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回复: 0

【原】针灸常用腧穴——中脘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26 2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穴名释义】
“脘”同管,原指胃内腔。因该穴位居胃的“中”部,故名中脘,此亦是相对于上脘和下脘而言。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骨度分寸法:前正中线上,从胸剑联合至脐中定为8寸,本穴在脐上4寸,正值该8寸之中点处取穴。
【穴性特点】
本穴为胃募穴,脏会,任脉、手太阳、小肠、足阳明经交会穴。本穴为治疗诸多消化系统疾病之第1要穴,是中焦代表穴,有和胃健脾、理气祛湿功能。《针灸甲乙经·卷之九》: “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饮食不化,中脘主之。”《甲乙经》: “胃胀者,中脘主之。”《针灸甲乙经·卷之八》: “心下大坚,肓门,期门及中脘主之。”
【主治概要】
1.本穴在膈下脐上,属中焦脾胃所在,是胃之募穴,故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2.本穴属八会穴中的腑会,故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病症,从治本角度考虑皆可选用本穴。如脾胃属土,脾胃运化失常,土不生金,可见肺脏病变的哮喘、痰多、虚劳、吐血等;脾胃生化之源不足,心失所养,或是脾虚生痰,痰湿内扰,可见心悸、失眠、脏躁、癫狂痫诸症;湿邪中阻,可见荨麻疹,黄疸等。
3.本穴有化湿祛痰作用,可以用于证属湿痰壅盛的诸多疾病,如痰湿眩晕、痰湿呕吐、咳嗽痰多等,对部分神志精神性疾病,如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等辨证为湿痰壅盛时,亦可用本穴。
【临床应用举例】
1.胃炎 指胃黏膜炎性病变,临床上以上腹饱胀闷痛、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按病程分为急、慢性胃炎。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1)毫针刺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后,用26~30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穴位0.8~1.5寸。入针时徐徐而进,得气后,在慢提针的过程可采用提插补法,由浅入深捻转毫针数次。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穴位贴敷法:取生姜适量,乳香、没药等量,花椒粉少许。用生姜煎取的药汁,加入乳香、没药。用时加入适量花椒粉、白凡士林制成膏,贴中脘穴。3日1次, 5次为1疗程。
2.胃下垂 站立位时,胃的下缘垂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本症多见体形消瘦、身材比较修长的人。由于胃壁张力减低和周围韧带松弛、腹壁脂肪缺乏者而引起。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的下垂。胃下垂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满和下坠样牵拉痛,饱食和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一般伴有消化不良、胃痛、呃逆、嗳气、食后腹胀加重、腹部下坠感、腰痛等症状。
雀啄灸法:患者取仰卧位,以中脘为主穴,配上脘、足三里等,选用清艾条,其一端用火点燃后,对准穴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施行雀啄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
3.子宫脱垂 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本病临床以阴道内脱出块状物为主要体征。本病属于中医“阴挺”范畴。
艾条灸:患者取仰卧位,以中脘为主穴,配合足三里、气海等。选用清艾条,其一端用火点燃后,对准穴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固定不动施行悬灸,每穴约灸20分钟。每日1次, 10为1个疗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