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回复: 0

写给普通人的碎片化写作攻略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29 16: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两个实力差不多的人竞争,选谁呢?
选那个会写作的。
在VUCA时代,能通过文字清晰的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能在工作缝隙挤出时间,写出一篇篇质量还算OK的文章,更是许多职场人的刚需。
我不是什么权威、大V。我只是一个从写文章如BM、求着请同事吃饭以获得指点,憋坐一百天写不出三行字;慢慢熬到别人眼中“写东西快、功底还行”的普通人,基本上坐在电脑前1-2个小时就能完成一篇初稿。
这条路,我走了10年。
接下来的分享是我一家之言,供你参考。如果能对你有所启发,我会很开心。

此图很像没有洗漱就开电脑码字的我


写作就是打开一篇空白文档,开始想吗?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所谓写作就是:
寻觅一个大块时间段、一个安静场所、泡杯热茶、打开一个空白文档,行云流水般从标题开始一个一个字敲下去。没思路了还可以看看窗外发发呆.......
等等,怎么轮到我了,就“行云流水”不下去了。
更何况,对于忙碌的职场人来说,大块不被打扰的时段,何其稀罕。
这种情景下,写作就成了要凑齐“天时、地利”,才能去“人和”的任务。
于是很多人发出感慨:我的写作时间太少了。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职场人的一天:
9:00—11:30 去指定地点开相关工作会议(路上1小时);11:30—12:20 回到上班地点(路上开车);12:20—12:50 午饭并回到办公室(以最快捷为主);13:00—13:30 舆情的统计及报送;13:45—17:30 接待领导考察(其中考察点5个),我被安排拍照和写报道;17:30—18:20 回到办公室,路上点外卖,并抓紧时间吃完;18:25—19:30 写信息报道,选图片,送领导审核;19:30—21:00 送公众号编辑排版,再次校对,修改,直至发出。 -----《秋叶特训营:写作七堂课》
可以看出,这位同事并没有处理很多工作,但是时间被分割成无数块碎片。如果这个时候领导再交代一篇三五千字的大材料,那真是无能为力了。
其实,一篇文章从酝酿到出炉,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
  • 寻找灵感,确定主题,构思大纲;
  • 搜集素材,确定框架;
  • 坐下来,一气呵成,搞定!

    不难看出,前两部分并不需要整块的时间,只有最后的完成文章部分才需要。
    但是,想在碎片时间做好前两部分、为第三部分做足准备,你需要:


    调整注意力,让它主要去为当下的写作任务服务
    先跟我一起回忆下高三时光。
    语文课堂上,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凭借一支笔就要在一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纯手写,大约800~1000字。

    当时的你觉得这很牛逼吗?并不会,这是每个高三学生的必备技能,是应对高考的基本功啊。
    可是经历过这样考验的大多数人,却为了一篇2000-3000字的文章抓耳挠腮,费劲心思。
    这就是为什么说:
    很多人写作水平最高的时间,是在高三。
    为什么当时能做到?
    因为那会你的注意力全围着“高考”这两个字转,像雷达一样去抓取各种写作素材、套路。
    那为什么现在要强调这一点?
    请大家先回想下,你每天可以一心多用的时间有多少?
    刷牙洗脸、吃饭走路的时间,你的大脑在做什么呢?你的手机又在刷什么呢?
    这些时间其实我们都可以来为写作任务服务。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孕妇效应”。就算当人们对某种特定的需要或取向选择注意时,就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去留意相关的信息,把无关的信息过滤掉。
    也就是说,当你真正你关注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
    当你脑子里装了很多问题时,你会更快找到答案。
    不仅因为你在有意识的寻找,也因为你的雷达一直开着,当答案浮现时,你会比别人更快接收到。
    因此,高效写作的前提是,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写作上,要把自己变成雷达,利用一切机会去搜罗、去思考、去随时记录跟写作有关的资料、灵感、金句、图片。

    流程化写作6步法,不保证精品但起码能完成
    如前所说,打字是写作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环节,并不是重点。
    现如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写作也要分步骤,这样你才能利用零碎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写作环节。就像粥佐罗说的那样;
    高效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是“推进思维”,不要站在原地,要一直往前“拱”。
    接下来,我就分享下我是如何在工作、带娃的缝隙插空,最终只用1个小时码字就完成了写作任务的。

    1.规划时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牢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对于流程化处理来说,你要清楚在deadline之前:
  • 你要花费多少时间完成写作?
  • 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写作?
  • 每个步骤大概要花费多少时间?

    比如说,我在周五晚上接到一个评论稿的写作任务,周日上午前要交稿。而我的周末基本是在陪娃上课、玩耍、吃喝拉撒中度过的。这就意味着,我留给写作的时间是:
    [ol]
  • 孩子睡后及起床前的整块时间。
  • 他在上课外班时的空闲时间【约1+1小时】。
  • 洗漱吃饭、走路坐车等可以一心多用的时间。
    [/ol]
    因此,在动笔写之前我就默默计划了写作的时间表:
  • 周五晚上陪玩时想想思路、抽空搜搜文章。
  • 周五晚、周六早上阅读已搜索到的文章,开电脑做好摘录,手机备份。
  • 周六白天细化素材、形成全文思路。
  • 周六晚上孩子睡后开机写作。
  • 周日早上精修,完稿交付编辑,叫娃起床。
    2.主题设定
    为什么是主题不是标题?
    因为在你开始看资料、构思文章之前,起标题这活太难了,有可能一下子就把你卡死写不下去。
    但是想几个跟文章有关的词组,这活还是做到的。
    设定主题的价值在于,他可以限定你的视角和资料收集范围。
    在互联网的信息大潮快把你淹没、当各种跳转快把你带跑时及时把你拉回来:
    “嘿,哥们,我们要写的是这个不是那个。那个资料很美,你先收藏就行,不用细看了。”

    3.搜集资料
    有了主题词,我们就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了。
    我常用的工具是微信搜索。
    a.输入各种关键词组合,限定”由已关注的公众号发布“。
    【这里要说一个小习惯,我的微信订阅号基本不主动打开,但我会不停的去关注朋友圈里看到的有价值的公众号。目的就在于此:在搜索信息时,用”由已关注的公众号发布“功能,进行信息筛选,保证第一眼看到的是高质量内容。】
    b.如果步骤a可以看到的资料不够饱,则“搜索范围不限”,按阅读量排序和发布时间排序分别来一次。
    c.扫读搜到的文章,但凡觉得有点用的,一键留下。收藏。
    小技巧:建立N个属于自己的群
    【步骤:面对面建群--随便输入一串数字--按主题修改群名】,把素材、想法发到群里就行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在搜索的时候专注在信息筛选上,把【记下好内容】这活外包给网络工具,节约大脑的带宽。

    4.记录小灵感
    搜集一段时间后【比如看了10篇文章,或者看了20分钟了】,暂停搜索步骤。想一想, 你有什么想表达的。然后记录下来,这些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思想火花。你可以选择手写,选择语音输入,但尽量不要打字。
    《子弹笔记》的作者赖德·卡罗尔认为,相比于打字,手写同时激活了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动手写字所带来的触觉训练能更有效地刺激大脑。
    9.9元8本包邮的A7记事本值得拥有,随身携带。
    利用碎片时间,重复3-4的步骤。
    大概几轮下来,一篇文章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素材已经具备了。
    也就是说,在你开始做饭前,找食谱、定菜单、配料、洗切等准确定备工作已经完成。

    这时,你可以打开空白文档了,但是此刻你的心不慌了,因为你起码找到了几十篇素材,并有了你自己的碎片灵感。接下来,你可以进入:
    5.模块化处理
    也许此刻,你还是不知道文章的大纲、顺序是什么,开头写什么。
    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把手头的碎片灵感和资料,按照想要表达的内容精修一下。
    就像你没确定晚上做什么菜之前可以先把肉丝炒熟了放一边备用一样。
    在这个步骤里,你可以一条一条抽取你想表达的灵感,结合你搜集到的相关素材,开始素材迭代和文字打磨。
    那么,怎么把素材改头换面呢?
    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给观点,摆案例(只要案例不是明显抄袭别人的个体经验的),用自己的话表达。
    这时可能你手头还会有其他任务来打扰你,但是没关系。
    一个模块的处理就是小的阶段工作,如果是几百字的工作量,甚至一个番茄钟不到的时间就能完成。
    因此,依旧不需要我们投入整块时间,可以插空在工作间隙来完成。
    我甚至建议你主动把这一部分切割成好几个番茄钟,每完成一块【甚至提前完成】的成就感,足以刺激你兴奋、积极地继续写下去,而且会有一种【快写完了,快赢了】的成就感。

    6、乐高式写作
    到了这一步,你大概需要一个稍微整块的时间了,比如一小时。
    就像搭乐高一样,把你之前做好的模块按照文章的写作思路,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是故事式写作,一个一个小高潮层层推进,进行组合搭建。
    然后想想小标题、提炼下标粗的金句,打磨下最终的主标题,设计下开头引入,一篇文章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基本完工,看了下手机。我从早上6点15开机,写到7点30分。
    总之,“碎片化写作法”。也就是说:
    一份完整的文章
  • =5分钟规划
  • +5分钟主题词设定
  • +N个15分钟的搜索素材
  • +N个15分钟的素材迭代
  • +…1小时高效写作

    输入决定输出。以上步骤说起来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隐藏在高效生活的习惯中。
    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鲁迅先生一定也具备利用喝咖啡的碎片时间的能力。
    因此,写作不仅仅是技巧、是套路,更在于“底层逻辑”的刷新,特别是对于自己时间掌控感的刷新。
    我们可以尝试评估自己的碎片时间单位产出能力,确认自己的最小碎片单元。
    我的碎片单元是3分钟---可以刷完一篇文章,判断是否有含金量;可以写下3句感想,构思一个案例框架。
    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时间单位是什么?你的x分钟在写作这件事上可以干什么?
    很多人在一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很难给出准确的回答,这没有关系,只要你开始关注这些时间的用途和产出,就能一步步看见这些时间的价值,并更好地去利用它。也许开始你要花15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大纲,等熟练后,对于擅长的题材,也许只需要5分钟就能搞定大纲。
    当你没有为自己的碎片时间找到合理的用途的时候,它的最大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当你为自己的每一样碎片时间找到合理用途时,你会发现每天能做的时间是现在的N倍,效率是现在的N倍。
    联系作者王公子,获得本次分享PPT,早上4点半起床小技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