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回复: 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0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 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 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 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 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 ,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