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桃花源记你读懂了吗

[复制链接]

396

主题

507

帖子

20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58
发表于 2022-1-29 19: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该散文运用虚景实写的手法,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让人对桃源仙境产生向往,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一方面,很充分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故事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时代、渔人的籍贯,交代的都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作品的感染力正在于此。
  也就是这个原因,读者受它的影响很大。一直以来,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竟成了好多人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可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事实上,几千年一以始终的专制社会里,这样的理想境,根本就不存在!至于雪月溪为什么会这么说,我有足够的理由。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此一言,便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所以说,要达理想境,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彻底改变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这样的《桃花源记》,你真的读懂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