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回复: 0

走进马家寨,造访吴三桂后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 2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马家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位于黔东南州岑巩县城东北38公里的水尾镇,300多年以来,这里不仅隐藏了一段有关吴三桂与明末名妓陈圆圆的归宿之历史谜案,同时也还原了一段历史,让世人知道,陈圆圆并不是记载和传说中的投莲花池而死、自缢身亡和在三圣庵出家为尼了,而马家寨就是其最终的归隐地。
  据悉,为推动陈圆圆和吴三桂研究的深入开展,5月25至27日,由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贵州社科院、黔东南州政府主办的全国首届陈圆圆吴三桂史迹研讨会在岑巩召开,经过学术讨论和实地考查,34多位清史专家一致达成共识:马家寨就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最终归隐地。
  那么,陈圆圆又是怎样来到岑巩的呢?
  陈圆圆在吴三桂死后,为了防止清军对吴三桂诛灭九族。在吴三桂生前亲信马宝的秘密护送下,带着吴三桂的遗体以及儿子吴启华、孙子吴仕杰,逃到了贵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里面,且将吴三桂的遗体葬在了狮子山。因为吴三桂的后裔受恩于马宝,便将定居地取名叫马家寨。据吴三桂的后裔介绍,马家寨名为马家,到现在,居住在马家寨的除一家姓黄外,全部为吴姓,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人。
  二
  出于寻踪觅迹的目的,6月16日,我和金春携家人与朋友洪海一道,驱车去了岑巩。在岑巩,我们受到了做家具生意的朋友肖天兵的热情接待。午餐后,在肖天兵和其儿子肖杰以及同学丁祖芳的陪同下,我们于下午2点半钟,又分乘两辆车,直奔马家寨而去。
  去马家寨是山间公路,虽然崎岖,但由于沥青路一直通往水尾镇,也不觉得太难行。但从水尾镇去马家寨的路共有4公里,全是泥路,又值正在加宽改造中,路面坑坑洼洼,车子不时被刮着底盘,走得就很吃力了。
  走出水尾镇,但见眼前的田畴更加开阔,绿油油的玉米、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在闲适的生长着,无不迎面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而大树村名副其实的分布在公路两则的无数几百年合抱枫树,以及沿途而去所看到的不少具有历史烙印风格的带厢房的木屋,则又无不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还想。
  前面就是马家寨了。曾经因为到过龙熬河垂钓的而又造访过马家寨的金春,一边开着车,一边不忘记告诉大家。
  哟,这就是马家寨?我在心里暗自问着。
  一眼望去,整个马家寨坐落在一片平缓的地势上,它的前面是大片开阔的田野,再远处是不高的山坡和掩隐在树林里的村庄,而马家寨后面是雄奇的狮子山。看着不远处的马家寨的朝向,我由衷佩服马家寨人选择了一个美好的居所。
  下午近5点,我们到了马家寨,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栋别具特色的陈圆圆史迹陈列馆建筑物,正门上方是声色甲天下五个红色大字,这五个大字,不由使我们联想起,300多年前陈圆圆是怎样的一个集歌声和美丽于一身而又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人。可是遗憾,由于我们来晚了,未能看到陈列馆里究竟陈列有什么文物。据同学祖芳介绍,文化大革命前,吴三桂的后人,还收藏有吴三桂的大刀等一些兵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兵器,早已不知所踪。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墓,就在陈列馆后面的山上。陈列馆的右边,立有一块较大的水泥碑,上面书写着 陈圆圆墓几个大字。我们去墓地,是要从水泥碑前经过的。陈列馆后的吴氏坟山,从山脚而上,沉睡着无数吴氏先入。而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墓,离山脚也不过30多米的距离,可惜,墓碑均是今人按照原来的内容重新立的。据说,原碑还藏在了新碑后面。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一行在墓前匆匆留了影,便急急下山向村子而去。
  三
  我们在马家寨里的小路上行走着,希望在现代文明中寻觅到一些历史烙印,听到更多关于吴三桂和陈圆圆的口述。在与马家寨的人特别是男人的交流中,他们都会毫不隐晦而又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就是吴三桂的后人。也许是历史的原因,这些吴三桂的后人,对吴三桂却知知不那么多。但他们大多数都知道是吴三桂的多少代传人。实际上,现在马家寨的吴三桂传人,都是12代左右的了。
  在他人的指点下,我们慕名走进了吴三桂第12代传人吴能让的家。吴能让家在寨中央,是保存完好的典型的明清时结构的四合院木房:正面是过厅,进门的左右是厢房,中间是天井,地上是用鹅卵石镶成的两个铜钱图案,面对过厅的是带有堂屋的三开间正厅。在马家寨,像吴能让老人的这样结构的房屋,已是寥寥无几了,而我们能见到的其他木屋,又多为单厢房而又无四合的。
  吴能让老人今年已77岁,虽然身体不太好,有腿病。但他和老伴见了我们这些陌生人进了家,也如久不见的亲朋一样,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就坐,一边并拿出他们买来的杏子和李子洗好,叫我们吃,一边还口口声声说对不起我们,没有什么招待我们的。俩老人的纯朴、好客和热情,无不打动我们。
  据吴能让老人介绍,这房屋是他和堂弟吴能江共有的,但堂弟已不住这里了,现在这房里还住有6人,屈指一数,这房至今已住了6代人。吴能让老人还介绍,他住的这房子,曾经三次免于火灾:第一次是甲子年,土匪从正面纵火烧,第二次是60年代别人家失火,第三次是5年前的左边邻居家失火。虽然房屋幸免于火灾保存了下来,但是由于没钱,失修,好些地方都漏雨了,他希望政府能给予帮助修缮,以保住这难得的历史建筑物。
  我们安慰着老人并离开了他俩,再去了其他地方转了转,走了走,发现像吴能让家这样的木屋已不多,有关部门早应该拿出方案进行修缮和保护了,不然有朝一日遇到不测,便是天大的损失。同时,马家寨还应进行有效的规划,以保证村庄古老的风貌免受现代文明的冲撞。当然,如此许多要做的事,不胜枚举,有关部门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此外,我们和一些年轻的、老年的吴三桂后人,进行了交流,感觉是,在这几近被历史淡忘的马家寨和马家寨人,也应实实在在为一段差点被误读的历史的还原担当起一定而必须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