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回复: 0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平水韵常用字表》:四支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4 1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律启蒙》四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注】絮:柳絮。丝:蛛丝。
颉(音节):苍颉,亦“仓颉”。古代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史记》据《世本》以为是黄帝时的史官。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春秋元命苞》:“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传说苍颉四目重瞳。
一足夔(音逵):传说帝尧曾任用精通音乐的夔为乐正,并有“夔一而足矣”语,意思是有一个夔,足当制乐重任。《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鸲鹆(音衢欲):亦“鸜鵒”。鸟名。俗称八哥。《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中国各地多有之。”
鹭鸶(音路丝):又叫“鸬鹚”。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菡萏(音汉淡):即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荼?(音途迷):花名,亦“酴醾”、“荼蘼”,蔷薇花属的植物,落叶小灌木,也有人叫它山蔷薇。在夏末秋初盛开,花色一般有白、黄或红色。
应候:顺应时令节候。陆云《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苏轼《如梦令·有寄》:“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犁:耕地的农具。非量词。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即荀瑶,一作知伯,又称知襄子。荀跞之孙。后灭范氏、中行氏,为四卿中势力最强。后率韩、魏共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后来赵鞅暗与韩、魏联合败智氏。兵败被杀,赵、魏、韩三家灭智氏,共分其地。
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此指豫让。晋人。初事范中行氏,不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国士待之。后知伯为赵襄子所灭,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人不复识其形状,欲刺赵襄子,为知伯复仇,事不成而死。见《史记·刺客列传》。
羊公:指羊祜(音沪)。东晋大臣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花笺:精致华美的笺纸。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草字:谓书写草率的字。亦指草书,汉字字体的一种。
竹简: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毛锥: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 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富,自何而集?’”
汾水鼎:汉武帝元鼎元年,在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得到一个宝鼎,武帝十分喜悦,在宗庙祭祀后,保藏在甘泉宫内,称为汾鼎。《汉书·吾丘寿王传》:“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臧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曰:'今朕得周鼎,群臣皆以为然,寿王独以为非,何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始乎后稷……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今汉自高祖继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
岘(音现)山碑:即堕泪碑。东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百姓於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尚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罴(音皮):棕熊,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亦指生男之兆。语本《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群下之心,莫不悒戚。” 亦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亦喻贪残的人。刘向《楚辞·九叹·愍命》:“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羆群而逸囿。”
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去:敢走,打发走。此指休妻。妇:此指妻。《汉书?王吉传》载:王吉少时,居长安,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探取以啖吉。吉后知之,逐去其妇。东家闻之,欲伐树,邻里共止之,请吉还妇。《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相鲁,食于舍,茹葵而美,且见妻织布,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因拔园葵,出其妻。
仙管:指笛。 
咿轧(音伊亚):象声词。
紫燕: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 南。见罗愿《尔雅·翼·释鸟三》。亦古代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紫燕骝。”后泛指骏马。何景明 《七述》:“马则骅骝、赤骥、紫燕、青骥,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梅酸:典曹操“望梅止渴”。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李苦:事典见《晋书·列传第十三·王戎传》:“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 眼球青黑色,其旁白色。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喻对人重视为青眼,对人轻视为白眼。亦“青目”、“青睐”。《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白眉:《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
《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据胡床,为伊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
《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以“海棠睡未足”比喻杨贵妃醉态。后来人们或用海棠比喻杨妃,或以杨妃比海棠,也用以比喻美女。
《三辅旧事》:“汉苑有柳如人,名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张骏: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在位二十二年。《凉录》:“初,河右无柳,张骏之取于秦陇,植之皆死,独酒泉宫西北隅有槐生焉,因著槐树赋。”按《晋书·李玄盛传》:“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张骏之世,取于陇西而植之,终于皆死,而酒泉宫之西北隅有槐树生焉,玄盛又著《槐树赋》以寄情……”据此则赋非张骏所作。李暠(西元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杜陵:地名。在长安东南,原称为“杜县”。因汉宣帝筑陵葬此,后改称为“杜陵”。此指杜甫,唐襄阳人,居杜陵,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王禹偁诗话》:“杜陵无海棠诗,以母名海棠也。陆放翁云:'老杜不应无海棠诗,意必失传耳。’”
特奇:奇特。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猷(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时人借以比喻眼光狭小,所见极其有限。后世此词可褒可贬。
五总之龟:唐殷践猷博学多文,贺知章称其为“五总龟”。颜真卿 《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殷践猷)博览群言,尤精《史记》《汉书》百家氏族之说,至於阴阳数术医方刑法之流,无不该洞焉。与贺知章、陆象先,我伯父元孙、韦述友善,贺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参阅《新唐书·殷践猷传》。传说中,龟每二百年生出两条尾巴,称“一总”,“五总之龟”便是活了一千岁的龟,活了千年之久,自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笠翁对韵》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闲来,赋乞茂陵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注】吹竹:吹奏笙箫等管乐器。江总《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弹丝:弹奏弦乐器。
水榭:靠水的供游憩的房屋楼阁。《旧唐书·裴度传》:“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榭(音谢):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鸬鹚(音卢雌):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五色笔:五彩妙笔。钟嵘《诗品》卷中:“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后以五色笔喻文才。
《十香词》:系辽代佞臣南院枢密使赵王耶律乙辛为了陷害正直的萧皇后而命人作的乱情诗。作品共十首五言绝句,每首描写身体的一个方面,按照十首的次序是:发、乳、颊、颈、舌、口、手、足、阴部,及一般肌肤。句末均为“香”,故谓“十香词”。
泼墨: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亦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
传卮:传杯。谓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卮(音支):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
韩干:唐代著名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善画人物,尤工鞍马,深得王维的推重。他是画家曹霸的弟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说:“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曾为唐玄宗画马。初召为宫廷画师,后官至太府寺丞。传说建中初年,有人牵患有足疾的马就诊。其马毛色骨相似韩干所画的马,为真马所无。遂牵此马绕市,巧遇韩干,干亦惊疑。返家后,视其所画马本,脚有一点黑缺,方知是马画通灵。
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与匈奴十万骑决战,终因缺少援军,战败投降。李陵在匈奴遇到出使被扣留的苏武,后苏武南还,李陵设酒送别。《昭明文选》录有李陵的送别诗,传为后人托作。其诗雄浑悲凉。
雄浑:雄健浑厚。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花街:指妓院聚集的地方。
夺锦:同“夺袍”。《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凝脂:凝固的油脂。常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或器物。《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告警叫“烽”,夜间举火告警叫“燧” 。传说白天放烟是焚烧狼粪,故谓狼烟。
边头:边疆,边地。
膏雨:滋润作物的霖雨。《左传·襄公十九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膏:本义溶化的油脂。此指甘美。
乘时:乘机,趁势。
菹(音租):肉酱。亦指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醢(音海):肉酱。亦指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点漆:形容眼睛的色泽,有如漆一般黝黑明亮。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璠(音凡):美玉。簪(zan1):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珠履: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履(音旅):鞋。《说文》:“履,足所依也。按,古曰舄(音细),曰屦(音俱),汉以后曰履。今曰鞵(同“鞋”)。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沽(音孤):买(卖)酒。通“酤”。《晋书·阮修传》载,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山资:亦“ 山赀 ”。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高僧传·竺道潜传》:“支遁遣使求买泖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
国色:一国之中容貌绝顶美艳的女子。《公羊传·僖公十年》:“骊姬者,国色也。”何休注:“其颜色一国之选。”
仙姿:仙人的风姿。形容清雅秀逸的姿容。亦用以形容非凡的姿貌。
绊(音半):羁绊;拘束;束缚。
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
黄旗: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亦指古代军中用旗。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书》:“(陈化)为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问曰:'吴、魏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化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 。帝曰:'昔文王以西伯王天下,岂复在东乎?’化曰:'周之初基,太伯在东,是以文王能兴於西。’帝笑,无以难,心奇其辞。”
天象: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凶。《周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预占:事先测定。
江左:江东。指 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东晋 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基业都在江 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 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寿阳儿:指侯景。《南史·贼臣列传·侯景》:“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寿阳:古县名。东晋孝武帝避郑太后名讳改寿春县置,即今安徽省寿县。为南梁郡治。南朝宋大明六年复名寿春县。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羯人。侯景早期为北魏将领、权臣尔朱荣之部下,后投靠高欢。后投降南朝梁。梁武帝萧衍允其驻寿阳。后于寿阳反叛梁朝,梁武帝病死,几灭梁朝,自立皇帝。至此,梁朝由盛至衰。史称侯景之乱。
箴(音真):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规戒为表达的主题。如西汉扬雄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东汉崔骃等人补缺,署为《百官箴》。
赞:古代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如《汉书》每一纪传之后必有一“赞曰”。
缶(音否):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亦是一种陶瓷乐器。《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炤:同“照”。
轻裾:微薄的衣裙。裾(音驹):衣服的前后襟。
瑞草:古代以为吉祥之草,如灵芝、蓂荚之类。或称仙草。
灵芝:植物名。多孔菌科灵芝属。子实体有一长柄,其上具有一肾形菌盖,呈黑褐色,环以云纹。盖上有许多细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古代以灵芝为仙草,服食后可驻颜不老,具起死回生的神效,故称为灵芝。亦称为希夷。
策: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喉舌: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亦指口才;言辞。亦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亦喻代言者。
腰肢:亦“腰支”。腰身;身段;体态。
云中:云中郡。古郡名。原为战国赵地, 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 (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汉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
虎熊将:喻勇猛之将。此指代西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
汉代民歌《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凤鸣何啾啾,一母将九雏”。后来多用为赞美别人儿子。凤凰儿:即凤雏。
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尹文子》:“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茨(音辞):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湘竹:即湘妃竹。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
玳瑁(音代冒):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亦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玳瑁,垂珠玑。”
胭脂(音烟芝):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野葛:即钩吻。常绿灌木,缠绕茎。根、茎、叶有剧毒。也叫葫蔓藤、断肠草、大茶药。
山栀(音支):即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芳香,果可作染料或入药。
专诸:春秋吴国一屠夫。《史记·刺客列传》载:伍子胥得专诸,献与公子光(阖闾),赐鱼肠剑。后专诸用鱼肠剑刺杀王僚,己被乱兵砍死。
博浪椎(音垂):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秦始皇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在沧海君处得力士,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东游,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博浪沙: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叫做“六十花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民物:泛指人民、万物。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于民物,形表图于丹青。”
切:急切,急迫。
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金屋:华美之屋。此处典出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武故事》:“后长主还宫,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茂陵:古县名。治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兴平市东北。汉初为茂乡,属槐里县 。汉武帝筑茂陵,置为县,属右扶风。司马相如晚年失志于汉武帝,居于茂陵。陈皇后阿娇失宠,黄金百两求赋于司马相如,于是作《长门赋》。
题柱:题桥柱。西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记:古代一种散文文体。如《岳阳楼记》。
昌谷: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三乡镇。唐朝诗人李贺的家乡。长居于此,故称李昌谷。故有《昌谷集》。相传李贺经常骑一匹瘦马携小童子出游,小童子背着一个锦囊,偶得佳句就记录下来投进囊里,回家后顾不上吃饭就整理囊中的诗句,他的母亲经常劝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商隐《李贺小传》:“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训蒙骈句》四支:
  梅破蕊,柳垂丝。荷香十里,麦穗两歧。剥橙香透甲,尝稻气翻匙。紫陌游人摇玉勒,画堂酒客醉金卮。云锁巫山,墨翰饱滋天外笔;池涵列宿,玉盘乱布水中棋。
  三都赋,七步诗。班超投笔,王质观棋。月照富春渚,雷轰荐福碑。堤柳拖烟迷翡翠,海棠经雨湿胭脂。豪富石崇,邀客不空金谷盏;风流山简,驻军常醉习家池。
  戈倒握,笛横吹。阮籍青眼,马良白眉。雨阑流水急,风定落花迟。衰柳经风飞病叶,枯梅得月照寒枝。适意高人,斜卷玉帘通燕子;陶情侠客,闲抛金弹打莺儿。
【注】麦穗两岐:一麦生出双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语出《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后亦喻相像的两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也作“麦秀两歧”。歧:形容词,叉开,事物错出;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甲: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此指橙皮。
匙(音迟):古时盛食物的器具。后来的茶匙、汤匙,即由它演变而来。今叫调羹。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
玉勒:玉饰的马衔。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控玉勒而摇星,跨金鞍而动月。”亦指代马。
画堂: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泛指华丽的堂舍。
金卮:金制酒器。亦为酒器之美称。
巫山: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滋:浸染。涵:包含,包容。
列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亦“列星”。刘向《楚辞·九叹·远逝》:“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词。”王逸注:“言己愿后指语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
玉盘:玉制的盘子。亦为盘的美称。此指棋盘。
三都赋:由西晋左思所撰写,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的一首诗。《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班超: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典“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家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王质观棋:古代传说,王质入山遇仙,归时斧柄已烂。后世借以咏遇仙,也用作咏弈棋的典故。东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任昉 《述异记》:“ 信安郡 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此故事常被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
富春渚:富春江畔。泛指古富春地区。富春江,钱塘江的上游。富春:古县名。秦 置,汉因之,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富阳区。晋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时复名富春, 宋太平兴国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阳。三国吴曾为安东郡治所。
雷轰荐福碑: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范文正公镇鄱阳,有书生献诗甚工,文正礼之。书生自言:'天下之至寒饿者无在某右。’时盛行欧阳率更书,《荐福寺碑》墨本值千钱。文正为具纸墨打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故时人为之语曰:'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东坡作《穷措大诗》 曰:'一夕雷轰荐福碑。’”后以此典形容士人命途多舛,时运不佳。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西晋文学家。生于青州,少时敏慧,勇而有谋。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年二十余,为武修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元康初,出任荆州刺史,曾劫远使商客,在河阳置金谷园。后拜为太仆,出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官至卫尉卿。崇谄事贵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又与贵戚王恺之徒以奢靡相尚。及贾谧免官,崇亦罢职。
金谷:金谷园。为晋代富豪贵官石崇的别墅园林,其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以北洛河北瀍河旁金谷涧中。石崇曾在园中宴会宾客,饮酒赋诗,以助雅兴,诗不成者罚酒三大杯,以此为率。当时文人二十四友都会于此。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山简: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司徒山涛第五子。 山简性格温润典雅,年轻时与嵇绍、刘漠、杨淮齐名。历任太子舍人、黄门郎、青州刺史、镇西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曾向晋怀帝建议广招贤才。永嘉三年(309年),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不久,加督宁、益二州军事。永嘉六年(312年),山简去世,年六十。获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扬。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罡。举手问葛彊,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彊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晋书·山简传》:“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举鞭向葛疆:何如并州儿?’疆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习家池: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市岘山南。《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日:'此是我高阳池也。”’习郁:东汉襄阳侯。高阳:指高阳酒徒郦食其之典故。
阑:残,将尽。
陶情:怡悦情性。金弹:金制的弹子。
《平水韵常用字表》四支:
【四支】支枝肢歧岐跂蚑隹帷维谁推蓷椎锥惟唯睢骓脽鵻潍罹其棋期欺僛旗淇麒骐祺琪娸諆基箕萁綦离篱蓠漓璃摛醨螭樆魑缡黐奇骑崎猗椅琦漪畸碕埼踦锜攲剞姿咨瓷茨资粢餈澬荠眉湄嵋郿楣皮陂披疲铍翍卤氨咱疔氉茸檀瑞酸汛攀┤灄鄷澖J池驰迤迆委逶萎蜲蛇犁梨黎黧斯厮凘澌疵赀髭茈訾觜雌骴知痴踟时埘鲥诗持邿司词祠柌枇纰琵魮匙鍉夷姨桋跠恞痍荑垂陲锤倕腄棰笞怡饴贻眙耛羁罴貔膍麾縻糜麋靡醾蘼姬颐熙尸屍烦僖潘克嫠逅巛礂M规窥巂蠵觿缁淄辎锱鲻菑骊鹂酾襹蚩嗤媸之芝疑嶷觺吹炊卮栀弥猕肌饥羲曦师狮尼怩跜思缌偲飔罳嘻嬉僖熹耆蓍鳍榰鬐脂丕邳駓秠豾蠡狸伊咿洢差辞墀謘私氏祇疧坻胝鸱祗泜蚳貾羸祁宜仪彝儿唲而耏洏胹鲕鸸髵为妫衰榱危峗悲龟虽亏葵骙戣緌絺医牺累樏堕噫嚱逵馗孜甤蕤夔岿厘釐漦嫠剺虒篪巇扅移栘簃眵黟圯祎
音义:
岐:音旗。古地名。陕西宝鸡市东岐山县。又山名。岐山,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跂:音旗。本义多出的脚趾。通“歧”,分叉。
蚑:音旗。虫类徐行。虫名,多足。蟢蛛。
隹:音追。短尾鸟的总名。
蓷:音推。益母草,又称“茺蔚”(音充尉)。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方形,基部的叶子有长柄、略呈圆形,茎部的叶子掌状多裂,裂片狭长,花淡紫色,坚果有棱,茎叶、果实可入药。
椎:音垂。槌子,敲击的器具;用椎打击;泛指重力撞击;杀。
锥:音追。钻孔的工具;形如尖锥的东西。
睢:音虽。仰视。
骓:音追。毛色苍白相杂的马。
脽:音谁。臀部。
鵻:音追。古书上指鹁鸪。鹁鸪,音脖姑,又称“鹁鸠”,泛称“斑鸠”。天要下雨时,常在树上叫,故俗称“水鹁鸪”。
潍:音维。水名。今称潍河。在山东省东部,源出五莲县西南箕屋山,北流经诸城、高密等县,至昌邑县入莱州湾。
罹:音离。忧患;苦难; 受,遭逢,遭遇;触犯。
僛:音欺。僛僛:摇晃着身子;不整齐。
淇:音旗。淇河,在今河南鹤壁市,南流入卫河,卫河西南入黄河。
麒:音旗。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象牛。多用作吉祥的象征。又名“麒麟”,又单称“麟”。
骐:音旗。青黑色有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骏马。
祺:音旗。幸福;吉祥。
琪:音旗。美玉的一种。
娸:音欺。丑化;诋毁。
諆:音欺。欺骗;谩言;谋划。
箕:音击。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
萁:音旗。豆秸。
綦:音旗。苍灰色;鞋带;足印。
篱:音离。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的蔽障物,以保护场地。也说“笆篱”。
蓠:音离。江蓠:亦“江离”,香草名。又名“蘼芜”。
漓:音离。漓江。水名,在广西东北部。为桂江上源。同湘江上游间有灵渠(湘桂运河)相通。亦指浅薄,浇薄。
摛:音吃。舒展;铺陈,[文章]详细地叙述。
醨:音离。薄酒;浅薄;不醇厚。
螭:音吃。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
樆:音离。山梨。
魑:音吃。精怪名;传说中的山神;泛指鬼怪。
缡:音离。古时妇女系在身前的大佩巾;带子。指系冠的带子;用丝装饰鞋头。
黐:音吃。木胶,用细叶冬青茎部的内皮捣碎制成,可以粘住鸟毛,用以捕鸟。
崎:音旗。崎岖,地面高低不平貌;险峻。
猗:音依。阉割过的狗;长大;美盛貌;叹词。表示赞叹。
椅:音依。木名。椅树,即“山桐子”。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果实为浆果,球形,红色。
琦:音旗。美玉;非常美好。
漪:音依。水的波纹;岸边;水波动。
碕:音旗。同“埼”。曲折的堤岸。弯曲。
埼:音旗。弯曲的岸。
踦:音欺。一只脚;脚跛,行走不便。亦指跛足的人;偏重。
锜:音旗。古代一种三足的釜;古代一种凿木工具。
攲:音欺。用箸夹取。引申为倾斜不正。
剞:音击。刻镂的刀具;抢劫,劫奇。
瓷:音慈。用高岭土烧制成的质料。也指瓷器。
茨:音慈。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用芦苇、茅草盖屋顶。
粢:音资。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稷,即谷子;特指祭祀用的谷物;谷类的总称。
餈:音慈。糍粑,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食品。
澬:音资。久雨积水。涔澬。澬水,水名,今作“资水”,在湖南省。为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
荠:荸荠(bí qí),古称凫茈。又称乌芋。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圆形,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
湄:音眉。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嵋:峨嵋,山名,在四川。也作峨眉。
郿:音眉。古地名。春秋周邑。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眉县东北。也作眉县。
楣:音眉。屋檐口椽端的横板;也指门框上的横木。也叫“门楣”;房屋的横梁,即二梁。
陂:音悲。山坡,斜坡;池塘;湖泊。
铍:音披。中医用的长针;兵器。双刃刀。一说是大矛。音皮。化学元素Be。
翍:音披。鸟张开羽毛貌。
拢阂襞8亍?
裨:音皮。古代祭祀大夫所穿的一种次等礼服;副佐;引申为小。
埤:音皮。增加。通“陴”,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陴:音皮。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郫:音皮。县名。古郫邑。秦置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郫县。
崥:崥崹,音皮题,(山势)渐趋平缓。
鹚:鸬鹚。
嵫:崦嵫,音淹滋,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境。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喻指人的暮年。
葹:音施。植物名。即“苔耳”。菊科。一年生草本。野生。又称“苓耳”。即“苍耳”。果实叫“苍耳子”,有刺,可入药。
椸:音疑。衣架。
暆:音疑。太阳西斜。暆暆,太阳缓慢移动貌。
絁:音施。自蚕茧缫制得到白丝或以蚕丝织成的织物。
迤:音疑。逶迤,音威疑,曲折绵延貌;曲折行进貌;游移徘徊貌,徐行貌;舒展自如貌;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形容舞姿、体态优美。
迆:同“迤”,音椅。
委:音威。曲,委曲。
逶:音威。弯曲而绵延不断貌。
蜲:音威。蜲蜲蜿蜿,盘曲蜿蜒而动貌。
蛇:音疑。委蛇,同“逶迤”。
黧:音黎。黑中带黄的颜色;老人。
凘:音斯。漂流的冰;细碎的薄冰。
澌:音斯。解冻时河中流动的冰块;死尸;泛指冰;水尽;引申为凡物竭尽之称。消亡。
疵:音cī。小毛病;引申为过失;缺点;多余无用的赘物;灾祸。
赀:音滋。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髭:音滋。嘴唇上边的短须。
茈:凫茈( fúcí):荸荠。
訾:音滋。衡量;计量;考虑;希求;放纵。
觜:音滋。即觜宿。二十八宿之一,有觜[宿]一(猎户座λ)、觜[宿]二(猎户座φ 1 )和觜[宿]三(猎户座φ 2 )三颗星。
骴:音疵。骴骨,肉未烂尽的骸骨。
踟:音迟。徘徊不进,犹豫。踟蹰,心里犹豫,要走不走貌。亦“踟躇”。
埘:音时。凿垣为鸡窝曰埘。亦指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鲥:音时。鲥魚。鲱科鱼,体侧扁,长70厘米,银白色,分布于中国、朝鲜、菲律宾沿海,是一种名贵食用鱼。
邿:音施。古国名,中国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
柌:音慈。镰刀把儿。
枇:枇杷,音皮趴。常绿乔木,叶大,长椭圆形,果实球形,黄色,味甜,叶和核可入药;这种植物的果实。
纰:音披。疏忽;谬误;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音皮。缘饰;边缘;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琵:琵琶,音皮趴。弦乐器。
魮:音皮,鳑鲏鱼。
匙:音迟。古时盛食物的器具。后来的茶匙、汤匙,即由它演变而来。今叫调羹。音shi。钥匙。
鍉:音迟。匙,勺子;钥匙。
桋:音疑。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叶细而歧锐,皮理错戾,多丛生于山中,木材可做车辋。
跠:音疑。踞,蹲。
恞:音疑。喜悦。
痍:
荑:音题。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发芽。音疑。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陲:边疆。边缘。
腄:音垂。趼,手、脚掌上因长期摩擦形成的硬皮;马或鸟胫上的结骨。
棰:音垂。短木棍;马鞭,鞭子;鞭笞。
笞:音吃。用竹板、荆条击,用鞭、杖、竹板抽打。
饴:音疑。饴糖,用麦芽制成的糖;甜。
贻:音疑。赠送。遗留。
眙:盱眙,音虚疑,县名。在江苏省。
耛:耘耛,音云迟,除草。
罴:音皮。棕熊 ,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
貔:音皮。又名白罴、白孤、执夷。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有的说像虎,有的说像熊。
膍:音皮。牛胃;厚。
麾:音灰。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指挥,下命令行动。
縻:音迷。牛缰绳;束缚,拘束;碎烂。
糜:音迷。粥;粉碎,捣烂。
麋:音迷。兽名。即麋鹿。
靡:音迷。浪费;消失;摩擦,接触。
醾:音迷。酒名。重酿的酒。酴醾。
蘼:蘼芜,音迷无,古书上指芎?的苗。
颐:音疑。下巴;保养。
蝴鸠,古书上指布谷鸟。
隋:音随。周代诸侯国名;隋朝。
绥:音随。借以登车的绳索;上古五服之一,绥服;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临阵退军,向后撤;制止;止;舒缓的;平安;安好;安泰。
荽:音虽。芫荽,胡荽:一年生草本植物,通称“香菜”。
桵:音ruí。白桵,古书上说的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
巂:音规。鸟名,即“子规”。音息。越巂,县名,在中国四川省。今作“越西”。
蠵:音息。蠵龟,海产的大龟,身体长约一米,四肢呈桨状,吃鱼虾等,卵可食,龟甲可以入药。
觿:音息。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用象骨做成。也用作佩饰。
缁:音滋。帛黑色;僧侣;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淄:音滋。中国水名,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源出莱芜县东北,流经临淄市东,过广饶县境,汇合小清河入海。
辎:音滋。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又称“辎车”;行军时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
锱:音滋。古代的重量单位。
鲻:音滋。鲻鱼,体长五十余厘米,稍侧扁,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头短而扁,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界处,是世界各地港养主要鱼种。肉味鲜美。
菑:音滋。古代指初耕的田地;直立而枯死的树木;开垦;耕耘。
骊:音离。深黑色的马;山名。骊山,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古邑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黑色。
鹂:音离。黄鹂,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嘴淡红色。鸣声动听悦耳。亦称“黄莺”、“仓庚”、“黄鸟”。
酾:音施。滤酒;斟酒、茶;疏导河渠。
襹:襳襹,音仙施,毛羽衣貌。
蚩:音吃。蚩虫,传说中的一种海兽;姓;痴呆,愚蠢;欺侮;
嗤:音吃。讥笑,嘲笑。
媸:音吃。相貌丑陋,与“妍”相对;痴。
嶷:音疑。九嶷,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亦作“九疑”。
觺:音疑。觺觺:兽角尖锐貌。
猕:音迷。猕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澄黄色,面部微红色,尾短,四肢都像人。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古亦称“母猴”、“沐猴”。
曦:阳光(多指早晨的)。
怩:音泥。忸怩,音纽泥,不大方或不好意思貌。
跜:躨跜,音葵泥,盘曲蠕动貌;踞伏貌。
缌:音思。制作丧服的细麻布;古代丧服名。五种丧服之最轻者,以细麻布为孝服,服丧三个月;较为疏远的亲属关系。
偲:音思。偲偲,相互勉励,相互督促。
飔:音思。飔风,即疾风。也单用作“飔”。凉风;凉爽。
罳:罘罳,音扶思。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指室内的屏风。
僖:音西。喜乐。常为谥号。
熹:音息。烤炙;炽热;亮,光明。
耆:音旗。老。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强横的;师长,长者。
蓍:音施。蓍草。古代常以其茎用作占卜。
鳍:音旗。鱼类和某些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起着推进、平衡及导向的作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
榰:音支。柱下的木础或石础;支撑。
鬐:音旗。鬃毛。
邳:音披。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
駓:音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疾走貌。
秠:音披。古书上说的一种黑黍,一壳二米;谷皮。
豾:音披。幼狸。
蠡:音离。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咿:音伊。形容哭、笑和物动之声。
洢:音依。洢水,水名,今中国河南省伊河的古称。
差:音疵。次第;等级;限度;界限;分别等级;依次排列;参差不齐。
墀:音迟。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謘:音迟。说话迟钝。
氏:音支。月氏:汉代西域国名。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
祇:音旗。地神;盛大。
疧:音旗。困病。
坻:音迟。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胝:音支。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
鸱:音吃。一种凶猛的鸟,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鴞角鸱、怪鸱、鸺鸱;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鸱夷”的略称。
祗:音支。恭敬。
泜:音支。泜河,水名,在河北省。
蚳:音迟。蚁卵,古人用白色的蚁卵做酱,供食用。
貾:音迟。黄色有白点的贝。
羸:音雷。瘦弱;疲困;衰弱;贫弱;低劣。
祁:音旗。大;众多貌。祁祁。地名,祁县,今山西祁县。
彝:音疑。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常规;彝族,中国少数民族;常;不变的,固定的;经常。
唲:音儿。嚅唲,音如儿,强笑曲从貌。
耏:音而。胡须。
洏:音而。古水名;泪流貌。
胹:音而。烂熟;烹煮;引申为调和。
鲕:音而。雨苗,小鱼。
鸸:鸸鹋,音而苗。鸟,似鸵鸟,嘴短扁,羽毛灰色或褐色,有三个趾,善于奔跑,不能飞翔。生活在大洋洲森林中。
髵:髬髵,音丕而。猛兽怒而鬃毛奋张貌;指猛兽;谓头发竖起。
妫:音归。姓;妫水。中国山西省西南部的一条小河,向西流入黄河;古州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赤城、怀来等地。
榱:音摧。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
峗:音唯。三峗,山名,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如“投三苗于峗峗。”亦作“三危”。
骙:音葵。骙骙,马强壮貌。
戣:音葵。古代戟一类的兵器。
緌:音ruí。缨子;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似缨饰的下垂物;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系结;继续。
絺:音吃。细葛布。
樏:音雷。古代走山路时乘坐的东西。
堕:音灰。荒废,废弃;损毁,败坏。
噫:音依。感叹声。
嚱:音息。叹词。
逵:音葵。四通八达的道路。后也泛指大道。
馗:音葵。四通八达的大道。同“逵”。
孜:音滋。孜孜,勤勉、努力不懈貌。高兴貌。
甤:音ruí。甤甤,草木花实下垂貌,草秀不实。后通作“蕤”。
蕤:音ruí。草木华垂貌;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花;花蕊。
夔:音葵。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岿:音亏。小山丛列;高峻独立的;高大。
漦:音迟。渗流;鱼或龙之类的涎沫。
嫠:音离。寡妇。
剺:音离。割,划开。
虒:音思。委虒,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虎有角的兽。
篪:音迟。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泛指吹管乐器。
巇:音息。险恶;险峻。
扅:扊扅,音掩疑,门闩。
栘:音疑。树名,即“唐棣”。
簃:音疑。楼阁旁边的小屋。
眵:音吃。眼汁,俗称眼屎。眼部分泌物。
黟:音依。黑木;乌黑。
圯:音疑。桥。
祎:音依。美好;珍贵。多用于人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