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回复: 0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0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考纲要求]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知识讲解]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1、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按空间分布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地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期为冬季。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2)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3、地下水(1)类型类   型定   义补   给主要特征潜  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潜   水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2)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        土壤盐渍化;        科学管理。②过量开采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径流降水水汽输送蒸发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海洋水海洋地面陆地上空海洋上空                                   海陆间大循环:陆地上空陆地陆地蒸发降水  类       陆地循环:陆地海洋蒸发降水陆地上空植物蒸腾  型       海洋循环:植物蒸腾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光照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热量分布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芦苇——水湿环境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光能(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叶绿素根本原因: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生产者 (绿色植物)
    环境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消费者 (动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呼       吸
    呼       吸
    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 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 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3、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 组成
    固相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求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水分:液相         空气:气相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      土壤固体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3)土壤的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形成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能力训练]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潜水            d. 承压水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0~11月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 a变大            b. b变稳定         c. a在丰水期变小    d. b在枯水期变大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4—6题。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4.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5.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6.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    有              (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7.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8.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    )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读图,回答9—10题。9.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0.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1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12.读下图“自流井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水层隔水层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甲乙
    (1)区域a是            ,b是           ,     c是            。 (2)甲乙两井中,井水能自流的是             ,原因是                           。 (3)根据埋藏条件分类,区域a的地下水为        ,区域b的地下水为             。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产生               、                、                   、                   等问题。 [能力训练答案]1、c 2、c 3、c 4、ac 5、cd 6、ac 7、ac 8、ab 9、a 10、b11、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潭—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12.(1)排泄区  承压区  补给区  (2)甲  井口低于承压水位  (3)潜水  承压水(4)地下漏斗  地面下陷  房屋倒塌  海水入侵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