽然不能说合掌,因为对句说的是商铺发达,与出句的水陆兴旺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特征,总是句意太单一,南浩抑或苏州的大量明显特征都没体现出来。
  此句在音调音步和词句结构、联律规则方面与出句应对很工整,肆这个字有商铺市场的意思,也是四的中文大写,应对出句的陆字,很工整。命名也用百、一(首)、四(肆)、二(并)、八、九六个数字对应出句的三、一、六(陆)、二(两)、五、四这六个数字。整句虽然在独特性和个别词语的词性方面稍许差强,也不失为一工对,这大概是评委选其为优秀对句的原因吧。
   2.九州吴越十八景形意百全造福万代千秋(祝界琦)
  此句大意为:中国吴越这地方的十八处景观在形态和表意方面很完美,给千秋万代的后世子孙创造了幸福。吴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二是指五代时钱鏐所建的吴越国。这句虽然点到了南浩街改造新建的南浩十八景,但将其放在吴超这个广大的范围内,并没有指出这十八景在这区域内的地位,所以也不完全是对南浩街区域的特指,在主题贴合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其次,对句在音调和联律规则方面与出句应对较工整,稍有欠缺,一是十八景与第一街的平仄没对上,二是形意一词中没有隐含双义的字,与陆字没对上,三是形意百全的平仄与出句的四连仄没对上。对句的其余音步、词句结构方面与出句应对很贴合,评委应该是从十八景点题和出句属于散联方面来考虑,将其列为优秀。其实从句意上来看,此对句的整个含意相比出句显得有点平淡了。
   3.九州南北无双处风光独佳留名万代千秋(夏涌涟)
  此句大意为: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找不出第二个的地方风景太漂亮,其他地方都比不上这里,这个名气永远留存。此句以州南北对吴明清,稍微有点不匹配。整句都是宏观颂扬,任何具体事物都没有涉及,所以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合适,与匹配南浩街特点相关太远。另外,出句首四平没有以连仄应对,当然对句这样应对在联律上更规范,只是没有达到破解出句机关的目的。另外没有破解的出句机关是“陆”一字的双义。对句中没有字具有出句“陆”字的特点。除此之外,对句在联律方面中规中矩,应对得体。在整句气势上不输于出句。这应该是入选优秀的原因。
   4.六朝南北倚二门行伍肆集来源十面八方(张荣根)
  此句大意为:作过六个朝代首都的苏州城内在南北方向倚靠(金、阊)二座城门(的南浩街),从十面八方集聚过来人群队伍。苏州在古代作过春秋吴国、战国越国、东汉末年孙氏政治中心、两晋吴国都城、元末张士诚都城等多个朝代的都城,称六朝、八朝、九朝都可以。这句在意境上是能与出句堪敌的。也点明了苏州这个具体地点和南浩街的地理位置特点是南北倚靠二座城门,更描绘了街上人群拥挤热闹非凡的景像,比较贴切,基本应和了征联的目标。在出句机关破解和词性、词句结构方面都与出句应和得当。几个缺憾在于,在句意上没有完整表露出南浩街怎么热闹的突出特征,而且起始二字作为一节音步的尾字为平声,与出句同位的字同声,不合律规,再有行伍一词并不贴切,行伍常指军队,用军队的称呼来指称人群,不太合适,其后用肆集二字来形容人群聚集的场面,但肆集不是一个常用词语,四集才是,想来是因为出句用了四这个字,所以这里为了避免重字换了大写的肆。其实没必要,异位重字用于表达不同含意时是允许的,特别是数字的使用,是宽泛许多的,只是注意同句内不要重复数字就可以。相对而言,此句更匹配南浩街征联这个主题。
   5.七宝金阎罗六艺琼玖十全翩姿百媚千娇(顾 超)
  此句大意为:集齐了通晓各门技艺贤才金阊这个宝地地段,就像完美的宝玉一样,多姿多彩,有着美好的景物和形态;还有一层意思是金阊这个宝地地段集齐的通晓各门技艺贤才完美无暇,他们多姿多彩的形态风流潇洒,才艺双全,就像完美的宝玉一般光彩夺目。无论是哪 一种解释,此句的意境都显柔弱,没有雄浑的气势,与出句不太匹配。优点是点明了金阊这个独特的地理特征,非南浩街这地段莫属。阎,与闾联用,与阊基本同义。另一个缺憾是平仄上没有完全对应,金阎是平声,罗、玖是仄声,都与出句相应位置的字同平仄。在机关破解上绝大部分都应和了,除了出句的特殊平仄声调。在词性方面,罗为动词,与出句的第这个名词搭配不当,在词语和单句结构上完全应对了出句。总体来看这句差强人意。
   6.九州繁荣兴百业馆肆拾闻传颂万古千秋(王潇秋)
  这句的整体意境在整个中国范畴,范围太广了,完全没有贴合征联主题。对得再工整也不会被选中的。就不多说了。
   7.千载中华不二地文贸双荣来朋万国九州(顾雪枫)
  这句的含义与首句差不多,只不过把楚汉置换到了整个中华大地上,亨禾变成了来朋。在整句的含意理解上更通顺不晦涩。在贴合征联主题方面只是稍稍擦了一点边。仍然泛泛。此句在机关破解、词性与词句结构对仗上相当完美,两个缺憾在联律的平仄方面,贸字为仄声,与出句同声调,来朋为平仄,与出句对应位置的词重音调。
   8.七国春秋呈八景玉玖拾金震声百泽千山(湖北 伍大江)
  这句在贴合征联主题方面还算合适,点明南浩街悠久历史和古时的八处景观,这是南浩街的独有特征。可惜到后二句,文意就显得强凑而晦涩了。玉玖不是常用词语,也不是错位对的词语,拾金,如果按拾金不昧成语的意思来解释,明显与整句文义不合,这短句的字词,只能拆为单字去解释其意,玖可释为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可玉玖拾金,还是语义不太明显,金只有当坚固解的时候,才稍稍能通顺下整句句意,意为玉和美石十足坚固,比喻南浩街的历史和景观名声像玉石一样的牢靠,远胜其他的名山大泽。如此释意则此句与出句在意境上堪配。美中不足的是联律中的平仄不太对应,春秋二字与出句对应位同调了,都是平声。玉玖二字同样。
     9.千秋岁月最古城园林一绝扬威百国万疆(香港 弓竟雄)
  此句说的是整个苏州城。与南浩街有关联却失之不精准。另外,此句在平仄上有三个出律的地方,即千秋、最古、一绝,二四六位与出句同声调;再者对数字机关的破解以及一字双意的破解未达成。由此来看,此句也差强。
     10.六朝华夏无二市工商百兴享荣万岁千秋(江西 俞石山)
  此句为第一句和第四句的各一部分揉和在一起,从空间转向时间的视角来誉赞。不过鉴于整句没有涉及南浩的独特特征,所以以六朝华夏的地域来突出南浩甚至苏州的工商繁荣,还是有失焦的感觉。毕竟以中华大地的所有古城来说,在工商业方面比苏州毫不逊色的大有所在。另外,只有二个小瑕疵,就是朝字与出句的吴字同平,当属出律,再者未破解陆字的双义。整句对得还是相当工整,只是失之扩大了范围,未准确抓住南浩街的独有特点。
     11.八越春秋问九鼎坊肆百汇扬名万水千山(陆应勤)
  此句意为在历史中曾经建立了九个国家的八越这地方,汇集了许多作坊和集市,其繁华在万水千山的广大地域中有着很大的名气。从句意来看,跟出句比较还是贴合的。八越,即越州八县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位于现在的浙江省。以八越来代指苏州,可以但不准确。春秋时候的吴越3应该是包括这些地方和苏州在内的。只是这句仍然没有命中南浩的特点,而是笼统地将这一片广大地域的发达状况描绘了一番。所以并不太合适。在联律方面,春秋、问、坊肆、汇、扬名都与出句同平仄,可算拗得比较多了。在词性方面,问是动词与第字对仗不太合适,其余的数字机关破解、词句结构方面都能与出句适配。应该来说此句不算佳句,只是句意一气连贯,琅琅上口,境界也有恢宏之象,从散联的角度来看,可以入选。
  总观1999年评出的11句优秀对句,有6句是用商贸繁华来应对出句,另有4句是从风光景致方面应对出句,都有眼界稍窄、以偏概全的问题,有一句是提到了文化和商业,又是泛泛之谈,没有针对苏州南浩的特点谈其文化商业的兴旺。而这11句,或多或少都有联律规则失对的瑕疵。另外地理定位不准确是所有对句的一大通病,只有3句是可以让人认为是在说南浩街。全部对句都没有点出南浩街的文商兴旺是什么情形。由此看来,当年没有可以担当佳对的对句一评语还是很恰当的。
  品过了征联首年的对句,再看次年的。就会发现次年的优秀对句与首年的如出一辙。似乎首年的优秀对句划了一个应对的界限,次年的投稿者都在这个圈子里挖空心思地组词凑字,却从未步出圈子之外去考虑。2000年共评出5句优秀对句,其中以商业兴隆应对的有三句,以工艺应对的一句,以水域泽国特色应对的1句。还是没有概括出南浩街所在地鲜明特色的对句。特别是其中一句咏商业的,是以1999年优秀对句中的唯一一句主题包含文化商贸对句作者修改次分句得来,结果却是落入窠巢,气势境界上反不如原句。总观2000年评出的优秀对句,在意境眼界上与1999年的优秀对句不相上下,在机关破解方面都能顾及,联律规则和词性、词句结构对应也是稍有瑕疵。那句咏水乡泽国特色的对句,有一处触目惊心总的字,作者把“尸”这个字放在对句中,让我刚看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这字可确实让人腻歪。虽然“尸”这字不止尸体之意,对句也不是用这常意,但刻在牌坊上,众目睽睽,可不是人人都知道这对句没有不祥之意。这就摆明了这句是不可能成最佳对句了。不知道作者当时把这字放入对句是什么用意。总之2000年的对句都是有缺憾的,没有出现最佳对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接下来的一年,对句提高了对地方特色的关注,5句优秀对句中有4句是对苏州南浩街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特点进行重点突出的,可惜整句含意仍然在工商业和景物上打转。词藻上越来越生僻求奇。在联律规则和词性结构上也仍然保持着微瑕。这一年,仍然没有突破,以遗憾告终。
  时光晃到了2002年,这已经是征联活动延续的第四年了。就在这一年,持续不断的报道引爆了大众的热情。可惜结局与过程不匹配,这一年评选出的优秀对句还是只有5句,佳对仍然空缺。这对火热的夺宝行情实在是个讽刺。细观这年的优秀对句,会发现对句的思路有所拓宽,不再只以数字镶嵌来应对,出现了嵌入颜色应对出名数字的对句。可惜只有一句。另有一句,是全句没有出现数字,但在相应该出现数字的位置代以含有数量含义的字来代替,这也算是一个特色吧。也是这句,虽然 在字词上让人眼前一亮,可惜在句意上却是晦涩难懂,大大降低民该句的质量。比如惠风一词,为和暖的风之意,与全句完全对不上号,大大拉低了全句的内涵;再有靡极无涯,没有靡极组词的惯用法,靡字只能当无、不的意思来解释才说得通,这就大大降低了全句的含意通贯性和可读性;绵芊一词,是芊绵的换位用法,意为繁衍、茂盛的样子,与更新联用,意为繁盛的状况换了新面貌,这与后面的惠风一词合起来看,让人摸不着头脑。除此之外,在眼界意境方面,与前三年对句一般无异,缺少亮点。在联律和词性结构方面,是四年来最为严谨的一次,没有任何不合拍之处。惜于主题意境和地方特色的不匹配,侍对依然空缺。
  万人空巷的2002年过去了,桂冠依然高悬。这让某些人坐不住了。一番攻讦之下,情怀无法再坚持,特别是在极其特色的大环境中。2003年,是征联活动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共评选出10句优秀对句,数量翻了一倍,与征联首年齐平,可惜在质量上并没有突破,凡是在这年的优秀对句中出现的句子,都可以在以往四年的对句中找到影子。在意境和内容物上仍然只执某个方面,比如繁华工商业,比如物阜人富,比如悠久历史,比如交通特色。机关破解上有一句以六个方位字应对,开了个先河。除此之外,乏善可陈。在词性和词句结构上,除个别句子瑕疵较明显外,其余各句都在遣词造句方面非常注意,对仗很工整。可惜仍然是倒在了对南浩街特色的概括性写意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0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民间偶现对句分析
  历时五年的征联落下帷幕,众说纷纭之中,万人码头的牌坊仍然留下一半空白。只是官方活动虽然成为绝响,民间兴致依然绵延不绝。活动的延续时间之长和奖金之高,再加上最后的留白,让南浩街这句上联的关注度在市野之间得以流传,有如历史上的联句佳话。在活动结束后至今的十余年之间,这句上联常现于网络的联句文和对联爱好者的唇舌之间。屡有自得者言称对上绝对,或有谦词者称抛砖引玉。总是不绝于世。
  既然这次说开了这联的事,那便不妨将在网络上看到的这些野对一并作个个人的简析。
  1、七彩码头维卅域,信念十足,尊贤八俊九能
  这是在百度文库里面看到的一篇评议南浩街征联活动文章中拟出的对句。该文意在规劝主办方适可而止降低选对标准避免牌坊留白孤对之名,所以列举了出句中的缺陷如“吴”“清”同平、“陆”“旺”同仄的失替,以及“陆”字在出句中只能当陆地一意解释却要强求一字双义以名词兼数词的字(词)应对的故意钻牛角尖尴尬,用以说明以有缺陷的上联来征求完美无缺下联的不可取。作者自拟了小标题中的对句以配对南浩街征联出句,并在文中对所拟对句作了说明解释:全句意为:色彩缤纷的万人码头,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相通,码头主人信念十足,决心尊重各类有名望、有技能的贤才,使之为苏州的发展献策出力。此对句中念”在此处亦为名词,与上联对应。维:连结,系,如维舟;另“维”通“惟”,与上联“第”成借对。卅域:指我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八俊九能:古代称同一时期有才能名望的八个人物为八俊,称理想的九种才能为九能,此处借指各类人才。全句嵌数字七、八、九、十、念(廿的大写)、卅,以与出句中的六个数字相对仗,并以念( 廿)字的双义来破解出句的“陆”字双义,是很工整的。在平仄上,按新声子句句脚为:“街(平),旺(仄),海(仄);域(仄),足(平),能(平)。”上下联句脚平仄相对,收尾上仄下平,合乎联则;只是句中节奏点“头”与出句中“清”同平,“念”对“陆”同仄,均失对,应规避。
  依笔者看来,此对句在句意上前后并不通顺,从信念十足转到尊贤八俊九能比较难解释通畅,没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倒有江河奔流之中突遇九十度折弯的洄水顿滞的感受。因为对句首句的主语为万人码头,到次句信念十足开始,主语忽然变成了万人码头的主人,这主语一变,自然气势上也就跟着折弯。也就是说,对句与出句在词句结构上并没有对应。再者,维字要作惟字解以与出句中的第字成对,是要在句中按惟字含意解释才行的,而维卅域则意为只有仅有卅域,这与上下句词联系不到一块。所以作者借对一说并不存在,维字作为动词与出句中的第字名词是不成对的。其他方面这对句无可挑剔,就算同声调也是1135不论理论允许的。以句意而言,此句含意有点不伦不类,与出句的含意完全不匹配,也就难以说是对出来了。
  2、六朝州郡用九夷 舍拾零整 胜超八音七商
  这是征联活动结束10年后在天涯对联雅座发的一篇帖子里拟出的对句。在这帖子里作者没有解释对句的含意和特点,也没有回帖对此进行评点,为此作者都疑惑不已(想必也有点沮丧吧)。如此,笔者不才,就试着对此句作一番评点。
  这句初初一看,很是高大上,全句没有一个生僻字,可偏偏含意高深莫测。六朝,这个在活动举办期评出的优秀对句中出现过,意为六个朝代,意指苏州历史底蕴深厚,州郡也好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用于苏州所在区域也合适,用九夷,就有点费解了。九夷,词典解释为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用以泛称少数民族。九夷前加一个用字,作何解?用这个字,按字典解释,可以作名词、动词、副词和介词,各有各的含意。作名词用时的含意与句首四字搭配的句意不明,作动词、副词时有“任命、使用、需要”三个意思可以与句首四字搭配,作介词用时与句首字搭配得当,作“以”、“因”的意思解。舍拾零整,这是最难理解的一个分句,不是常用词组,只能分开来单字释意再组合。舍,可以作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用,有房屋、显贵子弟称呼、行军里程单位、一夜和居住、停止、放弃、放弃、除开、安置以及谦称自家亲人之意;拾,可作动词、名词用,有捡取、收集、整理、古代射箭所用皮制护袖及数字十的大写之意;零,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用,有数字0、余数、姓氏、汉代一支羌族名称和降落及缓缓落下的样子、散碎之意;整,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用,有不带小数点的数字、总数和集合、治理、安放、修理及有秩序的、完全的、全部的、正好、刚好之意;从这四字各自含意来看,结合上文含意,应该解为四舍五入取整的意思。后一句就好理解了,八音,是指古代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是古代乐器统称,七商,是指古代燕乐中的商声七调。全句习起来释读,意为六个朝代的州郡之地凭借着那九夷少数民族,就算到不了十被取整,也远远超过(拥有)八音和七商(的部族)。这句意实在拗口,有凑句之嫌,而且含意不太正能量。再说联律,朝、用、夷、整、音都与出句对应字同声调,失对未免太多,如果是古韵,失对的还更多。就算按今音,整句后五个字全平声,三平尾是妥妥跑不掉了。由此看来,此句号称对出孤对,有点夸大。虽然全句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只是读几遍后仍然不明其意,未免大煞风景,无人评点也是情理之中。
  3、九州建国数十将戎马七载横扫六合八荒
  这是征联活动倒数第二年在对联雅座关于南浩征联主题贴中的戏对回帖。这句从气势、句意上来说确是虎踞龙渊,完全盖住出句。只是主旨与出句隔着十八万千里,完全相离。所以只能说是戏对。但这戏对也是花了功夫的。全句除了未破解出句的陆字双义之外,全部数字对应平整,词句结构也完全对应,只是平仄上稍差,有州、数、马、横扫多字失对。抛开句意失对这个最大缺陷,也算优秀。
  4、百越锦绣天字埠民什双兴载泽万代千秋
  这句也是在征联终止七年后对联雅座中一个主题贴中拟出的对句,作者对此句作了完整丰富的释义,据言还在中国文学网发了贴。现将作者的释义全文录出:
  【释义】
  (1)、百越:江浙闽粤之地,史称百越。与“三吴”所指地域大约一致。借指“苏州”。
  (2)、锦绣:①名词,织锦、刺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开创苏州文明的代表物品。②形容词,美好、华丽,壮美。如“锦绣中华”、“前程似锦”。
  (3)、天字:第一。如“天字号客房”、“天字号商铺”、“广州天字码头 ”
  (4)、埠:码头。
  (5)、民:人,万物之主宰。
  (6)、什:什物;篇什。借指物质财富、精神产品。
  (7)、载:装载;承载;传承。
  (8)、泽:恩泽、恩惠。人类的文明成果。
  【妙由】
  (1)、平仄相应,解决了四平四仄难题,音韵流转,读来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2)、数字相对,解决了数字难题,堪称完美。下联的数字“天字”“双”“百”“千”“万”“什”分别对应上联中嵌入的数字“第一”“两”“三”“四”“五” “陆”;其中,“陆”“什”为内隐数字。“天”字的采用,与后面的“民”,共同构建并反映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推首”“无双”“开元”“魁首”等,均无此功效。另外,“天”字,还可让人想到历代天子对姑苏的厚爱、对出孤对不仅要功底也需天意等。
  (3)、两联文辞风格相配、谐和;文不甚深,雅俗共赏。有的获奖联太深太拗。
  (4)、对仗工整,互文见义。
  如“明清”可理解为名词“明朝清朝”;也可理解为形容词“(政治的)清明”“清澈而明朗”等。“锦绣”就有此功效。“明清”开创了苏州繁茂的时代;“锦绣”带来了苏州文明的飞跃。政治的清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社会的繁荣;江山的壮美、社会的繁荣,反映了政治的清明。“唐宋”“贾贸”“英豪”等,均无此功效。
  又如“五湖四海”对“万代千秋”,体现的是一种时空交融的宇宙观。
  (5)、突出了“人”这一主要形象。地球表面由水面和陆地构成,世界由人和物组成。“民什”对“水陆”,堪称神来之笔。原来获奖的“佳联”,要么忽略了“人”这一构成世界的最主要因素,要么将“人”具像化或类别化,缺少丰富性与暗示性,不便于发挥想象。
  (6)、虚实结合,意境深邃,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
  上下联互文见义,言简意丰,可以让人们去感受苏州南浩街及其万人码头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让人想象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头,联想到当地景致之壮美、交通之便利、舸舰之弥津、人烟之阜盛、豪俊之辈出、物产之丰富、商贸之兴隆、生活之甘甜、前程之美好等等。各人因理解不同,尽可以去丰富、去拓展,在头脑中浮现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画面。。
  (7)、“泽”恩惠,恩泽,人类文明的成果.历史的航船从古代驶来,驶向未来,它载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文明成果需要去开创、分享、传承。这些意思的表达,唯“载”字足以当之。另外,“载”“泽“ 二字,亦与姑苏江南水乡的特点及万人码头的景观相协调。
  (8)、下联克服了诸多获奖联意象不丰或语意重复的缺陷。“埠”“街”中已隐含有商贸成份。
  上下联寄托了人民对财物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名誉的珍视;但未见“铜臭”气息,含而能露,露而不俗,故质朴中透射出高雅。
  作者自称此句花了其八年时间潜心拟就。从其释义来看,作者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其释义文绝大部分中肯精练,笔者亦深为认同。除了天字、民什二词之外。天字,其意为最好最佳,如要用作排序,还得后跟数字序号,如天字一号、二号......所以直接把天字认作是第一顺位,还是有所偏颇的,当然可以引申为此意,如此则天字与第一就不算是正对了。其二,民什二字,分拆开来确实与水陆应对精妙,但民什也只能分拆开来应对水陆,因为民什二字并不能组成常见意义上的词语,也属于拗口之列,特别是什字之意,释为物品、诗篇文作,是古文之意,现今早已弃意许久,说雅俗共赏未免失当。从句意来看,以江浙闽粤百越第一码头来称呼万人码头,在征联这种特殊语境下,有所夸大当属正常。全句不止提到商贸物质,还有文化与民众或明或暗隐含其中,是很齐全的了。在联律和词句结构上也没有缺憾,当属难得的应对佳句。在气势意境上,唯一一点缺憾当是太过于概全,而失于精准鲜明,全句没有一个南浩街或者万人码头所在地域的独有个性特征出现,让其佳妙之处失色不少。
  5、百代赤县无双港舟车八达迎宾万国九州
  此句是在中国图书馆网楹联库网站中的苏州南浩街征联专题贴中看到的。全句与2003年优秀对句中的第九句类似,只不过把商铺换成了神州赤县,语境更为阔大,当然也更为失焦。就不多评点了。
  6、九派上下无二埠 集零独神 慕仙十域八垠
  此句也是天涯论坛中的帖子中发现的,时间也是在征联活动终止后的第七年。只不过从对联雅座换成了苏州栏目下的雨巷倾情。这句初看也是高大上,意思却整不太明白。查过字典,才知晓九派是长江的泛指,原指湖北、江西、九江一带的长江,因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集零,应该是集零为整的意思,集零独神,意为把所有的零散集结到一个神氏头上;八垠意指八方的边界,十域,比九域还多一域,当是比中华大地还要宽广的地域(九域意指中华大地)。全句含意就清晰 了,在长江全部港口中独一无二的集埠供奉着一个神仙,让中国以外直到八方边界那里的人都慕名而来拜神访仙。这意思当是指南浩街的传统节日轧神仙拜吕祖之事。这句的含义就比较鲜明了,对南浩街的个性刻画鲜明。在联律规则和词性、词句结构对仗方面,也应对工整,当属良句。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全句意境只提到了一个特征就是宗教寄托,而没有涉及文化等其他精神文明方面以及物质繁盛方面,所以与那些历年优秀对句在一个层次上。
  7、七里山塘如九畹 风月八极 多情百转千回
  此句是上句主题贴中一个回帖拟出的对句。在全句意境气势方面略微逊色一点,纯为小范围的特色描绘,格局略微偏窄了一些。再者说的是南浩街之外的七里山塘街特色,虽然 与南浩街相连,但已经属于南浩之外啦。有偏题之嫌。在联律和词性、词句结构方面,除八极出律之外,山塘也出律了,塘为平声,与出句同声调了;月无数字隐含义,在机关破解上也应对不全。总体来看,如果不是针对南浩街征联,此句也属优秀之列。
  8、百越虞夏不二地,河圩零忧,继文万载千年
  此句是在百度文库里面发现的,整篇文章谈的就是南浩街征联一事,对其征稿要求拟出的对句。作者自释此句含意为应对出句赞颂南浩街盛况特征之意,特以包括苏州在内的百越地区深厚历史文化特征应对。作者自述它通俗易懂,与上联语意和谐,平仄对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对仗工整。它还与上联三个特色完全吻合:①包含了三个朝代:越、虞、夏;②包含了六个数字:零、二、圩、百、千、万(注:“圩”除了作“堤坝”之意,还是“五十”的代称,如同“廿”是“二十”的代称,“卅”是“三十”的代称);③“河圩零忧”的“圩”为双关,既是与陆地有关的物名,又隐藏了一个数字。因百越地区古文化遗址众多,仅苏州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等。这些遗址多数属于虞朝(约5600年前至4100年前)和夏朝(约4100年前到3600年前)时期的良渚文化。其共同特色就是水利比较发达,那时人们就疏通了一条条河道和沟渠,在河道两旁筑起宽高的堤岸(圩),既解决了水稻等农作物灌溉之需,又可防止洪水灾患和外来者侵略。这种疏河筑圩的人文思想继承延绵了成千上万年,今日仍然在苏州等江南城乡普遍存在。南浩街本身也是在疏河筑圩基础上建成的。
  作者所言诚是。全句在意境和气势、联律对仗方面与出句应对均很工整。二个瑕疵,一是零忧虽可为无忧之意,稍嫌拗口。二者以继文指代文明文化的传承稍显牵强,气势上弱了,换个词会更贴切。如果能再深入表现一下文化传承后代的辉煌表征,就完美了。当然,字数所限,要表达那么多内容,未免强人所难。此句当属佳句,在意境方面的最大缺陷是不是针对 南浩街范围应对,而所述事项又较单一,与南浩地域的多样特色相比,显得单薄了些,要归属最高档次对句稍显不足。
  9、东依金阊邻西园 石路中心 车舟南通北达
  此句也是天涯论坛对联雅座中的主题贴,时间在生联活动终止后的第三年。据作者自述,此句拟于征联活动举办期间,投过稿,没评上。
  从全句来看,此句以东西南北中应对出句中的六个嵌入数字,少了一个对应,在机关破解上已经下乘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全句在气势意境上属于平铺直述南浩街的地理特征,没有任何渲染和比拟,有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更何况全句中失对之处颇多,落选亦在情理之中。
  10、独史越国凭仨仕,夫妻双华,享名万载千秋;独观道祖繁仨业,刀捌双兴,沐名万树千花;独谏谋臣酷单仕,国家双雄,留名万载千秋;天阙金晔サ溃胺缢溃锩蚧Ъ摇?
  此四句是在新浪博客中发现的对南浩街征联拟的对句。作者对这四名的自释为:
  独史越国凭仨仕,夫妻双华,享名万载千秋:
  此比,妻七谐音。双华,指才华,貌华。仨仕指范蠡文种两仕官,西施一仕女。此比除万字不恭外,其余精对。
  独观道祖繁仨业,刀捌双兴,沐名万树千花:
  此比,观,道庙。刀捌,捌,古扒字,音pa阳平;均为园林修剪和收集残枝败叶的工具。现已都成了机动地了。繁仨业,旅游业,商业,运输业。此比除万字外精对。
  独谏谋臣酷单仕,国家双雄,留名万载千秋:
  此比,单仕指伍员。伍员生而吴国兴,伍员死而吴国亡。双雄,指文韬,武略双雄,实为吴国栋梁。家,甲谐音,甲,天干第一位,甲天下。
  天阙金晔サ溃胺缢溃锩蚧Ъ遥?
  此比,天阙,天上的南天门,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辏乓玻酥搞衙牛痍指金阊区。道,街道也,指南浩街。景,风景。风,指风俗。指地灵人杰。文豪、武豪辈出。又指风景,风俗都好。
  以上四句,有一特色就是生僻字较多,二者遗字组词方面拗口处甚多,三者用以应对之事要不是另一地点(如首句),要不就是通用特征(如二、四两句),唯独的第三句是苏州历史特色,又是以人雄作对,还是未切中南浩个性。至于联律规则、词性、词句结构对应方面,就不多说了,多少有些瑕疵。如果不是南浩这个 具体地方征对,这几句还是可以作谈资的。
  11、七国阖闾真十地 人财六通纵横九垓八埏(兮)
  此句也来自新浪博客的博文。作者释此句:
  阖闾: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
  真十地:梵语意译。或译为“十住”。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
  六通: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2.苏州格局是三纵三横也是六通代指.
  九垓八埏: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经此一释,句中稍显生僻之词可了其意。不过整句的含意是指苏州城之妙,虽然包括南浩地域在内,却不能认为南浩拥有了苏州的全部特色。如果不是南浩征联或者没有要求南浩地段的个性,此句当可入选优句之列。何况还有机关未破完全之缺。
  12、二府苏杭数多桥来去百忙留传万代千秋;二府苏杭几百桥风姿一独传扬万代千秋
  此句来自百度知道中收录的一篇新闻报道。是征联活动终止后第十六年间的事情。这两句是一个文化程度不太高的环卫工人历经十余年查阅无数资料后拟就的。从文章来看,还是中规中矩的。只是从句意来看,说的是苏杭两城的历史特色,与南浩街又隔了一层,二则说的特色太单一,只是由地理特点造就的桥多,进而引申出文化,这就不是南浩地域的特点了,虽然南浩地域也不少桥,但桥并不是南浩地域的突出特征。这是最大的缺憾。其他联律、词性、词句结构的对仗上,这两句很工整。
  13、百越唐宋无双曲经久不衰传唱万载千秋
  此句来自新浪博文。是笔者所见唯一以曲艺为表述对象应对出句的一句对句。还确实切中了南浩地域的一个鲜明特色:苏州评弹《玉蜻蜓》。只不过这对句并不是指说《玉蜻蜓》,而是总述包括评弹在内的苏州曲艺。此句作者对句意的解释为:
  百越,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史称“北方胡、南方越”,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不同的名称,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吴越是百越的一支,因此苏州称为百越也不为过。
  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评弹的清洁曲折离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赏,故数百年来流传于江、浙、沪城乡,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评弹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苏州评弹和万人码头相对,可以一拼吧。
  作者说的并没错。如果抛开南浩街征联这个背景,用评弹等苏州曲艺来对出句,确实是一句不可多得的下联。可放在南浩街或者万人码头征联的环境下,再整体用曲艺来应对,就有以偏概全之嫌。南浩街也有苏州评弹等曲艺,而且有传唱百来年的《玉蜻蜓》流传于世,可南浩街毕竟不止评弹曲艺这一项,还有轧神仙、葫芦庙、旧八景、新十八景等等名胜,以及数不胜数的传说典故、繁华街衢,所以被称为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如果对句是以曲艺为主兼带其他典故以衬托南浩地域的独特个性,那就是精彩佳句了。当然此句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对句。只是不贴切南浩街,这句放在苏州或者苏州城内任何一条古街头上都合适。也正因为如此,失去了其独特性。与征联五年中评出的优秀对句在同一层次。只不过论述角度不同而已。此句在联律规则、词性、词句结构方面的应对也无可挑剔,就在机关破解方面有点瑕疵,有一个数字没对应,且陆字是以久的谐音玖应对,也可以,只是有点勉强。那好吧能把经久质量的掉换下次序为久经,则应对陆字的双义就正解了。那么为了破解出句的数字机关,经久不衰可以换个词,如久经八音(古时八种乐器,后用以泛指乐器),则全句就是完美绝对。当然如果再把唐宋换成虞夏,那历史厚重感愈盛,还隐含对其悠久历史的颂赞,那意境方面就胜出出句了。
  此句当为不可多得的角度新颖优秀对句之一。
  网上的对句如恒河沙数,不可枚举。我只是将我碰见的对句兴之所至点评一番,不可能尽数列出,就此作罢。作为初学联律的后进,难免有不周之处,也免不了有初生不畏班门弄斧之诟。如有哪位同好就以上内容来作个切磋,则善莫大焉。或以个自所见所拟对句回帖共同探讨一番,则是无双盛事啦。
  后进虽不才,也对此出句拟就数联。下文就一一列出,并自评一番。
  七、笔者拟句自评
  笔者也是偶然在网上闲逛,在天涯的对联雅座中得知当年的南浩街征联活动。从初闻南浩街征联活动,到初拟对句,费时弥一周,及至详觅此事经过资料再精炼对句直至草成此文,已忽忽一月闪过。既得自可佳句,当不愿藏之深阁,极愿与同好分享个人自许,如能于此稍得一二进益,则平生足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0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1、五汊港埠津双渡寒拾八仙聚齐三教九流
  五汊津渡无双埠寒拾八仙聚齐三教九流
  五汊津埠兴双渡寒拾八仙聚齐三教九流
  五汊港埠万千众濠沟双津聚齐三教九流
  五汊港浦无双埠埏垓千帆聚齐三教九流
  千贾铺市兴六埠濠沟双津聚齐三教九流
  上述六句是笔者自许为众集南浩街与万众码头地域独特个性,在意境境界襟怀上,亦凌驾于出句之上。而联律规则、词性、词句结构、机关破解方面也与出句完全匹配,无不当之处。当为绝配佳句自许。这之中,尤以首句最为自得,概其将南浩街地域的地理、人文乃至商贸技艺特点一网打尽,无一疏漏为是。而后三句则对南浩地域的地理商贸特性描述更多一些,在人文方面就只有含蓄而不鲜明了。此处对句易被诟病之处为,数字三、五在出句中已经用过,对句中再用,有重字之疑。不过这重用的三个数字,在出句、对句中所处位置不同,为异位重字,古例有之,且其与他字组合后含意已变,当属合例之内。何况早先有“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之名联存世,只需言简意赅可也。
  当然以上各句都是从同一句中换词而来,以求概括更多个性之意。所以这六句在部分词句上都可以互换而不损其意。
  句中:
  五汊:汊,意为河道的支流,五汊指南浩街一带的阊门水域为五水汇集之处;
  港埠:可供船只停泊、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江岸港口、码头;港,指河流或海湾深曲处或可以停泊船只的口岸,埠,指码头、停泊船只的地方和通商的口岸,也代指城市;
  津:在地理方面意指渡口、交通要道,作动词有滋润之意,在首句中都可解释通顺;
  双渡:字面意思很浅显,两个渡口之意,在句中意指南浩街所临南濠段护城河有北码头和万人码头二座遥遥相对的码头;双埠同义;
  寒拾:寒山拾得的简称,寒山拾得是唐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中两位诗画才艺久负盛名的高僧,遗留下来的传闻轶事华人世界无人不知;拾亦为十的中文大写,完美应对出句中的陆字;寒拾在对句中代指诗画曲艺等传统文化,苏州的古代文人名士在南浩街一带的繁华之地留下许许多多的名闻轶故,像明代四才子、明清四大家、以及古时科举要人等等,此处均以寒拾为代表概之;
  八仙:这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世俗中脍炙人口的神仙,南浩街有神仙庙,供奉以吕祖为主的八仙,由此引发轧神仙的传统节日,热闹非凡;
  三教九流:这词更是雅俗皆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三教」指儒、佛、道,「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两词并在一起意指各种学术流派,后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经千年演绎后有上九流下九流之分,将中国传统社会各色人等尽网其中。
  津渡:渡口,为地位交通要冲的渡口;津埠与此同义;
  港浦:港口;浦,意为河岸、水边,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亦泛指池塘等水面;此处点明南浩街水域五水汇流之状,港浦可释为五水交汇处的港口;
  万千众:千万人之意,在句中意指万人码头和南浩街地域兴旺发达人流跻跻;
  濠沟:濠意为护城河,沟为水渠之意,合在一起意指南浩街处河道纵横,沟,亦有数字中亿亿亿亿之数,源自《数理精蕴》中的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恒沙河、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数,其中个至万为十进制,从万至不可思议为万进制。比个位小的数,按十分之一递减,依次为分、厘、毫、丝、忽、微、纤、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静。只是这套专用数字流传不广,少有人闻;
  双津:两个交通要冲码头之意,代指万人码头和北码头;
  埏垓:埏,指荒远的地方或墓道,垓,荒远之地或 界限、边际之意,合并后意为广阔的大地;苏州地处江南平原,河道水泊密布,用埏垓代指不为过;垓另有数字之意,为千亿之数,源出《太平御览.卷七五~.工艺部.数》有云:《风俗通》曰: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千,十千谓之万,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十垓谓之补,十补谓之选,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有物者,有事者,纪於此矣。过此往者,则其数可纪,其名未之或闻也。夫数:一为特、侯、奇、只,二为再、两、偶、双、三为参,四为乘。
  千帆:字面意思,意指船舶众多;南浩街所在南濠段城河中,古时常挤满载货、运客船舶,用千帆喻指此地交通繁忙,物阜昌盛。
  六埠:六座渡口,指古代苏州城设在阊门一带的六座码头——南码头、北码头、太子码头、万人码头、丹阳码头和盛泽码头,阊门因五条河流汇聚形成这六座码头而水运发达,北往南来,商贾络绎不绝,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
  综上,此五名对句释意为:
  五水交汇的港口城埠中地处水陆交通要地枢纽的两个渡口,以寒拾和八仙为代表的人文内核聚齐了三教九流的行业和人物在这里生活营作。
  五水交汇的水陆交通枢纽渡口是世上没有第二座的商港,在这里聚齐了以寒拾和八仙为人文内核代表的三教九流行业和人物。
  由五水交汇港口城埠兴旺的两个渡口,在这里聚齐了以寒拾和八仙为人文内核代表的三教九流行业和人物。
  五水交汇的港口城埠人丁兴旺发达,有千万之众,在这里南濠城河边的两个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港口中,聚齐了三教九流的行业和人物。
  五水交汇处的港口是世上没有第二处的口岸,通过这里广阔大地与河流湖泊中集聚的众多船舶,聚齐了三教九流的行业和人物。
  被千万商人和商铺集市繁荣的六座码头里面,南濠河段的二座水陆交通枢纽渡口聚齐了三教九流的行业和人物。
  这一个聚齐三教九流的人物与行业,已经将南浩街一带地域的"一二等富贵风流"之状尽述无疑,无需再赘言。
  2、万载今古津双渡濡毫三元会通诸子百家
  万缕锦绣昌九域纶经五魁会通诸子百家
  千帆棹楫浮九曲家什二津盛昌八作五行
  万古锦绣昌九域濠沟双津福荫百世万宗
  九曲古渡衢千陌濠沟双津福荫百世万宗
  二祖伯仲昌九曲平乘千帆肇兴八作五行
  万士骥骏无双埠寒拾四家闻名八表六合
  二祖雏凤凡百俊寒拾四家闻名八表六合
  二祖雏凤才八斗元魁六杰会通诸子百家
  二祖伯仲传万俊文什五魁闻名八表六合
  五绝墨宝连七纸文什四家闻名八表六合
  以上十一句都是换词得来或由此换词得前六句对句。总体来看,这十一句没有对南浩街地域的所有个性作一总述,而是只择其一二个方面作重点描述,所以在意境内涵上不如前六句,而气势襟怀上,则不相伯仲。联律规则、词性、词句结构、机关破解方面也与出句完全匹配,无不当之处。
  句中个别生僻点或不好理解字词释义如下:
  昌九:菖蒲,昌,通“ 菖 ”,昌九域意为长满菖蒲的河畔地方;
  棹楫:都是船浆的名称,借指船舶;
  九曲:多处弯曲,如黄河古以九曲借代;
  濡毫: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三元: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
  伯仲:首创勾吴国的泰伯(太伯)与仲雍二兄弟,被视为吴地先祖;
  平乘:大船;
  纶经: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五魁:五经的魁首。明朝科举分五经取士,第一名称为魁首。后指乡会试中式的前五名或将第一名除外,称第二名至第六名为「五魁」,借指饱学博闻;
  家什:居家用具;
  诸子百家: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
  八作五行:即五行八作,俗称各种行业为「五行八作」;
  千陌:陌,市中街道,千陌即无数条街道之意;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肇兴:起始兴旺;
  骥骏:骏马,千里马,喻指才能之士;
  四家:指明清时代的吴门四大家;
  文什:文章诗篇;什,可作数目字,同「十」;
  元魁:殿试第一名,即状元;
  五绝:五种绝佳的特色;
  连七纸:连史纸的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
  八表:八方以外。指极远的地方;
  六合:上下和东南西北,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
  各句句意就不多复述了,看了词语解释都能明白。
  3、九夏南浩罗千市埏垓百帆盛昌八作五行
  九德泰伯芳百世寒拾四家凛如七贵五侯
  七彩南浩什九市行经千帆盛昌八作五行
  这几句比之中间十一句尚有不如,因为句意或者词性对仗、联律规则方面有瑕疵。比如第二句,凛如七贵五侯,是说这些名士节操高洁,不仰阿权贵,这样的词语在平时吟诗会对可以,但如果铭刻于旌表,还是稍显局促;第一句的罗字,是动词,与出句的第字名词词性不能对。
  句中不常见词语解释如下:
  九夏:周朝的九种乐曲,借指礼仪隆盛;
  九德:治理国家的德政,包括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九种;
  凛如:凛然之意,令人敬畏,严肃之状;
  七贵五侯:即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什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
  行经:行路时经过,航行经过;经,可作数目字,古代以十亿为兆,十兆为经;见《太平御览.卷七五~.工艺部.数》,即百亿。
  这三句就当作戏对吧。生僻点的词语都作了解释,各句的整体含意都能明了,就不多说了。
  费时经月,成此文。限于学识,文中疏漏百诟,行文也稍显啰嗦,不是要发表的论文,就不费心思去精修了。有耐心的效应看,无耐心的直接略过即可。如有阅过后愿与笔者探讨者,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先行谢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08: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呼吁苏州像广东观音山的“观音山上观山水”一样,再次开展续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