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回复: 0

【原】天天熬夜写奏折、当官也要996,他是大明最对不起的男人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 08: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民成痴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一个翻山的故事。六百年前的明朝,有这样一个官,为了赈灾济民,上任十八年,年年两度太行山。后来,他成了大明的山,顶住了天塌。
相比起他受人仰视的伟岸,我更爱他不断翻山、跋涉的身影。

大明正统年间,太行山下。
惨淡的星光下,驿站处有二三两碎语,屋内有一人,貌若中年,两鬓却满是白丝。
那是晋豫两地的巡抚——于谦。

图 | 源于网络-于谦
烛光下,他正在给皇上写信。
山西大旱,晋地附近十几余县遭灾,农田干枯几万顷云云。
每蘸一次墨,于谦脸上的愁云便多一分。
他又想起了那个老人。
那个孤零零的身影,徘徊在路边,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
正在巡视的他立刻下马,连忙上前询问。
老人只顾仓皇流泪,话语哽咽在喉咙,好久才能咿呀出一个音节。
原来老人因灾卖田,家里没了产业,邻居亲人也都逃亡去了,举目望去,全村只剩他一个人了。
还有远方干的快要冒烟的麦田。
他站在路边,不知道要去往何处,去哪,都一样吧。
他,要死了。
饿死、摔死、哭死,都一样。
于谦将身上的一些钱粮施舍给他,还告诉他朝廷豁免赋税的消息。
老人颤颤巍巍地跪了下去,脑袋磕向大地。
咚、咚、咚。
那双满是泪痕的眼睛,或许还能看见一道微光。
若是其他官员,必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善事,今夜便可睡个好觉了。
可是于谦睡不着。
他受不了那种绝望的眼神,他受不了那几声咚、咚、咚。
身为父母官,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受苦,难道不是怪自己的无能吗?
子民遭难,怎么能怪罪于天,而不反思自身的疏忽。
于是,爱民、惜民,成了他最大的念头。

图 | 源于《大明风华》剧照——于谦
开仓放粮、安置流民、筑堤治河、开荒凿井、惩治贪官……
于谦不是在赈灾,就是在赈灾的路上。
就连无事的夜晚,他都在为灾民申请减税。
夜半三更,于谦的眉头紧锁着,远处的太行山掩映在黑暗之中。

赈灾、济民,首先得征服太行山。
太行山,横亘在山西与河南之间。
身为巡抚,于谦不可能就呆在一地办公,必须一年两次跨越太行山。
这可不是普通的公费旅游,游山玩水。
太行山势巍峨,道路七折八弯,一路都是风餐露宿。
一趟下来,人至少得瘦三分。
若是遇着强盗,难有幸存之理。
可就是这么一条路,于谦一走就是整整十八年。

图 | 源于网络-于谦
在太行山的跋涉中,他舍弃的不仅是安逸,还舍弃了亲情。
“马足车尘不暂闲,一年两度太行山。
庭闱飘缈孤云下,游子思亲几日还。”
33岁,于谦独自一人上任,开始巡视晋豫大地。
上任之前,他把唯一的儿子送回钱塘老家。
9岁,正是招人疼爱的岁数。
或许有个孙子在,父母也能一享天伦。
抚养之恩,终难报偿。
结发妻子则带着娇痴的女儿留在了北京,守候他的归来。
这个女人,或许是他一生最为歉疚的人了吧。
她,几乎一生都留在了京城的那一处僻静小院中。
有时读着儿子的来信,信纸明显已经翻烂了,还有几处泪渍。
因为这封信,是一年前收到的。
女儿只会哭着喊着问她要梨和枣吃。
也不知家里的钱财,是否够用。
这个小院最热闹的时候,就是于谦回京述职的那几天。
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能够依偎在一起,聊着孩子,聊着柴米油盐,聊着世故人情。
然后亲自为他穿上莽袍,整理衣冠,送他赴任。
此时最怕他回头,看见自己哭花了的脸。
其实,于谦都知道。
但是,此身许国,再难许卿。

图 | 源于《大明风华》剧照——于谦
我可能只能做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了。
十八年风雨路,于谦在太行山来回穿梭。
父母死的时候,他没能在膝前尽孝。
妻子死的时候,他也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儿子、女儿长大,他未曾给与多少关怀。
爱民成痴,舍家为业。
谁又能知道,于谦的心中有着多少遗憾和苦楚。
太行山,静静地伫立在这里,看着这些故事发生。
忽然瞥见一袭轻骑,翻山越岭,往发大水的开封奔去。
老友,又见面了。

图 | 源于网络——于谦

赈灾、济民,还要征服黄河水。
黄河,多泥沙,善淤,善决,善徙。如悬在河南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
面对水患,于谦不是龙王,只是一介肉身之躯。
他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了水灾最严重的开封府。
并且亲自上阵,率领各府县官员,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图 | 源于网络
泥浆、浑水、泡肿的身体、流血的创口……
他有多狼狈,百姓就有多感激。
百姓,或三或两,或是一整村,走向肆虐的黄河。大家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加厚路基。
经过数年的努力,将破烂不堪的黄河大坝,修缮一新。
黄河水患,一度止息。
然而,人力终究难与自然相抗衡,更何况在几百年前的大明。
水浪滔天之下,一处堤岸被毁,水龙找到倾泻的出口,正在冲破防线。
情急之下,于谦直接把皇上御赐的莽袍脱了,三步并作两步,冲上缺口,试图堵塞缺口。

图 | 源于《大明风华》剧照
雨滴、河水击打在他身上,但他的身影却不动分毫。他向天祈祷:“只要能度过险情,我于谦愿意以身相代,替全部百姓蒙受苦难。”
那时的他,还不信鬼神。
可是,风渐渐停了,雨也小了下来,备受鼓舞的百姓冲到他的身边,汇成一道人墙,仿佛向着滔天的水浪宣战。
最终,人群将破毁的堤岸修好,化险为夷。
然而,黄河终究是黄河,她的肆虐还未曾停止。
正统十一年,入夏久雨,黄河再一次决堤。

图 | 源于网络-黄河
于谦眼望远方,那是肆虐的洪水和,面无希冀的百姓。
人群麻木地向前走着,那些呆滞的眼神,他见过。
也有人跪下来,向官府、向富豪,乞求粮食。
咚、咚、咚。
他也听过。
不是说人定胜天吗?
那为什么还是避免不了这种绝望?
他想到了那个舍身护堤,感动上天的说法,他做了决定。
只要能给百姓带来一丝好处,再做怎样的努力,他也愿意。
于是一尊高近6尺,体阔8尺的“镇河铁犀”建成了。

图 | 源于网络-镇河铁犀
他还亲自撰写了铭文,刻在牛背之上。
愿波涛永息,风调雨顺。
古代,牛在八卦里属坤,坤又属于土,土克水。
既然人力有穷,那么神明的力量呢?
水灾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黄河堤坝建了又毁,毁了又建。
纵然天变无常,百姓抗击黄河的篇章从未断过。
其实哪里有神明的力量呢?
爱民成痴,因痴成神。
正是于谦的拳拳爱民之心,化身成神,凝聚了百姓抗击水患的信心。
世世代代的河南人民感戴于谦,使得镇河铁犀得以保存至今。
太行山下黄河水,太行山下有神明。

图 | 源于《大明风华》剧照——于谦

爱民成痴的于谦没有想到,恶意会来的如此突然。
王振,这个“名垂青史”的大太监,不知为何恨上了他。
趁他回京述职那几天,酝酿了一个大案子。
因为于谦在述职时,推荐了两人继任晋豫巡抚。
王振像是野狗嗅到了肉香,立刻派出自己的小弟出来撕咬。

图 | 源于网络-王振
然而罪名十分的荒唐。于谦为何要推荐继任者,是因为他不想干了;他为何不想干了,是因为他长时间不升官,心生怨怼;这可是对皇上不敬!
苍蝇永远不懂英雄的伟大,只会冲着英雄的伤痕营营的叫。
于谦的巡抚生涯,是洪水、是山路、是夜以继日,不眠不休。
苍蝇的复眼里,是肥差、是老爷、是日日饮酒,夜夜笙歌。
在野狗和苍蝇的围攻之下,英雄下了狱,青天问了斩。
朝堂之上,一片静寂,无人发声。

图 | 源于《大明风华》剧照
然而有人不答应。
太原的老农不答应。黄河边的渔夫不答应。开封府的小吏也不答应。
条条支流,汇在一起,聚起数千人的大队,奔向京城。
巍峨的宫墙外,是黑压压的人群。
他们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齐齐跪了下去。
咚、咚、咚。
咚、咚、咚。
一声,一声,都在请求天子把“于青天”还给他们。
一声,一声,也在告诉狱中的大人,我们来了。
若是乌云遮日,英雄蒙冤,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道别。
所以,再磕得响一些吧。
苍蝇不会懂,这种无言的羁绊,但他们会怕。
靠着百姓,于谦最终逃过杀劫,只是降职,稍作惩戒,以示天威。

图 | 源于网络
狱中的于谦没有个人仕途的担忧,也没有人生坎坷的感怀,只有对晋豫两地的牵挂。
山西的旱灾如何了?田里的收成还好吗?
河南的水势又涨起来了,过不了多久又要破堤吧。
心里想着这些,于谦骑上马,朝着太行的方向迈进。
爱民成痴,因痴得报。

图 | 空谷寻芳 ?

提起于谦,人们的脑海就会浮现“民族英雄”四个大字。
一介书生,在皇帝被俘、朝野惶惶之际,主持朝局,击退了外寇的入侵,挽救社稷于危亡。
却因个性刚直,遭小人构陷,死在了他庇佑的北京城里。
那是成了山的于谦。
而我更喜欢,那个翻山的巡抚。
这里的他,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官,一个救民于水火,也为民所救的父母官,一个最不像官的官。
但这是我心里,最令人感动的于谦,以及最有温度的人间。

图 | 源于网络-于谦
不论在哪样一个世道,都难找到如此纯粹之人。
全然不顾自己,心中只有苍生。
像一座山,像一个神。
却易找到,有温度的人。
天顺元年正月,于谦被害,开封父老不顾政治压力,每日相率到城西于谦工作的衙门哭奠。
成化二年八月,于谦冤雪。大梁父老则又咸为涕泣,在旧衙门建祠祭祀。逢于谦祭日和诞日,远近哭拜,填门塞户。
成化二十年,杭州百姓在于谦故居建怜忠祠,春、秋祭拜。
……
今天,西子湖畔的于谦墓,也总有几朵黄花摆在墓前。
人来人去,默默缅怀。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图 | 源于网络
我们铭记,我们怀念,是为了让高山永远留在人间。
这样的人间,才有温暖,方有希望。
如果今天,见到这样一位纯粹的老人离我们而去,怎么能不向他鞠躬、敬礼,然后放在心里怀念呢。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