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始计》篇诡道第三章之诡道十二法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 16: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始计》篇第三章之诡道十二法
【原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译文】所以能要装作不能;用而假装不用;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要用小利引诱它;敌人处于混乱就要乘机攻取它;敌人充实就要加倍防备它;敌人强大就要避开它;敌人盛怒就要使其懈怠;敌人卑怯就要使其骄傲;敌人休整得充分就要设法疲劳它;敌人内部团结就要离间它。
诡诈的原则是:通过诡诈影响敌人决策,为敌人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
以前我分析过诡道十二法,为诡道总结出了以上原则,然后就没有再进行深入的分析,现在我们有了通用方法论这个工具,可以从多角度来重新分析诡道十二法,使它的内容更有宽度、深度和高度(如同1所示)。

1诡道十二法的思维导图
(一)使用溯因来分析诡道十二法
我们由溯因推理可以得到2W1H方法,可以使用2W1H来分析诡道12法(如同2所示)。

2诡道十二法的2W1H分析
诡道十二法是什么?
诡道十二法指的是《孙子兵法》中的十二种诡道,包括: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诡道十二法为什么有效?
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来说,同样的力量,使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成果不同。诡道就是采用更聪明的方法来使用力量,所以产生的成果更好。比如佚而劳之,敌人安逸那么他的战斗力就强,我们想办法使得敌人疲劳,降低敌人的战斗力,然后在进行打击,这样产生的成果更大。敌驻我扰就是让敌人疲劳,然后再敌疲我打。
诡道十二法怎么用?
诡道十二法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意义也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可以直接应用。不要拘泥于这十二诡道,诡道的方法有千千万,使用时就是要使敌人判断失误,产生错误决策,进而产生错误结果。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个关于熊和老虎摔跤的故事,讲的就是佚而劳之。森林里举行摔跤比赛,谁获胜谁就能得到奖励。摔跤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就剩下熊和老虎来争夺冠军。
熊和老虎都自信的登场了,它俩胳膊搭在一起,开始了摔跤比赛,僵持一会儿,老虎已经落下风了。老虎忽然提出暂停,说自己肚子痛要去方便一下。老虎回来后跟熊说:“熊大哥,我这和你一交手,就发现你力大无穷,我完全不是你的对手,可是光和我比赛,大家可看不出你到底有多大力气啊。听说赛场旁边的那块巨石,从来就没有人搬动过,你要是能把它搬动,并在赛场上滚上一圈,那赛场周围的所有人就都能看到,都会给你叫好,说你力大无穷啊。”
熊听了老虎的话,真的就去搬那块大石头,本来搬动这个石头就花了他九牛二虎之力,然后再沿着赛场滚一圈,把熊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老虎这时说:“熊大哥,你真是天生的大力士啊,咱俩现在比一下,马上你就能拿到金牌了。”熊和老虎开始摔跤,没一会儿,熊就被老虎打败了,结果老虎获得了金牌。
老虎使用的方法就是“佚而劳之”,通过使得熊搬巨石来使得它疲劳,战斗力下降,然后再以逸待劳的打败熊。
(二)使用联想来分析诡道十二法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孙子兵法》全文是否有和诡道十二法相关联的地方,然后联想到三十六计,结合三十六计来分析诡道十二法。
近而示之远,《军争》篇的治力中有“以近待远”,两者都包含远近,但是“近而示之远”表示的是诡诈,而“以近待远”表示的是让敌人劳累而自己安逸(如同3所示)。

3诡道十二法和全书相呼应的地方
利而诱之,《兵势》篇中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两者的意思类似,后者增加了下一步的操作,就是不仅仅要利诱,还要采取以卒待之的方法,比如通过饵兵引诱敌人,这是以利动之,将敌人引入包围圈,这个包围圈就是以卒待之。常说的口袋阵就包括布置口袋阵和引敌进入口袋阵两步。
乱而取之,《军争》篇中有“以治待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他,那么在我们自身是什么情况下才去攻取他呢?要以优势打击敌人劣势,优势就是治,即治理严整,而劣势就是乱,即军政混乱。什么是乱呢?在《地形》篇有乱的定义: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即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作乱。
实而备之,在《虚实》篇中有“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避实和实而备之有些相同的意味,都是避而不战。
强而避之,《谋攻》篇中的用兵六法有“不若则能避之”,不若就是指的敌强。
怒而挠之,《作战》篇中有“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很多书将“怒而挠之”中的“怒”翻译成易怒的,比如杜牧的注解“大将刚戾者,可激之令怒,则逞志快意,志气挠乱,不顾本谋也。”指的就是将领易怒,可以激怒他让他自乱阵脚,杜牧认为怒是敌人的弱点。而曹操的注是“待其衰懈也”,这和“故杀敌者,怒也”中的怒意思相同,怒表示激发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敌人的强点,所以曹操说要“待其衰懈也”,这也和《曹奎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类似。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四句话是连在一起的,卑、佚、亲都是敌人的优势,所以怒也应该是优势,表示一种气势才对。
佚而劳之,《虚实》篇有“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军争》篇中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三者都有佚而劳之,意思相同,敌军休息得好,能够设法使它疲劳,然后可以以逸待劳。
亲而离之。《行军》篇中有“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用间》篇有“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这里的亲指的是亲近、依附的意思,我方要亲近于间而获得情报,要使敌人疏远间谍而不能获得情报。亲而离之不仅仅指间谍,泛指所有和敌人亲近的人。
诡道十二法和三十六计
对于诡道十二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三十六计,它们都是诡诈的方法。我想出了一个思维小游戏,使用一个故事将诡道十二法和三十六计连接起来。这有点像同时使用两个诡诈(如同4所示)。

4诡道十二法和三十六计
能而示之不能。
这个让我想到了孙膑假痴不癫的故事,孙膑本来没疯,能自理生活,但是他却向庞涓示之不能,假痴不癫的骗了庞涓,才逃出庞涓的控制。
孙膑能而示之不能,假痴不癫骗庞涓。战国初期,孙膑和庞涓在谷鬼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学有所成,便下山求取功名了,他在魏国得到了重用。后来魏惠王听说了孙膑的名声,也把孙膑请来效力于魏国。庞涓心胸狭窄,嫉妒孙膑的才能,就在魏惠王旁说孙膑的坏话,结果孙膑就被挖去了膝盖骨,成了残疾。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另孙膑很感动,还答应把谷鬼子给他的《孙子兵法》默写下来给庞涓。一个童仆可怜孙膑,将实情告诉了孙膑,孙膑于是开始想法自救。孙膑能自理生活,但是他却示之不能,他装疯卖傻,假痴不癫,一会哭,一会笑,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庞涓怀疑他装傻,数次试探他,还把他扔进粪坑,孙膑抓起粪便就吃,庞涓相信孙膑真疯了,就放松了警惕,孙膑趁机逃到了齐国,在齐国受到重用,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诸葛亮不能示之能,空城计退司马懿。除了能而示之不能,还可以反过来用,即不能示之能。《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能守住城却假装能守住,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如同5所示)。

5诸葛亮不能示之能,空城计退司马懿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能而示之不能在生活中太多了,比如领导给你安排工作,你能干完,但是你却说你手里工作太多不能干完,最后推了出去。喝酒时,一个人本来就喝多了不能再喝了,但是他非得不能示之能,又逞强喝了很多,结果喝出了脑出血。
用而示之不用。
周瑜用而示之不用,苦肉计骗曹操。《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周瑜重用黄盖但是假装弃用黄盖,使用苦肉计骗过曹操,曹操以为黄盖真的是投降于自己而没有防备,最终被黄盖的火船引燃了自己的连锁大船。
红芯用而示之不用,瞒天过海获融资。红芯浏览器用谷歌内核而示之不用,瞒天过海获得2.5亿融资。红芯浏览器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浏览器;根据红芯官网介绍,红芯浏览器打破美国垄断,拥有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2018年8月16日,红芯国产浏览器被爆出涉嫌造假,以谷歌浏览器Chrome内核换皮打造成“自主可控的国产浏览器”,红芯浏览器使用谷歌内核却示之不用,瞒过天下人而获得海量融资,最终被爆出造假。
近而示之远。
这句话指的是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它和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意思有些类同。
韩信近而示之远,声东击西败敌。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版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权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韩信假装要打版蒲坂,而实际却从夏权阳渡河,声东击西的打败了魏王豹。
晋国近而示之远,假道伐虢亦灭虞。从近而示之远也可以联想到假道伐虢(读guó)。晋国要攻打近处的虞国,而假装只攻打远处的虢国,最终把两个国家都给灭了。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晋国就攻其弱点,使用良马和璧玉贿赂他。晋国找到借口要灭掉虢国,向虞借道,虞国的国君收了晋国的好处,只能答应。晋国经过虞国,然后把虢国灭掉,在返回途经虞国时,也把虞国灭掉了。
远而示之近。
远而示之近可以联想到三十六计的远交近攻,远而示之近指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而远交近攻是结交远处国家,攻击近处国家,然后再攻击远处国家。秦国的远交近攻让远处的国家认为秦国只攻击近处国家,而不攻击远处国家,这就是远而示之近。
秦远而示之近,远交近攻灭六国。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数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如同6所示)。

6秦远交近攻灭六国
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不好记,网上有人起了一个顺口溜,叫做:喊赵薇出演齐秦,即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和齐。
利而诱之。
利而诱之可以联想到上屋抽梯,刘琦请诸葛亮上高楼喝酒,这是利诱。然后撤掉梯子断其后路,迫使其给自己出计策。
刘琦利而诱之诸葛亮,上屋抽梯求计谋。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诸葛亮身为刘备幕僚,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因此不便讨论此事)。
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只得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如同7所示)。

7刘琦利而诱之诸葛亮,上屋抽梯求计谋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
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
“上屋抽梯”是一种诱逼计。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利诱;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或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说的就是上屋抽梯。
乱而取之。
这个很容易联想到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都是趁敌人混乱时获得利益。
多尔衮趁火打劫,乱而取之成占中原。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秦暮楚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正是混乱的时候,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实而备之。
实而备之可以联想到笑里藏刀,敌人实力强就要有所准备,表面上不要笑面相迎,不能让敌人有戒心。
阖闾实而备之养专诸,笑里藏刀杀王僚。吴公子姬光对吴王僚即吴国王位十分不满,虽然表面上对吴王僚毕恭毕敬、唯命是从,但心里却无时不在篡夺王位。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姬光见他勇猛侠气、智勇双全,便把他纳为知己。伍子胥又将他的朋友——吴国勇士专诸推荐给姬光,姬光器重之。三人密谋:待时机成熟,就刺杀僚王。
姬光探知,吴王僚最喜爱吃炙烤出来的鱼肉,便让专诸专心学习炙鱼的烹饪方法。吴王僚12年,楚平王去世,吴王派公子盖余、烛庸领兵欲趁楚丧而攻打楚国,反而被楚军围困;这时,吴公子庆忌正出使卫、郑二国,姬光见王僚身边的大将都不在国内,认为时机成熟,急忙与伍子胥、专诸商议刺杀僚的策略。
姬光假惺惺、笑盈盈地邀请王僚前来吃炙鱼,王僚以防万一,身上穿了三层甲衣,一路上布满警卫,并带上一百名贴身警卫进入姬光家。姬光满面笑容地同王僚入座就席。席间,姬光假称脚痛而离席。专诸端了一条大鱼上来,几个卫兵把专诸上上下下搜了个遍,让他换了衣服才放他上去。专诸手捧一碟香美的炙鱼来到王僚面前,突然,专诸飞快地从鱼肚里抽出“鱼肠”短剑,使劲地刺入王僚的怀里,短剑穿过三甲、从王僚的背部刺出,僚当场死亡,专诸也被王僚的警卫乱刀砍死。姬光、伍子胥率数百名伏兵从两侧杀出,迅速解决了王僚的卫队。姬光于是继吴王位,名号阖闾(如同8所示)。

8阖闾实而备之养专诸,笑里藏刀杀王僚
提到专诸,很容易想到其他刺客,春秋战国有四大刺客,包括专诸、荆轲、要离和聂政,专诸刺王僚、荆轲刺亲王、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其中只有荆轲失败了。
强而避之。
强而避之可以联想到调虎离山,将敌人强点调走,就能有效躲避他的强点打击。
孙策强而避之,调虎离山夺卢江。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如同9所示)。

9调虎离山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强而避之也可以联想到走为上。你强我不和你打还不行吗。
毕再强而避之,悬羊踢鼓走为上。公元1206年,南宋名将毕再与金军交战,金军的势力远大于宋军,毕再见情势不妙,连忙下令使出“走为上”计:趁夜间休战宿营之时,让部队迅速拔营而去。为了不让金军发觉,为了给撤退留下充足的时间,毕再让部下把羊吊在大树下,把羊的前腿放在战鼓的鼓面上,羊经受不起长久的倒悬,它一挣扎,羊腿就擂响战鼓,金兵满以为宋军还在军营里(如同10所示)。

10毕再强而避之,悬羊踢鼓走为上
怒而挠之。
怒而挠之可以联想到擒贼擒王。张巡怒而挠之疲敌,擒贼擒王败敌。
张巡怒而挠之疲敌,擒贼擒王败敌。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
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这就是敌人盛怒而来,我们不和敌人交战,而是不断的骚扰他,使得它疲惫,和游击战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方法类似。
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卑而骄之。
卑而骄之可以和借刀杀人联想到一起。敌人谦卑就要使他骄横,他骄横了就会肆意妄为,这样就会有别人收拾他。上帝欲使人毁灭,必先使其疯狂。卑而骄之和借刀杀人在现在有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叫做捧杀,卑而骄之是捧,借刀杀人对应杀(如同11所示)。

11捧杀
老人卑而骄之,欲借二害杀周处。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呢。
一男的在楼下溜达时,发现一个10岁左右小男孩正拿着小石头在自己的车上画画,画的是一个小乌龟,这个男的气坏了,上去就呵斥那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跑了过来,小男孩嗷嗷大哭。这男的让他家长赔偿,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你干嘛把他吓哭?你把我家孩子吓哭了我还没找你赔偿呢?孩子吓坏了你赔得起吗?你的破车值钱还是我家孩子值钱,我家孩子要是吓坏了,把你卖了也赔不起。男的发现此女完全就是胡搅蛮缠,无法沟通,心里很不爽,只得悻悻的走了。过了几天又看到小孩在别人的车边玩,这次男的没去责备这个小男孩,而是上前说他上次在他车上画的画真好看,夸他有绘画天赋,说别人看到他车上的小乌龟都说的好看。没过几日,这人再次下班,看到一堆人在吵闹,就过去凑热闹,原来是这个小孩连续在好几台豪车上划了小乌龟,这些人都让这个家长赔偿,这次这个家长不敢再胡搅蛮缠,就在那打孩子,据说赔偿金就需要好几万(如同12所示)。

12孩子划车和他还是个孩子
自己娇纵惯养孩子,就会使孩子任意妄为,不知悔改,然后就会犯下大错,最终被社会教育。小时候听妈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别人家偷了一根针,妈妈说偷的好,小孩就养成了偷盗的习惯,每次被抓住,妈妈都去护着小孩,说孩子小不懂事,有时还和别人因此大打出手。孩子上社会了,就开始偷大东西,偷偷进入一家商店,偷了几万元的东西被抓,结果被判刑了。这就是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父母对孩子的纵容,就是助长孩子的骄气,这就是卑而骄之,而最终就会被社会这把刀所“杀”。少年犯中很多就是由于父母的娇惯,才导致孩子在社会上犯下大错,最终被社会这把法律的刀所“杀”。
中国青年报2008年发布了一个事件,25岁的陈小东因诈骗罪入狱,当问其如何面对父母时,他冷冷地说:“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现在我走到这一步,是他们以前把我惯坏了。”这令在场的人无不惊讶。陈晓东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但是父母对其十分溺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陈小冬回忆,他五六岁时看中了商场橱窗里的一件玩具,母亲说家里类似的玩具太多了不给买,他哭闹着不依,对母亲又打又踢,还扯下了母亲的一缕头发,直到最终如愿。
中专毕业后,陈小冬有了自己的工作,但父母依然每月给陈500元至1000元零花钱。陈小冬的母亲患癌症多年,他却连母亲患什么癌都不知道。他从小娇生惯养,工作以后不愿挤公共汽车,就要求父母掏空所有积蓄为自己买车,却从未想过母亲的病需要大量的医药费。陈的父母先为爱车的儿子买了摩托车,后又贷款买了两辆汽车,但这样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儿子的回报与关爱。陈小冬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可能是我长期以来想要的东西都太容易得到了吧,所以对这些都没感觉要珍惜”。
陈小冬沉溺于享乐中,经常和朋友下馆子上洗浴中心,还迷上了赌博。一直省吃俭用的父母再也无力满足陈小冬奢侈的生活,他就想出了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子——租车抵押。他从网上找到准备将车出租的个人,与他们联系,称自己准备开旅游公司需要用车。待汽车租到手后,他便迅速将车抵押给违法押车行,拿得几万元抵押款后便逃之夭夭。陈小冬用这样的手段,短短4个月内骗得20辆汽车,涉案金额高达171万余元。
在提讯陈小冬时,检察官发现,他其实是个单纯的大男孩,做事不考虑后果,也不为长远着想。对无辜的被害人,陈小冬没有丝毫愧疚,认为他们“活该,谁让他们贪小便宜的”;对为自己操劳一生而心力交瘁的父母,陈小冬也没有关心和惭愧,只有埋怨;对自己的未来,他也显得很无所谓:“大不了在里面待十几年,怎么着不是活啊,出来不才30多岁吗……”
陈晓东从小到大,想得到什么东西都太容易,也让他不去珍惜。做什么事情不考虑后果,任意妄为,没有规则和底线,被父母卑而骄之而放下大错,最终被法律这把刀所杀。
佚而劳之。
佚而劳之很容易联想到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两者都有佚和劳。
王翦佚而劳之,以逸待劳灭楚国。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秦军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相持年余,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饮食,安抚慰问他们,并与他们共同进餐。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
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确为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此时楚军无法与秦军交锋,就挥师向东而去。王翦即率军尾追,令将士们发起突击,大败楚军,楚军溃败逃亡。秦军乘胜追击,乘胜夺取了楚国的一些城池。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被佚而劳之,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挡,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
孙膑围魏救赵,佚而劳之败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粱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如同13所示)!”

13围魏救赵
齐军逼近魏都,庞涓不得不日夜兼程,火速回国救援,魏军被佚而劳之,疲惫不堪。孙膑在魏军归途设下埋伏,以逸待劳,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亲而离之。亲而离之就是要使亲密的人疏远,其实也就是分而治之。联合的力量大我打不过,那我就把你们分开,然后各个击破。
王允亲而离之,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三国演义》中,董卓掌握朝廷大权后,为所欲为,而其义子吕布则骁勇善战,无人能敌,他忠心保护董卓,谁也奈何不了他们。司徒王允发现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好色。所以王允就想到了用美人计来离间吕布和董卓。
王允派人送给吕布一个金冠,吕布非常喜欢便亲自到王允家道谢。王允趁机提出将貂蝉许配给吕布为妾,吕布欣然答应了,酒席散后王允对吕布说:“等我选个良辰吉日,就把貂蝉送到您府上。”吕布再三拜谢。
过了几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做客,酒席间让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车奉送给您,董卓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当天,吕布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可以借用《三国演义》连环画来形象表示(如同14所示)。

14王允亲而离之,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
当面斥责王允言而无信,王允辩解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您成亲,吕布急忙赶到董卓府上,却听说董卓已经将貂蝉据为己有,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只好回去。
一天,吕布实在太想见貂蝉了,便趁董卓不在,偷偷来到他的府里,吕布在后堂找到了貂蝉,二人在凤仪亭相会。貂蝉一面对吕布诉说着思念之情,一面控诉董卓霸占自己的卑劣行径,最后两人相拥而泣,这个情景正好被回府的董卓撞见。
董卓大怒欲杀吕布吕布仓皇而逃,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劝说吕布杀了董卓。吕布犹豫不决,王允便拿夺妻之事激怒吕布,吕布最终同意刺杀董卓。于是,王允立即假传圣旨,说天子要位禅位给董卓,董卓高高兴兴地进宫受禅。
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董卓咽喉,董卓就这样死在了义子吕布手下。
周瑜反间计,亲而离之杀敌将。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可以借用《三国演义》连环画来形象表示(如同15所示)。

15周瑜反间计,亲而离之杀敌将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三)使用拆分来分析诡道十二法
如何使用拆分来分析诡道十二法呢?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四句很容易看出是自己通过示形,为了就是使得敌人判断错误,然后我们才有机可乘。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这四句中,前两句是敌人有弱点,我们进行打击,后两句是没发现敌人弱点,所以不进行打击,而采取其他对策。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四句中的怒、卑、佚、亲都是敌人的优势,会增加敌人的“实”和“强”,所以我们要减弱敌人的优势。
在《行军》篇中,有相敌三十二法进行料敌,前四句就是相敌三十二法的反应用,靠示形使得敌人料敌错误,这四句可以概括为敌人料敌。
中间四句是和敌人对垒,敌人弱就打,强就避,可以概括为我方应敌,攻弱避强,依据敌人情况采取合适手段。
最后四句是敌人的优势,会增加应敌中的“实”和“强”,所以要在打之前就使敌人转向相反的方向,降低敌人的战斗力,这四句可以概括为我方料敌。军事学就是以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劣势,而敌人有优势,较降低敌人优势。
所以按照诡道十二法可以将作战分成三部分:我方料敌、敌人料敌和我方应敌(如同16所示)。

16诡道十二法和作战过程
我方料敌是要发现敌人的优势,然后降低敌人优势,即减少敌人实力;敌人料敌是我方要通过诡诈示形使得敌人料敌错误,从而出现决策错误;我方应敌是根据敌人对阵前状态采取合适手段,攻弱避强,也就是使用自己强点打击敌人弱点,相应地,避免自己弱点被敌人强点打击。
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这是军事学最核心的原则。敌人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这个原则,所以如果敌人发现你很强大,他也会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所以如果你真的强大,那就要表现的弱小,使敌人判断错误,愿意和你作战;而如果你很弱小,就要表现的强大,不让敌人和你作战,所以才有在敌人料敌阶段通过诡诈来影响敌人判断和决策。
在作战的过程中,我方会料敌,敌人也会料敌;我方除了通过诡诈示形使得敌人判断和决策错误外,还要准确料敌,对于敌人的优势要想办法减弱。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包括了我方料敌,敌人料敌和我方应敌三个部分。使用我方和敌方只是方便论述,不代表立场。
战国时,秦国和赵国因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赵国实力弱于秦国,所以赵国大将廉颇以守代攻,筑防事,固守壁垒,秦军无法与赵国交战。廉颇使用的筑防事和固守壁垒就是应敌中的“实而备之”,以守代攻就是“强而避之”。
秦国于是就采用了诡诈中的“亲而离之”来离间廉颇和赵王,既然廉颇只防守不进攻,那就想办法换一个喜欢进攻的大将。这也就是我方料敌发现敌人优势,要想办法降低敌人的优势。于是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而怕赵括。而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完成了“亲而离之”之后,还要让赵括料敌错误,掉入陷阱。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入埋伏,然后进行歼灭。白起的佯败就是使用的“能而示之不能”,本来能打过假装不能打过,这样赵括才会料敌错误,从而脱离自己坚固的阵地,而秦军的佯败之兵就是饵兵,采用了“利而诱之”的方法,将赵兵引入秦兵的埋伏,最终赵军被打败,45万赵兵被坑杀。
秦军在我军料敌中发现廉颇难以对付,是敌人的优势,所以就用“亲而离子”来离间赵王和廉颇,使得赵王换了赵括来顶替廉颇。在敌方料敌中,秦军本来能打过赵军,但是采用了“能而示之不能”的佯败,这导致赵括料敌错误,以为赵军实力大于秦军,从而才脱离力坚固阵地。在应敌中,秦军佯败后退并不是随便瞎后退,而是利用赵括想获胜的想法,作为饵兵将赵括引入秦军埋伏中,也就是利而诱之,最终赵军被打败。秦军的埋伏圈也是有讲究的,要距离赵军的阵营足够远,这样才能在地理上将赵军一分为二,各个击破,这也使用的是拆分思维(如同7所示)。

17使用诡道十二法分析长平之战
拆分有一个方法叫做MECE,它有一个原则,要求拆分做到不重不漏;十二种诡道是不重复的,但是十二种诡道是否加起来是所有诡道呢?这显然是不是的。所以十二法只是诡道中的几种而已,而不是全部,比如《九地》篇的登高去梯也是诡道,但是并不包含在这里。
我们将作战过程拆分成我方料敌、敌人料敌和我方应敌三部分,然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个部分想出针对性的策略,各个击破,而不是只用一个诡诈。组合的诡诈比单个诡诈的威力更大。
【管理学扩展】在管理学上,决策可以看作是管理学的本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他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一名管理学家。决策的基础就是情报,决策的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1)收集情报;(2)列出可行方案;(3)择优选择方案;(4)对选择的方案和实施进行评价(如同18所示)。

18决策制定四阶段
诡诈主要是对敌人收集情报环节进行影响,进而影响敌人决策。也可以通过影响敌人的其他三个环节来影响敌人的决策。
火烧赤壁影响敌人“择优选择方案”的环节。庞统的献连环计解决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成为曹操的首选方案。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反间计,曹操中计上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北方人不适应水战的问题。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
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如同19所示)。

19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和火攻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在火烧赤壁的故事中,庞统献连环计是影响敌人“择优选择方案”的环节,庞统使曹操相信将大船连接起来是最好的办法,能解决北方人不习惯水战的弱点。周瑜使用离间计使曹操杀了善于水战的大将,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亲而离之”。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是诡诈的一种方法,通过曹操的间谍将情报传给曹操,使曹操错误地以为黄盖会投降,从而做出了接受黄盖投降的错误决策。这里的离间计、连环计和苦肉计是一系列相关联的诡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火攻失败。如果离间计没有成功,蔡瑁和张允就会把北方人训练的适应水战,那么连环计对于曹操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如果连环计没有成功,那么即使苦肉计成功,也不能达到大量烧毁曹操船只的作用。高深的诡诈都是由一系列诡诈组成的,敌人因此所犯的错误决策越多,错误越大,我方得到的利益越大。
摘自《思维导图图解孙子兵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