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回复: 0

只因吃了蚕豆,6岁男童险丧命!医生提醒:有家族史的更应该警惕

[复制链接]

29万

主题

29万

帖子

87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6439
发表于 2020-3-31 2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医聊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她计划健康#
眼下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绿色新鲜的蚕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备受欢迎的佳肴,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享受这种美味。
长沙县6岁男孩李晓宇(化名)就因吃了半碗炒蚕豆后出现发热腹痛,伴面色发黄等不适,到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就是俗称的“蚕豆病”。目前因病情较重住进了儿童重症监护室。

al40u12l1si.jpg

al40u12l1si.jpg

李晓宇的妈妈杨女士(化名)回忆,26日下午,孩子突然说腹痛,还伴有呕吐乏力等不适,她以为是感冒,就给他喂了点感冒药。次日清晨,李晓宇皮肤逐渐变黄,精神食欲不好,家人见情况不对赶紧带他医院儿科看病。“
入院时,家长表示孩子有阵发性腹痛呕吐,伴有低热,精神状态很差,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口唇及眼睑黏膜苍白,尿液呈酱油色,一看便知是典型的蚕豆病。
询问了家属许久,才获悉患儿妈妈和外公均有蚕豆病,由于孩子以前曾少量进食过蚕豆并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家人就以为孩子没有遗传到家族的蚕豆病。
四天前,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小孩子们在一起吃饭,孩子特别喜欢吃桌上的炒蚕豆所以吃了半碗,结果导致发病。”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刘晓燕介绍,孩子入院时查血常规,红蛋白仅58g/L,提示重度贫血,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考虑为进食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经过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给予补液、碱化尿液、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目前已经转危为安,孩子尿液逐渐从酱油色变为酒红色、茶色,后恢复至淡黄色,黄疸消退,贫血也在慢慢得到改善,血红蛋白恢复至95g/L。

1kz3qum5kno.jpg

1kz3qum5kno.jpg

“蚕豆病又叫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部分人身体内缺少这种物质,而蚕豆中含有蚕豆嘧啶、蚕豆嘧啶核苷、多巴、多巴核苷等有氧化作用的物质,缺少G-6-PD酶的人吃了以后,体内红细胞会变得僵硬和脆弱,容易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或黄疸。”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晓燕介绍。
该病属于遗传性疾病,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成人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老年才首次发病。
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蚕豆成熟季节,进食新鲜蚕豆后引起的溶血性反应,常见长江以南地区,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区最为多见,3岁以下儿童高发,男性占90%,起病急骤,多在进食蚕豆或者蚕豆制品后1-2天内发生急性溶血,最长者可相隔9天。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尿液呈浓茶色甚至酱油色;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持续2~6天。

kp1fvwfmsst.jpg

kp1fvwfmsst.jpg

严重者可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导致死亡。
刘晓燕医师提醒市民,蚕豆患者并不是每次进食蚕豆都发生溶血反应,这与进食蚕豆的数量有关,有些人进食少量蚕豆后并不会发生溶血反应,只有在进食量较多的情况下才会发病。
由于蚕豆病是人体内缺乏G-6-PD酶引起的,因此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以及出生时有黄疸的新生儿应进行该病的筛查,检查发现G-6-PD酶有降低的人最好不要进食蚕豆、豆腐、酱油等蚕豆制品,像那些具有氧化作用的止痛退烧药、抗疟药、磺胺类、呋喃西林类、大剂量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药物也需谨慎服用。
“蚕豆病”在发病初期,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发现后要立即就医。
(编辑ZS。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吴蕾 符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了解更多”,速挂【长沙市中心医院】专家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