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回复: 0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31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隆基登基杀了太平公主,这是唐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封建社会朝廷皇室内斗的一个富有深意的案例,很值得仔细分析探讨。
大唐王朝自从“玄武门之变”后,皇宫内就经常出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李唐皇室不少成员就像是喝了鸡血一般,遇到权力争夺就十分亢奋,不仅男人们嗜权如命、残忍无情,而且,女人们也权力欲极强,喜欢耍政治手腕。从武则天到韦皇后再到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她们没有一个愿意放下权力,都是咄咄逼人,欲置政治对手于死地而后快。
太平公主自幼生长在政治角逐十分激烈的宫廷环境中,而且她是权力高手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这样的女人遇到政治权力,是不会满足于平静生活的,她渴望执掌权力,并很有政治智慧和果断毒辣的手段。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妹,有武则天的宠爱,有李治的关心,有李显、李旦护着,太平公主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特殊的优越性,太平公主任性、聪明,有耳闻目染的政治经验。
太平公主(剧照)
武则天是很有政治天赋和政治手腕的,在李治当政时,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武则天手里,权力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或许是担心她的儿子们会抢去她的权力,所以,她对于她的儿子们屡屡进行打压,即便是她和李治亲生的儿子们,也是极力压制的,该杀则杀,该贬则贬,她的儿子们活得非常压抑,总是提心吊胆,担心武则天会对他们下手。
可是,武则天对太平公主却极为宠爱,让太平公主耍性子,让她有特殊的待遇,并尽力满足她的各种要求。
若是冒犯了太平公主,下场一定是很惨的。比如,太平公主幼年时曾受到她表哥贺兰敏之的侮辱,武则天知道这一件事之后,便为太平公主出气,下令将贺兰敏之流放,不久又将他处死。贺兰敏之为侮辱太平公主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荣华富贵,而且还丢了性命。
不过,太平公主并非一直是胡作非为的。比如,在她的第一段婚姻期间,她是很能守规矩的,她没有不轨的行为,她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生下了二子二女,生活过得很幸福。可是,宫廷里的争斗打乱了太平公主的幸福生活,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唐宗室内部成员的谋反,薛绍受到了牵连,被捕后饿死在狱中。
当然,太平公主若是想要的,她是一定要得到的。在薛绍去世两年后,太平公主喜欢上了武则天的堂侄武修暨,可是,武修暨已经结婚,有了妻子。武则天见太平公主执意要嫁武修暨,便派人传令将武修暨的妻子处死,让太平公主能顺利嫁给武修暨。也许,武则天也有自己的考虑,她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她的堂侄,这避免了外人来染指朝中权力。
可是,武修暨是个比较软弱的人,而且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杀了他的发妻一直耿耿于怀,由此使他对太平公主难有真爱。所以,在太平公主嫁给武修暨后,她的这第二段婚姻并不快乐,因为她在与武修暨的夫妻生活中没有真爱,加上之前薛绍受牵连而死给她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太平公主的心思变了,开始放荡,她学着她母亲武则天,也大肆包养男宠,据传还与她看中的朝臣通奸。李唐王朝是从边陲打进来的,思想比较开放,在朝中有特权且受武后宠爱的太平公主,把养男宠视为是很正常的事。
这一时期,太平公主虽然放荡不拘,情感生活很乱,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她还是头脑很清楚的。她很懂得讨她的母亲喜欢:一是她从来不向武则天要朝中的权力,她知道这是她母亲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插手的事;二是她极力讨好她母亲,很舍得付出一切来让她母亲高兴。而且,她的“舍得”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她竟能将她自己所喜欢的男宠张昌宗进献给了武则天,因为她知道武则天特别喜欢张昌宗。
也正因为太平公主受宠而又善于讨好,并表出不争权力的态度,所以,武则天对待太平公主与对待她的儿子们完全不一样。对于这位爱女,武则天经常与其商议政事。而太平公主对朝中政事的态度表现得很低调,她从不在公众场合干政议政。当然,武则天的潜在影响,使太平公主在内心里对于权力还是很重视的,同时,太平公主也学到了不少的政治经验。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宠爱和重视,让朝中大臣都有些畏惧太平公主,这使太平公主有了不小的“特权”。
武则天和李治(剧照)
武周末年,武则天老了,朝中对于储位的争夺开始激烈起来,而在各派力量的角逐中,武氏和李氏的矛盾斗争是最尖锐的。此时,太平公主的地位很尴尬,她既是武家的儿媳妇,又是李家的女儿,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李氏一边。此前,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现在是武后的男宠的张昌宗曾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个情人高戬,这使得太平公主对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怀恨在心。
公元705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柬之等大臣拥护李显,在宫廷中发动政变,诛杀了男宠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参与了政变,参与除掉“二张”。李显和张柬之政变成功之后,太平公主也属有功之人,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此时,太平公主摆脱了武则天的制约,从后宫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间。
宫中的经历和对于政治斗争的耳闻目染,加上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培养和指点,使得太平公主有相当的政治经验,而且,她本来对于权力就很有嗜好,也很有政治智慧,当她走到政坛前台之后,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坛女强人。
李显虽登上了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处事谨慎,在武则天的长期压抑下,他显得软弱无能,这样的皇帝自然是无法有效地掌控权力的。此时,李显身边的两个最亲密的女人开始跃跃欲试,想走到政坛的前台。一个是他曾经同甘共苦的妻子韦皇后,另一个是他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
韦皇后(剧照)
说来也怪,在李世民之后至李隆基之前,或许是武则天太强势了,在李氏嫡系皇子中,强势的男人很少,而皇族中强势的女人倒是不少。韦后想效仿武则天,而安乐公主也支持她母亲临朝,因为她想跟着她母亲上位,当个“皇太女”,以后才能有机会继位。只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大的阻力。
唐中宗李显曾立李重俊为太子,而李重俊非韦氏所生,所以他常遭到韦后的排挤。安乐公主将李重俊视为对手,因为若是李重俊继位了,她这位“皇太女”就没戏了。所以,安乐公主经常与她的丈夫、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欺负和侮辱李重俊。李重俊看似老实,但却是有骨气的,他岂能受安乐公主和武崇训如此侮辱,毕竟他是太子,是唐中宗的合法继承人。于是,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利用其太子身份,发动部分羽林军采取行动,想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将韦后和安乐公主也一并除掉。可是,羽林军可能认为李重俊势单力薄(他没有联合太平公主,这多半是因为太平公主的丈夫是武家的人),所以,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倒戈了,李重俊不但政变失败了,而且还丢了性命。
李重俊的造反,使韦后有了机会与武氏集团联起手来,此时,韦后的权力更大了,她利用武三思、武崇训(她的女婿)的力量打击异己,擅权揽政,时刻防备李家抢去她的权力。景龙四年(710年),韦氏和安乐公主这两个权力欲膨胀的女人,决定对李氏家族下狠手,而首当其冲的是韦氏的丈夫、中宗李显。据说,韦后与安乐公主联手,合谋毒死了唐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皇帝,是为唐少帝。韦后大肆重用韦氏子弟,使其统领南北衙军队,而此时,韦后知道,她要效仿武则天称帝,其最大的阻力和对手就是太平公主。
可是,太平公主也不是好对付的,凭她的政治经验、治政手腕,以及在朝中的影响力,韦后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太子李重俊被杀害后,太平公主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韦后开始联手武氏集团,对付李氏家族了。而她的哥哥、中宗李显被害死之后,太平公主知道她自己已经成了韦后的主要敌人。
李隆基与杨贵妃(剧照)
景云元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合作,联合李氏宗亲,指挥禁军攻入宫城,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将辅政的上官婉儿及朝中韦氏诸子弟也一并清除。同时,他们还逼迫韦后拥立的少帝李重茂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为帝,这就是“唐隆政变”。至此,唐睿宗李旦成了皇帝,而韦后专权乱政的时代宣告结束。
“唐隆政变”表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不仅是李氏家族的亲姑侄,而且也是关系很密切的政治盟友,是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清除韦后势力的生死政治伙伴。可是,当朝中没有了强有力的政治对手,这姑、侄两人因权力之争而成了对手。可见,权力之下,皇室宗亲没有亲情,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敌对关系是非常典型的。
“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登基,而立下最大功的两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太平公主晋封万户,在新朝中的政治地位十分显赫;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成了唐睿宗的继承人。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每逢大事要议决,李旦便会问宰相:“此事与太平商议过了吗?”“此与三郎商量议过了吗?”
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同时倚重,无意中使这两人的矛盾加剧了。一边是皇帝的亲妹妹,经常以皇帝的代言人自居而发号施令,擅权迹象明显;另一边是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李隆基不能容许太平公主处处横插一杠。因而,当姑姑的认为她的侄子是她专权的障碍;而当侄子的认为他的姑姑太强势太专权,这让他很没有太子的面子。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对权力的争夺已无法调和,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太平公主率先出手,她联合亲信朝臣散布舆论,说李隆基继位乃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因为李隆基是李旦庶出的第三子,在他之前,有嫡出的哥哥李成器,在他下面,还有高宗皇帝的嫡系长孙、李贤的儿子李守礼,依旧制,立嫡不立庶,轮不上李隆基当太子。朝臣有人提出改立皇太子,但遭到宰相宋璟等大臣的坚决反对。
宋璟担心太平公主会继续出招改立太子,于是,他与姚崇一道向李旦告状,称太平公主筹谋另立太子,指责太平公主挑拨李成器、李守礼与太子间的关系。宋璟奏请将李成器、李守礼外放当刺史,以保证太子地位的稳固;并要求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大将军的职务。此外,宋璟还提出了一项非常尖锐的建议,主张把太平公主派至东都洛阳。
面对着强势的宰相宋璟的建议,李旦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处理,他只让诸王或外放当刺史,或免去御林军将军职务,但对太平公主却没有让她去洛阳。
宋璟此举不但激化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而且,还让太平公主有了责备李隆基的根据。李隆基不想与太平公主撕破脸,他将责任推给宋璟和姚崇。太平公主乘机将此事闹到皇帝那里去,李旦只好拿宋璟和姚崇来处置,将宋璟贬为申州刺史,让姚崇去楚州任职,想以此来调和太子与太平之间的矛盾关系。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继续挑战李隆基,当时出现了彗星,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太平公主借机提醒李旦:彗星的出现暗示着皇帝将被太子所取代,请皇上小心为好!
其实,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以彗星的出现为借口,挑拨李旦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在太平公主看来,皇位受到挑战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或许经她一说,李旦便会考虑换太子。可是,李旦是一个曾经让过三次皇位的人,他的想法与太平公主恰恰相反。在李旦看来,既然老天爷提示太子要得到皇位,他索性应天顺势,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他想以此来平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
李旦让出皇位此举完全出乎太平公主的意料,原本她是想让李旦换掉太子,而李旦却把皇位让给了太子,对此,太平公完全无法接受,但李隆基已经当了皇帝,李旦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只能暂时忍耐。
不过,太上皇李旦担心李隆基刚刚登基,朝局不稳,于是,他留住了部分权力,比如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偏心,所以常在他面前表示委屈,而李旦为了安慰她,常让她去传太上皇的旨意,太平公主很善于利用这一代传懿旨的权力,她以太上皇的传话人身份自居,并借用太上皇的人事权拉拢朝臣,当时,在七个宰相级的高官中,就有五人与她建立联盟。而有了朝中权臣的支持,太平公主便开始出手了,她筹划着以监国长公主的身份废黜李隆基,另选皇子当皇帝,甚至还有传言,说太平公主收买宫女,想毒死李隆基。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感觉到太平公主已经疯狂到了挑战他的皇位和威胁到他的性命的地步,李隆基没有退路,只有放手一搏。此时,他又得到了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的密报,密报说太平公主计划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并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被逼立即采取行动。
于是,李隆基决定先对太平公主朝中的党羽下手,他让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协助,令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实施诛除太平公主党羽的计划。
甲子日(初三),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将他们斩首;接着,在内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并将这四人斩首。太平公主的党羽之一的窦怀贞自缢而死,被下令戮尸。
兵部尚书郭元振将事变轻描淡地报告给李旦,只称奉太上皇诰命杀了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无其它大事。李旦等待李隆基来后,令其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
太平公主在事变发生后,逃入山中寺庙躲藏,三天之后,她以为平静了,便回到家中,李隆基下令逮捕了她,下诏赐死她。太平公主在家中自缢身亡,她的儿子们也被处死。李隆基抄没了太平公主的巨额财产,并把她的所有亲信党羽数十人尽皆斩杀。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隆基之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便杀了太平公主,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是在皇宫中长大的,她常伴武后左右,很有政治见识、政治经验和政治手腕,而且她是李旦宠着护着的亲妹妹,是李隆基登基之后唐皇室中最有资格和能力挑战皇位的不一般女人。她的存在,使李隆基永远放不下心来。
第二,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通过与太平公主的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而从中他深深地了解了太平公主的厉害之处。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权力欲极强、处事果断、手段狠辣,并很有政治智慧,是不会甘愿永远居于他之下的,太平公主一日在朝,他的皇位就会受到威胁,他非除掉她是不可。
第三,太平公主身份特殊,李旦登基时功劳巨大,她利用太上皇的权力拉拢大臣,而且在朝中经营多年,有一大帮死心拥戴她的党羽,势力不弱,若是不除掉太平公主,李隆基的皇位很难坐稳。
第四,太平公主曾屡屡挑战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后来又设谋设计要除掉他,如此肆意妄为,不可一世,是李隆基所不能容忍的,太平公主已经成为他势不两立的敌人,若不杀她,李隆基感到总有一天会被太平公主所杀。
可见,太平公主具备了很全面的挑战李隆基皇位的条件:一是有政治经验,有政治手腕;二是有资格有资历,有靠山有背景;三是有党羽有势力,有一大帮支持者;四是有野心有目标有计谋,而且永不放弃。太平公主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李隆基不杀她便会寝食难安,会一直担忧太平公主抢夺皇位。
也许,若是这些因素缺了一两个,李隆基还有可能念及姑侄亲情,念及之前他们曾经冒着极大的危险一起对付过韦后,放太平公主一马。可是,太平公主所具备的政治条件和素质太全面了,李隆基不得不杀了她。
■太平公主的死,在于其不断的挑战底线,更在于李隆基的忍无可忍。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通过“禅让”的方式,将皇位传给儿子三郎李隆基,即唐玄宗,而在李隆基登基不久,便在“先天政变”中,赐死了亲姑姑太平公主。
有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李隆基在初登基不久便对亲姑姑下手,并不是他不念旧情,实际上是,但凡太平公主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底线,李隆基也会留其一条生路。
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从曾经的队友到如今的不死不休,还要打李旦重新登上皇位的时候说起。
唐隆政变后,李旦这个曾经被生生从皇位上撸下来的倒霉蛋,在妹妹太平公主以及儿子李隆基的帮助下,重新登上了皇位,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则成了这场政变后,势力最大的人。
但当上皇帝之后的李旦,在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也有一些烦恼,这个烦恼来自如何平衡妹妹和儿子的势力。
作为唐隆政变的最大功臣,在父亲李旦登基后,李隆基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玄武门的左右卫骑归自己统领,并且左右羽林军大将军一职,李隆基也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李隆范和李隆业。
甚至门下省和中书省,还有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和崔日用控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还赢得了大部分文臣武将的拥护。

为此,李旦的嫡长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十分的知趣,在李旦表示要立他为太子之时,一边哭一边坚定地拒绝。
“时平则先嫡长子,国难则归有功”---李成器
在百官争先恐后地拥戴下,最终李旦“顺从了民意”,将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隆基一方是高兴了,大权在握,又是帝国的继承人,即便是现在当皇帝,也没什么问题,但他高兴,自然就有人不高兴,比如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闺女,自小就很聪慧,一直以自己母亲为榜样,在唐龙政变中,也正是她的大力支持,最终将韦皇后一伙一网打尽,让自己哥哥当了皇帝。
但她和她的母亲一样,是一个权力欲望极为强烈的人,并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奢侈浮夸,即便是在唐隆政变后,由于李旦的恩宠,太平公主在吃穿用度上,处处以宫廷为标准,但她仍不满足。
有道是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其实对于女人也一样,尤其是对于如太平公主这样充满智慧且富有野心的女人,再加上哥哥李旦对她的扶持,更让她起了不一样的心思。
李旦登基后,为了对妹妹以示恩宠,但凡宰相们向他汇报军机大事,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和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如果没有,李旦就会把太平公主叫到宫里,商量后再执行,如果太平公主有事去不了,那李旦就会让宰相前去其家中征求意见。

还有就是,李旦将宰相以下的官员考核、升迁等事宜,交给太平公主随意处置,有道是吃人的嘴软,生死命脉掌握在人家手里,自然这些官员就逐渐的投靠在太平公主的门下。
长此以往,超过一半的文武百官都成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就连她不能任免的宰相,通过她的软磨硬泡,七个宰相有五个都成了太平公主的人。
这样的人,这样的地位,以及掌握这样的权力,你说,她会想干嘛?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边是富有野心,且拥有如此大权力的太平公主,另一边则是年富力强,正儿八经的帝国未来的接班人李隆基,正如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两人之间,必须是势如水火,终归会决一死战。
而有意思的是,这种局面,其实和唐睿宗李旦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一手造成了姑侄两人的矛盾重重。
前文讲到,李旦登基后的烦恼,正是需要平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势力,因为他知道,如果一方势力过大,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这种事情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李旦不想被迫当太上皇,更不想让自己老妈武则天和嫂子韦皇后的教训重演,因此,打压强者,扶持弱者,就成了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在扶持谁这个问题上,李旦最终选择了妹妹太平公主,不是他有私心,而是当时的李隆基已经是太子,在李旦看来,适当的打压是很正常的,反正这天下早晚是他的,所以,自己扶持亲妹妹也就没什么错。
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扶持,在不断的加码之下,太平公主的地位和权利越来越大,也逐渐拥有了和李隆基抗衡的实力。
李旦如此扶持太平公主,从原则上来讲没什么错,但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人心。
“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新唐书》中评价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从唐隆政变中的初现端倪,到李旦登基后,她广罗党羽,拉拢宰相,甚至不惜放下身子,去结交禁军,就知道她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富贵日子。
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她心中最深处的那个愿望,就是重走当年母亲走过路。
与此同时,李旦对于李隆基的不断打压,以及李隆基的忍辱负重,也让太平公主产生了一种错觉,她以为,只要她再加把火,就能把侄子彻底干掉,届时,一切将如她所愿。

于是,在公元710年9月,也就是李旦登基三个月后,太平公主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
太平公主使出的第一招,是对李隆基非嫡长子不应被立为太子这一点开始,这个招数,不可谓不阴毒,因为按照谁受益,谁就嫌疑最大的原则,说这种话的,理应是李旦的长子李成器。
前文讲过,李成器本可以成为太子,但他却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李隆基,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成器是真心的,但在太平公主看来,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可做。
尤其是此时的李成器,统领南衙禁军,负责宫禁宿卫,熟悉唐史的都知道,这个南衙禁军,在历次的政变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包括当年的李旦,就是在神龙政变时,带着南衙禁军逮捕了张易之的同党。
因此,按照太平公主的计划,就是用挑拨离间之计,把李成器的权利欲望烧起来,然后让他和李隆基二虎相争,这样自己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是没能争斗,通过此手段,将李成器拉到自己这一方也不错。
太平公主计划得十分完美,但结果却失败至极,原因是李旦虽说心软,但并不糊涂。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妹妹想干什么,也知道她最终想要什么。
在他看来,妹妹可以用来制衡儿子,但决不能取代儿子,曾经亲眼看到母亲在位时无数人头落地的李旦,是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因此,一纸诏书就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阴谋,李旦明确在诏书中表示,李隆基是最好的太子,没有之一,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换太子。
哥哥李旦的回应,让太平公主十分尴尬,本身是阴谋,结果变成了人皆尽知,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的积极性,俗话说屡败屡战,很快,她的第二招就亮了出来。

她开始大肆收买官员,并指使这些人不断的向李旦告李隆基的黑状,同时,还锲而不舍的挑拨李成器以及唐高宗的孙子李守礼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
有道是三人成虎,说一句说两句,李旦并不信,但天天有人说儿子想推翻自己,要知道李旦又不是圣人,时间长了,心里还真有点不得劲。
但很快,在宰相韦安石的提醒下,李旦明白这一切还是自己那个不安分的妹妹搞得鬼,因此,在口头警告她后,太平公主的第二个计策再次流产。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太平公主不由得恼羞成怒,自己所用的招数,在之前都是屡试不爽,为何到了现在,却不灵了呢?
实际上,太平公主一直没明白一点,就是李旦的心思,李旦要的,是自己活着的时候,儿子不威胁自己,而不是自己死后,不传位给儿子,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神龙、唐隆政变的李旦,从内心深处,是不会愿意再次发生这种权利争夺的惨剧的。
所以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争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只不过她一直看不清这一点。
此时的她,可谓是越战越勇,即使失败两次,也没能打消她的念头,反而亲自下场,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耻笑的事情。
某次朝会结束后,太平公主拦住了所有宰相,直接暗示宰相们,应该一起去劝说李旦改立太子。
在场的宰相均被太平公主的操作震惊到了,要知道,如此亲自下场,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在整李隆基,已经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这种政治水平,闻所未闻。

当然,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政治手段,自然是必须失败,宰相宋璟义正言辞的当场怼了太平公主,同时,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朝中越来越多的大臣知道,太平公主真的是蠢,因此,也就逐渐加速围拢到了李隆基身边。
与此同时,李隆基对于太平公主的不断挑衅,却表示的十分低调,不仅没有睚眦必报,还为被李旦安置到东都洛阳的太平公主求情,请求李旦将姑姑召回京城,以享家人团圆之乐。
这种“重情重义、懂得分寸”的儿子,让李旦大为感动,相比于一直无事生非的妹妹,还是儿子厚道,因此,感动之余,再加上大臣们的怂恿,李旦终于在先天元年,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这个结果显然不是太平公主想要的,气急败坏的她知道,和侄子李隆基已经到了最后的对决时刻,而李隆基也明白,他和姑姑之间的矛盾,也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这个问题不解决,他的皇位,就坐不稳。
大战一触即发。
一番筹划之后,太平公主共定下两套方案,其一,是在李隆基每天吃的药里下毒;其二,如果下毒不成功,就由她亲自指挥,直接发动政变,攻打太极宫,武力夺权。
但就在太平公主等人信心满满,等待决定日子到来的时候,其造反的消息泄露,被宰相魏知古得知并向李隆基告密后,李隆基当即决定,提前下手,发动“先天政变”。
公元713年7月3日上午,一场权力争夺战,在长安城内展开。

李隆基先是安排心腹毛文仲带着三百士兵,埋伏在虔化门外,以备不时之需,紧接着,按照往日正常程序,上朝议政,并下诏让太平公主的党羽,左羽林军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军将军李慈来武德殿。
这二人在接到诏令后,不疑有他,在走到虔化门时,就被一拥而上的毛文仲等人砍翻在地。
太平公主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就这样被搞定,紧接着毛文仲带着三百多个杀气腾腾的士兵,直奔武德殿,此时,正在上朝的文武百官被吓坏了,没等李隆基说话,就开始撒开腿跑路,混乱中,效忠于太平公主的宰相岑羲、窦怀贞被当场砍杀。
此时的太上皇李旦,正在宫中散步,远远就看到一群惊慌失措的官员大叫“快跑”,不由自主的就跟着跑起来,一直跑到承天门时,气喘吁吁的李旦才想起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宰相郭元振上前一步,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
“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郭元振
是不是感觉这句话很熟悉?没错,在当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时,对武则天的回答如出一辙。
而最终,李旦眼见事已至此,也只能像武则天一样,将大权交给了李隆基,并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随后,移居百福殿,直至去世。
而罪魁祸首太平公主,此刻并不在宫中,因此,在她听说她的同党已经被一网打尽的时候,马上逃之夭夭,躲到了深山里避风头,不过,由于弹尽粮绝,三天后不得不自己出来自首了。
事后,李旦本想让李隆基饶太平公主一死,但李隆基深知这个女人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断然拒绝了父亲的请求,并下诏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家中,其子以及党羽一共数十人皆被斩首。
7月6日,李隆基在承天门上宣布大赦天下,至此,先天政变以李隆基完胜、太平公主身死结束。

小结:
作为曾经一同发动唐隆政变的队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却在最后变成了仇人,之所以让李隆基登基后就要赐死太平公主,主要是因为她的不断挑战底线,不仅挑拨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关系,企图借此将李隆基拉下台,并且还大肆污蔑李隆基有反意,还有就是哪怕李隆基登基称帝,她依旧不死心,妄图发动政变来改朝换代,这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件都是想要置李隆基于死地,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李隆基不将她赐死,那么有可能在某一天,死的就是他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