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回复: 3

地球进动产生岁差、恒星年大于回归年的理论死穴

[复制链接]

4

主题

14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7-9 18: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照百度现代天文理论解释“地轴进动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地轴进动的物理模型是:在北半球看起来,地轴以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的黄北极为中心轴,以23°26′(黄赤交角)为半径,以南半球南极为支点,自东向西(与公转方向相反)围绕黄轴作圆锥形运动。它每年移动50″.29,历25800年完成一周。
  之所以出现地轴进动理论,是因为回归年春分点相对于恒星是每年西移,而按照现代天文理论认为恒星是不移动的,于是似乎是一个回归年春夏秋冬四季并没有转满360度,而是每年距离回归年起始点都有一段差距,这一差距的时间就称之为岁差,也就是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年差。为了解释回归年春分点相对于恒星西移这一天文现象的困惑,于是牛顿提出了地轴进动理论:地球地轴进动表现为每个节气点在公转轨道(黄道)上每年50″.29的速度向西向后移动,历经25 800年完成一周。地轴进动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周期──回归年,稍短于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恒星年。所以如果以春分点为恒星坐标原点,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对于赤道坐标系恒星而言就是恒星东移,恒星每年向东移动50″.29。
  地轴进动理论,表面上似乎是很好圆满地解释了春分点节气相对于恒星的西移现象,因而也似乎解释了恒星年大于回归年的原因:由于地轴每年像陀螺那样向西旋转50″29,于是地球春分点(黄赤交角)便表现出 在公转轨道上每年提前了50.29″,便完成了地球一年公转,也正是地球的向西进动,使得恒星相对东移。回归年与地球真实公转一圈的所谓恒星年相差了50″29的角度和20′22″时间,于是回归年节气便在公转轨道上逐年向西移动。地球进动理论表面上似乎严谨无懈可击,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理论漏洞和与事实不符自身矛盾,至少在一以下几点进动理论不能自圆其说和与事实不符,对此提出8点质疑:
  1、        地球公转一圈,是通过公转360度来完成一年四季变化的(太阳高度角变化周期),地轴进动西移虽然直观上看似春分点相对于恒星的西移,但却不符合逻辑推论:一年之所以完成了四季交替,是因为地球保持了原来状态、围绕太阳公转了360度同时,自转也完成了360度,使得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各个角度都有不同太阳高度角,所以完成了四季交替。如果地球公转的同时还要反公转方向的进动,那么也就意味着地球公转一圈,但由于反方向进动旋转,使得地球并没有完成自身360度的自转,也就是说并没有完成四季交替,必须在公转大于360度条件下,才能完成自身360度自转,因而在小于公转360度提前完成四季交替,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问题,不妨假设地球春分点在公转轨道位置上停留一年,地轴进动照样向西旋转,那么经过一年时间的地球节气便会在春分点上向冬至方向倒退,如果要恢复到春分点节气,地球必须在公转轨道上前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春分点起始位置。既地轴进动方向在与公转相反条件下,春分点在黄道上应该是向东前进方向移动,这一假设证明了回归年四季变化需要大于恒星年才能完成;只有在地轴进动与公转相同方向下,回归年才小于恒星年。如果我们继续假设:如果进动反方向旋转速度与公转自转速度一样,那么地球将永远是一个节气,就不存在节气变化,如果按照进动理论解释,这样的回归年仍然存在着四季交替,并且每个回归年仍然需要西移360度吗(每天反向旋转0.986度×365天)?连四季交替都没有了,自然也就回归年也不存在了,但却仍然需要虚无的没有四季交替的回归年在原点西移后退,岂不荒唐吗?
  2、        如果回归年节气与公转轨道位置是非固定的,比如冬至节气点可以发生在轨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今天冬至点附近就不应该是地球距离太阳的最近点,因为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就计算发现冬至点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点,如果按照岁差计算的话, 2100多年前冬至点在轨道上已向西移动了30天,今天冬至日期12月22日基础上再加上30天的1月22日的大寒节气轨道位置才是今天太阳的最近点,而事实上今天太阳最近点仍然是冬至附近;其次如果节气是移动的,那么回归年节气点的公转轨道位置分布完全是随机排列,为什么夏至距离太阳最远,冬至最近、春分点秋分点恰好分布在椭圆轨道短半径上,回归年节气为什么有这样的巧合对称固定安排呢?由此看来岁差理论与事实不符。
  3、        “地轴进动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形象地说就是地轴以南极为轴心围绕黄轴的圆锥运动,既然地轴可以以南极为轴心,那么凭什么地轴不可以以北极为轴心围绕黄轴倒圆锥运动呢?地球在宇宙空间作为一个漂浮的球体并不像旋转陀螺在地面上有一个向下的重力和地面对陀螺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地球进动像陀螺那样理论假设,仅仅是只能以一个支点旋转只是人们基于陀螺现象的幻想产物。因为漂浮的地球既不存在一个向下重力作用,也不存在任何一平面对地球陀螺旋转支撑作用。
  4、        如果南极作为陀螺旋转支点果然是固定的,那么对应黄轴南极方向就应该是不变的,其南极天空相对应南极星就应该是不移动的或相对于北极星移动变幅是很小的,而事实上南极座σ是今天的南极星,依据观测结论,南极星正在逐渐远离。可见同样与地轴进动理论模型相悖。事实上地轴南极与北极一样都是不断发生移动的。以地轴南极为支点的陀螺旋转运动并不存在。
  5、        如果地轴进动以南极为支点推论是不成立的,那么进动就是以赤道为原点,那么、地球进动就是南北两个地轴分别围绕黄极的两个圆锥面运动,南北半球进动旋转方向在同一时间就是相反的:既在每个回归年内,在北半球看来进动是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并且向西移动50.29″,而在南半球看来进动却是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向东移动50.29″,南北半球进动旋转方向不一致,显然有悖于恒星向同一方向移动。有悖于进动理论假设初衷,并且更加荒谬的是,如果以赤道为观测点的话,那么进动就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方向旋转移动。并且也找不到任何动力,可以解释推动一个球体两极不同旋转方向运动。
  6、        作为一种假设,我们同样可以假设如果地轴进动是向东旋转的,那么如果按照进动理论逻辑,岂不是可以形成回归年大于恒星年,春分点将向东移动的结果吗?两者相同运动形式的假设,仅仅是方向不同其回归年周期长度却截然相反,这岂不是荒谬的吗?自然界难道果真存在这样运动形式吗?那么环绕这种陀螺反向旋转推动力到底是什么呢?由此看来无论进动原点是南极,还是赤道,其进动理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的进动圆锥运动仅仅是为了解释北极星变迁需要,因为轨道岁差西移不能解释北极星变迁。
  7、        如果一年长度就是恒星年,那么流星雨时间会同恒星年周期一样发生相对应恒星年周期变化。自从格里高利历(太阳历)实施以来,回归年与恒星年相比已相差了6.1天,也就是说在公转轨道上向西移动了6天左右——如英仙座流星雨(事实上最早记录英仙座流星雨这一天文现象是我国公元36年公历8月12日,流星雨至今应该推迟28天)也应该发生同样的变化。这意味着相对430年前到今天,英仙座流星雨盛发期应该发生在推迟6天后的8月17-18号或者更迟。但是事实却是,在过去有记录的整整430多年里、英仙座流星雨都很少有变化。这个流星雨甚至被称作“圣劳伦斯的眼泪”,因为它的盛期总是发生在圣劳伦斯节(8月10日)的后一、二天。为什么它没有按照恒星年周期,而是按照回归年周期定时出现呢?英仙座流星雨之所以发生在特定回归年周期时间内,是因为每个彗星公转轨道都与地球轨道有一个相交点,在相交点轨道有着大量脱离彗星的碎片与尘埃物质,每年地球经过这一特定轨道区域位置时,这些彗星轨道碎片、尘埃就会受到地球引力下、高速坠落摩擦燃烧发出瞬间光芒形成流星雨。这一流星雨天文奇观事实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地球公转一年时间长度就是回归年长度,因为太阳系内任何天体间相互对应事件发生周期,只能是公转周期。
  8、之所以人们会误认为地球进动运动可以使得节气(回归年)提前,因为在常人看来,如果没有地球进动,那么地球公转一圈,同时完成自转一圈,地表正对太阳那一点恰好与地球公转起始点重合;如果地球进动,那么地表起始点正对太阳的那一位置就会提前到来,所以似乎节气也就提前了,回归年也就缩短了,但是在此,人们却无意中错把地球公转中的自转旋转方向看成是与进动方向一致了,这时的地球公转中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当公转完成一圈,自转也将完成一圈的时候,由于进动反向顺时针旋转,使得地球起始点与正面太阳重合时间也推迟了(虽然完成360度公转、但公转中的自转却没有完成360度),必须增加公转一段距离,才能与太阳正面重合。由此不难看到地球进动理论需要回归年短于恒星年,需要回归年西移才能解释恒星东移,而事实上,地球进动理论犹如画蛇添足,反而与天文事实真相相距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1-7-9 2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岁差”的定义是伪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1-7-9 2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自传360度不是一天吗?怎么是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