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回复: 0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2 02: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是一篇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
一、初读环节,扎实有效
     在一些教学中,课文的初读环节只是走走过场,而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通,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读环节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完,自己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进行了概括方法的指导,较为扎实。因为初读环节的扎实,后面学生在细读重点词句时就没有障碍,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
     二、对比映衬,情感体验
本课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所见到的小贩,然后对比课文中的小贩。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纯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参与,对于课文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抓住暗线,做足文章
     本文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因为这铜钱里包含了“卖山薯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以“铜钱”导入,单纯从金钱的角度考虑,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经过深入地理解课文之后,学生们意识到这铜钱所蕴涵的可贵之后,与前面的“价值不大”相对比,对于情谊的“珍贵”有了深刻的体会。
     四、品词酌句,重点深入
     语文姓“语”,只有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地悟出其中的情,从而自己也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结了几点得意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关注了老人的言行,对于小作者就有所忽略,其中一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学生也会有不少的启示,怎样兼顾,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发言,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寓美于学 寓情于文——《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琦君的《毽子里的铜钱》被选入北师大四年级教材“金钱”主题单元,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审美成分。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文中的美。
    一、创设审美情境,诱发读文兴趣——感知整体美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因为《毽子里的铜钱》写作年代距今较远,所以学生与文章不易产生共鸣。教学时,我这样进行了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但你们可曾知道,你们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年轻时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得了病都没有钱治。外出干活时,他们有时会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工地。那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地方割据,军阀混战的悲惨时代。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那个年代,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艰辛吧。
        学生在我的情感刺激下,产生了阅读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认识。
        二、抓住课后问题,透析文中人物——体验心灵美
        《毽子里的铜钱》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珍贵”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珍贵”指的是什么?课文直接写了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对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为什么“珍贵”等。学生通过多次阅读,逐渐理解了“珍贵”在文中的真正含义。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有效的,也是有深度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而且也促进了他们行为的美化。
        三、理清课文线索,分析文章层次——欣赏结构美
        《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主要线索较多,而且复杂,既有“从毽子里取铜钱——给老人铜钱——老人拒收铜钱”的“铜钱”线;又有“卖烤山薯——送烤山薯—— 再送烤山薯”的“烤山薯”线;还有从事情发展:因生活窘迫,只有卖烤山薯——白送烤山薯给“我”吃——二婶买烤山薯,少给铜钱,老人只有愣愣地看—— “我”想帮二婶补给烤山薯钱遭拒收——老人再白送“我”烤山薯吃——老师教育“我”长大后要格外体谅他们——“我”终于读懂了老人的“情感”线。这么多的线索,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难度。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这样复杂的行文线索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完成情感体验。
        四、精读课文片段,赏析表达技巧——感悟文采美
        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的善良,老人的慈祥,老人的谦卑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用心去体味,用心去对话。为此,我让学生抓住自己认为是重点的片段反复咏读,认真体味。他们抓住“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和“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等几个段落进行了体会。
        五、延伸课文学习,思考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美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学时,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课文中,要因势利导,适时拓展,让学生由学课文到学做人。教学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编者把这篇课文编排在‘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意图是什么?”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的说:“老人虽然很穷,靠卖烤山薯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质更值得我们发扬。”有的说:“‘我’尽管当时还看不懂老人的心,但看出老人的人品很好,很想帮助别人,我会学习他。”也有的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条件变好了,但我们还要看到祖国边远山区和世界上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们。”还有的说:“编者的意思是再苦再穷,也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是啊,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追求,还能说我们的教育不成功吗?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