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回复: 0

2021年重庆卷作文题目及范文: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9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味生活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氲一缕万古情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20xx年Ⅱ卷作文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模式,材料作文。去年作风采人物评选,要求学生思考、权衡与选择。今年要求比较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同样不限文体,继续放开诗歌禁忌。但是稳中有变:
  (1)高屋建瓴,立意高远。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角度看,语文素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化气质和文明素质和语文素养紧密相关;国家层面,公民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到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时,正如语文界的共识所说,培养文化人是语文学科的使命。
  (2)紧扣生活,解放学生。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明确指令,让学生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体现了高考作文公平性与开放性。
  (3)比较鉴别,注重思维。比较这三种途径,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比较中,辨析三个途径各自特点与不足,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的特殊性,阐述自己独特的理解,既在普遍意义上考查了学生的比较思辨能力,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利于学生创作出有个性有理趣的好文章。
  在比较中,尽显事物特征以及中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是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关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写作时既可以着眼语文学科体系的知识获取、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习得,又可以着眼教师人格濡染,还可以着眼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形成等等。但也要注意到:在时间与空间上,课堂教学有它自身的局限。
  课外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这条河流的源头活水,它在积累知识、激活见识、激发创造灵感的过程中,起着为生命输氧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写:国内外优秀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经典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学生还可以写自由体悟到的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不足。
  社会实践活动: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生活源泉。实践,检验真正的语文素养。实践,也真正促成语文素养的形成。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写实践活动(如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对语言能力的锻炼,生活实践(参观、访问、旅游等)中对人的认识,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更深刻的体悟, 甚至是对自身思想人格形成的砥砺……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何让它在语文素养提升过程中产生积极作用,也是不好把握。
  【审题误区】
  审题偏颇,不严谨,表现在(一)断章取义:只谈语文素养,大谈特谈语文素养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完全不涉及途径。一般为四类作文。(二)忽视要求所讲比较二字,对三条途径缺少比较,直接选择其中一条途径写作。四类作文。(三)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语文学习体验,文中有我。但是有的学生作文有名人,有典例,就是没有自己。如果作文中堆砌的尽是英雄好汉名士红颜,就是没有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多判为四类五类卷。
  混淆概念,把语文素养等同于素养,写作时与语文无关,只谈素养,比如大谈特谈中国人素养比不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素养等,偏题,为五类作文。
  文体不清,虽然是要求作者自己明确文体,但是在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要求下,诗歌、小说的文体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所以在备考之时对记叙类文体和议论类文体都应该熟练掌握,避免死守一种文体而在高考场上临时试验的情况。
  【优秀作文】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
  庄子言: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语文素养的提升又何尝不是如此?知识,其实不是越多越好。生活实践,尤为重要。没有行千里的涉水跋山,何来处事之满腹经纶?没有细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又怎会有力透纸背的深思熟虑?
  诚然,课堂的有效教学与课外的大量阅读,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忽视,前者有助于我们掌握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而后者则是使我们畅游文学世界,体味另一番别致风情,对个人的思想提高尤为重要。然而,较于上述两种方式,生活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花,二恨鲋鱼多刺,第三恨不记得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想
  到了第三恨当是语文没有了生活的墨雅书香吧!
  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静赏风花雪夜,是以明境清心。朱熹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源头活水便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在我们味秋叶瑟瑟飞舞赏春蜂嗡嗡鸣叫之时不自觉得以感染并被提升。
  味生活墨雅书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世间爱与苍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谁在赤壁之岸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味出了人情冷暖,于黄州种地酿酒,纵酒东坡醒复醉,若是没有这世态的阴晴冷暖的浸染,东坡怎能以其一词一句震撼一个个心灵?
  味生活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氲一缕万古情长!他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立的生活却仍然道出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他对生活的体味,对民生的恤悯终成其诗圣美称。若是没有对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的深刻咀嚼,何来吾庐独破的万古豪情?何来千古间那一瞬温暖的星光照亮历史的暗夜?
  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尽管益处颇多,却不免如鹪鹩巢林所占一枝鼹鼠饮河所为一腹的短浅,而生活的体味、实践才能真正提升一个人真正的语文素养,使人明人生之境,味人情冷暖,品世间爱与苍凉,终成一幅冲天大气象。
  林清玄有言,以欢乐心过生活,以平常心味情愫,以弱软心除挂碍。希望在生活的畅游中,我们能够获得如雄鹰斗苍穹的辽远,而不是鹪鹩占一枝的短浅,因为生活的墨雅书香,就在那里。
  [点评]
  旧材料也可以写出好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典型。前些年东坡、杜甫的名字因为经常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和另外几个人名被戏称为高考作文的几大超男。然而,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人格光芒是不会因为高考场上几个学生的假文化作文而失色的,他们依然在那里,只要写作者能够深入领会、深刻表达,(本文用了假设分析)就如这篇作文一样,文章因此而生色。另外,该作文用庄子鹪鹩寓言结构首尾,运用自然,有文化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