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汉字探微(240):探赜索隐——释“索”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9 16: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英贵
成语“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索”字从“丝”,本义是用丝、棕、麻等原材料制作的绳子,因为绳索有所系联,可以牵寻,故引申出“寻求、探索”的意思。这一篇来讨论“索”字的形义联系及其字义演变。
一、“索”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索”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索”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由中间的“絲”(糸)和两侧的侧面手形符号会合成意,表示用双手搓制绳索。金文字形直接承继甲骨文形体,只是再手搓的绳索(糸)的上部增添了一些符号,可能是表示绳索很长弯曲的样子。战国时代秦国大篆的“索”字表现的是一根两端打结的绳索(糸),其上部多出的笔画应该是两侧手形符号的简化形态。说文小篆进一步线条画与规范化,又将两侧的手形符号规范简化为两个弯画,还是表示正在加工制做绳索,可见其构字理据跟它的甲骨文、金文形体是一脉相承的。小篆字形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了现代汉字的隶书形体与楷书形体。
“索”的造字本义当为粗绳子(粗者为索,细者为绳)。《说文解字》卷六??部:“索,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从??、糸。杜林說:??亦朱木字。”许慎依据小篆字形解意,认为小篆上面的符号为有茎叶的草(屮),下面的符号为绳索的象形,两边的符号为以双手制作之意,故言“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并将其构字理据解释为“从??、糸”会意,还说“??”也是一个象“朱”或者“木”一类表示植物的字。这种解释虽然接近造字本义,但也有一定偏差,因为小篆上面的符号并不是草,当然也就不是“??”,而是绳索一端打的结。

二、“索”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索”的本义是用丝、棕、麻、草等原材料制作的粗绳,绳索。例如:“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书·五子之歌》)再如:“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这句诗的意思是,白天你要割茅草,晚上你要搓草绳,其中的“索”是动词用法。又如:“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墨子·尚贤中》)
“索”字由绳索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指称绳索状的链子。例如:“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宋·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词)再如:锁链,索桥等。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绞合使紧。例如:“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楚辞·离骚》)再如:“明日,又谓弟子索丝绳以入,太祖赐玉冠,长春出丝绳系之而谢。”(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
二是表示法度。例如:“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疆理土地以周法。索,法也。”再如:“连恒开晋索,指昴逼虞星。”(清·顾炎武《井陉》诗)
三是表示须,应,得。例如:“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再如:“东山惟寇盗可虞,常索用心,与南中不侔。”(宋·范仲淹《知府大卿书》)又如:“杨妃已回唐宫,我索向月主娘娘覆旨则个。”(清·洪升《长生殿·闻乐》)
其二,表示寻求,探索。因为绳索有所系联,可以牵寻,故引申出寻求、探索的意思。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再如:“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又如:“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又如:“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唐·韩愈《别知赋》)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搜查,搜索。例如:“(仲夏之月)关市毋索。”(《礼记·月令》)陈澔集说:“索者,搜索商旅匿税之物。”再如:“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又如:“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司马贞索隐:“索犹搜也。”
二是表示选择,挑选。例如:“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左传·襄公二年》)杨伯峻注;“索,选择。索马牛,精选之马牛。”再如:“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管子·禁藏》)
三是表示索取,讨取。例如:“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百喻经·伎儿作乐喻》)再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杜甫《兵车行》)又如:“索灯嗔稚子,听雨爱寒天。”(清·孙枝蔚《元夜索火不得作此自伤》诗)
四是表示聘娶。例如:“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再如:“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隋书·房陵王勇传》)又如:“那一丛起来的百姓里头,有一个黑车子,前头有一个女儿生得好,若是不曾嫁人呵,索与弟朵奔篾儿干为妻。”(《元朝秘史》卷一)
五是表示思考,研究。例如:“不索祸招,无日不免。”(《逸周书·小开》)朱右曾校释:“索,思索也。”再如:“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管子·心术上》)又如:“惟至哲为能以材,观情索性,寻流照原,而善恶之迹判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原序》)
其三,表示离散,孤独。例如:“如自知未足,倦极昼寝,是精神索也。”(汉·王充《论衡·问孔》)再如:“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陶渊明《和刘柴桑》)又如:“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陆游《钗头凤》词)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尽,空。例如:“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书·牧誓》)孔传:“索,尽也。”再如:“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史记·滑稽列传》)司马贞索隐:“索训尽,言冠缨尽绝也。”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二是表示索性,干脆。例如:“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再如:“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三是表示确是,真是。例如:“想老丞相在京时……那般受用快活。今日在此闲居,索是忧闷也。”(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再如:“这希铨也索作怪,娶了亲来,并不曾圆房,却同一个朋友同起同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其四用作量词。主要又如下几种意思和用法:
一是用作计量长度的单位,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例如:“然后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大戴礼记·主言》)再如:“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宋·王禹偁《畲田词》之一)原注:“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
二是用作计量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例如:“王将明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故当时为之谚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十)
三是用作计量其他成串东西的单位。例如:“翩翩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唐·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诗)再如:“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火舌生醍醐。”(前蜀·贯休《题弘顗三藏院》诗)
根据上面对“索”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索”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索”字在日常成语中的文化含义大致有如下六类:
其一是表示绳索的意思例如:成语“以索续组”的意思是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而“朽索驭马”的意思是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有十分严重的倾覆危险。“枯鱼衔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语见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其二是表示寻求、探索的意思例如:成语“探赜索隐”的“赜”是幽深玄妙的意思,意谓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语本出自《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语“索隐行怪”的意思是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语见《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其三是表示搜索的意思例如:成语“索垢寻疵”的意思是搜索污垢,寻找毛病,形容故意找毛病、挑剔。而成语“搜索枯肠”用“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成语“按图索骥”是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源自《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其四是表示求取、讨取的意思例如:“敲诈勒索”意谓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其五是表示独自、孤单的意思例如:“离群索居”意谓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源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其六是表示尽、空的意思例如:成语“意兴索然”的“索然”指毫无兴致的样子,意谓意趣和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而“索然无味”的意思是毫无兴致,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四、小议“求索”与“索求”
本文以成语“探赜索隐”作为标题,它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如果用一个双音节词来表达,那就是“求索”。其实,跟“求索”相近的词还有一个“索求”,因为“求索”与“索求”这两个词的构词语素相同,都有凭借“索”而“求”的意思。然而这两个词的动机与目的却截然相反:“求索”的意思是“寻找或搜寻”,其动机与目的在于“追求和探索”;而“索求”的意思却是“索取或要求”,其动机与目的则在于“索要和乞求”。
巧合的是,“求索”与“索求”这两个词的源头都出自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的诗句:
“求索”一词出自《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知与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上天下地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索求”一词出自《楚辞·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与愿望?
大胆的求索可以获得新知,一定要求索不止;必要的索求并无不可,但不要索求无度。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238):丝丝入扣——释“丝”(絲)
      汉字探微(239):荒诞不经——释“经”(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