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回复: 0

【原】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三篇 金文 二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2-1-25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三篇 金文 二
《大盂鼎》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点八厘米,口径七十八点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大盂鼎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原器出土之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后人以七百两银子转让到西安。后来,又曾一度为左宗棠所有,数年后为答谢潘祖荫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赠。此后,大盂鼎便成为潘家的传世之宝,供于苏州潘家大堂,一九五二年由潘氏后人献给国家。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大方,双耳立在口沿上,腹下略鼓,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饕餮纹,足上部有扉棱,腹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此器也为商代流行的觚爵酒器组合过渡到西周流行的鼎簋鬲组合作了应证,表明当时社会风俗正经历着重大变革。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铭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部份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赞扬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表示康王(武王的孙子)自己要以文王为典范,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样。
第二部分主要是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1726个,并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
第三部分说明盂作此宝鼎以祭祀其祖父南公 。
(铭文291字,内容酷似《商书.酒诰》,记载了某二十三年九月,康王在宗周训诰盂。)
二十三年九月,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他追述文王接受天命,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周邦,广有天下,长治民众。理政时,不敢耽乐于酒;祭礼时,不敢借酒肇事。所以天帝愿畏庇先王,遍有天下。他听说商朝之所以坠丧天命的原因是殷朝从远方的诸侯到朝廷的大小官员都耽湎于酒,以致靠控军队,丧尽民心。指出周立国的经验和殷失国的教训。康王说自己愿效法、禀承文王的政令和德行,令盂来辅佐他,要盂谐调纲纪,早晚入谏,认真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天威。康王命盂效法盂的嫡祖南公,辅佐他主管军队,勤勉及时地处理狱讼案件,日夜辅佐他统治天下。赐给盂祭神的香酒一卣,祭祀用的礼冠礼服、蔽膝、鞋履,以及车马;赐给盂嫡祖南公的旗帜,用以畋猎;赐给盂邦国的官员四名,人鬲至车御至步卒六百五十九名;赐给盂异族的五臣十三名,人鬲一各零五十名。他要盂不违弃他的诰诫。于是盂颂扬王的赏赐,并制作祭祀嫡祖南公的宝鼎。
大孟鼎的铭文笔法秀美生动,庄重肃穆,文字数量多,为金文中之佼佼者。作为酒具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并饰以图纹,书以铭文,说明饮酒是上古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孟鼎铭文中提到酒不敢多饮,以及殷以酗酒亡国,两次提到酒,于此可以得知上古对酒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多么认真,甚至把国家的兴衰也与酒联系在一起了。
   
【铭文】:隹(同唯,发语词)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册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训为大)显(训为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载,过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门内辟】(通辟,除去)氒(通厥,代词,指代殷商)匿(通慝,训为恶),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长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于】(通于)【午卩】(通御,训为用)事,【虘又cuó】(叹词),酉(通酒)无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乐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烧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无敢【酉夒】(通扰),古(通故)天异(通翼,训为护)临(训为看)子,废(训为大)保先王,?(字铸坏,疑为匍)有四方。我闻闻殷述(通坠,训为丧)令(命),隹(唯)殷边侯田(通甸)【上雨下于】(通与)殷正百辟,率肄(通肆)于酉(酒),古(故)丧师(人民),巳(疑为叹词)。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学,女(汝)勿(没有)克克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唯)即(训为就)井(通型,效法)【上宀下面】于玟王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余隹(唯)令(命)女(汝)盂,【超复杂字①】(通召,辅佐)【上炏下乂】(通荣,周王室内陆位很高的一个人),【上卄下勹】(通敬,认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吕】(通拥,训为护,维护)德(美德)巠(通经,准则),敏朝夕入讕(通谏),享奔走,畏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巛】(此字不识,疑为叹词)!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曰:“盂,廼【超复杂字①】(召)夹死(通尸,训为主)【超复杂字②】(通司,管理)戎,敏誎(通勅,治理)罚讼,夙夕召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于】(通与)我其(将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赏赐)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车马。易女(汝)且(祖)南公旂(一种旗子),用【辶单】(通战)。易女(汝)邦【超复杂字②】(司)四白(通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复杂字②】(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复杂字③】(通毕)【超复杂字④】(通迁)自氒(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勹】(敬)乃正(长官),勿废朕令(命)。”盂用对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宝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译文】
九月王在宗周册命盂。王这样说:“伟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继承文王建立了周国。排除了那个奸恶,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长久地治理着百姓。办事的人在举行饮酒礼的仪式上,没人敢喝醉,在举行柴、烝一类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爱之心给以庇护,大力保佑先王,广有天下。我听说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大命,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小学,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严。”王说:“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一卣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邦国的官员四名,人众自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时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图片附释文】


隹(同唯,发语词)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册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训为大)显(训为明)


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载,过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门内辟】(通辟,除去)


氒(通厥,代词,指代殷商)匿(通慝,训为恶),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长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于】(通于)【午卩】(通御,训为用)事,【虘又cuó】(叹词),


酉(通酒)无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乐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烧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无敢【酉夒】(通扰),古(通故)天异(通翼,训为护)临(训为看)


子,废(训为大)保先王,?(字铸坏,疑为匍)有四方。我闻闻殷述(通坠,训为丧)令(命),隹(唯)


殷边侯田(通甸)【上雨下于】(通与)殷正百辟,率肄(通肆)于酉(酒),古(故)丧


师(人民),巳(疑为叹词)。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学,女(汝)
  

勿(没有)克克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唯)即(训为就)井(通型,效法)【上宀下面】于玟王

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余隹(唯)令(命)女(汝)盂,


【超复杂字①】(通召,辅佐)【上炏下乂】(通荣,周王室内陆位很高的一个人),【上卄下勹】(通敬,认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吕】(通拥,训为护,维护)德(美德)巠(通经,准则),敏朝夕入讕(通谏),享奔走,畏


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巛】(此字不识,疑为叹词)!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
  

曰:“盂,廼【超复杂字①】(召)夹死(通尸,训为主)【超复杂字②】(通司,管理)戎,敏誎(通勅,治理)罚讼,夙夕召


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于】(通与)我其(将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


疆土。易(赏赐)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车马。易女(汝)


且(祖)南公旂(一种旗子),用【辶单】(通战)。易女(汝)邦【超复杂字②】(司)四白(通伯)人鬲,自


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复杂字②】(司)王


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复杂字③】(通毕)【超复杂字④】(通迁)自


氒(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勹】(敬)乃正(长官),勿废朕令(命)。”盂  

用对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宝鼎。隹(唯)王廿又三祀。【艺术特色】从流传下来的书法(文字)遗迹上看,早在先秦就因材料的不同而产生了像契刻书(殷商甲骨)、铸造书(商周青铜铭文)、朱墨书(春秋战国)三种书写艺术形态——刀刻、铸造、用笔书写——由此产生书法审美视野中的诸如“刀味”、“金石气”、“笔味”、“书卷气”等审美品格。在大篆体系中,甲骨文的刀刻和金文的铸造形成了审美意象上的巨大反差。甲骨文因用刀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刻划(有不书而刻、先书再刻、书而未刻等方式),线条方折、尖细、劲挺,成形方式非常简单。金文的制作方式却复杂的多,虽然有一例为不经书写而是直接用刀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这是少例,需要高级工匠才能完成。更多的程序是铭文与青铜器一起铸造而成,“要经过书——刻——铸——清砂等四道工艺过程。用毛笔写好铭文,刻成字模,或一字一模,或数字一模,合成全文镶嵌在青铜器铸造时所制成的陶范上。陶范分内范和外范两部分。镶嵌在内范上的字模,铸成的铭文在器物内壁;在外范上的字模,铭文即在器物的外壁。有的铭文也铸在器物的盖、柄、耳、口、环、足等部位。”
由此可见,厚重的金文书风其审美成因是多方面因素相组合的结果:一是书写者,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当然也可能是器物的主人,拥有这种器物者本身一定是一个贵族,而在周代,贵族阶层从小就要接受规定的教育,于是也可说是个文化人。二是刻工,因制模泥坯可塑性较强,刻工就可根据书迹细致刻画,尽可能地保持笔画的原貌。这就可以做得甲骨文所不能完成的一些粗大的团块效果。另外,阴文铭文的字模是凸出的,为了不使笔画在高温青铜液的冲洗下脱落,就需加强笔画相交处的牢度——加宽、加圆。于是出现变化丰富的金文线条。三是铸造,因青铜器的铸造需要极高的温度,当这种高温青铜液冲进字模时无疑会磨损刻好的字形笔画,使字口模糊,从而产生浑圆的感觉。四是清砂,脱掉陶范,打磨器物,青铜器是光滑明净了,但铭文却进一步变得更加圆浑。
    经过这些步骤,金文线条的锋芒无法锐利,缺乏锐利质感的线条,在后世的手迹作品中虽然不能够在风格取向上作为一种追求,但却于无意之中形成了西周金文书风的时代标志——敦厚、坚实、淳朴、圆浑。
    《大盂鼎》在“四大国宝”中,其线条是坚实肥厚的典范。作为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大盂鼎》虽已初具圆浑朴茂的金文线质,但同时在书写上又多有殷商甲骨锲刻遗风,线条起止常出锋芒,爽利劲挺的笔画随处可见,具有强烈的笔书意识,较少人工修饰痕迹,一任手书的原生状态,当然这也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共同特点。
    有一点很明显,《大盂鼎》中块面、团块类的笔画较其他三宝要多见,这大约秉承商代的青铜铭文吧,商代的青铜铭文图像意识、符号意识很强烈,《父辛卣铭文》就是一尊这样的作品,外形考究,图像精致,各类符号无不表现出平衡、整饬的美感。《大盂鼎》在风格上与此相似。
    在临习时用笔的重点要放在把握线条质感,用笔提按合度,起收爽劲有力,避免拖泥带水,过于迟涩。所用毛笔要偏大些,这样在表现肥厚线条和团块类效果时才有开合的余地。《大盂鼎》笔画中段较为肥厚,两端呈尖状,这种过渡要自然,特别是收笔处,不可飘浮。
    《大盂鼎》的字形结构,多纵势长形,已初步形成中原正统篆书纵向取势的基本面貌。左右结构与上下结构的字大多结合紧凑,同时又通过笔画的穿插避让,使其顾盼生情,俯仰自得。与诸多充满理性色彩的西周晚期金文相比,在临《大盂鼎》时,更要注重其浑然天成的自然体势,甚至通过夸张变形以求其趣,不可过于理性,若一味求整、求齐、求方。
    与早期西周青铜铭文不一样的是,原来金文的忽大忽小的字形结构到《大盂鼎》时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说明在结构上明显受到人为方面的控制,从而展现出较为清晰的序列感,这意味着周人成熟书风的即将到来。
    西周金文的章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竖行排列,纵有行、横无列,以《天王簋》、《毛公鼎》等为代表;第二类在第一类纵行排列的基础上,照顾横向的排列与顾盼,以《大盂鼎》、《散氏盘》为代表;而第三类强调横向的有序排列,形成纵有行、横有列的规整划一的章法格局,以《墙盘》、《虢季子白盘》为代表。练《大盂鼎》在章法布局上,既要考虑到普遍字形的纵向取势,又要注意上下字间的大小错落与呼应贯通,同时也应注意横向字间的左右顾盼与疏密开合,从而使整体上产生节奏感和律动感。
顾绍骅于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