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回复: 0

【原】不抬杠,八卦掌“推车式”的心法体会(附视频讲解)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20 0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辈们讲:“要练好武术,一靠真传,二靠苦练,三靠悟性。”这其中的“真传”,是练好武术的前提条件;“苦练”是练成武术的必要条件;“悟性”是提升境界的必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真传在明师,苦练和悟性在自己。真传,传的是心法;苦练,验证的是心法;参悟,领会的仍是心法。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武学心法就是这所谓的真传“一句话”。
所谓“心法”,是历代前辈和当代明师从自身的修炼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拳理的形象化描述,是解开拳理拳论的“钥匙”。拳无谱不传、谱无师难明,能正确领会前辈们传承的心法而不误解、曲解,是练好武术、提升境界的关键所在。
要拿到这把“钥匙”,既要能够定下心来练功,还要善能参悟师传的心法。注意这里说的是“善能参悟”,也就是佛家所谓的“善思维”,而不是乱思维。所谓“乱思维”,就是忽略心法的真正内涵,而去抬杠,这就绝不会有所得了。
比如有的前辈在讲太极拳放松的时候,讲“松、散、通、空”,这个散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引起的涟漪一般,思想能松散开,身体才能真正放松,就如同微笑时一般。这是讲放松,如果你拿着“六合”的“合”来批驳思想松开的“散”,那就是抬杠了。因为任何心法都是有其特定所指的,脱离了这个特定的范畴,就不成其为心法了。所以,学武术要能“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而不能不讲逻辑地抬杠。
再比如前辈把八卦掌比喻为推磨掌,还有前辈把直趟的下沉掌走趟泥步比喻为“推车式”,如同双手随意地搭在超市的小推车上一般,意识在脊背,自然行走而不觉得累。超市的小推车还不是很形象,传统上是理解双手搭在那种两个轮子的架子车(如下图)上,手要有按劲,手一松开,架子车的一端就起来了,用力太大又很费劲。所以在“推车”中去体会一种平衡,身体与架子车仿佛融为一体,这样就不会觉得累。这着实是练功的心法,但是如果有人把这个套用在推手上,可能又会觉得不太灵了。因此,学东西一定要分清范畴和阶段,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若是自己犯“轴”,固执不通,那什么心法也不会有用的。

以上是讲的师传心法,而当自己练到一定的程度,入门以后,就要能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这个时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可成为提升自我的“心法”,所谓“道法自然”。比如笔者习练太极拳顿悟懂劲,是在读到《中庸》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当然不是武学秘笈,但是它不是心法吗?再比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太极拳的步法时,常常用到拳谱的“迈步如猫行”和师传的“辐辐落地”,就是说太极拳的迈步要如灵猫捕鼠一般的轻灵、圆活,又要如车轮“辐辐落地”那样轻盈中具有沉稳。所谓“辐”就是车轮的“辐辏”(如下图),比如脚掌要在腰胯的推动下,如同车轮滚动一般,与地面逐渐地贴实。这就是武学之心法,也是自然之现象,这就是自然之教,天然之师。所以,武学心法藏在日用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武术的传承在明师,传薪在心法,领会在“善思维”,如此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以心传心、体用兼备,则中华武术必能发扬光大。
最后用王芗斋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祝愿中华武学绵延昌盛。先生曰:“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