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回复: 0

【原】中国最具仙气的县城,却用杨梅征服世界!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4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高考在即,仙居用杨梅祝福考生扬眉吐气!摄影/朱梦菲-风物君语-
一听“仙居”流口水
神仙也爱吃杨梅
六月的浙江仙居,心怀洞天仙山,云蒸霞蔚,却只用一颗杨梅就征服了世界。
连山成片的14万亩杨梅树枝头,一颗颗果实吸饱“仙气”,浓抹粉黛,身披红霞,已经准备好与四方食客见面,它是来自山之沃土、海之云水的共同馈赠。
▲ 仙居田市镇,绕过九曲十八弯上山摘杨梅。仙居曾在名山洞天里“仙”了数千年,留下两朝帝王的遐想与无数诗人的游迹。如今,仙居依然逍遥,梅中之“仙”倾倒天下无数吃货。游仙山,尝仙梅,尘世的人也“居”得闲适自在。

▲ 仙居朱溪镇胜景,被遗忘在人间的仙境。摄影/李建伟浙江名城古镇浩若繁星,而此刻的仙居,耀眼夺目正当时。


味胜荔枝葡萄,大如鸡蛋乒乓
仙居杨梅,仙味儿十足!
就像苹果不爱去南方做客一样,杨梅也一步都不愿意跨出长江向北。喜热喜湿又抗寒的它颇有仙姿,隐居在南方云雾缭绕的湿润山区。“中国杨梅看浙江,浙江杨梅看仙居”,在仙居,杨梅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家。

▲ 台州市地形图,仙居位于台州最西端,群山环绕。制图/F50BB
仙居位于丘陵山地之间,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群山环抱有109座千米以上的高山,阻挡了大量海洋湿气,因此仙居时常云雾蒸腾,雨水也自然充沛。绵延的山地三面高、中间河谷低,马蹄状地形又造就了仙居独特的小气候特征,同时保证了杨梅生长的光、热、水条件。

▲ 饭蒸岩,周围的云雾像是蒸饭时冒出的腾腾热气。摄影/李建伟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0%,空气清新;丘陵红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赐天时赠地利,一切仿佛都是天上仙人为了吃杨梅而精心设计。
可如果要征服尘世众多挑剔味蕾,仙居杨梅还离不开“人和”。为了让仙居优越的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仙居人带着万亩杨梅上高山,在不同海拔的山地种植多样品种,延长采收和上市期。从外地引进的荸荠种东魁等优良种都在仙居广泛种植,尤其是果型口感俱佳的仙居东魁,“以东为首,以仙为魁”,堪称仙居杨梅中的王者。

▲ 咂一口爆浆的仙居杨梅,暑气全消。摄影/朱梦菲为了保证杨梅质量,仙居设立品质监测站,不合格的杨梅就地销毁;果农们还将绿色栽培写入村规民约严格遵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杨梅”,仙居人说到做到。

▲ 杨梅已满林,日光正在为其上色。摄影/朱梦菲为了让新鲜杨梅更快到达食客手中,仙居建立杨梅专属物流通道,县、市、省三级连成运输网络,经济圈即日达。哪怕是销往国外,从山头采收运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只需不到三天时间。6月3日,第24届仙居杨梅节开幕,梅中之仙已味临人间。
▲ 条条道路通仙梅。无论是杨梅的栽培、筛选还是销售,仙居人都做到了极致。

▲ 六月的仙居,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担满的杨梅。摄影/朱梦菲
在2014年“江南十大杨梅”的评选活动中,仙居杨梅一举拔得头筹;2020 年,仙居杨梅产量达10.6万吨,鲜果产值达8.5亿元,在县级城市里居全国之首。能称作“中国杨梅之乡”的地方有很多,而“中国杨梅第一县”,只能是仙居。

▲ 杨梅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入菜做成杨梅仔排,好吃不腻!摄影/罗靓城一颗朴实的水果,足以让仙居人“杨梅吐气”。不过,可别忽略了杨梅之外的仙居,家底是多么阔气


火山、深林、云海仙居“仙”之有道
仙居的样子,可以是当下手里的一颗杨梅,也是回忆中的一首诗、一本书。神仙居,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它的旧名天姥山,你肯定在语文课本里见到过。李白是这座山最著名的“驴友”,甚至梦游至此,留下一首必背的经典名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一石一峰不类他山,鬼斧神工。摄影/张福华这片仅20余平方千米的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走在其间,就像是在广阔天地间上了一堂精彩的地理课,看火山岩石经过数万年的风化切割,如何留下众山峰巍兀独立,一山一崖一洞一石都自成一格。

▲ 云海翠林之间,村落人家若隐若现。摄影/李坚强来自海上的水汽在山头遇冷,看冷暖气流如何缠绵交织,创造奇幻的“云霞之景”。云间若隐若现的山石如仙人般飘飘独立,再打开《梦游天姥吟留别》: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你会发现,这些神幻景象都能在神仙居找到对应。

▲ 观音山,如观音尊者于云烟中合掌静默。摄影/陈春棠神仙居旁的景星岩,远看就是一块孤立的大岩石,绕过九曲十八弯登上山顶,身侧山峦重叠,742米的海拔高度足以让人感觉“手可摘星辰”,却也“不敢高声语”,因为眼前一轮明月默然高悬。

▲ 叶脉状的仙居绿道,连接起仙居的主要景点,快来一场登仙之旅~ 制图/monk仙居之“仙”,不只在山上,也在水边,在深林处。全县水环境功能区100%达标,仙居母亲河永安溪横贯全县,清澈见底,河畔绿道枫杨树林里鸟语花香;淡竹原始森林里有国内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沟谷常绿阔叶林,幽深莫测,只闻泉水潺潺。
不只是景,神话典故也为仙居增添了几缕仙风道韵。括苍山脉里有道家修炼的第十洞天括苍洞仙姑岩上麻姑曾停留驻足,慨叹“沧海桑田”;响石山有仙猴迎宾、王子乔成仙处;宋人王温济贫行善,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

▲ 仙居八大碗,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正统菜,相传是八仙在此地“各显神通”所做。摄影/罗靓城

接“帝气”更接“地气”
云宫胜景,仙人留迹,仙居之名便自然而然了。一千年前的宋真宗以“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命名仙居,沿用至今。从此,仙气飘飘之地,也沾染了朝堂上的帝气

▲ 仙居县双庙乡。摄影/LuxiangZhu也许是接近仙气帝气,仙居人也多了一分不肯屈于流俗奸佞的傲然。宋代吕师囊揭竿起义,在仙居留下梁山水浒般的江湖传奇;明代吴时来抗击倭寇、弹劾权贵,与严嵩党人争锋相斗,书写了一段庙堂佳话。
帝气最终消散,如飘向历史深处的云烟,而本土淳朴民风里聚集的“地气”,才是仙居人亘古不变的底气来源。

▲ 下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与石器。制图/刘航这股“地气”来自一万年前的吴越先民。他们最先告别狩猎,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生息。仙居境内下汤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稻谷脱壳工具。
这股“地气”也来自儒家延续的耕读传统。宋代朱熹送子求学桐江书院,发出“地气尽垂于此矣”的惊叹;陈仁玉写下世界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元代柯谦任江浙儒学提举,其子柯九思更是诗、书、画三绝。


? 左右滑动查看 ?
▲ 图1 华东第一龙型古街蜿蜒曲折,皤滩古镇如水墨丹青。摄影/LuxiangZhu;图2 吴时来家族生活过的高迁古民居,飞檐翘角如天外飞仙。摄影/朱梦菲;图3 坐落在海拔600米的公盂村,足以满足对世外桃源的所有想象。摄影/Southcrossstar
这股“地气”还来自古镇村落里的恬静淡然。皤滩古镇、高迁古民居,默默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高山村落公盂,连绵的梯田包围着山坳中的屋宇,这里保存着仙居最原始的风貌与宁静,堪称“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股地气,也慷慨养育了数代以手艺安身立命的仙居人。木石、雕花、女红之间,匠人们用细腻的手艺同样诉说着何为仙“居”之道。

▲ 花灯的明暗光影,都是一针一针刺出来的。摄影/陈春棠“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的乱弹呀呀声”,这首台州民谣里提到的灯,就是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来自一个仙居人耕读慈孝的动人传说。花灯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纸质灯片折叠粘贴而成,灯面刀凿针刺成孔,再透光形成无比绚丽的图案。

▲ 五彩斑斓的花灯,点缀着无数仙居人家的夜晚。摄影/陈春棠针刺无骨花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作为仙居人千百年精心巧思的结晶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致的光影里照见的,是仙居至今不衰的“百工之乡”盛名。
这股“地气”,如今垂爱于一颗小小的杨梅
▲ 杨丰山的金色梯田,像是仙人凌空执笔描绘的水彩画。不管是古代的手工艺,还是今天的杨梅产业,世居人间仙土的仙居人总能做到极致,“居”出名堂。古有苍岭古道、浙东盐道的繁忙,今有永安溪绿道边的闲适惬意;古老的仙居人在山岩间写下神秘的蝌蚪文,今天的仙居人则在河谷田园中画出美丽的稻田画
“逢人说项”的主角,唐代仙居诗人项斯曾这样描绘家乡: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山行》
▲ 永安溪上的渔民,项斯笔下的画面仿佛重现。在项斯笔下,仙居的“地气”养育着林木河水,几户人家蒸茗制茶、煮茧抽丝,隔篱可闻,热闹生动。仙居的“仙气”,却萦绕在卖药归来客身边,不惜让诗人相随而去。
有“岛云”之“仙”,有山水之“居”,这才是仙居,一片杨梅味儿的人间仙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