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3|回复: 11

对华中师大教员蒋坚霞错误的评点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1-7-9 1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华中师大教员蒋坚霞错误的评点
  henxiangdushu
  因为研究辜正坤先生的翻译艺术,所以对于有关辜先生评论的文章自然比较关注。偶然看到华中师大一个姓蒋的教员对北大辜正坤教授的所谓文学错误进行了“评判”,觉得新鲜,仔细读了一下,立刻大笑,这个姓蒋的真是太无知也太无聊了,估计是为了蹭热出名,才写这样的帖子。闲来无事,对蒋的帖子略作点评,算是奇文共欣赏了。
  以下正文是由化名吴鸿而实为蒋坚霞写的帖子。
  我的评点,则署名“henxiangdushu”。
  2019.02.22 吴鸿 :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蒋坚霞教授10多年来,在专业学术会议和专业学术刊物上,对辜正坤教授(北京大学)的学术腐败行为进行过深度的揭露,蒋教授以大量的事实和不可辩驳的理据指出,"辜正坤的诗学、美学、逻辑修辞之学和英汉语水平低下",辜正坤的英语水平充其量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出尽洋相,实在可怜!" 因此,他读不懂英文原文,翻译时,多半参考现有的译本,翻看词典胡乱猜度,用文白夹杂语法不通逻辑混乱的蹩脚汉语表述出来,不停地制造出大量的学术垃圾出版物,误导了后学,欺骗了受众,是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见姓蒋的:"再驳辜正坤的'英汉诗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第2辑)。
  henxiangdushu:
  姓蒋的是什么人?我们并不知道。只好先到网上细查,发现一直截至到2009年,中国学术界都不知道这个人。以至于辜正坤先生还误以为他是个女同胞。此公退休后一直经商,但除了赚钱,还想出名,竟不惜一切代价诽谤梁实秋、方重、黄兆杰、朱文振、索天章和方平
  等诸位翻译家大家,结果遭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辜正坤先生一顿痛批。辜先生通过原文与译文的逐句比较,证明方重、梁实秋先生等六位先生的的译文都是正确的,而姓蒋的抄袭了这些大师的译文后,自己想加以修改,却反而把正确的译文大都修订成了错误的译文,成了天大的笑话!蒋因为辜先生戳破了他的真面目,从此对辜先生怀恨在心,于是便整日缠住辜先生,以谩骂的形式胡乱写了很多文章,以为滥批名人就可以使自己出名了。这种心态真是有点令人觉得滑稽可笑。
  蒋原文:
  伪学者在科技和经济落后的年代是经济用剪刀加浆糊的方法剪辑拼凑抄袭成书出版,现在电子科技剪辑拼凑抄袭出书更是轻而易举。有些人年龄不大就著作等身,但都是垃圾有何用?爱因斯坦凭《相对论/Relativity》打遍天下无敌手!
  henxiangdushu:
  我觉得这恰恰是姓蒋的自画像。此公不学无术,除了对别人翻译过的东西重新抄袭式地翻译一遍或滥加评论外,从来没有原创性的译著。这种人不知怎么混进教师队伍的。这个人一辈子就发表了几篇随感式文章,比现在的青年助教发表的文章还少,至于水平,就更差了。究竟该如何写学术论文,这个人根本没有入门。
  蒋原文:
  辜正坤这种书法绘画水平只是匠人的雕虫小技,现在很多老年大学的离退休老人经过学习培训,自己再努力一把,有些人的技艺也很不错!辜正坤当年进入北大,就是因为文革结束不久,正是文化荒漠时期,急需人才,北大外语系的教授外语水平高,但中文古文是他们的短板,辜用故弄玄虚的所谓古文词曲体翻译英诗和莎士比亚的方式得到了老先生们的赏识。
  henxiangdushu:
  不知道怎么会扯到书画上去。连辜正坤先生平时休闲时的书法绘画都要进行诽谤,可见此公的嫉妒心有多么强烈!
  北大的老先生们大都有旧学根底,蒋既然说北大的老先生们都“赏识”辜先生的词曲体翻译,你蒋某在北大老先生面前算老几啊?提鞋的资格都不够啊,还诽谤说老先生们没有眼力?真叫人笑掉大牙!
  蒋原文:
  蒋教授一直没有停止写文章揭批辜正坤,就连对辜的蹩脚的古文都做过鞭辟入里的揭批,例如辜在其作为高校翻译教材的大部头著作《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研究》中,其"绪论"是用所谓的古文写成,现摘取其中一小段说明之。辜文:"以地理论,赤县地处东亚,背山面水,西恃高陵深谷,东临碧海重洋;南连吴越,怀大国小鲜之慎;北据长城,隔匈奴雪地冰沙,泱泱一大国,如纳首灵龟,防多于进,乐在农耕。明此,则知闭关锁国,势在必然......" 蒋批一: "以地理论"相对照的是下一节的"以人和论",与我"人和"对称的只能是"天时"和"地利",岂能是"地理"?
  henxiangdushu:
  这又是令人笑掉大牙的评论。辜先生从地理环境指出中华“地处东亚,背山面水,西恃高陵深谷,东临碧海重洋;……”阐释了古代中国“乐在农耕……闭关锁国,势在必然”的原理,真是千古灼见。这个蒋某人,太无知了,竟然要求辜先生按孟子那样去东施效颦地讲什么"天时"和"地利“和”人和“。他以为写文章时,只要用了“地理”两个字,就必须紧接着根据孟子的天时、地利论加以发挥!这真是荒唐到家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蒋某人根本就读不懂辜先生的文言文文章。
  蒋批二: "高丘深谷","陵"指"丘陵",是"低矮的小山和土堆",如:"中山陵"、"明定陵","陵"怎能用"高"去修饰?
  henxiangdushu:
  “陵"怎能用"高"去修饰?姓蒋的不许中国人使用“高陵”这个词,说这是错的!我的妈呀,姓蒋的究竟上过中小学语文课没有啊?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啊,又闹了天大的笑话了!
  “高陵”这个词其实在近三千年来,在汉语里本来就是一个很常用很常用的用语啊。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行了。
  宋朝大词人吴文英:"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朱熹《韩集考异》: “忽至山顶,则豁然见前山之低,虽有高陵深谷,但如皱物微有蹙摺之文耳。
  宋范成大 《白沟》:高陵深谷变迁中。
  现代诗词名家马一浮 《谢禅客》:“深谷高陵一相平,人间忧喜两无成。狂猿只是天机浅,苦向秋潭趁...
  马一浮还写过一首七言诗:终古桨凰吹谶浪,千年深谷变高陵。行歌欲觅渔樵 ,擎竹畴束粥饭僧 。
  ……
  随便在百度了输入“高陵深谷”一词条,就可以找到数以百计的“高陵深谷”用法,而这个姓蒋的居然说“高陵深谷”是错误用法,说“高”字不能修饰“陵”字,真是笑煞人也!
  蒋原文:
  蒋批三: "纳首灵龟","灵龟"指代不清,把它比做"泱泱一大国"的"中国"差矣!"纳首"若理解为"缩头",那就是"缩头乌龟",若是在文革极左时期不把你揪出来批斗一番才怪!
  henxiangdushu:
  “纳首灵龟,防多于进”。形容古代华夏人民喜欢和平,防备外来侵略的心理多于侵略他国的心理,这就叫“防多于进”,也叫“闭关锁国”,姓蒋的根本读不懂。“灵龟”在古代华夏称为神物、灵物,备受古人崇拜。所以辜先生要用“纳”字。而姓蒋的却只懂得"缩头乌龟"这个猥琐的词儿,心里猥琐,用词也必然猥琐。真是太可怜了。
  蒋原文:
  蒋批四:"赤县地处东亚......南连吴越","赤县"指"中国",是整体;"吴越"是省份,指局部,两者不对等,把"全中国"说成在南边与"江浙和广东/两广相连,就是把局部的四省区从整体的祖国内分割出去了!
  henxiangdushu:
  这个姓蒋的可能是从来不读历史的,所以不知道赤县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王琦注:“《通典》: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馀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 所以“赤县”可指“京都所治”的地方,即天子直辖之地,并不包括全国、更不包括吴、越这两个诸侯国。包括全国含义的“赤县”是后来的引申用法。南朝梁沉约《答陶华阳》:“故邹子以为赤县,於宇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辜先生显然只是在指明赤县的方位,说南连吴越,当然没有错误。赤县亦有“华夏”的含义。
  但古代的“华夏”含义也是不断变化的,最初并不包含吴越诸国。先秦的华夏仅仅用来代指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 ,再加上行周礼与臣服于周朝 的宋、陈等异姓诸侯。不守周礼又称王的吴国是被视为蛮夷之族的。所以辜先生用“南连吴越”有古代的语境,没有问题。
  蒋原文:
  蒋批五:"赤县......怀大国小鲜之慎",老子《道德经》第60章的原文是"治大国若小鲜",是指国君治理国家要像烹饪小鱼虾那样不能乱翻动乱折腾,注意:"赤县"是国家而不是"国君","国家"治理"国家"是啥意思?北大教授胡乱卖弄学问太出丑了!
  henxiangdushu:
  不是北大教授出丑了,是这个姓蒋的出丑了。
  蒋某人不知道修辞学中有以物代人或以整体代指个别的用法,也不知道有拟人法。
  “赤县”只能代表一个国家?错了。它也可以代指“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制度”、“中国统治者”……等等,这要看上下文语境而定。这跟我们平时说“美国”又怎么了、怎么了一样,并不是只指一个国家。譬如特朗普干的事情,我们也往往会泛指为“美国”所为。这都是常识,人人皆知。就这个姓蒋的不知道。可怜啊!
  “赤县”一词还有拟人用法。比如:
  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坐陆沉”即拟人用法。蒋某人又要叫:错了!赤县不是人,怎么“坐”?
  又如:
  如是人老百姓:《祭先烈》:
  “赤县腾飞烟雨中,山河永记昔年雄。丹心万古昭青史,铁血千秋感碧穹。”
  这个姓蒋的又要叫了:错了!赤县是一个国家,怎么“腾飞”?它有翅膀吗?
  又如大家经常可见的虎年春节对联。上联::赤县奔腾如虎跃;下联:神州崛起似龙飞。
  这个姓蒋的又要叫了:错了!赤县是国家,怎么能够“奔腾”?神州不是生命体,怎么可以“飞”?
  对此,我只能大喝一声:看清楚,这是修辞用法!比喻呢!别犯横了。
  蒋原文:
  蒋批六:"赤县......北据长城;隔匈奴雪地冰沙","匈奴"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时为汉所败后西迁;南匈奴附汉,两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后赵、北凉等政权。以现代历史观,怎么能把匈奴完全排除(隔开)在我国之外呢?
  henxiangdushu:
  看到这一段,我又想大笑了。辜先生所用“匈奴”只是代指古代北方构成威胁的游牧部落。而这个姓蒋的却用现代历史观来扭曲原意。按照他这种说法,那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是错误的,犯了把“把匈奴完全排除(隔开)在我国之外”的错误了!这种人不懂基本的历史常识,下笔就闹笑话。
  蒋原文:
  此处"冰沙"费解,古汉族无此说法,常说"冰天雪地",《苏武牧羊》:"苏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现代人说"冰沙",是指经过破碎后像沙粒一样的碎冰,食用解暑,"立顿冰沙机"是台湾知名品牌,是专业生产的一种碎冰机。
  henxiangdushu:
  辜先生原文:“雪地冰沙”,意思是覆盖白雪的土地和冰冷的沙漠。因为北方有大沙漠,到了冬天,所谓冰天雪地,指的就是北方白雪覆盖的土地和冰广漠的沙漠。用“沙”代表“沙漠”也是古文古诗里常见的用法,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的“沙”即指沙漠。李华的著名文章《吊古战场文》中有:“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其中的“平沙”指广袤的地域。类似的还有“平沙落雁”等等。辜先生用的不是“黄沙”而是“冰沙”,这与“雪地”相映成趣。是非常准确地道的描写。可怜这个蒋某人只知道当代人胡诌的和冰糕相类的“冰沙”和所谓台湾知名品牌"立顿冰沙机"!大约吃冰糕吃多了,便以为传统中国文化统统是冰糕文化,不与台湾的品牌冰沙机接轨,就不正确了。
  蒋原文:
  蒋批七: "明此,则知闭关锁国,势在必然",辜文此前语句不通的讲述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现在接着说是这是导致"闭关锁国势在必然"的根本原因,真是大谬不然,糊涂无知到了极点!如果说今日国门大开进出自由,中国???? 以腾飞的骄人姿态屹立东方,举世瞩目,能说这是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发生改变而造成的吗?否!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众所周知,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这是中国与西方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与外国的商贸交往频繁,千年不衰;唐朝贞观之治和其后的开元盛世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与130多个国家交往,都城长安雄伟壮观,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留学生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长期居留西安的外国人不下十数万之众;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达十七年之久,并被皇室委以重任,其所到之处,足迹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其著作《游记》以大量的篇章和热情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廷建筑,并对元世祖忽必烈和北京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他的笔下,中国是发达的开放的;明朝前期,中国更加开放,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其庞大的舰队访问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东南亚甚至非洲各国进行友好交往,又有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来华,,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向国人介绍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及至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开放程度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清朝中后期的150多年间才逐渐形成"闭关锁国"的贫弱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新中国建立后因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封锁我们,才不得不向苏联一边倒,这是当时国际环境造成的; 文革浩劫十年"闭关锁国"大搞内斗,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是政治运动造成的。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中国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还是在这块版图上,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难道地理原因是主要的吗?辜正坤尽说鬼话,呜呼,北大如果这样无知的教授多了,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容易吗?
  henxiangdushu:
  辜正坤先生以中国古代所处的地理形势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发展,阐述了古代中国何以会在一段时期出现“闭关锁国,势在必然”的基本原理,也阐述了何以盛唐时期能够扩大对外交流的原因。他的观点与许多学者、比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等的看法相当一致。辜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也曾讲述过这个道理,他是中国第一个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中西文化比较的学者,影响深远。
  至于这个姓蒋的,无知到极点,他根本没有读过辜先生的《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版,2007年)一书,也根本就不懂比较文化,所以才会胡言乱语、闹大笑话,还自鸣得意呢!辜先生的《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一章《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就详细阐述了环境和文化发展如何互根互构互促互进的道理。有兴趣者找来一读就知道了。这里无需赘述。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这个蒋某人实在是太无能、太无知了。他的翻译也没有一篇不犯若干错误的。因此,他的汉语和英语水平确实最多是初中生水平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蒋坚霞不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员,而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教员。至于蒋坚霞为什么化名吴鸿且把自己说成是华中师大的教员,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的标题是根据吴鸿的错误说法而来,应该加以纠正。因此原标题《对华中师大教员蒋坚霞错误的评点》应该改为《对华中科大教员蒋坚霞错误的评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1: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查蒋坚霞本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英语教员,但却化名吴鸿,谎称自己是华中师大的教员,这是为什么?我猜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文科。而华中科技大学主要擅长于理工科。其英语也一定主要长于理工科英语,对于文学性的英语相对较弱。擅长于文科的是华中师大。于是,这个人就想蹭热,谎称自己是文科大学的教员了。真是煞费苦心。为了出名,真的是什么歪点子都使出来了。现在有些教员真的很可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9 21: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到非常震惊,一个声称研究文学的大学教授,怎么可能连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样的收入中学课本上的名句都不知道?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此人不但不知道这个用语,还反倒攻击说”喜欲狂“用语是错误的,说汉语中从来没有这样的用法!
  ”高陵深谷“的用法也是许多大学者(例如朱熹、范成大等大师)都使用过的用语,这个蒋坚霞居然说汉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还说”高“不能修饰”陵“!华中科技大学里怎么会有如此低能无知的大学教授?!中国的语文教学状况真的需要大大提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9 2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地冰沙”,谁都明白是覆盖白雪的土地和冰冷的沙漠。蒋坚霞却认为一提到”冰沙“,就一定是是”台湾知名品牌“”立顿冰沙机"!!看到这样的解读,你连笑都笑不出来。蒋坚霞这样的“教授”的语文水平为什么低劣到这种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9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这个蒋坚霞要批评名家,也不是不可以,但应该遵守起码的批评准则,那就是要把别人的原文附上,步客断章取义。可是蒋坚霞却不把辜先生的只有1000多字的原文附上,只抽取其中的只言片语,就开始批判开了。这种做法是极不道德的。
  蒋批评的原文只是辜先生的专著《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的绪言。绪言前还有李赋宁先生的序言。这两篇短文在网上都可以查到。我这里顺便从一个网站上转载一下这两篇短文,让读者看看真相。读者只要稍稍浏览,就知道蒋坚霞这种小丑的水平与李、辜两位大师相比简直不知道要差多远!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序
  李 赋 宁
  1990年我曾为辜正坤主编的《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写过一篇短序。请允许我重复在那篇序中所说的话:“正是通过各民族的诗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各自的特性和人类的共性,才能看到世界的丰富多采,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才能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人的伟大和崇高。”我认为诗歌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当中最核心的成分,也就是“世间一切最好的思想和言论”的最优美的表现。要想阅读和鉴赏世界上各民族的诗歌名篇,必须通过翻译。我们应该特别感谢诗歌翻译家们的辛勤劳动。
  辜正坤同志对中西诗歌都进行过深入的钻研,有许多心得体会和新颖独到的见解,并善于启发读者的思考。他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诗歌翻译实践者。他的译文质量甚好,尤其擅长于译西方诗篇为中文词曲体长短句(如元小令)。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提出一套新的诗歌翻译理论。
  辜正坤同志前后共用了十八年时间来完成他这部专著《中西诗鉴赏与翻译理论》。在这部著作里,他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西诗歌鉴赏和翻译理论体系,包括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中西诗歌阴阳二极对立发展七大潮论、诗歌鉴赏五功能论、诗歌鉴赏十角度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音义同构现象论等颇具创新和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理论。他的理论并不抽象或艰深难懂,而是十分具体和明确。他用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阳性诗歌和阴性诗歌两大类型,并用这两位诗人的各自特点来说明他的理论体系中的各个观点,帮助读者更清楚地领会他的理论。他这样做的效果,我认为是相当成功的。总起来说,这部学术专著颇能做到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流畅,富于文采,可读性强。
  辜正坤同志这部文艺理论专著的出版问世值得欢迎,因为它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是消化吸取了外来学说,与我国历代文论之精华相结合,并能推陈出新,初步建立起一个诗歌评价、阐释和翻译的理论体系,并能把这个理论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具体的诗歌作品上。学术著作能使课堂教学受益,并对广大读者阅读、欣赏中西诗歌名篇有所启迪和帮助,功莫大焉!
  1998年6月3日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绪论
  辜 正 坤
  浩浩乎神州万里,五千岁苍茫。地锁铜铭甲骨,天赐河图洛书。简册遍野,蠢帛盈墟。一介书生瞠乎其无涯无际,虽毕生侵淫其中,难睹其万一。书海兴叹之余,独钟情骚歌雅韵,开卷展读,灿然照眼,必得一篇读罢,方窃喜未虚度此生!
  至若心飞极顶,放眼山河大地,当悟中西诗坛,各有所专。戏剧小说,我或稍让异域,诗词曲赋,谅可雄视万邦。叹百载国史,夷学东渐。华夏学人,或震栗于船坚炮利,或抱惭于科学文明。诗尊白话,文攘古风。乃共谋效颦东里,学步邯郸。张西风于海内,隳国粹于中原,使数千年盈积之珠,几毁一旦。虽情有可恕,终非长策。抱残守阙,固非进取之本;妄自菲薄,又何异引颈自戮。降及八十年代,百废俱兴,东西互补,中洋互利,举国上下,相与谋外连强秦,内修旧好,绍西学,倡传统。莘莘学子,遂复有以不知汉诗为耻者。
  然汉诗词曲之真妙,妙不在长篇累牍,千行万行;亦不在叙事述理,参破天机,而在其穷情写景,物我交融。苟吟一札,满口生香。断鸿惊月,恸英雄临觞扼腕之讴;残照飞红,发处子泪尽春闺之怨。梦阻高城,思接云海;剑横寥廓,气凛霜秋。柔如星空烟缕,细若柳絮游丝。崇崛如泰山绝顶,阔大如垂天之云。汹涌若沧江八月之涛,奇壮似海运吞舟之鱼。铜琶铁板,宜乎唱大江东去;红牙翠拍,适可歌柳岸秋风。小桥流水,栖鸦归燕,落英流霰,瘦马荒郊。诗如画,人如画,江山如画,无处不是画,无画不是诗。或披肝沥胆,竞一韵之奇;或呕心喋血,争一字之巧。论气骨风神,境界意趣,或可谓无汉诗则天下诗坛等同玉碎。噫!得非中华诗客独占人类诗薮之神髓乎?
  虽然,亦不尽然。
  诗有格之高下,风之纤宏,语之工拙,意之浅远。叙事抒情,中外异趣,寄志言理,东西分途。此长或彼短,此轻或彼贵。是故天下诗体,虽貌异而各逞其强。若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乐音不共声,皆快于耳。吾人不得以一管之吹,夺人所好。读诗未遍,未可遽下雌黄。
  惜乎三千岁以来,有所谓圣贤巨公,滥立诗则。左横载道之矩,右竖言志之规。使大千世界,万人唱和,竟只为教化张本立言。儒学推尊敦厚,有所谓子恶郑声之训;心学摒斥性情,有柏拉图贬诗之戒。理想国中,骚人见逐;秦皇一炬,诗化尘土。东西远隔千山万水,诗道之际遇,竟若合符契,实乃人类文化一大奇事哉。
  然则诗终究不宜牢笼于载道之规,羁束于言志之矩。诗分百体,功能有别。概言之,有偏重审美者,强调娱乐者,旨存教喻者,意在认知者。极而言之,尚有只任实用工具者。五功能各司其职,但亦交相为用,互补互转,互动互根。味诗者不合株守一隅,否则沦为刻舟求剑辈矣。
  汉诗之妙,虽不可尽语,然其兴旺发达之由,若考源溯流,亦有可说者焉。以文字论,其会意、形声,暗追造化;象形、指事,妙合自然。故汉字本身,观如图写万物,摹象状事,宛若再现。此乃曲卷类蚯蚓或蝌蚪之西文万难比附者。或曰,汉诗之优于西诗,于抒情写景似占先天文字之利,语非谬也。
  以地理论,赤县地处东亚,背山面水。西恃高陵深谷,东临碧海重洋;南连吴粤,怀大国小鲜之慎;北据长城,隔匈奴雪地冰沙,泱泱一大国,如纳首灵龟,防多于进,乐在农耕。明此,则知闭关锁国,势在必然。其附丽之诗,钟山川灵秀之气,合当阴柔阳刚,比照雷同。
  以人和论,儒佛同行,庄老并称。陆邻重千秋结盟之好,戎事崇不战而胜之兵。居白守黑,居雄守雌,守道若上善之水,尊柔若未咳之童。诗生此邦,其绵媚、典雅、纤秾、绮丽,实非异国韵坛可与比肩。
  自隋唐以来,厉行科举,虽雕虫小技,亦可炫华于明堂,见赏于群公。一语奇秀,得擢第登科;一篇拔萃,或喜跳龙门。历代帝王,亦多属诗中作手,王风下扇,从者甚多。禄利之门即开,爱尚之情愈笃。是以字敲句琢虽老死其技而不悔者有之;二句三年得,未吟泪先流者有之。以此吟诗,何诗不工,以此制曲,何曲不绝?
  然天下事理,久必生变。明末清初,欧风东渐。殆及甲午海战,举国为之震恐,炎黄子孙始信西方文明不可等闲视之;耿介拔俗之士,深以闭关锁国为忧,于是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中体西用,以夷制夷之论,甚嚣尘上;欧美典籍之译介,遂勃然兴起。政治、哲学、自然科学类文献,率先见纳;文学艺术之类书籍亦接踵骤至。严复、林纾等辈,推为译界魁首。比至五四期间,白话运动之火席卷中华,翻译业如遇东风,风助火势,腾烟烈焚,遍染神州。惜于诗歌翻译,或因读者寥寥,或因译而难工,成绩略嫌菲薄。然积铢累寸,合数十年译人伟力,今日终成洋洋大观。域外诸国诗歌精品,渐次得以问鼎中原。海内读者,眼界为之一开。方知异域之民,同乎天朝俗人,七情六欲俱全。或阐发义理,或摹状世事,或吟咏情性,或抒写自然,其诗艺之精妙,或有逊汉诗,终究属别开一洞天。世界诗坛可谓长天挂彩,遥跨中土泰西,竞呈双葩并放之壮丽图景。
  维科尝有言:“洪荒之际,初民生性皆崇高之诗人。” 然诗心诗趣,自当有别。一人有一人之诗,一代有一代之诗,一国有一国之诗。即汉人读汉诗,亦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义理纷繁,莫衷一是。故“诗无达诂”说,时代奉为圭臬。世界诗歌,遍布五洲。其万千差别,自可以想见。读者能窥其堂奥、尽得其旨趣者,百无一二。要而言之,其难有三:语言扞格不通,格律杂陈难解,其难一也;文化背景不明,审美情趣有别,其难二也;译者水平参差,译风因人而异,其难三也。有此三难,正无怪乎意大利谚语云“翻译者,背叛者也。”(Traduttore traditore.)虽然,亦未必无解难释惑之方。鄙意诗语有可译、不可译、半可译之分;诗意有可解、不可解、半可解之别。译者倘能兼通双语,审时度势,驰骋于规矩之内,权衡于锱铢之间,不求处处形真,但求整体神似;形有失而援神補,神有亏而图形胜,自能左右逢源,译笔生辉。解者倘能耳濡目染于外邦文物典籍,意会于似与不似之间,情寄于隔与不隔之内,自能金针巧度,妙合自然。
  全球东南西北,山川之伟丽,物产之丰富,人才之众多,历史之悠久,所思所想所见所触,合当催生衍发惊天动地之诗文。试览中华历代绝唱,试听西人千载遗音,半过必生投胎转世之惊,终卷必发恨未早睹之叹。炎黄子孙,西土黎民,三千岁诗、词、曲、三界三千之心魂结也。超脱在此,顿悟在此,谓予不信,读之。
  癸酉年三月正坤於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10 0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辜正坤先生的名句:“断鸿惊月,恸英雄临觞扼腕之讴;残照飞红,发处子泪尽春闺之怨。”美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10 0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辜正坤先生论翻译名段:“鄙意诗语有可译、不可译、半可译之分;诗意有可解、不可解、半可解之别。译者倘能兼通双语,审时度势,驰骋于规矩之内,权衡于锱铢之间,不求处处形真,但求整体神似;形有失而援神補,神有亏而图形胜,自能左右逢源,译笔生辉。解者倘能耳濡目染于外邦文物典籍,意会于似与不似之间,情寄于隔与不隔之内,自能金针巧度,妙合自然。”
  此段中的“隔与不隔”,来源于王国维《人间词话》。如何能够使翻译达到“不隔”、“妙合自然”的程度?辜正坤先生可能是做得最突出的。目前翻译界研究辜正坤先生翻译艺术的论文已数以百计,硕士论文特别多。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10 0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年来研究辜正坤先生的比较文化和翻译艺术,很想写一本专著,但总是力不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10 0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辜正坤先生翻译许多诗句,如今都成了传颂人口的金句。这是最近一位同事转给我的辜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句子,据说已经很流行:
  好一场春梦里与你情深意浓,
  梦里王位在,醒觉万事空。
  Thus have I had thee, as a dream doth flatter,
  In sleep a king, but waking no such mat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