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2021年中考作文素材:记忆中的年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6 07: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岁月如茶--年味中的茶味记忆
  时间故意好像在飞奔,这年过完似乎下一个过年又要来了。送马接羊的速度之快,让人觉得有些吃惊。如今,鼠年的春节又要过完了,于是情不自禁问自己:时间多去哪了?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时间来的特别长,心里总盼着快点过年好穿新衣服,还有好吃的东西。如今的过年,心里盼的却是与亲朋好友一起喝茶聊天。近十几年过年,吃的东西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可又常常惹人不屑一顾,因为这些东西平时都有,失去了小时候的新奇感。想来想去,只有一样东西在我心头的分量越来越重&&茶!出门拜年,我习惯送茶,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我招待的还是茶。年年团聚年年茶,茶在过年定然少不了。我喝茶,嘴不刁,基本是随遇而随缘。不过在过年,我总会拿出像样一些的茶过一把瘾,同时招待亲戚朋友。
  每每饭后,开始围炉茶话。初春时节,寒气未退,选择红茶较为贴切。今年我专挑出几款亲戚朋友都没有吃过的红茶招待,逐一冲泡品鉴。如,用都匀毛尖制作的匀山红韵、用太平猴魁制作的黄山君红、用天目山白茶制作的天目红、用安吉白茶制作的安吉红、用西湖龙井制作的龙井红、用莫干山黄芽制作的莫干红、用蒙顶甘露制作的吉祥红……浓香、幽香、醇香、甘香、酱香等等,实际上都是绿改红的产物,但有些红茶制作工艺却令人叫绝,香气也极富个性。偶尔也会因主人兴致,再品几道江西河红、宁红或者是正山小种、英德红茶等。如此众多的红茶,喝得亲朋好友畅快淋漓,满头热气,大声叫好。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依旧喜欢喝上一杯上好的绿茶,并且说:江南一带的人从小喝绿茶长大,一年四季与绿茶相思相守相伴,喜欢了绿茶的鲜爽和清香。看着那副执著劲儿,丝毫没有客随主便的意思。过年了,喜欢喝什么茶都可以,只要大家在一起喝高兴就好。
  每次拆开一泡品种,引得大家争相来看,反复看、反复闻,深怕茶香从鼻端滑过。在笑声中有人催促:闻什么闻,快点泡呀。有时人多,一个公道杯斟茶显得有些匆忙,急死桌边人催问:好了没有,快点倒啊!多热闹,年中的茶味不知不觉充满着温情。端起品茗杯,以茶代酒,天南地北的那些事儿开始扯起来了。
  再有,品到兴头处,话到趣味时,亲朋好友开始轮流冲泡。由于这些亲朋好友不经常泡茶,有的泡起来摇摇晃晃,有的泡起来茶具颠簸,有的干脆是水溅地板……真是丑态百出,捧腹大笑,有的即便是泡得过火,我也得跟进一句酥而不烂的溢美之词。
  一般临别最后一泡压轴好茶是前年幽篁茗袍赠与的私房大红袍,那股霸气十足的岩骨花香足见制茶人的超高功底。大家嗅香而论,对鼠年的开始多了几分憧憬和清新。抛开事业的沉浮、生活的起降,只在春节的当下体会人生有好茶相伴的欣喜,回味童年的纯情。茶味中怀念的却是儿时那些开心的年事。
  年味中的茶味很有味道,写在亲朋好友脸上笑意,笑出的了过年开心味道。
  平时舍不得喝的茶总会留给过年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虽然他们新春相聚意不在茶,但通过新春茶聚却能体会到那悠长的年味,在一杯茶蕴含亲情和友情的一瞬间就会喷薄而出,让你如获新生。在过年的日子里,大家举茶相叙,盘点岁月,才是过年最深的惦记。
  哦,一杯茶的温暖,也是年味中的一片温柔。
  2.记忆中的年味:给褪色的年画还原色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年三十儿了,按照老理儿和习俗,今儿晚上得熬夜守岁。在传统民谣里,三十晚上熬一宿,今儿是熬一宿的日子。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天都有一个讲究,这一系列,都是为了迎接春节,为过年做准备的。
  有样东西,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用得着,那就是年画。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在屋里贴年画,门上贴门神,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一般一年换一次。
  但现在讲究贴门神、贴年画的人少了,很多人家都是防盗门,家里墙上也都很少贴这些。像贴年画一样的过年民俗,有不少都只存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甚至,有些可能成了传说,只能在资料书中看到。今天,年三十儿,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记忆中的年味》,我们给褪色的年画还原色彩。
  北京大栅栏琉璃厂东街,年画艺人张阔,正在他的小院儿里为乙未鼠年,刻着生肖年画的版子,木屑铺在地上。
  张阔:这羊就是取吉祥,三阳开泰。现在等于这块版开始刻,基本差不多了。刻完就可以印了。半圆刀,但是得有一个木槌往下砸,把大块一点点砸下去。
  记者:这个坑是本身就有的?
  张阔:这是砸出来的。原来跟这一样。
  记者:以前那么光滑。
  张阔:一点点砸,砸时间长了估计就透了。这个(用了)有三四年吧,也挺结实的。
  张阔手上用来给刻刀助力的一个方正的木块已经砸得磨出了一个坑,羊是这个木槌刻过的第四个生肖。
  张阔说,过年,年画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要派上用场。祭灶王爷、财神要请纸马。这也是北京地区常用的一类年画。
  张阔:汪家应该是东城那边,王芝麻胡同,过去叫汪纸马胡同,以他们家来命名。做得比较久远。他也是买卖比较大了,主要是经营,自己也会做。
  二十三糖瓜儿粘,大家都说把灶王爷嘴堵上,其实把嘴堵上,好事也不说了。(笑声)腊月二十三祭灶,请灶王爷,这是过年挂的。这个仪式有,最简单的就是把它换上一张。把旧的烧了,就是送走的意思。来请一新的。
  张阔的工作间里,摞着很多块版子,年画主要是版画的制作方式。一个颜色要刻一块版,一般人光看某块版怕是看不出是什么图案的。年画艺人印画时,也是凭着经验、功力去找准每个颜色的位置,几个版拼出一幅年画。
  可是,张阔说,如今过年连有习惯贴门神、贴年画印刷品的人都不多了,讲究贴版子印出来的真年画的就更少了。跟着一起淡去的还有更多。
  张阔:其实现在,我们离着那个时期比较久远了。其实我赶上所说的尾巴,不是我亲自去供灶王爷,我59年出生,只听老人说,只是吃糖瓜儿,小时候没见过这(供、迎灶王爷)今天可以说我们不讲究了。各个地方都不讲究了。就是追求那种精神的东西给自己心灵那种安慰,没有。
  张阔有个他叫筢子的印年画的工具已经有些破了。他说,除了自己印画、卖画,他还出去做活动,让大家试着印画,有人印画时没注意,方向用的不对,工具磨损的就快。
  北京798艺术区,年轻的年画收藏者尹琪正给参观者讲着四川绵竹门神年画的填水脚画法。年前,他在一间厂房改造的画廊里办了一个门神年画展。曾经他希望,可以在一个真正的四合院里展出年画,让年画回到生活中。
  尹琪:因为以前年画都是这种成对儿的。因为考虑到双开门。现在门一般都是单扇的。现在我们说只把年画作为一个艺术品去对待,或者说是一个装饰。以前印这种东西就很便宜很便宜。现在你想,人工多贵啊,消费不起。你想谁会去几十块钱买一对门神?年画的使用越来越少。
  为了搜集年画样子,天津杨柳青、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漳州……著名的非著名的,有做年画历史的地方,尹琪去探访过很多。有次,一位年画艺人的后人和他说,家里版子都在,但现在已经不印了。
  尹琪:这就是大家不知道去贴年画的问题。传承的情况不是特别好。其实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个地方做的东西,还能服务于当地。这是最好的一种生态链。我这生产的年画,符合当地人去用。
  过去尹琪开过年画店,卖收集来的年画。现在他办年画展览、做和年画、过年有关的文创产品,他希望看到年画的人能更多,真的过起年来的人也更多。
  尹琪:很多小朋友其实看展览的时候,先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小朋友看的时候会说,我喜欢这个。其实文化是没有隔阂的,他会去欣赏这些东西。现在还在坚持做这个事。我们家孩子快三岁,在家就会说,爸爸我们看画吧,拿着画的时候他知道轻轻拿,不要弄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