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回复: 0

【原】诗词创作押韵时,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有什么区别?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2 00: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昨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用哪一个写诗词更好?为什么?
今天再补充一下。
从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角度来说, 创作诗词,最好选择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更好一点。如果为了平时作诗方便的话,可以使用中华新韵。
还是那个常用的比喻。用毛笔临帖是书法,用硬笔写字也是书法,但是想研究古人作品,最好用毛笔。想平时写字好看,用硬笔更方便。

一、喜欢欣赏古诗词,作诗选择平水韵古人作诗,隋唐前用口语押韵。隋唐后才有韵书,我们说的平水韵出现在宋朝。
古人填词,使用的是诗韵。词林正韵是清朝的产物。
隋唐后有了韵书,如《切韵》《唐韵》等。唐诗的鼎盛,缺不了科举的助力。
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以诗赋取士。而科举中,作诗赋押韵必须按照官方指定的韵书,唐朝有《唐韵》,宋朝有《广韵》、《集韵》,清朝有《佩文韵府》等。
平水韵是宋金时期的韵书,宋朝韵书是根据隋唐韵书传承而来,所以唐诗大部分符合平水韵。
后来的诗人们作诗,开始用平水韵押韵,一直到民国时期。清朝的《佩文诗韵》其实就是平水韵。
我们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如果不熟悉平水韵,很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很多人认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者、下,都是马韵。但是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了。估计有不少地方的方言读起来是押韵的。
很多词牌,例如《念奴娇》、《满江红》、《忆秦娥》等等,押入声韵,今天读起来也不押韵,不熟悉古韵,也会误以为不押韵。
所以,假如我们作诗也使用平水韵,更有利于我们欣赏学习古诗词。

二、词林正韵唐宋词填词没有词韵的,他们填词就是按照诗韵的规则来押韵。有人作词,和作律诗一样,完全一韵到底,例如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完全用的是诗韵: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全词用删韵,不搀邻韵。
当然,更多的人填词,依照古体诗的标准,可以邻韵通押。李煜《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其中哀、来、开三个韵脚,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合并唐韵的灰、 咍 hāi2个韵部);排、阶、埋、淮四个韵脚,属于平水韵的【九佳】韵部(合并了唐韵的佳、皆2个韵部)
后人研究唐宋词的押韵习惯,总结出了词韵。清朝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基本是诗韵的邻韵合并版(不完全是)。
唐宋词之所以符合《词林正韵》,是因为归纳了唐宋词的押韵方式。
同时,也有很多的唐宋词,并不符合《词林正韵》,例如秦观的《千秋岁》就分别押了两个韵部。
水边沙外【第五部(仄)】
城郭春寒退【退:第三部】
花影乱
莺声碎【碎:第三部】
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带:第五部】
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对:第三部】
忆昔西池会【会:第三部】
鹓鹭同飞盖【盖:第五部】
携手处
今谁在【在:第五部】
日边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改:第五部】
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海:第五部】
有人填词,喜欢用十三元韵部,但是这个韵部在词韵里被一分为二,成了两个韵部,因此会有一些词,符合诗韵,却不符合词韵。例如刘克庄的《沁园春·答陈上舍应祥》: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
茅檐安得庖阍。倩便了沽来酒满樽。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
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这首词中,蕃、言,属于词韵的第七部,其他韵脚,门、孙、村、魂等等属于第六部。但是按照诗韵来看,它们都属于诗韵的十三元。
除了以上说的特殊现象,其实词韵还是比诗韵简单很多,因为词韵相当于诗韵的邻韵通押。
因为简单,所以填词的话,最好不用新韵,而是直接使用词林正韵。

三、中华新韵新韵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民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制定了一套《中华新韵》。新韵可以校正统一口音,利于学习交流。但是民国的诗人们,作旧体诗却不肯用。
例如闻一多的七律《释疑》:
艺国前途正杳茫,新陈代谢费扶将。城中戴髻高一尺,殿上垂裳有二王。求福岂堪争弃马,补牢端可救亡羊。神州不乏他山石,李杜光芒万丈长。
这首诗中,国,福,石等字,还是用作仄声字,这是平水韵中的入声字。
后来,新中国又出了几版新韵,中华诗词学会前几年出了最新版:《中华通韵》,基本又回到了隋唐以前古人作诗的方式:用口语押韵。其实就是普通话押韵。
使用新韵方便作诗,不需要查询韵书了,解决了今古韵不同造成的障碍。
用古韵作诗,方便学习和领悟古人作诗的方法。弊端就是入声韵记不住,很多字今古意义和发音不同,总是对照韵表。
用新韵作诗有利于创作,但是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在新韵和古韵中切换。

结束语结束的时候,不妨再回味一下闻一多另一首诗《废旧诗六年矣,复理铅椠,纪以绝句》: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鴂舌总猜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写旧诗。
闻一多以新诗闻名。后来闻一多出国留学,反而觉得旧体诗更值得珍惜。这首诗和《释疑》都是他对于诗歌观念转变后的体现。
闻一多《释疑》中说到:求福岂堪争弃马,补牢端可救亡羊。
古人的传统文化,不可随便丢弃,否则将来想亡羊补牢恐怕也来不及。
所以,喜欢用新韵还是用古韵作诗,都值得鼓励,多样化最好。
@老街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