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回复: 0

《红楼梦》研究十二大新发现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9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1-9-6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呕心沥血研究《红楼梦》十二年,终于硕果累累。具体说来有十二大发现,这些前无古人的重大发现,不仅颠覆红学家的传统认知,而且可能将带来一场学术革命,重新衡定《红楼梦》这部古典巨著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兹将作为本人核心红学观点的十二大发现,梳理如下:
  一、《红楼梦》诗、词、曲、判词签词、谶语谜语偈语、楹联杂对,包括大部分人名、物名、官职名及回目标题等,皆可遵循一定规律谐音读,相应的谐音语隐真事;隐藏的真事包括但不限于《红楼梦》书事,作者家事和康、雍、乾三朝皇宫轶事。
  二、“金陵十二钗”生活原型皆男子。林黛玉原型即作书人曹寅,薛宝钗原型即续作者曹顒,秦可卿原型为雍正皇帝,其他近三十位书中人物原型也相继与现实中人对号入座,其中男一号主角贾宝玉的原型为康熙大帝。
  三、《红楼梦》前八十回动笔于1729年曹家被抄没前后,1739年底完稿,由作者曹寅历时十年完成。后四十回1741年动笔,续创者为曹寅嫡长子曹顒,耗时五年于1745年基本定稿。
  四、雍正皇帝暴亡后,作者对《红楼梦》前一十三回作过重大改动,同时载入雍正皇帝暴亡情节,以及胤禛生前的恶劣行径等,并加入脂批,遂改书名为《石头记》。乾隆皇帝对曹寅改创本颇为不满,于是《红楼梦》前八十回连同曹寅早年诗稿一并遭封禁,曹寅一家为了避祸移居北京西山。
  五、曹寅父子系假死圈禁之人,曹寅活至1740年九月初三日,享年八十三岁;曹顒活至1768年,享年七十九岁。二人诈死案系康熙皇帝为挽救曹寅性命,平息朝野呼声而先后精心导演的苦肉计。
  六、曹雪芹(霑),生于1724年甲辰七月初七日,名义上系雍正皇帝与竺香玉私生子,其实为曹寅亲生子。襁褓中即交由曹寅抚养,长大遂改姓曹。他是一个先天残疾人(瘸子),长大后曾染指《红楼梦》,但并非《红楼梦》主创者,因偷改、偷卖曹寅书稿,1763春节被曹顒设计杀害。
  七、竺香玉确有其人,她系曹寅养女(正史材料称次女),她14岁选秀进宫,先为康熙帝宫女,康熙帝驾崩后,被雍正帝密封为皇妃。曹家1729年被抄没后,曹寅授意养女与弘皙里应外合刺死雍正帝,竺香玉于1734年十二月十九日被撤销皇后封号。刺雍成功后再度回曹家生活,1739年五月初七日殁,享年43岁。曹寅将她的生平事迹写入《红楼梦》,《红楼梦》旨意所谓“怀金悼玉”,“悼玉”就是为了悼念这位贞烈女子。
  八、《红楼梦》底事含正史。书中隐藏大量正史不载或被删削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诸子死亡案件外,还有胤禛篡改康熙传位诏书案、弘皙逆案、削除弘时宗籍案、曹家抱养顺治第四子(后来的曹宣)案等。对雍正皇帝篡改实录与曹家家谱,乾隆皇帝篡改《红楼梦》等不齿行为,作者皆有隐笔披露。
  九、《红楼梦》系以胤禛尺牍为蓝本写成,弘历早年也曾掰弄过。雍正皇帝暴毙后,曹寅对《红楼梦》第十三回之前曾作大量删改,并自作自批,最终导致前八十回被乾隆皇帝封禁。曹寅死后,乾隆帝诏令袁枚充当御用文人重修《红楼梦》,并下令删除脂批。
  十、曹寅死后,先后参与《红楼梦》分头改创或续创的人计有:乾隆皇帝、鄂尔泰、尹继善、曹顒、曹霑、袁枚、弘晓和敦敏。,其中弘晓是曹寅生前最早指定的编书、传书人。曹顒死后,弘晓致力于曹家真本的刻印与传播,而袁枚和敦敏,则分别代表皇家和曹霑,推广、编辑、印行两种宫廷本,即程甲本和程乙本。
  十一、《红楼梦》先有回目,再围绕回目标题敷衍故事。宫廷本回目也出自曹寅之手,以隐语写成,背后隐真事。一百二十回回目,二百四十句一千九百二十字,按混序谐音读法形成的解读文构成一部《红楼梦隐事辑录》,其成书背景和缘起不再成谜。
  十二、曹寅曾有暗通鄂尔泰联手推翻雍正皇朝的设想,鄂没有答应。但鄂尔泰自始至终支持曹寅《红楼梦》这部治理之书的创作与传播,并配合《红楼梦》从贾雨村(鄂尔泰)始,贾雨村归结的布局安排。鄂尔泰还冒充高鹗为《红楼梦》撰写了一篇隐语序文。
  上述十二“发现”作为“袁登华红学”的基本观点,曾以博文、论坛发帖、微信朋友圈发言等形式限量传播,在当今红学界也曾引起一定反响。但由于谐音读法推广难度较大,挖掘出来的《红楼梦》隐事缺乏印证史料,再加上红学圈子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等痼疾,这些观点即便证据充分,也被某些学术界资深学者排斥,接受依然尚需时日。更何况本人行事低调,不善推介,有珠不露,谁知是宝?
  可以这么说吧,笔者的红学观点遭冷遇是暂时的。除了自身“好女不愁嫁”的自信心理之外,还与这门显学自2005年刘心武戏说《红楼梦》以来,读者厌烦了一切牵强附会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有关。“一年遭蛇咬,三年怕草绳”,这或许就是随本人红学观点应运而生的三百多篇博文,一直陷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境地之直接原因吧!
  庚子冬尽,辛丑春来。再过八年,就是曹寅《红楼梦》动笔三百周年大庆。为了不至于古今读者“误读红楼三百年”既成事实,笔者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对于那些依旧沉浸在热热闹闹红楼儿女痴情故事中的人们,当头棒喝,菩提灌顶,使之对《红楼梦》史笔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当然是笔者愿意看到的。
  然而,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在红学界,传统认知根深蒂固,笔者深知很多人是“回不来”了,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有必要仿效《红楼梦》第八十回里的王一贴,借“书话红楼”这为数不多的红网平台,首次上传此贴,旨在让更多尚未深陷泥泞的人不至于误入歧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