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6 0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讲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最后讲学成后回家乡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主要是通过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表现李四光善于思考、提问的品质。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于二下学期学了写李四光的文章《捉迷藏》,对李四光的好学、认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说,孩子们对这位科学家不是陌生的。但课文生僻词语较多,如“突兀、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离孩子生活较远,学生比较难理解。三上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李四光的问题同样有着强烈的好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质疑解疑理解词语意思,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李四光好问、善于思考的品质。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3.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4.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2.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尝试仿写。
教学难点:
1.字词: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课文: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了解李四光。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捉迷藏》吗?你对这篇课文有什印象?
●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并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出示课文第一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给“著名”换词。结合资料了解:地质学。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从小就对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充满好奇,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给课文自然段标标序号。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
陨石、大坑、卧进、突兀、旅行、
考察、秦岭、流域、遗迹、研究、震惊
3、同桌对读课文。
4、整体感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知巨石形象
课题说“奇怪的大石头”,请你读读课文,找找课文是怎么说它的奇怪的?
交流:石头奇怪在哪?
●怪——独个儿: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怪——体积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了。”
●怪——突兀: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怪——没卧进土里: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1.(生选择课文内容讲,师适当概括并板书)边读书边感悟。
    2.是呀,多奇怪的大石头呀,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向大伙介绍一下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吧。(语言内化)
    四、学习生字。
    藏:笔顺
    考:下面为横、竖折折钩
    旅:右下部分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巨石
    孤零零        } 突兀
    没卧进土里
    时间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出。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我们也来学学李四光,多问个为什么。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质疑交流。
    ●解决字词: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2)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指名分读以上三个层次的话语。
    分组再读,理清段落顺序:你看,正因为(小组一):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又因为(小组二)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地质
    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还因为(小组三)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所以——(小组四)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使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齐读: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真使李四光受益非浅,怪不得课题是——学了整篇课文,你觉得还能给课文取个什么题目吗?说说理由(认识到不仅是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更是勤奋、执着、探究,才使李四光取得成功。)
    小结鼓励:是啊,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四、课后延伸:
    1.小练笔: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是怎样问爸爸的,爸爸怎样回答的?你能仿照课文,写写他们的对话吗?
    ★学了课文,你对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能用对话的形式记一记吗?
    用上说话的三种句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阅读《李四光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感想。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