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96岁仍上手术台,一生救治两万人,我们不该只在热搜上认识他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30 16: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图|@央视新闻
5月22日,双星辞九州。
昨日,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我们又要再次送别,一位国士的离开。

图 | 源于网络
仍旧感到难过、不舍……
上海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人们一早冒着雨,有序地排着队前来为吴老先生吊唁、送行。
鞠上一躬,送上鲜花。


图12 | 源于网络
14点10分,载有吴孟超院士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入他生前工作的医院。
众人齐喊:“吴老,欢迎回家。”场面令人泪目。


图1 | 源于《我们》节目, 图2 | 源于新京报
但有一个令人很难过的事情是:
如果不是吴孟超院士的离世,
如果不是被新闻媒体报导,频繁上了热搜,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吴孟超到底是谁?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头衔,又具有着怎样的意义?
都说“生命的尽头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可原来比遗忘更可怕的,是不曾知道。
吴孟超院士,不应该通过葬礼才被记住,更不应该通过镜头才被记得。
哀悼之后,我想是时候去了解,吴孟超老先生朴诚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芭蕾舞绝美,可舞者的脚是不忍看的。
可谁知,原来拥有着高超医术的医者吴孟超,他的背后,也藏着令人不忍细看的一双手脚。

图 | 源于网络
他的双手十指关节处,都很明显地发生了变形,脚趾也同样不能正常并拢。
而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患者。
1975年,一位名叫陆本海的安徽农民,挺着个大肚子,来到医院找吴孟超。
8年前,他肝脏上长了颗拳头大小的瘤子,被判了“死刑”。
8年后,这东西日日浸润性长大成了巨瘤,“死期”接近了。
千里迢迢地赶来,为的就是找吴医生救命,给他一条活路。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为陆本海诊治
要对这么大的血管瘤动刀,险!
是国内外都没有过的先例,难!
但这一切在吴孟超眼里都敌不过一个字:救!
手术室足足封闭了12个小时。
等到再次被打开,是一个重达36斤的肿瘤被卸下,和恢复成正常人模样的陆本海。
自此之后,每年从安徽寄给吴孟超的新鲜瓜果,几乎从未断绝。

图 | 源于网络-术后26年陆本海仍能下田干活
1983年,一对来自舟山某海岛的渔民父母,抱着他们的女儿,辗转找到吴孟超。
孩子才4个月大,叫朱科娜。小小的身体右上腹却高隆得吓人,是恶性肝肿瘤。
别的医生甚至建议他们,趁着年轻,再生一个吧。治不好的,费用也贵。
病症难缠,年纪也罕见。吴孟超第一次陷入了为难。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为4个月大的朱科娜诊疗
父母哭孩子也哭,哀求着说,吴医生你不收下这个孩子,她就没活路了。
再多的犹疑和考量,终究仍败给了最深的执着:救人。
经过5小时的奋战,一个比女婴脑袋还大的600克重肿瘤,被吴孟超成功切除。
18年后,一名从卫校毕业的小姑娘找到吴孟超报道:
“吴院长,我叫朱科娜,我来加入你们。”
吴孟超笑眯眯地再次收下了她,肝胆科室从此多了名白衣天使。

图 | 源于网络-朱科娜护士
2004年,一封绝望的求救信在网络上疯传——《谁能出钱救我,我愿“典身”十年》。
写信的人,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叫王甜甜。被医生告知要拿出30万做肝移植手术,才能活。
这并不是王甜甜一家人所能负担的费用。
有网友看到信后,建议她去找吴孟超。这时吴孟超已经82岁高龄了。
如果不通过肝移植,手术难度极大。有人劝吴孟超说,都没人敢做,你来做,万一出了什么事,你的名誉就没了。
吴孟超却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图 | 源于《朗诵者》节目
他给王甜甜打气:“不要怕,咱们一起和病魔斗一斗。”
手术从上午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被吴孟超顺利摘除的瘤子足有9斤重。
5年后,王甜甜选择了和手术日期的同一天:9月24日登记结婚。因为那天是吴老给予自己重生的日子。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与王甜甜
因长时间的手术,长时间的站立。
从医75年,为了无数人的活路,吴孟超的手和脚在岁月中逐渐弯曲变形,再难恢复如初。
那可是握手术钳最契合的姿势,是站得最稳的姿态。
能够帮助他安稳地驮着每一个病人跨过生死之河。

对于吴老来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吴孟超。
可是对于全中国,乃至是世界肝胆外科而言——最不能缺的,就是一个吴孟超。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
为什么吴孟超会选择肝脏外科奋斗终身?
因为需要。
“一天,裘教授对我说,我国是个肝病大国,但肝胆外科比较薄弱,你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正是听了裘教授的话,我才决定向肝胆外科进军,一直干到今天。”
比较薄弱,这词还是轻了。
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中国的肝胆外科简直是一片空白,属于“三无”领域:
没有一部专业的学术著作,没有一个像样的肝脏模型,没有确切的诊疗手段。
得了肝癌的病人,只能痛苦等死。不选择做手术是因为那时候肝胆手术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图 | 源于《追梦身影之吴孟超》节目
被所有的外科医生视为生命的禁区。
就这样,带着恩师的期待和治病救人的信念,吴孟超在自己书桌上挥笔写下「卧薪尝胆,勇闯禁区」的誓言,向肝胆外科进军,主动踏上一个未知的荒原。
他认为,一把刀,最多只能拯救一个病人,一套理论,却能挽回千万条生命。
翻遍图书馆,吴孟超终于找到一本由荷兰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兴奋不已。
耗费40多个日夜不知疲倦,和同事方之扬一起合力,将其翻译成20万字的中文版本。
这是中国首部肝脏外科方面的译著,国内肝脏外科从此有了学习的范本。

图 | 源于网络
理论是有了,可肝脏究竟长什么样?准确来说,肝脏的内部结构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
但这个问题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肝脏血管丰富密集。肝脏手术最常见的,是患者大出血致死。
只有搞清楚每一条血管的走向,肝脏手术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吴孟超开始做第二件事:建造肝脏(内部)模型。
有没有一种办法,是能够等肝脏表面组织都腐蚀之后,而内里的血管不受影响?
听着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硬是给吴孟超想出了方案。
他找到了一种叫赛璐珞的塑胶材料,可溶性高。溶解后加入颜色和定型剂,再用注射器将其注入肝脏血管里头。
经过4个多月数百次的试验,吴孟超终于自主成功制作出我国第一具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图 | 制作精美的人肝脏管道铸型标本(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地看清楚了肝脏的血管走向。
从一到十只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但从零到一,要面临想象不到的艰难,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凭着对肝脏的极致了解,吴孟超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止血技术,为后世医生奠定了肝脏医学基础。
如今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已提高到了98.5%,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手持柳叶刀70余年,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可他却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
想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没有自己的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这恰好也正是吴孟超一生的写照。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

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经历,吴孟超曾说过一段话:
“回想我走过的路,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
●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
●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
●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这几条路走对了,就是秘诀。”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为了这四个「不悔的选择」,吴孟超历尽了多少艰难。
吴孟超生于福建闽清。5岁那年跟着母亲去投奔到南洋当苦工的吴父。
到了马来西亚,每天天没亮就跟着父亲割橡胶维持生计。

图 | 源于网络-吴孟超
后来,国内抗日战争爆发。
虽然身在异乡,吴孟超也想为祖国出一份力。他动员全班同学把毕业聚餐的费用寄回给抗战战士。
没有想到,竟然收到了由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来的感谢电报。
正是这一封电报的到来,坚定了吴孟超要回国报效的决心。
他毅然放弃去英国读书的机会,决定和6名同学一起踏上了回国抗日的道路。

图 | 源于网络-第一排左一为吴孟超
山河染血,万家流离。
大部分人都想往外逃,而吴孟超他们一行人却只想往里闯。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匆匆一走。吴孟超会留下此生最大的遗憾:再次和父母相见,已是天人永隔。
经历了重重困难,吴孟超他们终于成功回到了祖国。
但他们想去的延安,早已被敌军重重封锁,前线是去不成了。
当不成战士,还能怎样保卫祖国?
他想起以前在学校,一句爱国人士常跟他们分享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吴孟超没有犹疑,报读了当年内迁到西南地区的同济大学。
用学识武装自己,决心“学医救国”。

图 | 源于网络-20世纪40年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课
谁知道,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吴孟超,因身高只有1米62,差点失去了当外科医生的资格。
“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
他的执着打动了恩师裘法祖,带着他在身边言传身教。
哪怕以后每一台手术都要垫高凳子,吴孟超也从不喊苦累。
习得了一身本领,正想为国效力时,文革来了。
马来西亚归侨的身份,吴孟超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家被抄了,党籍没了,多年科研工作成果也被没收了。
可吴孟超的理想信念也从未动摇,坚信自己是共产党的一员。
绝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
在递交了19份入党申请后,党组织终于重新恢复了吴孟超的党员身份。
无论是归国、从医,还是入党、当兵,吴孟超处处受到阻挠,却依旧孤勇向前。

图 | 穿上军装的年轻军医吴孟超(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后来他得知,父亲是得胆管结石去世的。作为肝胆科的专家,却没能救到自己的父亲,令他痛心不已。
但吴孟超仍然没有后悔,1940年1月8日那天的回国之路。
后来他来到父母坟前,下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说,我已经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现在仍有在好好工作,我没有辜负你们。

吴孟超一边步履不停,96岁生日当天,还奋战在第一线,在手术台上亲自帮病人做手术。
一边授人以渔,在中国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培养了最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都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四代学生。
为了能让国家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图 | 源于《追梦身影之吴孟超》节目

吴孟超常跟自己的学生讲过一个故事:
大海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被搁浅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有一个孩子弯下腰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小鱼,重新扔进大海。旁观的一位大人对这个孩子说:“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不停地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那一条也在乎。”
他告诫学生,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做医生,就是要在乎每一位病人。
当初在97岁的退休仪式上,吴老还曾说:
“我觉得我的身体还可以,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


图 | 源于网络
他此生最大的敌人,是肝脏疾病。
他此生最想保护的人,是每一个病人。
岁月终究有时尽。
吴老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
平静安详地。
有人说,吴老没有给世间留下遗言。
但我觉得,吴老一生的作为便是最好的答案。
吴老的灵堂里,没有放哀乐,放的是国际歌。
吴老身覆党旗,在鲜花丛中安眠。

图 | 源于央视新闻
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其实大多都不太懂国际歌的意义。
直到有人告诉我,国际歌的精神是:
“一个我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
他曾经说过:
“孩子们,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吴老做到了。
资料来源:
1.《吴孟超传》
2.《追梦身影》之吴孟超;
3.吴孟超肝胆医院《人民医学家吴孟超》;
4.《朗读者第二季》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5.电影《我是医生》;
6.转化医学网《吴孟超这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暄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