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回复: 2

心经说什么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发表于 2021-12-3 0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常常喜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并不完全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出自于何处。其实,这几句话是佛教一部非常著名的经典《心经》里面的话。有深刻的含义。
  
      佛教经典《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经》凡一卷,可以说言简意赅,道尽了《大品般若》600卷之义理。是经又略称《般若心经》,其般若为梵语,过去属于不可翻译的意思,现在大多少人理解成“智慧”之意。此智慧不同于世间的聪明智慧,而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妙智妙慧,它为一切众生本身具有,是所谓本来面目,修它不会增加一分,不修亦不减少一分,能生一切善法。《心经》题目之心,谓之纲要、精华、心要之意,其意是说是经集合了600卷般若大经之核心的东西而成。此经属于大乘经典,是佛为发大乘心者而说,非大心学佛之人,难于真实理解。
      《心经》确实通篇都是讲了这个“心”字,此“心”非肉团假我假心,人人本有,是实相般若之真心,即众生之佛性。既不在内、又不在外、亦不在中间。《楞严经》佛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七番度量,认为:1、心在内。2、心在外。3、心在眼根。4、见暗见明是心。5、心在开合间。6、心在根尘中。7、心无所住。然七处心被佛斥为非心,肉团心不是真心,缘尘分别的意识心,亦非真心。其实所谓真心,众生与佛平等。在圣不增,处凡不减。无奈颠倒众生迷真认妄,执妄为真,种种颠倒勾当,而不能知,故久处轮回,不得出离。因此,此“心”在《金刚经》中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观经》中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在《华严经》中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此经的观自在菩萨,即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表悲心,属于利他而言;“观自在”表观照般若自在无碍。观真我,即是观自性,观自性能否做主,有否为妄心所蔽,非有的人认为的眼见佛性之观,实乃心观之观。就是以自心本具的般若妙智,来观照我们身心世界之境,破除我法二执。所谓自在者,即观有不著有,观空不著空;心能转境,不为境转;空有无碍,得大自在。凡夫一切众生类,不能起妙观察智,但以眼观眼见。故被物所迷,为境所转,心有挂碍,故不能远离颠倒梦想,不得自在。
  《心经》是观自在菩萨修行甚深般若的亲证境界,佛的觉悟和大乘菩萨的究竟解脱,都是真空妙有,一切法空,一切圣解脱法亦是空。弘一大师曾经讲解过心经,他老人家认为:“ 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著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天。若著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故断不可著空见也。
  若再进而言之,空见既不可著,有见亦非尽善。应(一)不著有,(二)亦不著空,乃为宜也。
      (一)若著有者,执人我皆实有。既分人我,则有彼此。不能大公无私,不能有无我之伟大精神,故不可著有。须忘人我,乃能成就利生之大事业。
     (二)若著空,如前所说拨无因果且不谈。即二乘人仅得空慧而著偏空者,亦不能作利生事业也。
      ┌真空(非偏空、偏空不真。)
  故佛经云┤
      └妙有(非实有、实有不妙。)
      真空者,即有之空,虽不妨假说有人我,但不执著其相。
      妙有者,即空之有,虽不执著其相,亦不妨假说有人我。”
      此“真空妙有”即是实相,亦是般若。般若有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是也。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从文字起观照,从观照入实相,学人从文字般若入手,起而照用,一旦有悟,契入实相。所谓实相般若者,即常常说的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无相、非无相,是名实相。何谓无相?无一切虚妄之相,何谓非无相?具足恒河沙种种功德之相。《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相,即无一法,无一法则能生万法,此亦《维摩诘经》之理,若见诸相非相,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即见如来也。
  至于密咒,《心经》 前部分经文是显说,般若即咒乃是密说。因此本经“显与密”圆融,法与法不起分别。即有言说又离言说。显密不二,能人实相般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0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主题

1876

帖子

48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01
发表于 2021-12-3 07: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证道书
  ----之心经解释
  前言
  以前一直在做易经,道德经,还打算金刚经一起,三本经做一个完整的解读,这次很偶然的,就想讲心经了,就像安排好的一样,到时候就应该做这个事情了;然后开始体会心经里面的意思,突然就觉得,这是在最要紧的时候,要做好的最要紧的事情。
  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它的核心问题的,这个核心怎么去找到,又是最要紧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每个人心里来认识它,是在讲这个心经上最根本的地方,能够用心看透一切的本质。
  所有一切的差异,纷纷扰扰,从现象反推到本质上去,是一件很烦心,而且又找不到头的事情。所有的困扰迷惑,到最后都要从源头上来找起,这就需要归结到心的根本上来了;把我们向外去看的眼光,收回到反观内心上来,先看到心是生命之本,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本质上,完全相同的最核心的地方,也是我们怎么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所能够得到基本认识的起因;这是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要能够安身立命的第一件要紧事情;这也是,现在之所以要把心经,正式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开篇的第一篇内容来讲的目的。
  我们十多年来专注在做道德经和易经的一些系统解释,一直以来知道,道德经在描述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所能达到的运转,在它的系统性上面已经是很完整的了;易经在讲变化,当然还有在变化之中本质不变的情况,深度要比道德经更进一步;我们在做这些解读的时候,非常清楚,这些课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明白,而且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白的东西,随缘就好,所以一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直到现在,也并没有特意去做推广的事情。
  现在讲到心经,态度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了,心经本身虽然是佛教经典的集大成者,在最深的层次之中,所有外围的内容,不过是在这个核心上的延伸,确实有它本身的难度;所以我们一方面尽量把心经的意思,能够讲得清晰透彻;另外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心经所讲的东西,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知道的,不管谁想不想知道,它本来就是每一个人最需要的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从自己的内心得到领悟的,最要紧的事情,来了解到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根本认识;所以虽然我们在表述上尽量想做得通透,心经还是有它难懂的地方,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力领会它里面的含意,吸收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心经,希望对每一个人有所启发的重大意义。
  据说,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后,第一句话就在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心真性,能够觉知佛性的存在;姑且不讲佛性的奥妙,就讲最平常的一种情况,每一个人都是选择向好的方向在发展的,把日子过好一点,让生活条件更好一点,至少我还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希望把日子过得糟糕了才开心的;这种往好的地方去看待的眼光,其中就有灵性的影子在里面。
  只是在生活层面所希望的好,基本上都落到物质的形态当中,反而对在寻求精神上觉醒的人们,无法理解,以为这是怪异的,不以为然。而不知道,生命是一切物质形态的意义,是一切精神意义的本质;在物质的追求上面,必然会掩盖了这种内在需要,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物质上的丰富所带来的一种坏处,就是在精神状态上的空虚;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就在于看到好的地方,倒映着眼前不如人意的处境,让人不得不把心思用到这种需要上面,不得不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为了让今后变得好一点,变成了面对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来经受不断的摧残。
  这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了,永远挣脱不出来的困境里面,在好与不好之间来来回回的受折磨;在物质层面的所有努力,注意力都放在了这方面,内在生命的萌发受到压抑,是每一个人可以感受到的事情,但是又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事情;一直以来人文教育的缺失,让人以为信仰和真理,并不能取代现实的苦恼;但问题是,通过信仰和真理来追求内心满足,本来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是我们常常把这些误解了,认为这是空洞的,虚无的,理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看不到信仰和真理对于每一个人在生命上的引导;或者,很久以来,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人文教育本身真正的内容。
  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要找到的好。在生活的层面上过得好,得到更多物质享受的快乐,并不是让人得到真正的好处,反而害得大家忘记了,生而为人,本来是第一等的事情。这是应该往好的地方看,在选择上出现的差错,佛性所以被蒙蔽,而心灵则需要被打开,就像我们的生命在欲望满满的裹胁当中,怎么会让人痛快呢?等到认识到这一点,真实的感受生命的萌芽,从心里一点点的在萌动,我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看法,自然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看待;这才是每一个人,真正找到的好地方,仿佛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就像自己和每一个人都在生命自然状态上的绽放,遍地生机盎然,整个世界变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一切的现实随之而不同,现状也因此找到彻底改变的契机;借着心灵所能够看到的这个不同的世界,我们接下来进入心经,来看经文的第一个字:“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