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原】太极拳内功修炼秘法(五):意气君来骨肉臣,认清浮沉定主宾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 16: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用上两章用0到9这十个数字讲了练太极拳在形(行)上要怎么做。可以说,只要能记住0到9,并按照0到9去一个个落实着练,那么练好太极拳,练出太极劲,练出太极功是指日可待的。
我的教学、传播原则就是,:不说则以,说就说透。同时,所言所练都有理可依,有法可循,用标准化的教学让人人都可以复制出真正的太极拳功夫。
形(行)说完了,剩下的就要说意和气了。因为从0到9的练拳要领若没有意识的作用,人是不会自发形成的。而这些若想都做到位,那么人就不能“走神儿”,心神要总守在身体的玄关窍上。所以王宗岳先师有云:“刻刻留心在腰间”是也。
而意是由神而发。所以,在本门秘谱之“太极内功练法”中有:“神走意飞”之说。因此只有让神收回来,意才能也跟着回来。老子不是说了吗,“反者,道之动。”太极和我们平时的习惯恰恰是反着来的。所以神要收回来,意也要跟着收回来。它们平时都是放出去的,练太极拳也好,练太极功也好,真正的练法要反着来。
那么,意回来干什么呢?就是专心致志的干0到9这十个数字所包含的事。因此,在古谱当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如果说,形是一个国家的轮廓,而行是这个国家的制度,那么神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指挥官,意就是这个指挥官发出的一道道指令,而气则是身体这个国家制度能够合理运转的能量。因此,在古谱里有“意气君来骨肉臣”这么一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在练拳的始终都要认清谁是主,谁是宾,以及主宾之间的关系。
因此,练太极拳不能只在外面做番功夫即可以为了事,其内里还必须要涉及到神意气。神意气在内为主,主者为君;骨肉形在外为宾,宾者为臣。
我们都知道,练太极拳有“用意不用力”之说。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因为一用力就不松,不松则气的流速就滞。意气就无法很好的在拳中、功中产生作用。不仅不能用力,还要时刻的提醒自己要松,要感受自己松没松。
松是太极拳永远的事情。不能说松了三十年,三十年之后就可以不松了。那松到什么时候算是到头了呢?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什么时候算到头了。
身体的松是一层层的。开始的松是肌肉的松。肌肉松下来之后,会进入筋骨张拔的阶段。因为肌肉得到最大的放松后,筋骨就会更多的去做功,人体对筋骨的张拔感也就越发明显。正常情况下,这个阶段会感觉自己体内很有力量。这也可以说是内劲的一个层面。
在这个阶段,有些拳术会对筋有特别的练习方法,以求筋骨层面的弹性力和打击力。太极拳不是这样的。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归于“无力”,也就是把自己练得很虚。这种虚不是把自己练没有了,那都是胡扯。
这种虚是一种效果。就好似一个人再有力气,可打一根羽毛也是空有力量。这个原理和现象看似是丝毫没有问题的,可无论人怎么也练也变不成羽毛呀!所以,太极拳的这种“虚空”的效果实际指的是基于极好的身体感应力以及合理的走圆变化而言的。
因为身体听觉灵敏,故能“先知先觉”,虽然对方先动,但却可后发而先至。这就是拳谱里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太极拳练不到这种极高的“听灵劲”、反应力就体现不出它的奥妙来。这种高级的功夫不好练,很难练!
所以,练太极拳要松,要慢,要柔,要精神内敛,要虽动犹静等等。都是为了不断的提升这种感知力、反应力。所以,它练的不是肌肉上的东西,也不是筋骨上的东西,它练的是神经上的东西。因此,拳谱上说“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已经提示了后人,练这种拳要往里面的神意气上练,而不是表皮的肌肉力量。

为了达到这种程度,太极拳的练法要求是练出一层丢一层。比如通过充分的放松肌肉,自然而然就能生出筋骨的内在劲力。可这个劲力生成之后还要舍弃掉,要继续往骨头里练。这是有专门练法的,也是能够做到的。拳谱里说:“敛气入骨”。指的就是这一层次。
这一层次的练法除了必须要经过肉、筋、骨的递进深入的过程,还必须要结合意的作用。因为它不会自动进入到骨内的。比如你的意还在外面的动作姿势上呢,那么你无论怎么松,松多少年,你身体什么变化,你也是进入不了“敛气入骨”的层次的。
因为,意到气才到。就这么简单。有人会说气在经络里,不用意它也自己流动啊。这也说的没有错,可是如果你用意到哪里,气就会流动的,作用的更快更明显到哪里。这是很多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的。所以,气怎么敛入骨的?是因为用意的功效。所以,拳谱里说“用意不用力”。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却藏着内功练法的关键所在。
到了这个层次,习练者是一点劲都不愿意往外使了。因此,架子就不那么开展、张拔了,进而拳会打的很“难看”,但是会更有味,更合理。虽然不张拔了,可是却让人看着内里有劲,有气势,不空。每一个动作开合,周身都是关节,肌肉都是一动无有不动的咬合运动。而习练者本身也会有一种劲在体内自然的含蓄感,随时想发都能发出去。颇有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意思,而也确实能做到。
这个时候人动起来就类似虫子在土里“蛄蛹”的样子,过去的老前辈形象的用了一句“节节贯穿”来形象的形容太极拳要怎么练。这种动都是身子的动,是真正的以身带手动,手是不自己动的。是身上的劲贯串与手和脚上,是由这个劲带动手脚动的。
这个得练到这个层次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奇妙的感觉。此时练习推手即可不动手(手不使劲,不用力),对方就能出去,出去的人会感觉很舒服(硬抗则没有这种感觉),出去的会感觉莫名其妙。此内劲使然之效也,当然也离不开“蛄蛹”。
这是确实能做到的。但不进入散手训练阶段,仍然无法实战。所以,善推手而不善散手者无法实战。在此阶段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用推手与练拳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感应力及反应力。把自己练得越来越轻、越灵、越空、越虚。什么时候能够练到任何人都在随意的推手中“摸不着”你了什么时候算是这个阶段练成了。
这个大阶段就是拳谱上所说的“懂劲”。在此阶段通过练拳的“于己懂劲”结合推手的“于人懂劲”的不断强化,提升,加之其它方面条件的俱足,则终有一天能够达到“神明”的程度。
“神明”不是什么元神,神通等等玄术玄说,而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对待外在攻击、来力临身的瞬间的先知先觉。让攻击者怎么出去的懵懵懂懂,搞不清楚。连当事人自己都是莫名所以的。这种反应是“神而明之”,自然而然,不假人为的,故曰“神明”。
这种功效较之两个人先搭上手再让一方不知不觉的出去是天壤之别。实际上,就是通过不断的合理练习,让身体形成了一种这样的条件反射能力,只不过这种身体反应能力是极为高级的,高明的。让人莫名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其能力奉若神明!这又是“神明”的另一层含义。
在历史上,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禄躔、杨班侯、杨健侯、王兰亭、李瑞东等等都达到了这种程度。但和练习太极拳的群体总量来比较,则比例小的微乎其微。而这也是任何高级的技术和艺术领域的共同现象。
最后,在“太极拳内功修炼秘法”系列一文结束之际,我要说的是,我将真正的太极拳到底怎么练在形、神、意、气四个方面都给大家做了一个梳理。即使每个人的情况不能都达到最高的高度,但只要按照这些梳理去给自己所练的拳做以不同阶段的印证,那么能够让自己达到最好的程度是没有问题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真正喜欢太极拳的人如果只以为动作多么好看,自己的老师多有名,祖师多有名,可到头来,拳里功里却连这些都没有,都不知道,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及时醒悟,不失智者!


7月08日:湖南(娄底)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7月23日:辽宁(辽阳)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8月03日:山东(淄博)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8月13日:陕西(咸阳)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8月24日:甘肃(酒泉)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9月02日:甘肃(酒泉)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0月1日:湖北(武汉)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0月23日:广东(惠州)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10月31日:广东(惠州)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2月01日:云南(普洱)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