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我的岁月留痕》(上山下乡)

[复制链接]

91

主题

95

帖子

8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41
发表于 2021-12-1 05: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山下乡,这个闻名于世的运动,是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使得大学不招生、工厂基本不招工,商业、服务业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初、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无法分配工作。仅1968年就积压的1966、1967、1968届(俗称“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高达400多万人,如何安排他们已成了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1968年12月,毛泽东  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不顾具体情况和条件地把大批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生产建设兵团或农场。
  我是六九届中学毕业生,有幸地成了这场运动中的一员。
  离开上海大城市,到农村去种庄稼,这是谁也不高兴的事。想到今后一辈子在农村落户,拿起锄头种地,实是应该慎重、慎重、再慎重的事情。所以任由老师和居委会的上门动员,再将此事说得“天花乱坠”,我还是不相信,则是一拖再拖。为此,学校和居委会就以父亲是共产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为由,让我报名远去黑龙江省——祖国最边境的逊克县插队落户。
  中学毕业去上山下乡,是逃避不了的趋势,父亲是五十年代的老共产党员,在当时形势下,起带头作用也无可非议。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我只能选择了报名。报名前与几位同学商量多次,约定一起到一个地方,到底去哪里?或是插队,或是农场,或是远,或是近?
  最后,我们几个人异想天开地想报名去江西的生产建设兵团。因为,江西离上海近;江西是南方,适应我们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江西有大米吃,南方人喜欢吃大米饭;江西兵团有工资收入,个人生活有保障。但是我们的“异想天开”被学校否定了,说:江西建设兵团是照顾困难家庭的学生和少子女家庭的学生才能报名去的。我们几个同学傻了眼,怎么办呢?结果,有的同学说要去近一点的地方插队落户;有的同学说去农场或建设兵团,那里发工资,生活有保障。这样一来,大家只能各奔东西、各奔前程。
  我是听从父母的建议,远去了黑龙江保安沼农场,因为那里虽远、虽冷,但那里土地肥沃、地广物博,大有作为。东北的铁路交通发达,你想回家探亲也很方便,又悬每月拿工资,生活有保障,总体上比插队落户的好。报名后,听接受我们知青的领队说:农场种的粮食是水稻,吃的是大米白饭,那真是喜坏了我,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好事,我,在一九七O年的四月三十日那天,又悲又喜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朋好友,乘坐北上的知青专列,离开了我的故乡——上海。
  2021年11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