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回复: 0

诸葛亮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7 0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181&234),中国百姓心目中能掐会算、聪明绝顶的人。他生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世,受刘备三顾茅庐知遇情,辅佐刘备干得一番大事业,成为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幼丧双亲,跟随叔父诸葛玄移家豫章,后至荆州(今湖北襄阳城西),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余年。207年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功勋卓著,官拜丞相。
  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爱子教子的故事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修身齐家,堪称典范。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
  诸葛亮择妻不重外貌,而重德才;他虽权倾朝野,却从不贪财。他在成都郊区的田产,是刘备得了益州后赐赏给他的金银购买的,后来未增置田产。诸葛亮上表于后主说,臣家在成都,有桑树800株,薄田15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有多余的财物,那就是对不起国家。诸葛亮一直以俭朴治家,临终前家里家外没有多余的财产,也给后辈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诸葛亮经常告诫家人要注意修身、善德、明志、致远、勤学、励精、冶性,不能依靠父辈的权势搞特殊化,并要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考验。
  诸葛亮早年无子,便把哥哥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嗣子。诸葛乔入蜀以后,诸葛亮注意对他从多方面教育培养,要求孩子从小要立下志向,刻苦读书,沉稳安静,勤俭朴素,并且把这些要求都一一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后来,诸葛乔做了驸马都尉,这本来是京城里既坐享清福又地位显赫的官位,但诸葛亮却不允许他在成都过这种优越的生活。那时候,诸葛亮常领兵屯驻汉中,部队给养需要从蜀地输送,诸葛亮便令诸葛乔参加押运粮草的工作。此间,诸葛乔常年奔走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里运输线上,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诸葛亮在给兄长的信中解释说:诸葛乔按理本来是可以回到成都去的,但是诸将弟子都在押送军需物资,大家理应同甘苦,共荣厚,所以我命令他带五六百兵士,同诸将子弟一直在山谷中运送粮草物资。
  诸葛亮教子有方。他写的《诫子书》,不足百字,讲出了励志、勤学、养德的人生哲理。
  227年,诸葛亮生了一个儿子,名诸葛瞻,字思远。这孩子自小聪慧伶俐,诸葛亮也算晚年得子,自然备加喜爱,但他对孩子依然是严加管教,从不溺爱。诸葛瞻刚8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爱耍小聪明,容易自满自足,担心他难成大器,因此,更加对他严上加严。后来诸葛亮还写了著名的《诫子书》,其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足百字的短文,讲勤学、惜时,讲修身、养德、励志,涵括了丰富而透彻的人生哲理。
  诸葛瞻谨遵父教,从少年时期就发愤学习。史书上说他少聪慧,工书画。年十七,任骑都尉,后长期驻守边关,263年在绵竹为国捐躯。
  诸葛亮还写过一个《诫外甥书》也很精彩。书中说:
  夫当志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冗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优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位历史上以文韬武略著名的军师,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这样为之计深远,令人感佩由衷。
  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